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翅高飛
江鈴汽車生產一線
尤口變電站新建電網
江銅生產基地
美好家園
難忘歷程:規劃編制大事記
本報記者何寶慶整理
2008年
1月18日,省委書記蘇榮主持召開專家座談會,專門聽取專家對建立環鄱陽湖生態經濟試驗區戰略構想的意見,并于2月20日作出重要批示。
2月22日,省長吳新雄主持會議,專題研究建立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有關問題。
3月8日上午,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西代表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了主題為“關于建立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構想”的記者招待會。
3月8日,我省組建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編制工作機構。
4月13日,省政府召開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工作動員大會。
4月22日,省發改委向省政府呈報《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工作方案》。
4月23日,省發改委發布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重大研究課題招標公告,面向國內外公開招標。
4月30日,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工作方案》。
5月19日,省發改委發布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重大研究課題中標公告,公布10大課題20家中標課題組。
7月10日,省發改委在北京召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咨詢會。
7月11日,由省委宣傳部等單位主辦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文化建設高峰論壇舉行。
7月14日,省政府常務會議原則通過規劃綱要初稿。
7月22日,省委書記蘇榮、省長吳新雄向李克強副總理及國家發改委匯報,得到充分肯定。
7月23日,省委書記蘇榮向溫家寶總理作了匯報。溫總理表示:思路有創意,規劃有新意。
8月30日,省長吳新雄主持召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領導小組工作會議,研究部署加快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百億斤優質水稻增產工程以及鄱陽湖生態水利樞紐工程。
9月3日至4日,國家發改委地區司司長范恒山率領國家發改委調研組來贛調研規劃。
9月11日,省委常委會討論審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
9月14日,省委、省政府上報規劃,提請審議。
11月6日,國家發改委組織召開專家審查會。
12月中下旬,國務院領導作出重要批示,請國家發改委會同江西省提升完善規劃。
2009年
春節期間,省委、省政府就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向胡錦濤總書記作了專題匯報。
2月5日至7日,國家發改委地區司有關領導會同江西省發改委有關同志在北京商議確定規劃提綱。
3月,省發改委先后3次赴京與國家發改委有關領導集中修改完善規劃,并促成國家發改委來贛調研事宜。
4月14日至19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帶隊,率24個國家部委有關領導和同志組成國家部委聯合調研組來贛調研。
5月,根據國家部委提出的意見建議,國家發改委會同省發改委在北京先后4次集中修改完善規劃。
6月下旬,國家發改委正式向25個國家部委行文征求意見和建議。
7月下旬至8月,國家發改委會同省發改委在北京先后4次進一步集中修改完善規劃。
10月21日,國家發改委第44次委主任辦公會議原則通過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送審稿)》。
11月下旬,在進一步修改完善的基礎上,國家發改委正式行文報請國務院審議批準規劃。
12月12日,國務院正式批復《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
鄱湖見證:贛鄱兒女的戰略抉擇
本報記者李冬明
鄱陽湖是江西的名片——它吸納了全省94%國土面積的江河水,是我國最大淡水湖,是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具有世界影響的濕地,更是我國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網成員……
江西最大的優勢是生態——全省Ⅰ至Ⅲ類水質占總流量的76.8%;生態示范區面積占全省國土面積57.3%;“十五”期間國家規劃的11個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中,江西占了兩個。鄱陽湖是國內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沒有富營養化的湖泊。
千百年來,鄱陽湖地區為中華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農業社會,它“居于最重要的地位”,是“孕育近代中國戲曲的搖籃”和“近代中國文化的搖籃”?!耙徊拷袊枷胧?,正是一部鄱陽湖盆地文化發展史”……
如何把握大勢,找準定位,從自身優勢出發,謀求在全國發展戰略中的一席之地,實施區域發展戰略?“一湖清水”是江西繞不過的命題——
“像江西這樣好的生態環境,在中國已經不多了,一定要保護好”,“要保護好鄱陽湖生態環境,使鄱陽湖永遠成為‘一湖清水’”
江西“可以、也應當在促進中部地區崛起中有更大的作為?!焙\濤總書記在考察我省時的講話,讓4400萬贛鄱兒女精神振奮。溫家寶總理曾專門對江西的生態問題提出要求:“像江西這樣好的生態環境,在中國已經不多了,一定要保護好”,“要保護好鄱陽湖生態環境,使鄱陽湖永遠成為‘一湖清水’”。
鄱陽湖,美麗的湖,充滿詩情畫意的湖。作為亞洲最大濕地,它維系著國家生態安全、水安全,在維護世界生物多樣性、調節氣候方面,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鄱陽湖還是長江中下游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地。鄱陽湖區域以30%的面積承載了江西近一半的人口,創造了江西近60%的經濟總量。
然而,由于人口快速增長,以及人為的毀林開荒、圍湖造田等原因,鄱陽湖流域曾一度出現水土流失、土壤退化、河道淤積、濕地面積減少等生態環境惡化問題,湖泊功能下降、生物資源衰減、水旱災害頻繁??刻斐燥埖霓r民因災害頻繁而生活水平低下。
歷屆省委、省政府都為保護鄱陽湖而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從上世紀50年代大規模開發水利,到廣泛治理血吸蟲病,到80年代開始大力實施的“山江湖工程”,再到本世紀初確立的生態立省、綠色發展戰略,都為工業化時代的生態保育作出巨大貢獻。
“治湖必治江、治江必治山、治山必治貧”。1983年,我省開始實施“山江湖開發治理工程”。20多年來,山江湖工程讓窮山惡水換新顏:全省森林覆蓋率由31.5%躍升至60.05%,水土流失面積下降近三分之二,鄱陽湖湖體面積增加40%,直接帶動500余萬貧困人口脫貧。
進入新世紀,隨著我省迅速邁進工業化中級階段,鄱陽湖面臨的環境壓力也越來越大。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的江西,如何實現鄱陽湖地區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是生態文明時代提出的一個嶄新課題。
“我們將義不容辭地走綠色發展之路,堅決摒棄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為子孫后代造福,這體現了當代人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2008年3月8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西代表團舉行了主題為“關于建立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構想”記者招待會,向全世界宣布江西這一全新經濟區的戰略構想。來自境內外80多家主流媒體、150多位記者就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戰略定位、主要目標、鄱陽湖生態狀況等踴躍提問,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精彩回答,令場內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
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省委、省政府深思熟慮、科學決策的結果。正如省委書記蘇榮所說:“我們將義不容辭地走綠色發展之路,堅決摒棄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為子孫后代造福,這體現了當代人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p>
2007年11月,剛來江西工作的省委書記蘇榮就馬不停蹄地走訪各設區市,熟悉省情。2008年1月18日,在全省專家學者座談會上,省社科院專家提出建設“環鄱陽湖生態經濟試驗區”建議,實現“生態立省”與“加快發展”的有機統一,統籌環鄱陽湖周邊的發展與湖區保護,當即得到蘇榮書記的高度肯定。1月24日,省政協十屆一次會議聯組討論會,省政協委員提出“關于昌九經濟一體化”的問題。
同年2月22日,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決定成立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領導小組,要求盡快提出經濟區的規劃大綱和要實施的重大項目。吳新雄省長說,這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決策,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好”。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這一構想,正式成為省政府一項重大決策。
2008年3月3日,在政協十一屆全國委員會一次會議上,我省25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建議:建設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自去年以來,省委書記蘇榮先后多次乘船深入鄱陽湖區調研,聽取省直有關部門領導和基層干部的匯報,共同商討對策,實施戰術攻關。省長吳新雄等省領導也先后深入湖區調研,齊力推動。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是中國履行環境責任的重要證明,對國家甚至對世界都將作出積極的貢獻”
美國著名生態經濟學家萊斯特·布朗在北京大學演講時提出,“石油可以被替代,但是水卻沒有任何替代物”,清潔的淡水將是今后用巨額財富也難以購買到的稀缺物質。
建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保護好“一湖清水”,是優化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發展、加強城鄉統籌、造福子孫后代的必然要求,不僅關乎鄱陽湖地區、關乎江西全省的經濟社會發展,還關乎我國東南腹地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生態改善。
研究表明,大多數國家經濟發展與環境質量好轉的拐點出現在人均GDP3000美元至5000美元之間,而要在3000美元以下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專家稱,江西人敢于在這方面實現新突破,展示了可貴的勇氣與膽識。
2008年全國“兩會”期間,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先后拜訪中央有關部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求賢問策。讓人高興的是,所有專家學者都認為,將“生態”與“經濟”統籌起來是一種大膽創新,江西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構想,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切合江西省情?!佰蛾柡鷳B經濟區建設,是中國履行環境責任的重要證明,對國家甚至對世界都將作出積極的貢獻?!敝袊こ淘涸洪L徐匡迪院士說。
2009年11月17日至23日,首屆世界低碳與生態經濟大會暨技術博覽會在南昌舉行;12月7日至18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以期就2012年以后應對氣候變化達成新協議。此前我國提出“2020年單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標。顯然,江西邁出了同世界接軌的步伐。
鏗鏘足音:千秋偉業的匯智行動
本報記者何寶慶
2008年3月8日,江西“兩會”代表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招待會,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構想第一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2009年12月12日,這個具有重大里程碑意義的偉大構想變成現實:國務院正式批復《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
鏗鏘求索路,步步見證精彩。從規劃編制、完善到上報,凝聚了江西人民的心血,體現了江西人民只爭朝夕的實干精神。
重視程度之高、各方面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渴望加速崛起的4400萬江西人民的共同愿望;國家主體功能區的規劃,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提供了機遇;而黨中央、國務院對江西的殷切關愛和期望,則成為江西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直接動力。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編制之初,就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
2008年7月,溫家寶總理在聽取我省有關匯報后表示:思路有創意,規劃有新意。李克強副總理也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從規劃方案看,思路清晰、方向明確,很有支持價值。
9月3日至4日,國家發改委地區司司長范恒山率領國家發改委調研組來贛就規劃進行調研,并建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須立足于國家層面戰略予以編制。根據調研形成的意見和建議,我省在大約10天的時間里,再度對規劃進行了完善并最后審議,上報國務院。
12月中下旬,國務院領導作出重要批示,請國家發改委會同江西省提升完善規劃。從此,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編制工作上升到了更高的平臺。在國家發改委牽頭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再度經歷了從確定大綱、調研論證到反復修改精心編制的過程。
今年5月初,省委書記蘇榮發表公開信,就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等一系列事關江西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問計于省內外朋友,引起熱烈反響,一個多月時間內,共收到各類建言4.2萬條,網上跟帖6萬多條……
參與調查研究的規模之大、層次之高,前所未有
2008年3月8日,省發改委迅速成立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編制工作機構。
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形成科學規劃,我省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編制工作籌劃之初,就超常規地確定了“三個層面同時展開、三支力量統籌使用、三大成果一并形成”的總體工作要求——三個層面同時展開:即同時進行課題研究、規劃編制和重大建設工程前期論證和推進工作;三支力量統籌使用:即對應三個層面統籌使用政府部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相關企業的力量;三大成果一并形成:即形成10大課題研究成果、“1+18”的規劃體系和100個以上重大建設工程。
4月14日,在南昌召開的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工作動員大會上,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規劃構想吸引了與會者:把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成為生態優良、經濟發達、城鄉協調、生活富裕、生態文明和經濟文明高度統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經濟區。建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既是對以往發展戰略的繼承,也是對全省區域發展戰略的提升。
4月23日,省發改委、省社科院聯合發布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重大研究課題招標公告,設立10大前期研究課題,面向全球公開招標。具有高度挑戰性的課題招標,引起了國內外科研院所的高度關注和濃厚興趣。經過公正、公開的遴選,5月18日,65個競標的課題組中共有20個最后中標,其中包括中國工程院、中國社科院以及美國密西根大學等國內外高端科研機構。
在短時間內,中標課題組形成了400多萬字的高質量、高水平研究報告,為規劃編制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撐。
在短短的20個月的時間內,省發改委先后組織召開了10多次省內專家學者、國家級專家學者征求意見會、座談會,廣泛聽取并吸納了專家學者寶貴的意見建議;組織召開了10多次省直有關部門、有關設區市的征求意見會、工作銜接協調會,各地各部門作為重要參與者,及時有效地提出了許多可行的意見建議,齊心協力加快了規劃編制工作進程。
規劃編制工作者用心之精、傾力之勤,前所未有
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一個好規劃是關鍵。
從去年4月底草擬規劃大綱,到9月省委、省政府上報國務院,再到今年國家發改委全面介入規劃提升完善,在短短的20個月的時間內,規劃文本至少經過了40多次大大小小的修改。規劃內容從6個章節,逐步豐富到送國務院審議稿的9個章節,不僅確保了規劃科學,而且論證縝密、目標明確、可操作性強。
2009年,元宵節剛過,我省規劃編制的骨干力量就集中時間、集中地點,歷時半個月充實完善規劃;端午節前后,規劃編制人員在京修改規劃文本,有的同志連準備中考、高考的孩子也顧不上。
邊規劃、邊論證、邊推進——我省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過程中強烈的先行先試意識,不僅體現了江西在富民興贛征途中的創新精神,而且生動地展示了江西人民實干奮進的務實態度。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這意味著,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不僅僅關乎江西一省的發展,而且將對中部地區乃至整個國家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而最能直接體現這一點的是,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發展定位的提法上,我省最初確定的是:生態文明示范區、新型產業聚集區、改革開放前沿區、城鄉協調先行區和江西崛起帶動區。而最后送審稿則提出,要將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成為“全國大湖流域綜合開發示范區、長江中下游水生態安全保障區、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帶動區和國際生態經濟合作重要平臺”。
權威聲音
國家戰略凝聚人民智慧
姚木根(省發改委主任)短短20個月時間內,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從構想到上升為國家戰略,得到了全省上下的積極響應和大力支持,規劃編制規格之高、參與力量之大、推進速度之快、成果之豐富,前所未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編制之初,就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得到了國家發改委等相關國家部委的關心和支持。尤其在規劃上報國務院之后,國家發改委牽頭組織對規劃進行了反復論證和修改,使規劃內容不斷豐富、完善和提升,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巨大的心血。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黨和國家賦予江西人民的光榮使命和歷史責任。
科學發展提供江西樣板
傅修延(江西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校長)鄱陽湖地區處于我國東西部的接合部,在這一地區探索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模式與路徑,具有扎實雄厚的前期基礎與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可望為國內其他地區的科學發展提供江西樣板。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必須從省情、國情出發,吸收國內外先進經驗,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必須在破解問題與矛盾中不斷前進,努力探索與總結發展經驗;必須注重生態與經濟的協調發展,不斷取得科學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跨越。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取得各方面的支持,集中各層次的力量,發揮各地區的優勢。
立足鄱陽湖著眼全流域
王曉鴻(省科技廳副廳長、省山江湖開發治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我省實施25年的山江湖工程,成為江西生態經濟發展的奠基工程、國際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典范工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正是山江湖工程的延續與發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包含了兩大內涵,一是立足生態,著眼經濟發展,二是立足鄱陽湖,著眼全流域。江西保持如此好的生態環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多年來實施的山江湖工程。建立和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其目的還是立足生態建設,進一步保護好江西的青山綠水。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不僅需要立足鄱陽湖,更需要著眼于全流域。如果說,過去更多是著眼于鄱陽湖流域的話,現在則需要跳出鄱陽湖,立足于長江流域來通盤規劃和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
鄱陽湖保護進入新境界
戴年華(省科學院研究員、省生態協會副理事長)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納入國家戰略,這將帶來政策、項目、投資等各類經濟要素的加速聚集,進而成為江西省經濟增長的巨大引擎。同時,鄱陽湖濕地又是我國首批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七塊區域之一,在全球遷徙候鳥和長江江豚保護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目前鄱陽湖中的長江江豚數量約占整個種群的1/4。另外,鄱陽湖水量占長江水量的15.6%,是洄游性魚類、珍稀水生動物的繁殖場所,也是保障長江中下游水量平衡、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不可缺少的屏障。為此,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對保護鄱陽湖具有重要的國際意義。
低碳經濟試驗區新探索
傅春(南昌大學中國中部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博士生導師)當前,低碳經濟作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引領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新發展模式備受推崇。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具備成為全國低碳經濟試驗區的資源、環境、產業、基礎設施和城市化基礎,將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打造成為我國低碳經濟的試驗區,無疑將成為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最佳試驗區。這是全面實踐科學發展觀、實現江西綠色崛起、發展低碳經濟的必然選擇,是在大江大湖流域實現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的偉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