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王國
智者樂水
江仲俞
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江西人民和鄱陽湖結下了難以割舍的感情,鐘情一湖清水,熱愛一湖清水,從一湖清水中獲取了不盡的靈感。一湖清水,給贛鄱大地帶來了無限生機,孕育了江西的文明,給贛鄱兒女帶來了無窮的智慧。
恰似五河歸湖,祖祖輩輩江西人民,慧眼揉進了湖水的波光,內心抹不去對鄱陽湖的思念。無論是流域的治理,還是湖區一草一木的保護,送入鄱陽湖的,是從大山中流出的甘甜,是江河過濾后的清澈。
就像海納百川,煙波浩渺的鄱陽湖,接納的是五河的清水,承載的是江西人民的智慧。智者樂水,贛鄱兒女以湖為榮,遇水而聰,借水生智。從山江湖工程的治理,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建立,一湖清水,沉積的不僅有豐美的水草和多樣物種,更是江西人對鄱陽湖過去、今天和未來的思考;匯聚的不僅是清流,更有江西人的胸懷與氣魄。
思考鄱陽湖:鄱陽湖不應是貧困洼地,而應該是聚寶盆;一湖清水不只是魚游鳥棲的樂園,更應該是福澤百姓的家園。過去,為了保護一湖清水,江西人民作出了貢獻;今天,到了讓鄱陽湖水惠澤贛鄱大地的時候;未來的江西,應是萬象更新,鄱陽湖依舊清波蕩漾,天空依舊湛藍,人民安居樂業……
胸懷鄱陽湖:鄱陽湖不只是江西的,她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鄱陽湖的保護與建設,立足大生態,著眼全流域,更具有開放眼光和全局觀念。跳出五河一湖之水,江西人看到了湖外之江,江外之海。鄱陽湖連通的不僅只是長江,更是長三角、珠三角、海西經濟區……
沒有江西名山大川的奉獻,便沒有鄱陽湖的博大精深;沒有江西人民的智慧和氣魄,便沒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橫空出世。鄱陽湖趕上了好時代。機會正在向鄱陽湖降臨,智慧將向鄱陽湖涌流,財富將向鄱陽湖匯聚。
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既是歷史的選擇,更是智慧的結晶。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大業,是一項充滿挑戰的偉大事業,是一項激情飛揚的光榮使命,是一項建功立業的世紀工程。贛鄱大地吸引世界目光的時代已經到來。
推進創新性宏偉戰略
——訪省發改委主任姚木根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獲國務院正式批復,意味著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記者在獲悉消息第一時間對省發改委主任姚木根進行了專訪。
姚木根介紹,2008年初,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重大決策。蘇榮書記說:“申報打造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實驗區,是我省的一個重大課題,切中要害,勢在必行?!眳切滦凼¢L說:“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就是要讓江西人民能夠感到天天有個好心情、處處有個好環境、人人有個好身體、家家有個好生活。”
“省委、省政府所表達出來的堅強決心、生動描述的發展目標,給了我們強大的精神動力?!币δ靖f。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圍繞這一戰略決策,省發改委積極響應,迅速行動,牢固樹立規劃就是資源、就是項目、就是效益的理念,以世界眼光、戰略思維、超前意識,在深刻把握省情的基礎上,著眼于謀求江西在全國區域發展中競爭新優勢,全力以赴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編制工作。
方法上的創新,為規劃的科學編制奠定了基礎。在省委、省政府直接領導下,省發改委在規劃編制工作中,堅持“三個層面同時展開、三支力量統籌使用、三大成果一并形成”。三個層面同時展開:即同時進行課題研究、規劃編制和重大建設工程前期論證和推進工作。三支力量統籌使用:即對應三個層面統籌使用政府部門、科研院所和相關企業的力量。三大成果一并形成:即形成10大課題研究成果、“1+18”的規劃體系和100個以上重大建設工程。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在編制之初,就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得到了國家發改委等相關國家部委的關心和支持。尤其在規劃上報國務院之后,國家發改委牽頭組織對規劃進行了反復論證和修改,使規劃內容不斷豐富、完善和提升,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巨大的心血。
姚木根說:“我們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4400萬江西人民一定會弘揚偉大的井岡山精神,按照規劃的要求,奮發有為、科學發展,把鄱陽湖地區建設成為全國生態文明與經濟社會發展協調統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經濟示范區。”
仰望持續興旺的未來
——訪全國政協委員、江西師大教授王東林
曾參與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前期課題研究工作的王東林,聞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獲批的消息時,陷入了短暫的“失語”。他興奮地介紹:這一戰略一經省委、省政府提出,就得到全省社會各界廣泛認同,“不論從國際還是國內的視角分析,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都是充滿智慧的戰略選擇?!?/p>
他進而分析,在地球的生態環境系統中,湖的意義不僅在于它是重要的水源地,而且還是各種動植物共生共存的重要濕地。鄱陽湖是我國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成員。正由于鄱陽湖特殊的生態地位,她才時刻牽動著地球生態的敏感神經,從來是國際環保視野中的焦點之一。
以國內視角看,鄱陽湖及其平原地區,是歷史上著名的魚米之鄉,也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鄱陽湖位處長江中下游交匯點的南岸,經它調蓄注入長江的水量超過黃河、海河與淮河水量的總和,在中國的經濟版圖上,長江中下游地區恰恰是我國人口最為密集、城市最為集中、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
王東林說,正是因為鄱陽湖的世界意義和全國性的影響力,突出了規劃的巨大價值,也體現了贛鄱人民“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意識。
他分析,在新一輪發展中,鄱陽湖地區是我省最具經濟發展潛力和快速崛起爆發力的地區;然而,當工業化、現代化以巨大的威力釋放出改天換地能量的時候,鄱陽湖地區的生態環境必定面臨著巨大的環境壓力。江西應采取什么樣的發展模式?是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還是只圖一時的速度而不管日后洪水滔天?規劃以理性與智慧解答了這一問題。
展望未來,王東林十分樂觀,“在理性的選擇和科學的結構調整中,我們可能會犧牲一些眼前的‘速度’,然而我們必將擁有一個持續興旺的未來。這需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也需要我們持之以恒的堅守。”
歷史與現實的交織、發展與保護的碰撞、本土與世界的融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戰略構想從亞洲這片最大的濕地誕生——
夢想,揚帆起航
“一湖清水”,是世代江西人民繞不開的歷史命題;
“一湖清水”,承載著千千萬萬贛鄱兒女的復興夢想。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戰略構想的提出,宛如鄱湖春風,讓世界為之動容:“生態”和“經濟”齊名,這是科學發展觀深入人心的表現……把生態的理念融入發展之中,非常難得。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這艘承載著希望與夢想的航船,自此起錨揚帆——
“一湖清水”見證了世代江西人謀求發展與保護而付出的不懈努力;科學發展這一時代最強音讓人們看到了16萬平方公里贛鄱大地更美好的未來
千百年來,鄱陽湖地區為中華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農業手工業社會,它“居于最重要的地位”,是“孕育近代中國戲曲的搖籃”和“近代中國文化的搖籃”?!耙徊拷袊枷胧罚且徊扣蛾柡璧匚幕l展史”……
然而,由于人口快速增長,以及人為的毀林開荒、圍湖造田等原因,歷史上鄱陽湖流域曾一度出現水土流失、土壤退化、河道淤積、濕地面積減少等生態環境惡化問題,湖泊功能下降、生物資源衰減、水旱災害頻繁。靠天吃飯的農民因災害頻繁而生活水平低下。
“治湖必治江、治江必治山、治山必治貧”。早在1983年,我省開始實施“山江湖開發治理工程”。20多年來,山江湖工程讓窮山惡水換新顏:全省森林覆蓋率由31.5%躍升至60.05%,水土流失面積下降近三分之二,鄱陽湖湖體面積增加40%多,直接帶動500余萬貧困人口脫貧。
綠色生態成了鄱陽湖的品牌——鄱陽湖吸納了全省94%國土面積的江河水,它不僅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更是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沒有富營養化的湖泊。它不僅是亞洲最大、具有世界影響的濕地,還是我國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網成員……
傳統農業大省也必須走工業化道路。上世紀90年代初,我省設想構筑“(南)昌九(江)工業走廊”;進入新世紀,我省提出以工業化為核心的發展戰略,全省迅速進入工業化中級階段。但與此同時,鄱陽湖面臨的環境壓力也越來越大。
“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站在歷史新起點,在發展與保護的碰撞中尋找平衡,鄱陽湖地區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胡錦濤總書記明確指出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讓孜孜以求的江西人看到了更美好的未來。
“像江西這樣好的生態環境,在中國已經不多了,一定要保護好”,“要保護好鄱陽湖生態環境,使鄱陽湖永遠成為‘一湖清水’?!边@是溫家寶總理視察我省時作出的重要指示。
傾聽民聲、廣納民意、集中民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戰略構想體現了省委、省政府深思熟慮、敢于擔當和科學決策的智慧與勇氣
一個地方要發展,關鍵在于把握大勢,找準定位,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從“昌九工業走廊”到“環鄱陽湖經濟圈”,從“長江經濟帶”到“環鄱陽湖城市群”;江西如何利用“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探索一條適合省情的區域經濟發展之路?
2007年11月,剛來江西工作的省委書記蘇榮馬不停蹄走訪各設區市,熟悉省情。在新余,蘇榮聽取匯報后,希望新余加強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努力建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態園林城市。
2008年1月18日,在全省專家學者座談會上,省社科院專家提出建設“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實驗區”,實現“生態立省”與“加快發展”的有機統一。這一建議當即得到蘇榮書記高度肯定。22日,省社科院和林業廳、農業廳、發改委、環保局、水利廳、建設廳、山江湖辦等部門的專家學者,研究與討論環鄱陽湖生態經濟試驗區的條件與基礎、可行性及困難與問題。
同年2月22日,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決定成立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領導小組,要求盡快提出經濟區的規劃大綱和將要實施的重大項目。省長吳新雄說,這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決策,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好?!臂蛾柡鷳B經濟區這一構想正式成為省政府重大決策。
2008年3月3日,在政協十一屆全國委員會一次會議上,我省25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建議:建設環鄱陽湖生態經濟試驗區。5天后,主題為“關于建立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構想”的記者招待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研究表明,大多數國家經濟發展與環境質量好轉的拐點出現在人均GDP3000美元至5000美元之間,而要在3000美元以下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專家稱,江西人敢于在這方面實現新突破,展示了可貴的勇氣與膽識。
從2008年3月到2009年8月,蘇榮書記先后5次乘船深入鄱陽湖區調研,聽取省直有關部門領導和基層干部的匯報,共同商討對策,實施戰術攻關。省長吳新雄等省領導也先后深入湖區調研,齊力推動。
響亮地將“生態”與“經濟區”相提并論,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作為一個全新的發展理念,讓江西與世界的步伐不謀而合
“一湖清水”到底意味著什么?
“建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優化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發展、加強城鄉統籌、造福子孫后代的必然要求,不僅關乎鄱陽湖地區、關乎江西全省的經濟社會發展,還關乎我國東南腹地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生態改善?!笔∥饕I導的回答擲地有聲。
我省一至三類水質占總流量的76.8%;生態示范區的面積占全省國土面積的57.3%;“十五”期間國家規劃的11個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中,江西占了兩個。顯然,綠色生態環境是江西最大的財富、最大的優勢、最大的潛力。專家稱,從本質上來說,目前全國各大“經濟區”之間的競爭,就是發展方式的競爭。誰能從自身特點出發,找尋出保護生態與發展經濟良性結合的道路,誰就能占領未來發展的制高點。
2009年11月18日至21日,首屆世界低碳與生態經濟大會暨技術博覽會在南昌舉行;12月7日至18日,全球氣候峰會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就未來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行動簽署新的協議。我國此前提出“單位GDP碳減排40%”的目標。不期然間,江西邁出了同世界接軌的步伐。
正如全國人大代表、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敬一丹的評價: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一個“充滿智慧”的戰略構想,“不僅江西味十足,還有著全國,乃至全球的視野?!?/p>
2008年全國“兩會”期間,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先后拜訪中央有關部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社科院,求賢問策。讓人高興的是,所有專家學者都認為,將“生態”與“經濟”統籌起來是一種大膽創新,江西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構想,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切合江西省情。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是中國履行環境責任的重要證明,對國家甚至對世界都將產生積極的貢獻?!敝袊こ淘涸洪L徐匡迪院士說。
綠色,呵護鄱湖
“要保護好鄱陽湖生態環境,使鄱陽湖永遠成為
‘一湖清水’?!边@既是溫家寶總理的殷切期望,更是江西的責任!省委、省政府決心“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青山綠水,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青山綠水”。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建立,讓贛鄱兒女歡呼雀躍。江西將“生態”與“經濟”統籌起來的全新發展理念得到國家支持,全省各地保護生態環境、壯大經濟實力、促進科學發展的實踐步履鏗鏘,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輪廓已經真實地描繪在贛鄱大地上,生態立省、綠色發展的音符在鄱湖上空跳躍、舞動。
堅持生態立省,打響“生態保護戰”,始終把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放在首位
“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要始終把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放在首位?!碧K榮書記的話語重心長。吳新雄省長也一再指出,江西最大的后勁是生態,最大的財富是生態,最大的優勢是生態,最大的潛力是生態,鄱陽湖是我省生態環境優勢的集中體現。
2008年,省委、省政府剛提出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重大戰略構想時,勤勞智慧的贛鄱兒女就以只爭朝夕、攻堅克難的氣魄,不等不靠、看準的事先做,奏響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序曲:一邊高起點抓規劃;一邊迅速打響一場規模宏大的“生態保護戰”:啟動鄱陽湖水利樞紐的科學論證“攻堅戰”,實施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城市污水治理工程、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五河一湖及東江源區保護工程“四大戰役”。
“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是綜合保護鄱陽湖生態的關鍵性工程,“調枯不調洪”的新設想一經提出就備受關注。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正英親自牽頭為鄱陽湖水利樞紐進行咨詢論證,開展“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關鍵技術專題研究”工作。
生態建設的第一位是林業建設。今日江西,自南向北,從東到西,處處涌動著造林綠化的熱潮……這是來自于“一大四小”造林綠化工程激發出的巨大動力。
專家指出,由于我省五大河流全部經鄱陽湖匯入長江,鄱陽湖水的治理,必須依靠全省治污之力,城市污水治理工程就是治污的一項重要舉措。來自省發改委的最新材料顯示:全省85個縣(市、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進度明顯加快,有望年底前建成,迄今累計完成投資47.2億元,占批復概算的97.21%;65個縣(市、區)已完成廠網主體建設任務,其中,武寧、浮梁等36個縣(市)開始試運行。
“五河一湖”的水清了,江西的環境就好了。今年5月,省政府制定出臺關于加強“五河一湖”及東江源頭環境保護的若干意見,“優化源頭產業布局、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實行嚴格的環境準入制度、加快城鎮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步伐、嚴格控制農村面源污染、嚴格環境執法、科學制定的穩步實施生態移民規劃”七大舉措全面實施。
江西生態建設邁上一個又一個新臺階,“一流的水質、一流的空氣、一流的生態環境、一流的人居環境、一流的綠色生態保護和建設機制”目標不斷邁進。森林覆蓋率達60.05%,居全國第二;國家級森林公園達39個,居全國第一;11個設區市中有10個城市的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Ⅰ至Ⅲ類水質占全省總流量的76.8%……
推動綠色發展,統籌“生態”與“經濟”,實現生態文明和經濟文明高度融合
保護生態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發展經濟往往要付出生態環境代價。對于發展不足的江西來說,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將“生態”與“經濟”統籌兼顧。
“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抓住了江西今后發展的‘牛鼻子’?!苯鲙煼洞髮W黨委書記、校長傅修延教授說:“只有老百姓富裕了,簡單的‘靠山吃山’的生活方式改變了,經濟發展真正轉變到依靠科技進步上來了,江河才能永保清澈。”
站在新起點上的江西,面臨的是在經濟全球化大格局下謀求科學發展的新課題。如何利用“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探索一條適合省情的工業化、城市化之路?如何讓來之不易的“綠色生態”,肩負富民興贛、在新的起點上實現崛起新跨越的重任?這些都是前無古人的新課題,不僅需要大膽創新構想,更需要“敢為天下先”的實踐勇氣。
為促進鄱陽湖地區的發展,我省先后提出并實施了昌九工業走廊、南昌現代制造業中心、鷹潭世界銅都、景德鎮國際瓷都、環鄱陽湖城市群、九江沿江開發等區域戰略部署,并投入大量資金,推進了一批重大項目;“百億斤糧食增產工程”將使江西增產140億斤稻米,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打下堅實基礎。
看贛鄱大地,科學發展的號角如此嘹亮——江銅集團通過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節約能源,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余熱“吃干榨盡”,探索出了一條“綠色銅工業”的循環新路子;太陽能光伏產業以高新技術身份落戶江西,迅速成為我省基礎最好的新能源產業,為我省鋪就了一條跳躍式發展的大路,正朝著全球重要的光伏產業基地邁進;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保護環境,各地近年來“請”走有損環境保護和資源永續利用的企業2000多家,否決此類大型項目近200個,拒絕擬用于此類項目建設的外來資金數十億元。
江西有一個夢想——幾十年以后,江西工業化實現了,人民生活富裕了,但這片神奇的土地,仍然是青山常在,綠水長流。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也許就是一個在建設綠色家園過程中實現脫貧致富的圓夢之旅。
親歷
兩代人眼中的鄱陽湖
曹儒珍:鄱陽湖水文局副調研員,自1970年起在鄱陽湖湖心的棠蔭島水文站工作,在島上默默守望了26年。
作為在鄱陽湖邊土生土長的江西人,對鄱陽湖總是有著一份別樣的情愫。記得小時候,我家就在鄱陽湖邊,那個時候經常洪水肆虐,人們避之不及,洪水上漲便要忙著搬家,洪水退卻又要大動干戈一番,如此循環往復地過了許多年。
那時,湖水清澈見底,可以用肉眼看見魚兒在水中穿梭嬉戲,在湖水中嬉戲的孩童隨便用手一抓,也能捉上一兩只不大不小的魚兒。若是用小木棍扎緊一塊較密的網布,在湖里推上二三米再提起來,即可收獲幾兩湖蝦,回家交給大人,晚上就有一碗鮮美無比的蝦米掛面享受。
晚上,月色中的鄱陽湖,優美而寧靜,幾條漁船慢悠悠地隨波漂蕩,船上閃爍著星星點點的漁火,若隱若現,有“漁舟唱晚”的意境。
夏天,鄱陽湖更成了一座天然的浴場,大人們喜歡牽著孩子,肩上套好一個救生圈愜意地跳進水中清涼一番,女人們還保留著羞澀,只是遠遠地看著自家的男人們,遲遲不敢下水,等男人們勝利歸來便迫不及待地把衣服洗好,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坐在岸邊乘涼。
“鄱湖鳥,知多少,飛時不見云和日,落時不見湖邊草”,每到秋冬季節,水退灘露,河湖密布,芳草萋萋,蘆花飛舞。大量的候鳥,包括白鶴、天鵝、黑鶴、白頭鶴和大雁等陸續從西伯利亞等地,飛行五千公里南下,到這里越冬……
王平:鄱陽湖湖心島棠蔭水文站普通工作人員,目前已在島上工作近20年了。
我是1990年上棠蔭島工作的,而此前我師傅曹儒珍已在島上值守了20年,直到1996年他才帶著一身的病痛離開小島?,F在,島上條件大為改善了。1997年,棠蔭通了電。水文站里彩電、電飯鍋、熱水器等電器,一應俱全;島上基本消滅了急性血吸蟲感染,前幾年還開通了程控電話……
早晚觀測水情時,若是遇到湖里起了大霧,就很危險,這時站里同事就得敲打臉盆,迷路的人才能循著聲音找回來。2005年冬天,棠蔭附近的湖里結了一寸多厚的冰,為了測量水溫,我用錘子砸開冰層,不料冰一下子就沖來,幸好湖水流速較慢,否則后果難測。
省內贛、撫、信、饒、修五大河中,除修河和贛江北支外,江河水都要在棠蔭一帶匯集。由于遠離湖岸,這里的水位、水質監測不易受周邊環境影響。研究鄱陽湖,棠蔭站的水文資料極有代表性。在這里,守望半個世紀的水文人見證了鄱陽湖的美麗與變化。
載入林業史冊的工程
曹志遠:省林業廳造林處處長,從事林業工作25年。
我在林業戰線工作已有25個年頭,經歷了“滅荒造林”、林權改革、“一大四小”工程建設等林業發展的“三個里程碑”??吹饺ツ觊_始的“一大四小”工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2010年全省森林覆蓋率實現63%的目標指日可待。作為一位林業干部,我備感欣慰和自豪。
今年正月初七,春節后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帶頭植樹造林??吹剿麄冊詷溥^程中表土回填、一提二踩三扶正等技術要點掌握得很好,儼然是植樹技術專家,我感到非常驚訝和敬佩。對我們林業干部鼓舞很大。
前不久,我到上高縣下鄉,該縣鎮渡鄉洋田村有個40歲出頭的農民叫羅小毛,人稱“羅千萬”,因為2003年至今他一共栽種了10萬多株楊樹,總投入不到200萬元,總產值卻高達2000多萬元,投入產出比是多么驚人?。r值深秋,棵棵楊樹生機勃勃,高大挺拔,樹皮光滑而透出青綠色,舒展的葉片在微風中輕輕地抖動著,像是在歡迎客人的到來。面對此情此景,能不激動?!能不興奮?!省林業廳大會小會都提倡老百姓栽種楊樹,因為楊樹生長快,效益好,羅小毛不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嗎?當時我邊走邊看,反復重溫著省委、省政府關于“一大四小”工程的戰略決策,深深感到平原林業大有可為,大有作為!
泡桐屬世界三大速生樹種之一,具有速生、豐產、適應性廣、抗性強、繁殖容易、砍伐期短、用途廣泛等特點,市場價格居高不下,市場前景非常廣闊。為策應省委、省政府“生態立省、綠色發展”戰略,做強我省“青山綠水”品牌,進一步推動泡桐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實現農民增收致富,我多次來到鄱陽縣宣傳泡桐,講解泡桐,助推該縣迅速掀起種植泡桐的高潮。目前,該縣已建設泡桐速生豐產林基地15萬畝。我相信,沐浴著“一大四小”工程的陽光雨露,泡桐產業將會成為我省林業產業發展又一亮麗的風景線。
當迎著晨光漫步在青山綠水之間,我想,只要舉全省之力,經過三年的努力,江西的平原林業自有一番新的氣象,一道道動人的綠色風景線一定會呈現在我們面前,后人也必將用金光閃閃的大字,把“一大四小”工程載入林業發展的光輝史冊。(來源:大江網-江西日報200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