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是江西的代名詞,是江西的名片,是大自然對我們的恩賜。鄱陽湖的保護治理和鄱陽湖的經濟開發關系江西未來的發展,關系全省4400萬人民子孫后代的福祉。建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戰略舉措,是關系江西長遠發展的重大決策,也是牽動全省發展的重大課題。要大力抓好這件關系江西未來、造福子孫后代的大事,科學論證,高標準、高質量地搞好規劃,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使保護和開發融為一體,實現生態文明、經濟文明、社會文明協調發展。”
——中共江西省委書記蘇榮
“建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推動科學崛起的戰略舉措,是關系長遠發展的重大決策。要以鄱陽湖為核心,以鄱陽湖城市圈為依托,切實保護鄱陽湖區域優良的生態體系,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促進生態文明與經濟文明的高度統一,使鄱陽湖區域成為生態文明示范區、新型產業聚集區、改革開放前沿區、城鄉協調先行區和江西崛起帶動區?!?/U>
——江西省省長吳新雄
春風滿帆 航程遠大
——為國務院批復《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而作
在中國狀似雄雞的版圖上,有一個“南門北水連外埠”的省份,這就是我們美麗富饒的江西。在我們16.6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一湖聞名于世的“清水”,這就是煙波浩渺的鄱陽湖。
世世代代生長在鄱湖之濱的人們,口口相傳的,是王勃描寫湖上漁民捕魚歸來“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的佳句;耳熟能詳的,是蘇軾描寫湖江一色“山蒼蒼,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的詩章。鄱湖流域,誕生過多少風流人物: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文天祥丹心照汗青,湯顯祖夢筆生花……鄱湖岸畔,發生過多少威武雄壯的活劇:太平軍湖口大捷,李烈鈞發起“二次革命”……自古以來,清清的湖水,養育著一代又一代的贛鄱兒女;汩汩的湖水,澆灌著一片又一片的家園。
我們倍加感謝:養育一方的“母親湖”;我們備感自豪: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我們備受鼓舞:國際性重要濕地。呵護“一湖清水”,保護環湖生態,發展流域經濟——建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重擔,沉甸甸地挑在了4400萬紅土地兒女的肩上。
鄱陽湖,大自然賜給地球的一顆珍珠;鄱陽湖,大地饋贈給人類的一泓清泉。在擔心“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將是人類的眼淚”的今天,在讓“低碳生活”快速走進你、我、他的今天,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今天,省委、省政府從江西實際出發,提出了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構想。這是一個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這是一份又好又快發展的宏偉藍圖,這是一筆留給未來的寶貴財富。
新世紀以來,江西經濟社會獲得了又好又快的發展。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發展不足仍然是江西最重要的省情。在加速發力的同時,如何更加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如何更加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如何更加注重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協調?我們的思路是:把保護生態和發展經濟兩大命題有機統一起來;我們的決心是:開發和保護兩大任務“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我們的目標是:實現綠色崛起,實現綠色發展。
這是一幅清新而和諧的畫面:我們既要湖中白帆片片,也要岸畔高速公路四通八達;我們既要湖中漁火點點,也要岸畔城鎮燈光璀璨;我們既要湖中碧波粼粼,我們也要岸畔車水馬龍。我們深知:我們的任務光榮而艱巨,我們的愿景遠大而燦爛。
春風浩蕩滿鄱湖?,F在,國務院已經正式批復《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新的機遇擺在了我們面前,新的使命在等待著我們。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我們一定能寫出最新最美的文字,我們一定能畫出最新最美的畫圖?。▓坦P:卓凡)
政策保障
一路陽光 一路成長
贛懷明珠,大潮涌起。
從山江湖工程的艱難開辟到“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發展理念的堅持;從“生態立省”目標的確立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戰略構想的提出——一個欠發達省份的發展戰略創新值得中國和世界用全新的眼界來品讀。
回首來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戰略的每一個節點都深深地印刻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深切關懷、殷殷期望、諄諄囑托,猶如一串珍珠,串起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這一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心懷感恩,豪情萬丈,井岡兒女將用奮發有為的拼搏精神回報這份關懷、這份鼓舞!
一幅宏偉壯麗的發展畫卷,正在鄱湖之濱徐徐展開。
共展宏圖——國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健全財政轉移支付辦法,加大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以及改善農村特別是湖區、老區農(漁、牧)民生產生活條件項目的支持力度;加大中央財政性建設資金投入,重點安排區域內重大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保護等項目建設;對資源綜合利用、替代能源和清潔生產、節能節水、環境保護專用設備等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產品,以及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按規定給予稅收政策支持。
加強金融政策支持。支持按照相關管理辦法設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股權(產業)投資基金、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基金和行業性的創業投資基金;支持區域內城市商業銀行改革發展,引進戰略投資者,并支持符合條件的中小銀行跨區域設立分支機構;按規定程序和條件給予再貸款、再貼現資金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企業債券等。
給予重大項目支持。國家在有關規劃、重大項目布局及項目審批、核準等方面予以重點傾斜;將鄱陽湖流域納入國家重點流域治理范圍,支持區域內重大環保設施和生態工程建設;優先安排土地開發整理、農業綜合開發、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推進開發區、工業園擴區升級,建設一批生態農業示范園、生態工業示范園、循環經濟實驗區和生態旅游示范區。
乘勢前進——江西不斷深化改革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不斷完善所有制結構;進一步推進市場一體化。建立健全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決定相結合的行政決策機制,推進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民主決策。
探索建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考評機制。研究綠色國民經濟核算方法,開展環境污染、生態破壞成本以及水、濕地、森林等資源價值等方面的核算,探索將發展過程中的資源消耗、環境損失和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發展水平的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科學發展的政績考評機制,將提升經濟發展質量、保護生態環境作為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
建立健全生態環保長效機制。建立健全跨界污染聯合治理機制和污染事故應急處理機制,嚴格執行重大環保事故責任追究制度;逐步建立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市場化運營和監管機制;強化產業政策、環境準入和污染物排放標準的約束作用。
積極推進相關改革試點。加快推進水、電、礦產等資源產品及要素價格改革;在國家有關部門指導下,開展排污費改環境稅試點;探索建立水權交易制度,開展水資源取(使)用權出讓、轉讓和租賃;積極推進生態合作、產業共建、財政支援、異地開發、生態資源交易等多種方式的生態補償試點,探索開展鄱陽湖流域濕地生態補償試點等改革工作。
擴大開放合作。全面提升開放水平;切實加強國內區域合作;積極推進國際生態合作,加強與相關國際組織合作,共同開展鄱陽湖濕地、候鳥和珍稀瀕危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研究,共同保護好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
實干實效——各部門匯聚智慧和力量
省人大常委會2003年出臺了全國第一部專門對湖泊性濕地保護的地方性法規——《江西省鄱陽湖濕地保護條例》;同時,連續15年開展環保贛江行活動,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范圍內的“五河一湖”開展環境監督工作。
省政協常委會圍繞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連續2年對“五河一湖”源頭污染防治情況專門進行專題調研和協商,形成了《關于加強“五河一湖”源頭污染防治的30條建議》;同時,政協委員還圍繞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積極建言獻策,提出了31個提案。
按照生態經濟建設的總體要求,全面啟動了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規劃并著手推動光伏、半導體照明、生物、新材料等十大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圍繞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扎實推進了四大生態建設先行工程,即“五河一湖”源頭生態保護工程、縣城以上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程、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和鄉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
納五河之水,聚四方之賢。不斷提升的支持力度,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插上強健的騰飛翅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這個崛起于中部的新興重點發展區域,在新的發展征程上,必將為全國乃至世界的環境保護和經濟協調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大事記
2008年2月22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領導小組正式成立,省委書記蘇榮任組長,省長吳新雄任第一副組長。
2008年3月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西代表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關于建立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構想”的記者招待會,隆重推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戰略構想,引起海內外的高度關注。
2008年3月27日,省委書記蘇榮深入到鄱陽湖區,就推進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進行調研。期后,蘇榮還先后4次深入鄱陽湖區進行專題調研。
2008年4月13日,省政府召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工作動員大會,省長吳新雄出席大會并部署工作,標志著這項重大戰略實施進入實質階段。
2008年4月23日,我省發布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重大研究課題招標公告,設立10大前期研究課題,面向國內外公開招標。
2008年9月11日,省委常委會討論審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會議原則通過規劃,并要求進一步修改后按程序上報國務院審批。9月14日,省委、省政府上報規劃,提請審議。
2008年11月6日,國家發改委組織召開專家審查會,要求進一步提升完善規劃。
2009年4月14日至19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帶隊,率24個國家部委有關領導和同志組成國家部委聯合調研組來贛調研。
2009年6月下旬,國家發改委正式向25個國家部委行文征求意見建議。隨后,根據調研情況和反饋意見,專家專題組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作了進一步修改完善。
2009年10月21日,國家發改委第44次委主任辦公會議原則通過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送審稿)》。在進一步修改完善的基礎上,正式行文報請國務院審議批準規劃。
2009年12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標志著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的區域發展規劃。
高端訪談
將代表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水平
——訪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其國
“鄱陽湖既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又是世界最大的鳥類保護區和著名國際濕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將代表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水平?!?/p>
“鄱陽湖被稱為長江中下游的‘天然調節器’,發揮著維系中國與世界生態安全和生物多樣性的特殊功能。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綜合開發的新模式,構建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實施的新支點?!?/p>
“我對江西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抱有很大的期望。”
12月1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趙其國向記者談起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感受時,期望之情溢于言表。上世紀50年代,趙其國就在鷹潭建立了生態環境研究所。幾十年來,他跑遍了江西的山山水水,對鄱陽湖及與其息息相關的山江湖工程非常熟悉,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和可持續發展,也有著更為深刻的體會。
他說,治湖必須先治山,治山必須治江,治江才能治湖。長期以來,江西致力于山江湖工程建設,使得森林覆蓋率增長近1倍,水土流失面積下降近三分之二,鄱陽湖湖體面積增加40%多,直接帶動500余萬貧困人口脫貧,可以說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是山江湖工程在新的機遇期的戰略跨越,也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打造生態江西的必然選擇。
趙其國解釋,雖然山江湖工程給鄱陽湖、給江西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很大改善,為江西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但是,由于傳統的經濟產業結構,限制了清潔生產和生態技術的普及,鄱陽湖在枯水期水量逐年減少,水質逐步退化,濕地面積減少,質量下降;候鳥覓食區域縮減,越冬候鳥種類數量、水生植物及魚類種群數量均在減少;血吸蟲病疫情蔓延回升;湖區水土流失和水體富營養化加??;洪旱災害頻繁。湖區水資源、水生態面臨嚴峻挑戰,經濟發展受阻。趙其國認為,“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運用科學發展觀的理念,把山江湖工程提升到了新的水平,是順應時代要求、建設生態文明、走新型發展道路的有益探索?!?/p>
采訪中,趙其國根據自身研究方向和調研情況,就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做好鄱陽湖及環湖地區總體開發和保護的規劃;結合發展低碳經濟,及時調整產業布局,在生產領域大力推廣生態農業、生態工業、循環經濟、清潔生產;著力建設和保護好森林、濕地等生態系統,加快退耕還林、退田還湖,實行人工控湖,搞好造林綠化,加強對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生態問題的治理……趙其國表示,“在科研上,我正在做關于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土地資源和生態健康狀況的評價、監測、綜合調控這兩個課題的研究,希望能得到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關注和支持?!?/p>
趙其國深情地說,愿江西以更加寬闊的視野、更加開放的思維,精心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使鄱陽湖永遠具有活力、永遠是一盆清水,真正成為中國的“聚寶盆”。
為中國為世界生態文明示范
——訪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京文
“‘天時、地利、人和’是我國古代軍事制勝三要素法則。就現代區域發展而言,‘天時’就是指機遇與機會,是時間維;‘地利’就是指有利的自然條件,是空間維;‘人和’就是指人的和諧力量,是事件主體。現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充分體現了這三要素,有利于探索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新路子,樹立我國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新形象?!?/p>
得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已通過國家審批,對這一規劃傾注了諸多心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京文感到非常高興和欣慰。
李京文是中國工程院第一位經濟學家院士。他長期從事區域經濟學、技術經濟學、物流學、企業管理等學科的研究,是中國最早開展技術經濟論證方法研究、倡導對建設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這種科學方法的著名專家之一。
雖然之前也來過江西,但李京文真正與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緣分始于2005年。當時,他受邀來江西參加聯合國高層次國際會議。那一次,李院士到鄱陽湖及周邊都走了一遍,對江西的發展、對鄱陽湖的開發和保護有了新的思考。
李京文說:“古人云: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與發達地區相比,江西缺乏以城市集群為主體的經濟增長區域。因此,從江西發展的長期戰略來看,除通過贛州、吉安、上饒等城市對接發達地區外,積極構建城鎮密集、空間相對集中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不僅有利于培育經濟增長極,還能成為江西和中部地區崛起的帶動區。而對鄱陽湖這個代表中國的湖泊進行保護和開發,不僅在中國,也會在世界上產生深遠影響,起到強大的示范作用?!?/p>
他的想法與江西省委、省政府的思路不謀而合。2008年初,我省正式向國家提交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戰略構想,李京文受邀成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在全國區域發展格局中地位”科研課題的首席專家。
李京文特別強調,江西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也是后發優勢,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貴在突出“生態”特色,必須走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發展道路。為此,今后要重點發展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光伏、新能源汽車及精密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支柱產業,以及現代生態農業、旅游和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建立生態型產業體系、產業集群和循環經濟型產業園區,把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打造成新型工業化與城市化的示范區。
采訪結束時,李京文委托本報轉達他對江西的祝賀,并祝愿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早日夢想成真,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擁有“一流的水質、一流的空氣、一流的生態、一流的人居環境”,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生態文明作出歷史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