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封丹寓言》中有一個著名的寓言——布利丹的驢。故事說一位名叫布利丹的哲學家養了一頭驢,這頭驢和別的驢不同,它喜歡思考,凡事總喜歡問個為什么。比如說,有一次,主人在它面前放了兩堆體積、色澤都一樣的干草,給他做午餐。這下可把它給難住了,因為這兩堆干草沒有任何差別,它沒法選擇先吃哪一堆,后吃哪一堆,最后,這頭驢子面對兩堆草料,餓死了。當然,它也因此而名垂哲學史。
這個寓言說明了選擇的兩難。
選擇之難,首先在于放棄之難。布利丹的驢之所以會在兩堆草料面前餓死,乃是因為它不忍放棄其中的任何一堆。任何一種選擇都不可能把所有可欲的東西都選上。選擇總是一種取舍:“取”固然可取,“舍”卻總會不舍。
選擇之難,其次在于比較之難。布利丹的驢之所以會在兩堆草料面前餓死,還是因為它在兩堆完全一樣的草料面前無法作出有理由的取舍。現實生活中的選擇當然會復雜得多,它們往往不是有無價值這兩個極端之間的取舍,也不是同一種價值的不同程度之間的取舍,而是各有其不同價值或者在不同價值上各有其優勢的兩個或多個選項之間的選擇。正因為各有其價值和優勢,所以就會難以取舍。
選擇之難,再次在于預測之難。人們作出取舍的根據,并不僅僅是當前現狀的比較,而且更是長遠發展的比較。然而困難在于:要對某一事物的未來發展作出預測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選擇之難,最后在于擔責之難。人們自己作出的選擇,自己就要承擔相應的后果,不論這個后果是好是壞都無從推卸。結果既無法預料,責任又是沉甸甸的,人們自然也就難以選擇了。正因為人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所以有人希望“逃避自由”。
既然選擇如此之難,能否不選擇呢?當然不能。不選擇其實也是一種選擇,即選擇了隨波逐流,選擇了順其自然。而且對于有些選擇來說,不選擇就意味著失去了機會。如布利丹的驢就是因為沒有及時作出選擇而餓死。
既然選擇很難,不選擇又不行,那就勇敢地選擇吧:用理性克服比較之難,用智慧緩和預測之難,用勇氣化解放棄之難,用意志承當擔責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