伊人导航,在线伊人,宅男导航 - 2022撸道帝综合导航影视网

 
當前位置: 首頁 >> 課程建設 >> 形勢與政策 >> 專家論壇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欄
信息動態
時政要聞
他山之石
資料下載
 

中國如何應對低碳經濟時代的來臨

2010年10月14日 15:51 佚名 點擊:[]

摘要:最近的G20會議之后,一系列國際會議的主題都是圍繞著低碳經濟展開的。我今天要向大家講的問題包括:低碳經濟概念、我國面臨的挑戰、低碳經濟下的能源發展策略、能源科學和技術前沿展望。從我自身的專業出發,一方面是談低碳經濟的問題,第二方面是談一談面對低碳經濟的發展的需求,我們如何來解決我們的能源問題。

◎嘉賓簡介

陳勇,現任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廣東省科學院院長。其發表論文138篇,出版專著1部,申請國家專利18件,鑒定成果12項。2002年,被評為第四屆全國優秀環境科技工作者。

最近的G20會議之后,一系列國際會議的主題都是圍繞著低碳經濟展開的。我今天要向大家講的問題包括:低碳經濟概念、我國面臨的挑戰、低碳經濟下的能源發展策略、能源科學和技術前沿展望。從我自身的專業出發,一方面是談低碳經濟的問題,第二方面是談一談面對低碳經濟的發展的需求,我們如何來解決我們的能源問題。

低碳經濟概念

既然有低碳經濟,那么就有高碳經濟。到現在為止,我們的經濟發展,都是以化石能源為基礎的,這樣的社會經濟發展稱之為高碳經濟。而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工業文明是以蒸汽機為標志的時代,持續了兩三百年的時間,已經開始走到了盡頭,必須要尋求一種新的文明替代這個文明。這就提出了低碳經濟的要求。

低碳經濟提出的大背景,大家認為是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嚴峻挑戰。使用化石能源造成了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帶來了溫室效應。但我要實事求是地講,二氧化碳的排放是造成氣候變化的原因嗎?還是氣候本身的自然規律造成的?這點在學術上是有爭議的。我認為,真正低碳經濟提出的深層次原因,應該有下面幾點:

第一,以化石能源為基礎的工業遭遇發展瓶頸。一是資源瓶頸,一是環境瓶頸,還有技術瓶頸。不僅僅是排放了二氧化碳,化石能源也已經沒有多少了。除了消耗能源,還消耗鋼鐵、金屬等等其他的資源。

第二,支撐傳統工業的科學理論和技術已缺少創新動力。低碳經濟的提出,并不單單是因為泡沫經濟造成的,是全人類、全社會已經遇到了創新的危機,創新最大的動力在于需求,傳統工業遇到了瓶頸,哪有動力呢?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已經被推到了最前臺。我們走過的改革開放30年的路,都是在模仿、在學習,現在還想模仿,人家說我沒有本事了,模仿不了什么了,只能做泡沫。如果大家都做泡沫,最后吃虧的還是我們。

第三,以傳統工業支撐的生產生活方式逐漸失去持續發展的動力。前面兩點存在之后,傳統生活方式肯定會失去持續發展的動力,打一個簡單的比方,現在開的汽車,使用化石能源的汽車究竟能開多久呢?要么最后的價格非常高,逼著你無法使用,要么就是完全替代掉,因為它是不可持續的。這次在G 20峰會上,形成的最大幾個共識,其中之一就是,人類進入了低碳經濟時代,要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當然關于碳減排等問題上這次依然爭論激烈,胡錦濤總書記在這次會議上的承諾減排,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誰做得主動誰就會贏得尊重,最后也會贏得發展的先機,所以像這樣的問題根本不用躲閃?,F在面對的問題就是全世界如何去做真正的創新,創新是什么?一是住房問題,一是交通問題,這是影響我們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性問題。這兩個關鍵問題如果沒有創新,我們的工業也很難創新,我們也很難產生更新的理論。

在這個背景下,“低碳經濟”、“低碳技術”、“低碳發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會”、“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應運而生。國家主席胡錦濤于2007年9月8日在亞太經合組織(A PE C)第15次領導人會議上,鄭重提出了四項建議,即:“發展低碳經濟”、研發和推廣“低碳能源技術”、“增加碳匯”、“促進碳吸收技術發展”。使用非碳能源、循環利用二氧化碳、固持二氧化碳、進行碳交易等等,這些都是低碳經濟的內涵。

我國面臨的挑戰

低碳經濟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能源問題。人類走過工業革命之路,主要是以高碳能源為基礎的工業,低碳經濟無疑要改變能源結構,這個關鍵問題,我們究竟存在哪些問題?

我們面臨的挑戰包括五個方面:能源結構、能源需求、能源供給、能源技術、能源政治。

世界能源結構中,化石能源(包括天然氣、石油和煤炭等)基本上各占30%左右,而中國是以煤炭為主的能源大國,煤炭占了70.4%.我們長期使用高碳能源,要一夜之間改變成為其他能源,暫時也是不可能的,至少到2050年,大家認為化石能源在能源結構中還是主力能源,但是不會占這么多了,至少要低于50%或40%.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面臨著能源結構的挑戰。

第二是能源需求的挑戰?,F在中國能源消費的總量已經位居世界的第二,進入本世紀以來,基本上年均增長是10%左右。我們這幾年G D P的增長,也是10%左右,基本上是1:1的關系。要發展經濟必須依靠能源,如果按照傳統的發展模式,即便在低碳經濟社會,同樣需要大量能源。

需求那么大,我們能不能滿足呢?新疆對中國的能源貢獻是非常大的,煤炭的40%到50%來自于新疆,但是開采煤炭的條件是非常惡劣的。還有石油,我們過去曾經是石油輸出國,現在已經是石油進口國了,石油進口超過了50%.石油進口的主要路徑,主要來自于中東和非洲,而中東和非洲都要通過狹窄的馬六甲海峽。另外,我們沒有自己的大型油輪,幾乎百分之百的大油輪是靠租賃。我記得有一年廣東鬧油荒,實際上根本問題是遇到了臺風,油進不來。

中國能源利用效率低,我們的能源利用總效率是36.81%,而世界的平均水平在50.32%,即便是印度(40.06%)、巴西(62%)這樣的發展中國家,都比我們高。在傳統工業的支撐下,我們取得了極大的發展,可我們是以消耗了多大的代價換來的,要么是污染,要么是浪費,要么是質量問題。今天說低碳經濟,它的意義深遠不僅僅在于做一些節能減排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調動全社會的力量來關注未來人類生活生產方式的創新問題。

還有一個政治挑戰就是周邊國家的關系問題。根據2003年的數據,我國石油進口已達1.19億噸,依存度達44%,到現在已經超過了50%.我們周邊的孟加拉國、印度、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科威特、卡塔爾等國,都是處在對能源需求快速增加的過程,也就是說我們周邊的這些國家勢必將來會跟我們產生很多摩擦。實際上這些摩擦已經產生了,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越南都經常跟我們為了能源的問題在那兒折騰,將來的問題會更加嚴重。在亞太地區能夠自給的能源就是這么多,而需求的缺口是很大的,這也是國際關系的挑戰。

當今社會現在提出要發展新能源,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等等,我們要深思和考慮,當美國一系列新能源的技術發展后,我們國家如何解決技術稀缺的問題?我們應該走什么樣的技術路,是不是需要加大對技術的投入?現在化石能源的局面,我們干一些粗活,人家給我們一些核心技術和裝備。作為從事能源工作的人,我可以說至少跟發達國家的水平相差20到30年。先進技術、先進裝備都是向國外購買的。

低碳經濟下的能源發展策略

低碳經濟的技術包括可再生能源技術、新能源技術、煤炭潔凈高效利用技術、溫室氣體的減排技術、節能技術等等,對于在低碳經濟的能源政策,胡錦濤通知在2006年7月17日的八國首腦會上的講話說,要堅持節約優先、立足國內、多元發展、保護環境,加強國際互利合作,努力構筑穩定、經濟、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所以在現實的情況下,發展低碳經濟、改變能源結構,出路除了節能減排之外,就是加強可再生能源,像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生物質能等等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尋求資源豐富而且是可再生的清潔能源來作為我們未來的主要能源,這是我們發展的趨勢。

最近我們向國家提交了一份報告,作為現在至2050年能源消費總量預測依據。根據我們的預測,GDP年均增長率:2006-2010年為9%;2011-2020年為7.5%;2021-2035年為6%;2036-2050為4%.能源消費彈性系數:2006-2010年為0.70;2011-2020年為0.60;2021-2035年為0.35;2036-2050年為0.15.人口增長:2010年為13.6億人、2020年為14.4億人、2035年為14.7億人;2050年為14.4億人。先進技術發展:節能率2006-2010年10%、2011-2020年20%,效率提高2021-2035年12%;2036-2050年為8%.按照上述能源結構預測,按照煤排放2.66噸CO 2/噸標準煤、石油排放2.02噸CO 2/噸標準煤、天然氣排放1.47噸CO 2/噸標準煤計算,中國到2020年以后將成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但是,到2035年達到最大值后開始快速下降。當然,按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計算,我國的排放量只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遠低于北美、歐洲和日本。

我們又做了一個測算,如果中國不想成為二氧化碳排放最大國,排在美國之后做排放第二國,使用化石能源只能是13%,如果還要將歐洲推到前面去,我們使用化石能源在整個能源結構只能是10%,如果將日本還要推到前面去,我們只能用3%的化石能源。

在這樣的分析情況下,我們給出了中國2050年能源發展的路線圖,主要還是要發展高效的非化石燃料的交通系統,煤炭的高效潔凈利用技術,還有電網的技術、生物質發電的技術,還有可再生能源的規模發電技術,還有核能技術。

能源科學和技術前沿展望

全社會創新能力下降的情況下產生了金融危機,提出了低碳經濟,那么究竟能源科學和技術會有哪些突破呢?

首先有兩大塊,一是基礎理論,一是基本技術。過去傳統的能源理論是建立在以化石能源為基礎的工業體系下的科學理論,這樣的一種理論體系,支撐了我們兩三百年的發展。人類進入上世紀50年代之后,再也沒有產生過特別大牌的科學家,也沒有產生過突破性的、顛覆性的理論創新。技術上是有創新,比如說計算機的發展,但是計算機的發展起不了支撐的作用,工業才是起到支撐作用的。如果沒有可持續發展的工業,再好的信息產業也是沒有用的,只有浪費資源。

可再生能源本身是可持續、再生、清潔的,但是別忘記了,能源要轉變成能量才有用。我們經常是將能源、能量搞混淆了。比如說我使用了太陽能熱水器,就說我是使用了清潔能源,但實際上這并不是清潔的。因為要將太陽能轉變為能量需要有一個過程,需要材料的消耗,這個材料是不可再生的,而且它有能量的消耗,甚至生產過程的污染,大家現在都知道,太陽能硅電池的生產就會造成污染。

低碳經濟下,現在能源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術都要發生變化,我們提出了能源傳遞理論、能源材料、能源仿生、能源化學、能源生物、能源物理、能源生態等,這些都是不同于傳統的能源理論的新理論,我認為人類要進入新能源的時代,必須首先建立起這樣的一種理論體系。再一個是基本技術,包括收集技術、轉換技術、儲能技術等。

農業革命、工業革命發展到低碳經濟的革命時代,一定會產生一系列的理論和技術的突破。比如暗能量等問題,過去認為是偽科學,現在逐步認為是存在的,只不過我們是怎么捕捉和得到的問題,如果暗能量的問題解決了,整個社會會發生極大的變化。

現在我講稍微現實的,接下來我們要做哪些事呢?在節能減排上的節能建筑我們應該做大量的工作。我國的建筑面積以年均20億平方米增加,而現有的建筑僅3%是節能的。中央已經提出了要求,2010年全國實現三分之一節能建筑,建筑總能耗降50%;2020年,建筑總能耗降65%.這是我們在低碳經濟方面的一個重要切入點。為什么我提出節能建筑的重要性呢?世界資源的這么多都跟建筑有關,我講的建筑是一個大概念,從建筑材料的生產到建筑的工程,一直到建筑物的使用,這是整個鏈條,它消耗世界50%的能量、42%的水、50%的材料、48%的耕地,低碳經濟從節能建筑切入,符合中國現代社會發展的客觀實際。

其次是純電動車替代化石燃料車。2000年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小汽車擁有量僅為0 .5輛,2006年則已增加到了4.32輛。如果中國每2人擁有一輛小汽車(美國人均水平),全國達到7億輛,如果每3人擁有一輛小汽車,則全國達到4億輛(日本人均水平),每5人擁有一輛小汽車,則全國達到2億輛(荷蘭人均水平),轎車的大幅增長將導致中國能源(石油)消耗的增長。現在我們強調低碳經濟,又要發展汽車,率先走清潔發展道路、低碳經濟發展道路,我覺得也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還有就是工業節能很重要。節能建筑最重要是在材料上有突破,包括將來的屋頂技術、屋面技術、涂料技術,都要產生新的突破才能支撐低碳經濟。當然這種突破應該還不能說是技術突破,而是技術的革新。中國現在的地熱能利用排在全世界第一,太陽能熱水器也是全世界的第一位,等等,中國發展低碳經濟可以說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當然還遠遠不夠,我們還要走得更好更快。

上一條:美國為何盯上人民幣 下一條: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刻不容緩的戰略任務

關閉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版權所有
馬克思主義學院辦公電話:0795-3203978  馬克思主義學院郵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