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导航,在线伊人,宅男导航 - 2022撸道帝综合导航影视网

 
當前位置: 首頁 >> 省情教育 >> 綠色家園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欄
信息動態
時政要聞
他山之石
資料下載
 

世紀使命·登高望遠

2010年06月11日 18:13 佚名 點擊:[]

掬水而歌

何寶慶

這是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戰略抉擇。

當大自然頻繁以颶風、海嘯、旱災、洪澇考驗人類的時候,4400萬贛鄱兒女選擇了一條生態文明與經濟文明高度融合的崛起之路。浩渺鄱陽湖,波光瀲滟、漁歌唱晚、萬鳥飛翔……這樣的美景,既是我們奉獻給贛鄱大地的田園詩,也是洋溢著人類思想光輝的交響曲。

這是追求富民理想的科學發展大道。

這塊土地,曾有過燦爛的榮光,也在邊緣的沉寂中蹉跎了漫長的時光。這片16萬平方公里的遼闊沃土,最大的優勢是生態,最大的財富也是生態。圍繞生態,最核心的是經濟。在風起云涌、千帆相競的區域競爭大格局中,贛鄱兒女把握大勢、找準定位,腳踏實地、奮發圖強。鏗鏘的足音里,分明有日夜兼程、時不我待的急切,有科學發展的睿智。以高瞻遠矚的目光、放眼全球的胸懷、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勾勒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在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中的應有地位和美好前景。

這是偉大的井岡山精神在新時期的精彩演繹。

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既沒有成功范例可循,也無現成模式可鑒。省委、省政府果斷決策,以堅韌不拔的勇氣、雷厲風行的魄力,不等不靠、先行先試。以生態優先為原則,以系統和工程的理念和方法,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規劃在實踐中補充完善、藍圖在實干中清晰豐滿、未來在全省人民的奮斗中顯露崢嶸、燦爛生輝。

600多個日夜,戰略構想、課題研究、規劃編制、申報論證……黨的十七大召開后,作為科學發展觀試點省之一的江西,以一個創新的戰略構想作為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支點,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從地方規劃躍升為國家戰略,從一個撬動江西崛起的支點躍升為國家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重要標志——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建立,是黨和國家面向世界作出的清晰判斷:鄱陽湖屬于江西,更屬于中國和世界;“一湖清水”屬于今天,更屬于人類共同的未來。建設生態文明,發展生態經濟,是一個負責任大國向世界作出的鄭重承諾,彰顯出一個國家面向未來的高瞻遠矚。

為這莊嚴的抉擇歡呼吧——我們所選擇的綠色發展之路,將引領我們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蓬勃發展、人民富裕幸福的美好家園。

經濟與生態和諧發展的典范

——訪江西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校長傅修延

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在江西,江西人對鄱陽湖開發的理念有何變化?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構想最初提出的背景如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已成功上升為國家戰略,其意義何在?未來我省在實施過程中應把握好哪些原則?日前,記者采訪了江西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校長傅修延。

傅修延說: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是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沒有富營養化的湖泊。江西全境則是一個群山環抱、眾水歸“鄱”的巨大盆地,在這個自成體系的地理單元中,山脈、江河與湖泊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與行政區劃正相契合的生態系統。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新一屆省委、省政府作出的新的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回答。傅修延告訴記者,2008年1月18日,省委書記蘇榮親自主持召開全省專家學者座談會,探討江西發展大計。當時,國家正在開展主體功能區劃分工作,我們為此建議江西要積極向國務院有關部門申請建設“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實驗區”,實現“生態立省”與“加快發展”的有機統一,統籌環鄱陽湖周邊的發展與湖區保護,爭取國家有關政策支持。

在論及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意義時,傅修延說,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不僅是事關江西科學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決策,而且對全國具有重要示范意義,有利于探索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新路徑,有利于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計劃的試點推廣,有利于國家促進中部崛起戰略的順利實施,有利于國家劃分主體功能區工作的有序推進,有利于完善大湖流域開發建設和綜合治理新模式,有利于我國對外展示在生態問題上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當前,全國區域經濟一體化步伐正在加快,呈現出東中西互動的發展態勢,鄱陽湖地區處于我國東西部的接合部,是長三角、珠三角和閩東南三角的直接腹地,也是連接西部地區的重要水陸通道。在這一地區探索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模式與路徑,具有扎實雄厚的前期基礎與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可望為國內其他地區的科學發展提供借鑒。

傅修延建議,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必須從省情、國情出發,吸收國內外先進經驗,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必須在破解問題與矛盾中不斷前進,努力探索與總結發展經驗;必須注重生態與經濟的協調發展,不斷取得科學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跨越。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取得各方面的支持,集中各層次的力量,發揮各地區的優勢,惟其如此,才能聚四方之力,匯萬家之智,使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經濟與生態和諧發展的典范。

山江湖工程的延續與發展

——訪省科技廳副廳長、省山江湖開發治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曉鴻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進入國家戰略層面,對我省已經實施了25年的山江湖工程來說具有怎樣的意義?12月9日,記者采訪了省科技廳副廳長、省山江湖開發治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曉鴻。

“省委書記蘇榮在論及山江湖工程與鄱陽湖生態經濟的關系時精辟指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山江湖工程的延續與發展?!蓖鯐曾欓_宗明義。我省山江湖工程,真正意義上的啟動是在1984年。從那時開始,我省著手對鄱陽湖的調查與研究。當時鄱陽湖地區的現狀可以用三個“三分之二”來概括,即湖區縣的GDP、財政收入和農民人均收入均占全省平均數的三分之二。在經過大量研究的基礎上,我省樹立了“治湖必須治江,治江必須治山”的理念。

經過25年的實踐,我省山江湖工程已經成為江西經濟發展的奠基工程、國際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典范工程,體現的是一種樸素的可持續發展理念,開了國際社會可持續發展風氣之先。2000年,我們總結山江湖工程時,已經提前超額完成了預期目標,五大河年入湖泥沙量由2000萬噸下降到了800萬噸,湖區貧困人口由620萬下降到了90萬。

展望未來,王曉鴻充滿自信。他說,結合山江湖工程的經驗,他理解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包含了兩大內涵,一是立足生態保護,著眼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二是立足鄱陽湖,著眼全流域。豐富這兩大內涵,山江湖工程的任務更加艱巨,責任更加重大。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不僅需要國家的支持,更需要著眼于全流域。如果說,過去更多是著眼于鄱陽湖流域的話,現在則需要跳出鄱陽湖,立足于長江流域來通盤規劃和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诖?,我省才提出了鄱陽湖控湖工程的設想;正是從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出發,才使控湖工程的設想不斷完善并由“控湖”向“控枯”思路轉變。沒有對未來負責任的態度,沒有科學發展觀的視野,江西不可能保護好“一湖清水”,也不可能讓“一湖清水”富裕百姓、福蔭子孫、澤被全流域。

王曉鴻介紹,為了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中大顯身手,山江湖開發辦公室將調整部署,進一步加強對鄱陽湖的系統研究,加強動態監測,加強對流域的綜合管理。山江湖開發辦將陸續在我省建立一批研究基地,吸引國際國內的科學家前來鄱陽湖進行深度研究,同時搞好動態監測,以充分掌握鄱陽湖變遷的規律和趨勢。而流域綜合管理是國際熱門領域,加強鄱陽湖的流域綜合管理,將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參考。

難忘歷程

鏗鏘求索路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構想凝聚發展智慧

2008年3月8日,在省委書記蘇榮主持下,江西“兩會”代表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關于建立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構想”記者招待會,吸引了境內外80多家主流媒體、150多位記者的“眼球”。

記者們敏銳地意識到,江西所構想的這一發展戰略,不僅與黨的十七大精神高度吻合,而且成為會后第一個將生態經濟提升到戰略層面的省級地方政府;不僅將對國家中部崛起戰略產生積極影響,而且必將成為江西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新起點。

不斷加快科學發展步伐的江西,以加速快跑的昂揚姿態,拉開了走生態文明與經濟文明高度融合發展道路的序幕。

科學謀劃——分秒必爭,步履鏗鏘

區域經濟鼓角激烈、千帆相競的大格局下,力爭使自身優勢和潛能在資源整合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是搶占發展先機、謀求競爭優勢的必需。因此,在戰略上爭取自身地位的提升,在政策上爭取國家給予傾斜——成為區域各方發展的主要方向。

黨的十七大召開后,建設生態文明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之一,這為生態優勢明顯的江西提供了重大的發展機遇。尤其在江西工業化發展到新階段以后,資源矛盾日益顯現、生態優勢面臨挑戰,已引起省委、省政府高度關注。從上海浦東新區到天津濱海新區,從成渝地區到武漢、長株潭地區、海峽西岸經濟區,再到最近提出的廣西北部灣地區、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許多兄弟省市都從自身優勢出發,成功謀求了在全國發展戰略中的一席之地,這更使我省增添了緊迫感。

2008年初,省委書記蘇榮親自主持省內專家學者座談會,并表示,“申報打造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實驗區,是我省的一個重大課題,切中要害,勢在必行”。

2月22日,省長吳新雄主持會議,專題研究建立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有關問題。3月8日,對外界公開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戰略構想后,相關調研、規劃行動進一步加速。

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凝聚幾代贛鄱兒女的追求和夢想,順應了4400萬江西人民的呼聲,勾勒出16.7萬平方公里土地的美好未來。圍繞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全省上下進行了廣泛探討和研究,先后召開過多次省委常委會、省政府常務會進行統籌部署和組織落實。為了充分掌握第一手資料,省委書記蘇榮先后5次深入湖區問計;省長吳新雄也多次赴鄱陽湖就污水處理等重大問題實地調研……

全省上下積極響應、迅速行動。從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構想開始被公眾知曉,到形成科學規劃上報國務院審批,僅5個月的時間。

這樣的速度,是因為江西人民對這片青山綠水愛得深沉。

這樣的速度,是因為我們追求富民興贛的理想,如此執著、迫切。

求真求實——廣納賢言,不遺鄉老

一方面,贛鄱崛起分秒必爭;另一方面,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一項探索性很強的戰略工程,既無成功先例可循,更無現成模式可搬。

2008年4月23日,省發改委、省社科院聯合發布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重大研究課題招標公告,設立10大前期研究課題,面向全球公開招標。具有高度挑戰性的課題招標,引起了國內外科研院所的高度關注和濃厚興趣。經過公正公開的遴選,5月18日,65個競標的課題組中共有20個最后中標,其中包括中國工程院、中國社科院以及美國密西根大學等國內外高端科研機構。

在短時間內,中標課題組形成了30多公斤、400多萬字的高質量、高水平研究報告,為規劃編制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撐;與此同時,5月初,省委書記蘇榮發表公開信,就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等一系列事關江西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問計于省內外朋友,引起熱烈反響,一個多月時間內,共收到各類建言4.2萬條,網上跟帖6萬多條。省發改委也專門設立網上論壇,4萬多網民先后登錄瀏覽,梳理了近400條建議……

一位網友網上發帖道:生態文明的崛起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轉的世界潮流,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讓“生態文明”舞動母親湖,是贛鄱兒女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后進行的又一次嶄新選擇。

2009年9月11日,省委書記蘇榮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討論審議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

這份凝聚著專家以及廣大群眾智慧的規劃,強調在加快發展和崛起的同時,更加注重保護生態環境,更加注重人與自然和諧,更加注重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最終實現綠色崛起、綠色發展。難怪一位境外記者由衷感嘆: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江西打造的最大的民心工程!

9月14日,省委、省政府向國家發改委上報規劃,提請審議。

品牌蓄勢——傳播贛綠,深化內涵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大規模開發水利發展農業,到廣泛治理血吸蟲病,到上世紀80年代開始大力實施的“山江湖工程”,再到本世紀初確立的生態立省、綠色發展戰略,凝結著江西歷屆省委、省政府的心血,是數代江西人民智慧與汗水的結晶。然而,站在新起點上的江西,如何利用這來之不易的生態優勢,探索一條適合省情的工業化、城市化道路,肩負起富民興贛的重任?

這是世界發展的潮流,也是一個全人類共同求解的難題。閃耀著創新思想光輝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戰略構想,之所以引起廣泛關注,在于——世界在等待詮釋,而江西在探索答案。毫無疑問,在這個探索實踐的過程中,江西將贏得更多的機遇。

2008年7月11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文化建設高峰論壇在南昌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文聯主席孫家正,省委書記蘇榮,省長吳新雄等以及文化部副部長、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出席論壇,而論壇的主持人,則是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劉上洋。

論壇的高規格,說明了江西對于鄱陽湖生態文化的關注。而在我省面向全球招標的10大課題中,就包括《生態文明與鄱陽湖地域文化建設研究》,更說明這種關注已經切實地付諸行動。

論壇上,蘇榮指出:“文化的魅力,如同清澈的鄱陽湖之水,潤物細無聲,具有極強的滲透力和感染力。文化建設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中大有作為,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p>

的確,生態的魅力不僅在于感受,而且將由于文化的表達,內涵更加豐富,意蘊更加深刻、悠長。由于規劃及行動中對文化的關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在揚帆之初,就擁有了讓人為之驚艷的魅力。

躍上新高點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勾勒美好未來

畫面——

燦爛的陽光下,敞篷車在悠揚的音樂中向前飛馳……鏡頭拉向縱深——公路美麗的弧線外,碧如寶石的浩渺水域清澈如鏡;遼闊的濕地上,候鳥在藍天下自由翱翔;山巒起伏的大地——生態農莊、綠色城鎮、現代工廠星羅棋布;人們的笑臉在畫面的疊影中如花一般開放,垂髫的老人、天真的孩子、朝氣蓬勃的青年……

這是一個夢?是的,這夢凝聚著數代江西人的理想。

這是一個夢?不!這是贛鄱并不遙遠的將來。

這份將來,我們在2萬多字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中可以細細品讀。

這份將來,我們正在廣袤的沃野城鎮耕耘創造。這份將來,正在世界的矚目中迎面而來。

規劃凸顯黨和國家期望與關愛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編制之初,就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

2008年7月,溫家寶總理在聽取我省有關匯報后表示:思路有創意,規劃有新意。李克強副總理也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從規劃方案看,思路清晰、方向明確、很有支持價值。

9月3日至4日,國家發改委地區司司長范恒山率領國家發改委調研組來贛就規劃進行調研,并建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須立足于國家戰略層面予以編制。根據調研形成的意見和建議,我省在大約10天的時間里,再度對規劃進行了完善并最后審議,上報國務院。

12月中下旬,國務院領導作出重要批示,請國家發改委會同江西省提升完善規劃。從此,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編制工作上升到了更高的平臺。在國家發改委牽頭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再度經歷了從確定大綱、調研論證、反復修改、精心編制過程。

省發改委規劃處處長賴南京介紹,從大綱到最終完善定稿,規劃內容從6個章節,逐步豐富到送國務院審議稿的9個章節,不僅確保了規劃科學,而且論證縝密、目標明確、可操作性強。

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上升為國家層面戰略,將對中部乃至國家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而最能直接體現這一點的是,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發展定位的提法上,我省最初確定的是:生態文明示范區、新型產業聚集區、改革開放前沿區、城鄉協調先行區和江西崛起帶動區。而送審稿則提出,要將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成為“全國大湖流域綜合開發示范區、長江中下游水生態安全保障區、加快中部崛起重要推進區和國際生態經濟合作重要平臺”。

規劃濃縮數代贛人的發展夢想

2008年4月14日,南昌召開的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工作動員大會,勾勒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規劃藍圖: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將建設成為生態優良、經濟發達、城鄉協調、生活富裕、生態文明和經濟文明高度統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經濟區。

江西最大的發展實際,是經濟欠發達地位尚未改變;江西最大的優勢和財富,是數代人自覺呵護、倍加珍惜的綠色生態。

數十年來,為促進鄱陽湖地區發展,歷屆省委、省政府先后提出并實施了昌九工業走廊、山江湖工程、南昌現代制造業中心、鷹潭世界銅都、景德鎮國際瓷都、環鄱陽湖城市群、九江沿江開發等區域戰略部署,并投入大量資金,推進了一批重大項目,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奠定了良好的生態基礎。

規劃編制之初,我省就明確:建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既是對以往發展戰略的繼承,也是對全省區域發展戰略的提升。

總體目標上,既堅持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確定的戰略方針不動搖,又秉持全球視野、戰略眼光、開放思維,不斷創新發展思路;

規劃的戰略舉措上,既堅持實踐證明正確的成功做法、成功經驗,又勇于探索,努力走出一條經濟文明、社會文明與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新路子;

規劃編制中,既充分利用原有的規劃成果、基礎資料和各種平臺,又要立足全局、著眼長遠,抓緊研究事關重大的戰略性問題,抓緊提出切實有力的政策措施。

規劃體現江西奮進精神

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一個好規劃是關鍵。對于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為崛起龍頭的江西來說,拿出一個科學的規劃方案,是開拓崛起道路必須攻克的“高地”。

規劃編制過程中,領導重視的程度之高、各方面支持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各方面參與調查研究的規模之大、層次之高,前所未有;規劃編制工作者的用心之精、傾力之勤,前所未有。

短短的20個月的時間內,省發改委先后組織召開了10多次省內專家學者、國家級專家學者征求意見會、座談會,廣泛聽取并吸納了專家學者寶貴的意見建議;組織召開了10多次省直有關部門、有關設區市的征求意見會、工作銜接協調會,各地各部門作為重要參與者,及時有效地提出了許多可行的意見建議,齊心協力加快了規劃編制工作進程。

2009年,元宵剛過,我省規劃編制的骨干力量就集中時間、集中地點,歷時半個月充實完善規劃;端午節前后,規劃編制人員在京修改規劃文本,有的同志連準備中考、高考的孩子也顧不上。

從去年4月底草擬規劃大綱,到9月省委、省政府上報國務院,再到今年國家發改委全面介入規劃提升完善,在短短的20個月的時間內,規劃文本至少經過了40多次大大小小的修改。

邊規劃、邊論證、邊推進——我省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過程中強烈的先行先試意識,生動地展示了江西人民實干奮進的務實態度。

我們堅信:這種在規劃編制過程中迸發出來的創新實干、只爭朝夕的精神,必將激勵全省人民斗志,創造贛鄱更加美好的明天。

親歷

光榮的使命

賴南京:省發改委發展規劃處處長

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既是江西加快崛起、永續發展的關鍵,更是省委、省政府打造的最大的民生工程。

生態對經濟發展和普通人生活的影響,對我們這代人而言,也許有著更多切身的感受,因為我們擁有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江西生態退化的切膚之痛。我老家在贛南瑞金農村。由于人口快速增長以及人為的毀林開荒、濫砍濫伐,贛南一度出現嚴重的水土流失、土壤退化、河道淤積等生態環境惡化問題。記得當時正值讀書年齡,我每逢星期日和寒暑假,都要到很遠的地方砍柴——因為附近的山頭都光禿禿的,連樹根都被挖出來當柴火燒了,我和同村的人砍柴砍到了幾十里地以外。由于植被涵養水土的功能極度退化,靠天吃飯的落后生產方式根本無法維系農村的發展,直接導致了廣大農村的普遍貧困。

慘痛的教訓,換來了江西發展思路的轉變。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我省堅持實施山江湖工程,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省確立了生態立省戰略,在加快崛起中提出“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江西的生態環境有了根本性的好轉,綠色生態成為江西最大的品牌、最大的潛力、最大的財富。

但如何處理好保護生態和加快經濟發展的關系,仍是一個摸索中的世界性難題,也將是江西謀求長遠發展的永恒主題。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可以說是抓住了加快富民興贛進程的關鍵,同時也使江西成為探索生態文明與經濟文明高度融合之路的先行者。

深感自豪的是,我作為具體組織和參與規劃起草的一名工作人員,有幸親歷了規劃制訂的全過程,這將成為我人生中一份珍貴的記憶和寶貴的財富。這份規劃,匯聚濃縮了黨和國家對江西人民的關愛和期望,也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執政為民的偉大情懷。

宏偉的藍圖已經繪就,要把它轉化為現實,依然任重道遠,還須我們付出艱苦的努力!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規劃的實施,必將創造江西更加美好的未來!

珍貴的記憶

郎道先:省發改委地區經濟處處長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省第一個上升為國家層面戰略的發展規劃。包括我自己在內,所有參與規劃編制工作的同志,能夠在這樣具有歷史意義的工作中奉獻微薄的力量,都是幸運而光榮的。

編制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沒有先例,更沒有示范。舉個例子,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命名上,專家就經歷了反復的論證。在編制規劃之初,關于這一發展戰略的名稱先后有多種提法,包括環鄱陽湖生態經濟試驗區、環鄱陽湖經濟生態區、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等等。最后,省委、省政府從江西生態環境特征以及有利于突出重點、整體帶動、科學發展的角度考慮,確定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的編制過程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各地黨委、政府在發展理念上的變化。原先很多地方的領導到省發改委來,目的很簡單、很直接——跑項目、要資金,而一碰到涉及生態保護方面的區域規劃和試點,就避之唯恐不及,生怕影響了自身的發展空間?,F在就不一樣了,地方黨委政府擔心的是進不了規劃“籠子”,發愁的是搭不上這趟難得的“戰略列車”。這里面,折射出的是地方施政理念所發生的巨大轉變,急功近利的浮躁為著眼長遠的戰略思考所取代。“富從雙手出,福自山水來”——已經成為江西人民普遍的覺悟和認識。

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給江西帶來的變化是十分明顯的。前不久,國家把首屆世界低碳與生態經濟暨技術博覽會放在南昌召開,世界500強企業代表紛至沓來;英國碳信托基金最近也積極與我省聯系,希望進行生態經濟能力建設方面的課題合作;一些駐北京的國外機構組織也紛紛來江西推廣生態與低碳技術……因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建設,江西的被關注度正在急劇上升,江西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一個好的發展戰略,必定是一個科學反映發展現實需要的戰略,必定是為廣大群眾高度擁護的戰略。這是我在參與規劃編制工作中最深切的體會。

上一條:八方云起·共舞蹁躚 下一條:千秋偉業·恢弘畫卷

關閉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版權所有
馬克思主義學院辦公電話:0795-3203978  馬克思主義學院郵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