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最后的考試而教,幾乎成了教育的主要任務
據我所知,現在中國各中學的高三,已經結束了正常的學習,進入轟轟烈烈的高考備戰階段。學?,F在只上一門課,就是如何對付高考。家長也密切配合,與高考無關的知識,詩歌、音樂、舞蹈、藝術、哲學、美學、倫理……就是天塌下來,也是堅決不學的。算起來,考試技術成為教育的最高知識、唯一知識。
這種情況,我估計全世界僅中國有。其實從學生一進入學校開始,就在為最后的考試做準備,每門課的目的都為一門課服務,就是最后的考試。平時學生們上課,經常被老師告知,這個不考,那個不考,就翻過去,不學了。比如歷史,考試重點在政治經濟制度,人文歷史就可以忽略不計。
我有一天送孩子去上學,下雨,路滑,快到學校大門的時候,考試鈴聲響了,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跑,有個女生滑倒了,同學沒有一個人去扶她,都要在鈴聲停止前搶進教室,女生自己掙扎著爬起來。學生覺得這很自然,考試高于一切嘛。
我大駭,如果教育的結果,就是對跌倒的同學視若無睹,泯滅了惻隱之心,這種教育就太恐怖了。孟子云:“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币宰非罂荚嚍槲ㄒ荒康牡慕逃瑹o心的教育,可以說是非人的教育。
當代對教育的目的是要塑造新人。新人的意思,是要區別過去中國歷史塑造的落后舊人。但“塑造”這件事還是擺脫不了傳統,無論怎么塑造,還是要靠日復一日地潛移默化,因材施教。偉大老師孔子的“因材施教”并不是根據一本教材來考試,而是根據學生不同的材而培養,就像中醫,根據不同的脈而對癥下藥。太麻煩了!新人,像雷鋒那樣的,要在具體的實踐、漫長的時間中才表現出來,很難立竿見影。而教育主要是一項政治任務,事關政績、薪水,要在短時間中見出成績,只有量化新人標準,以考分來衡量新人是否合格。
教育向奧運會學習,把學生當考試運動員來培養。如果把跌倒的女生扶起來,耽誤了考試,沒有分數,肯定不是新人。所以學校普遍分出差生優生,依據不是人品,是分數。過去,老師在家長會上,批評表揚學生是根據好人好事,現在是根據分數。高分成了“社會主義新人”的象征,至于是否有德,是否真的信仰社會主義,是否保持著惻隱,不重要了。分數決定一切,考得高分,非人,那也是新人。
學生也開始實用主義,既然僅僅是為了最后的分數,學習就成為應付考試的技術,學到什么,無關緊要。知識的力量只在于對考試是否有用,知識本身毫無樂趣可言,它只是各種枯燥的答案,A或B,學生只是應付,為什么是B而不是A,這不重要,這是答案。這導致了一種隱秘的道德敗壞,學生沒有學習的主動性,一切都是考試答案規定了的,何必學呢?只要死記硬背照著答就是了。就算教材里也有孟子語錄、政治正確、充斥著真善美的教誨,但死記硬背已經將“惻隱”強有力地消滅了。天才、別材、創造力、智慧、獨立的思考,在這里等于0分。
教育的皇帝新衣一旦被識破,學生就對教育陽奉陰違,考試答案是一套,現實又是另一套,更何況教材的許多部分就與下課后的世界無關,與如何生活無關。教育因此培養出一種不再當真、玩世不恭、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人生態度??荚囀强荚?,做人是做人。在這種教育中,一個學生要保持心靈、保持惻隱的話,他只有靠天賦自我“因材施教”。
這種教育最終培養的是教育的潛在敵人,一旦分數過線,知識就被棄若敝履。而最嚴重的是,現代教育與傳統私塾不同,傳統私塾代表教師的個人形象。而現代教育,教師的私人風格、品德操行是隱匿的,他們統統代表一份國家試卷。分數線高的就是好老師!老師的人格、德性都不重要。老師完全沒有必要對德負責,只要對分數負責就夠了。
有些無德的老師正課馬虎應付,課外收費教考試秘笈。今天的學生不尊重老師,老師只是枯燥的國家考試機器上的螺絲釘,老師不關心學生如何做人,只關心他們的分數,意味著老師對學生也沒有惻隱之心。你去救人,導致你考低分,你就是差生。差是什么?字典說,錯誤。其實老師和學生都沒有錯,這是教育本身使然。不這樣教,不這樣學,老師就沒有獎金,學生就沒有學校?!靶W而大遺?!保n愈)當代教育在培養教育的叛徒,我不是危言聳聽,這是一種無德無心的教育,學生是不會對這種教育“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地感恩戴德的??荚嚱Y束后,學生進入社會,而社會不是以分數線來運轉的。如果一旦失去了答案,他們就沒有判斷是非的能力,沒有靈魂,沒有獨立見解,沒有個人才能。如此滔滔滾滾的一群,對未來的中國將是一個很嚴重的麻煩。我的意思是,在面對別種教育培養起來的社會的時候,教育本來是要強國的,現在卻為積弱埋下了伏筆。
(作者為詩人于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