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學生的接觸中,覺得有一部分同學處于不同程度的無動力狀態。這種無動力狀態又有兩種不同的情況:一種是什么目標都沒有,渾渾噩噩,過一天是一天;另一種是有某種目標的,但又缺乏足夠的動力追求這個目標。這后一種人往往在迷惘中又有焦慮,因為他們想要走出這種狀態而有缺乏足夠的力量走出這種狀態。
針對這種無動力狀態,我也提不出具體的辦法(因為各個人的情況是不相同的),而只能泛泛地提三點比較籠統的建議:
一是要有點目標。目標是動力的來源,也規定了動力作用的方向。當然,有了總的目標,還需要分解成若干個分目標。如有的同學將來想當老師,那就可以分解成專業課程學習方面的目標(掌握相應的專業知識,這是從事專業工作所需要的)、教學技能方面的目標(如寫字、做課件、寫教案等,這是從事教學工作所需要的)、以及一般的知識和素質方面的目標(如文字表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基本的為人處事、社會交往的能力等,這是不論將來從事什么職業都需要的)這樣三個方面。
二是要有點行動。我們有時候遇到少數同學,今天想做這樣,明天想做那樣,既沒有持之以恒的目標,也沒有持之以恒的行動,所以什么也做不成。做不成又焦慮,越焦慮就越定不下心來認真做事。所以不妨先從某些事情做起,不要指望一下子做全,一下子做好,一下子做成,但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做事情當然不如隨心所欲自在痛快,但還是要堅持做。如果上午睡個懶覺,下午到處逛逛,晚上上網瀏覽瀏覽,聊聊天、玩玩游戲,那么一天很快就過去了。這樣固然自在,但卻無法擺脫由之而來的空虛和焦慮。所以必須要有意志和毅力,一點一滴做起。
三是要有點興趣。缺乏動力,往往也意味著缺乏興趣,所以興趣的培養就很重要。首先是要培養對專業學習的興趣。沒有興趣的學習確實是很痛苦的,但有了興趣就不一樣了。不過我們不能等有了興趣再去學習,這樣永遠也不會有興趣。我們要在學習中培養對學習的興趣。其次也應該培養一些課外的興趣愛好,如對某些文體活動的興趣,對某些集體活動的興趣,對某些社團活動的興趣,對某些社會實踐的興趣,對某些志愿者活動的興趣等等??傊?,有興趣才能生氣勃勃。所以要用興趣來激發自己的動力和活力,在興趣活動中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鍛煉,使自己的身心得到陶冶,使自己的視野得到拓展,從而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質。
三個“有點”,最重要的是要先行動起來,一點一滴做起,否則一切都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