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导航,在线伊人,宅男导航 - 2022撸道帝综合导航影视网

 
當前位置: 首頁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欄
信息動態
時政要聞
他山之石
資料下載
 

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成大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課程

2010年08月07日 23:14 佚名 點擊:[]

一、思政課教學的基本目標和思路

中宣部、教育部“05”方案下達后,我校黨委高度重視,認真總結“98”方案執行過程中的經驗及存在的問題,確立執行新課程的基本目標和思路:將四門思政課打造成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課程。

真心喜愛,重點解決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如何入腦、入心問題;終身受益,是指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得到升華。真心喜愛是前提,終身受用是目標。為達到此目標,我們探索出“一優三講兩突出兩加強一改革”的教學運行思路。

二、思政課教學的過程模式

(一)課堂教學中的“一優”,即優化內容

新教材4門課程是對原“98”方案7門課程的整合,課程門數減少,但內容并沒有減少。如何解決內容和課時的矛盾?我們堅持“精而管用”的原則,在不違背大綱和教材的前提下,根據學生不同的基礎、專業等特點,以入腦入心為主旨,通過科研途徑,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以專題課的方式,按照“一個主題、兩大歷史任務”的邏輯思路,集中講授三大歷史進程。一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爭取國家獨立與民族解放的歷史進程;二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求強求富、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三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爭取人民民主和實現人民民主的歷史進程。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在內容取向上理論聯系實際,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知識的傳授、哲學素質和理論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樹立正確的“三觀”統一起來,使哲學教學著眼于思想教育,側重于思想升華。將黨的創新理論與實踐成果引入教學,使教學內容新穎,信息量大。主要包括把“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理論與實踐引進課堂,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教學注入“源頭活水”,處理好課程內容的基礎性與先進性,經典與現代的關系以及本課程與相關課程內容的關系,同時探索教學中的疑點、難點和熱點問題,加大教學內容的理論深度。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程以團隊教學方式,將教材內容優化成八個專題,直接目的是幫助學生系統掌握“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基本原理”。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主線,通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來闡述這一進程產生的理論成果即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踐過程和成效,以達到教材的直接和間接目的。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主要進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解決成長成才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通過課程內容的優化,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解決了內容多與時間少的矛盾,使4門課程成為結構合理、功能互補、相對穩定的課程體系,體現了綜合性、整體性的要求。特點是有史、有論、有應用,有利于大學生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上,從歷史與現實應用的有機結合中,全面掌握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

(二)課堂教學中的“三講”,即講思路、講重點、講難點

講重點、講思路、講方法是正確處理教材體系與教學體系關系的具體化和體現。授課中,打破教材章、節、目界限,進行專題講授。為體現課程的系統性、前沿性和現實性,彌補課堂專題內容的不足,我們利用課余時間開設學術講座,課中、課余相結合,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

在內容傳授過程中,教師應是“一位幫助學生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教師的教學應“開而佛達,導而佛牽”,教師指引一個方向,沿此方向則由學生自己去走。因而,要滲透和體現科學教學和思維方法。諸如發散性思維法、歸納演繹法、畫圖展示法、判斷推理法、概括總結法等。教會學生如何學會學習,通過何種方法、手段掌握知識、拓展認識。

(三)課堂教學中的“兩突出”,即教學手段突出“新”字,教學方法突出“活”字

手段、方法均為內容服務?,F代信息技術發展,一方面為現代化教學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也為教學模式、手段、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我校而言,從掛圖、音像教學手段起步,逐步采用CAI課件授課,直到發展多媒體教學。在教學方法上,我們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近三年,探索出“七步教學法”。即學生課前十分鐘小講、教師精講、學生課后自學、撰寫論文、專題討論、知識競賽、影視講評。一改以往單一的教條式說教。體現了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課上與課下、理論與實際、知識與能力、思想性與趣味性五統一。

(四)課堂教學外的“兩加強”,即加強社會實踐活動和師資隊伍建設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具有獨特的發展規律,具有鮮明的思想性、政治性、社會性和實踐性。僅靠校內課堂理性教育、群體影響、管理手段等已不適應學生整體素質的養成。從我校實際出發,探索出“三式一參”的社會實踐方式。

自選式。這種方式是指課下,在任課教師指導下,圍繞課程實踐內容,擬出社會實踐課題100項,學生自選題目、化整為零、自選時間、自選地點分散到社會各地方面、各領域進行考察、調研,廣泛接觸社會。

流動式。這種方式是利用學生在校外實習期間,結合課程特點,由任課教師擬定題目,在所實習單位調查,并填寫實踐調研手冊和報告,返校后,以班級為單位進行交流。

固定式。這種方式是指在校外建立實踐教育基地。圍繞新農村建設、國企改革、先后建立本溪東風鄉新興村、本鋼煉鋼車間、本溪給水廠等實踐基地。利用周六、日分別組織學生進行考察。

一參。指利用省市各種教育資源,每班選派2名代表,在每年五、十月參觀遼沈戰役紀念館、撫順平頂山、戰犯管理所、沈陽“九.一八”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強化愛國主義、革命傳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

由于采用多種形式,解決了長期困擾社會實踐教學工作的資金、地點、時間等問題。使此項工作具有操作性、可行性,進一步科學化、規范化。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搞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鍵。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設計、組織、實施了“三定三調整兩融合”的師資隊伍建設方案?!叭ā眰戎貛煹?、教學能力、學術水平的提高,即為每位教師發展定方向、定目標、定措施。“三調整”側重師資隊伍結構要合理;“兩融合”側重教師工作內容,即要求教師理論教學與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相融合,兼任班主任與學生開展結對子活動。理論教學與社會服務相融合,組成市、校理論宣講團,在校內外進行理論宣講輔導。

(五)課堂教學結束后的“一改革”,即改革考核制度

考核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導向,包括為什么學、學什么、怎樣學。為適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和過程需要,為實現由理論知識的傳授向能力的培養和素質教育的轉變,我們實行結構計分法。擴大平時表現和實踐環節的成績,減少閉卷考核的成比例。無論考試、考查,平時“七步教學法”中的每個重要環節都占有一定的比例。特別是論文、實踐兩個環節比重更大。兩個環節分別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考核學生,促使學生無論學習哪門課程,都要重視二者的結合,重視平時表現及學習過程的各環節。

綜上,思想政治理論課過程模式中的“一優三講”側重教學內容;“兩突出”側重教學方法和手段;“兩加強”側重校外實踐和師資隊伍建設;“一改革”是實施校內外教育、理論與實踐教育的制度保證。形成一個相互聯系、制約、補充、促進的教育教學機制。

三、思政課教育教學成效

任何一個計劃、方案、模式是否科學、可行,只有將其付諸實踐,通過學生的滿意度進行檢驗,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一)教學過程模式本身科學性、可行性的檢驗。

2008年7月,我們在工科、文科、本科、高職共10個班級400名學生進行座談、問卷調查。

1.87%的學生認為優化教學內容能突出重點、學生便于把握、印象深刻、有些觀點終身難忘。講授內容貼近學生、貼近社會、貼近實際。

2.90%的學生認為講重點、講思路、講方法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能夠互動起來、具有啟發性。每堂課講完以后,思路非常清晰、明白,理解深刻、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同時學會了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87%的學生認為教學方法、手段的多樣性、靈活性很適合大學生的口味,使枯燥的理論變成有血有肉的、容易入腦的、便于接受的、我們特別需要的精神食糧。

4.95%的學生認為“三式一參”的社會實踐方式使我們通過多種途徑,接觸社會、了解社會,使書本知識與社會實際結合起來。在接觸社會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巨大變化;進一步了解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艱巨性、曲折性、必然性;進一步體會到80、90后大學生肩負的歷史責任。

5.92%的學生認為考核結構式計分法公開、公平、公正,對學生的考核更具全面性,促使我們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加強自律、對平時教學各環節積極參與、倍加努力,改變對書本的死記硬背。

6.96%的學生認為多數思政課教師具有人格魅力、知識淵博、學術水平高、表達能力、責任心力強,是我們生活、學習的導師,健康成長的引路人。

(二)教學過程模式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驗

1.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認同率為97%。

2.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認識論認同率為81%。

3.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指導地位認同率為86%。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黨的建設大政方針認同率為92%。

5.中國改革開放方針、政策、成果的認同率為98%。

6.中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認同率為96%。

7.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同率為78%。

8.自覺遵守憲法、法律和各項規章制度的認同率為93%。

9.八榮八恥認同率為94%。

上述調查除第7項較低外,其余各項均達到80%以上。

四、思政課教育教學體會

(一)校領導高度重視是前提

“05”新方案實施以來,使思政課真正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課程。院領導將思政課放在學校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戰略全局中去認識。書記、院長經常深入課堂聽課、并作指導。在經費投入、教師進修、社會考察、職稱評定、各種津貼等都不低于專業教師水平,高級職稱、碩士學位比例分別達到78%、69%,成為全校之最。

(二)教師隊伍建設是關鍵

教學、科研、學生思想工作等都要依靠教師完成,通過創設的教師培養模式,打造出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師德高尚、紀律嚴明、作風優良、學生滿意、適應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

(三)教學改革是動力

新的教學模式,對傳統教學既有繼承又有創新,增強思政課教學活力、使之教學效果明顯提高。真正成為大學生喜愛、終身受益的課程。

(四)制度建設是保障

為保證教學質量的提高,除靠教師的自覺性、責任心之外,更重要的是制定了整個教學過程中評價標準、監督、考核、獎懲等一系列規章、規則、制度、辦法,在教師隊伍中形成一種激勵、競爭、互助、互惠相統一的制度保障。(遼寧科技學院)

上一條:關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培養創新型人才課程體系改革成果的報告 下一條:增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實效性與針對性的實踐探索

關閉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版權所有
馬克思主義學院辦公電話:0795-3203978  馬克思主義學院郵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