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导航,在线伊人,宅男导航 - 2022撸道帝综合导航影视网

 
當前位置: 首頁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欄
信息動態
時政要聞
他山之石
資料下載
 

職教軟實力:內涵發展應成為更加明確的指向

2010年09月01日 11:24 佚名 點擊:[]

【學校觀點1

作為教育部高職高專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大連東軟信息學院院長溫濤是今年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計算機網絡組建與安全維護賽項的組織者和實施者。他認為,通過大賽,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水平進步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

溫濤:對促教促改有實質性貢獻

五大亮點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改

亮點一:賽題設計充分體現賽項注重工學結合,以實際工程項目為藍本的指導原則。大賽賽題以某集團公司的實際網絡工程項目為背景,內容涵蓋網絡綜合布線、網絡組建與安全配置、服務器配置與應用、網絡安全4個部分,基本覆蓋了計算機網絡組建與安全維護崗位要求的全部工作任務。賽后,許多院校代表希望大賽組委會盡快將試題解密,以便在日常教學中進行大賽的“復盤”,讓學生重現賽場情景。這也體現出參賽院校對賽題設計的認可。

亮點二:大賽成為IT職業教育改革“風向標”。大賽設計之初,大賽籌委會對企業和職業院校進行了充分的調研,明確企業崗位和能力需求,找準高職院校在計算機網絡教學中的“盲點”和學生的“能力短板”,有針對性地設計賽題,這樣才能將高職院校IT職業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充分暴露出來。賽后,很多院校反饋,通過此次大賽發現了教學內容與工程實戰要求的差距,找準了IT職業教育改革的方向。

亮點三:構建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在大賽籌備前期,思科公司、神州數碼、H3C網絡、銳捷網絡等國內外主流網絡廠商積極參與大賽的方案設計,與院校專家充分討論,確保大賽項目的設計體現行業發展、技術前沿和工程標準。尤其是本次大賽的合作企業,不僅為大賽提供了全部的競賽設備,同時企業專家參與了競賽規程設計、賽題開發和評判過程。通過大賽,企業向高職院校傳達了網絡工程領域的技術趨勢和人才能力要求,構建了一種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亮點四:引入新技術,適應網絡技術未來發展趨勢。IT職業教育要培養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的人才,必須在教學中引入產業主流技術、主流設備和行業標準。考慮到國家為推進“三網融合”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動,大賽將語音網絡配置與調試和網絡安全作為重點考核內容,迎合了國家產業發展要求和網絡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兩家企業為大賽提供了網絡工程的主流設備產品,從而推動了先進技術和主流產品在高職院校IT專業中的應用。

亮點五:面向社會,擴大社會影響力。在保證比賽規范的前提下,大賽執委會制訂了賽場開放和體驗方案,社會各界人士可以進入賽場近距離感受計算機網絡專業學生的技能和風采,體驗網絡先進技術和產品的魅力。

職業素養有待進一步提高

競賽中,我們發現有些選手從開始到結束都沒有戴過安全帽,有些選手甚至把沒吃完的盒飯隨手放到正在安裝的鍵盤上,明顯缺乏良好的職業習慣;有些代表隊分配兩個人去做只占分值15%的綜合布線部分,而網絡配置、服務器配置兩大塊內容則沒有充足的時間完成,反映出參賽選手在工程計劃管理能力方面的不足;有些參賽隊對施工用料沒有提前規劃,現場物品亂擺亂放等。這些表現顯然不符合高技能人才的標準,是今后教學中要著重加強的。

高職教育區域發展不平衡,理論教學與實踐脫節

從比賽成績看,在獲獎的代表隊中,東部沿海省份占到42個。從中可以看出我國高職教育區域差距還比較大,IT產業落后區域的人才培養水平還比較低。

從比賽結果分析,大部分參賽代表隊只能完成比賽內容的50%,有些代表隊甚至只能完成不到20%,個別代表隊在部分項目上得分為零。比如,在綜合布線和網絡設備配置方面有些院校得分很低。主要原因是這些院校在實施工學結合過程中走了樣,將工學結合簡化為“學徒制”,忽視了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導致參賽選手在遇到新問題時無從下手,缺少學以致用的能力。而大部分院校則是理論教學與技能培養脫節,理論知識傳授與項目教學、能力培養沒有做到一體化。

高職教育的均衡發展并不意味著千篇一律,而應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有選擇地吸收發達地區和院校的優勢,建設特色院校、特色專業和特色課程。因此,在發展區域經濟的同時,為使IT職業教育更有特色、更好地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做好區域IT相關產業調研和產業人才需求調研,從而使職業教育適應經濟發展的客觀實際。還需要搭建不同區域間職業院校和企業交流的平臺,這樣才能開闊思路、取長補短、整合優質資源,推進高職教育全面協調發展。

【學校觀點2】

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蘇文錦是三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親歷者。對于學院在大賽中取得的優異成績,蘇文錦將其歸結為學院大力開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深入開展百項技能大賽,促進學生職業技能不斷提升的結果。

蘇文錦:絕不是為了培養幾個獲獎選手

從2008年開始,蘇文錦每屆都以福建省領隊的身份帶隊參賽。3年來,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代表隊從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到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直到本屆大賽獲得了2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和1項三等獎?!敖衲杲K于奪得了號稱‘技能奧林匹克’的一等獎,而且一下拿了2項,真的非常不容易”。蘇文錦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

按照教育部提出的“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技能大賽”的要求,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從2008年開始,緊緊圍繞所有專業學生的核心職業能力,面向所有學生和所有專業,開展了一年一度的“百項技能大賽”,并評選表彰“技能之星”和“技能標兵”。

蘇文錦介紹說,學院開展“百項技能大賽”,是為了適應福建省產業結構調整與社會發展需要,以提升先進技術應用層次為主導,展示相關產業、行業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特點。比賽堅持“以賽促訓、賽訓結合,強化技能,知行合一”的指導思想,注重展示和考察選手的職業道德和團隊協作精神;堅持技能競賽與教學改革相結合;堅持高技能與高效率相結合;堅持行業企業參與競賽項目設計。

在“百項技能大賽”推動下,全院形成了“學技能、練技能、比技能、強技能”的濃厚氛圍和激勵機制,大大提升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兩年來共有12名學生獲得“技能之星”稱號、39名學生獲得“技能標兵”稱號。近兩年,學院共有498人次在全國、全省各項職業技能大賽中屢獲優異成績。

今年,教育部要求進一步加強大賽各項建章立制工作,使大賽逐步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的發展道路。蘇文錦對此有自己的理解,“教育部要求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目的是要以大賽為平臺推動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它絕不僅僅是為企業、學校能夠發現幾個在專業領域特別突出的人才,而是要引導千百萬職業院校學生都成為技能好手”。

蘇文錦建議,要使更多的高職院校明確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定位,更加深刻地認識技能大賽的意義,引導更多學生自覺參與到技能訓練和技能比賽之中。地方教育主管部門應不斷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使高職院校有更加充足的實訓設備和辦學經費。在校企合作上,應建立完善的參與機制,鼓勵更多的企業參與到學校的辦學中。對于在技能比賽中獲獎的優秀選手,也要注重建立引導機制,探索免試升入高一級學校學習的路徑。

【企業立場】

曾經承擔今年大賽高職組汽車維修與故障排除賽項的裁判長闞有波,是安萊(北京)汽車服務連鎖有限公司總經理。他認為,通過大賽看出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與企業對接不緊密的地方,只有加以改進,職業教育才能培養出更加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

闞有波:培養必須符合企業需求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功能之一就是反映行業、企業的發展需求。隨著汽車行業的飛速發展和分工越來越細,企業對職業院校培養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标R有波介紹說,汽車維修實際上分為兩個階段:常規項目和診斷項目。汽車維修行業不僅需要掌握熟練動手技能的常規養護人才,更需要腦體結合診斷故障的人才。因此本次高職組競賽的主題就是:時代呼喚“汽車醫生”。因此,在賽題的設置上秉承了幾個原則:一是理論試題中30%的題目屬于實車案例試題,讓理論考試非常接近企業實際;二是實操項目完全采取企業實際內容,所有的故障都是車輛現實中會遇到的問題。在競賽評判標準上,大賽提前將所設置的診斷故障流程編制出來,選手要按照自己認為正確的診斷思路進行實操和填寫診斷記錄,裁判跟蹤選手的診斷操作過程,并依據選手的診斷記錄逐句打分,最后形成一份有記錄、有操作的成品。

闞有波說,大賽還有一個功能就是選拔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目前,汽修行業的多數工作人員是由職業院校培養出來的,其中不乏從大賽走出來的優勝者。但是,我國汽修行業目前仍存在三個不合理之處。一是重猜不重診。由于目前我國多數汽車從業人員汽車知識水平低,“亂猜”之后“亂拆”成為汽車維修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很多問題是在拆中發現的,而不是在診斷后確定的。二是以“模糊換件”概念替代“精準配件使用”壽命。很多修理技師在判斷配件壽命的時候都會以“這個配件好像有問題,該換了”、“這個剎車片磨損的差不多了”之類的判斷方式決定是不是該讓車主掏錢。三是沒有專業診斷師的培養渠道。目前大多數“汽車醫生”出自“汽車護士”,是由換件工練就成的診斷技師,真正科班培養出來的合格“汽車醫生”太少了,這是汽車維修行業整體素質低下的一個重要因素。而這些不合理,折射出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一些問題。

針對這些不合理,闞有波認為,企業需要的是能夠滿足用工需要的人才,而這樣的人才應具備以下幾個職業特征:一是能不能勝任基本工作內容;二是能不能了解本崗位后續發展需要的技能和素質;三是能不能具備該崗位的職業道德。因此,對職業院校汽車維修的相關專業來說,就需要借鑒汽修行業的培訓經驗,加強對專業課教師的培訓;用真實的汽車維修項目對參訓教師進行考核,提高教師的動手操作能力;由企業專業技術總監、企業技師和教師一同開發專業課程,有關專業課程要通過企業技術人員的試聽和審核;加強學生的實訓教學,對學生的實習內容進行項目管理;對真實故障的案例進行要點、難點、分析、測量、標準、知識補充等方面的系統講解,等等。

【專家觀點】

作為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研究員,邢暉認為,每年一度的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展示臺、競技場,選手們在這里找到了成功的自信和職業的理想。

邢暉:讓更多職校生追夢高技能人才

每年一度的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展示臺、競技場,讓選手們在這里找到了成功的自信和職業的理想;“贏在手中,強在技藝”的“武狀元”們在大賽中脫穎而出?!靶PS斜荣?,層層有選拔,國家有大賽”和“院校專業全覆蓋,教師學生齊參與”的制度設計,使職業教育在培養、選拔、評價和激勵等機制上,走出了獨特的類型道路,也起到了關注職教、崇尚技能、尊重技工、鼓勵創造的宣傳作用。其中,有幾點尤其值得強調。

首先,對技能精英要高度重視,使其領跑高技能人才方隊。

與高考后各省、各學科的狀元、榜眼、探花們相比,這些冠軍似乎還不夠閃亮耀眼,光環僅局限在戰線上和相關領域內。因為職業教育的技能大賽遠沒有普通教育的高考那樣受到全社會矚目,這種文化氛圍有根深蒂固之源,農村與城市、中產與平民、藍領與白領、技能與學術、就業與升學、資格與文憑、勞力與勞心、職教與普教,二元結構的長期分野和嚴重失衡,讓更多的人總想追求后者而回避前者。這絕非是一種公平的、理性的、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風尚。因為人才是分類分層的,學術型有精英,技能型也有精英;教育也是分類分級的,普通學科類有地位,技術技能型同樣有價值,而且在當今的我國,對職業教育和技能人才怎么強調、怎么重視“都不過分”。

“以技師和高級技師為重點,培養一大批技藝精湛的高技能人才,發揮高層次人才的引領作用”;“到2020年,我國高技能人才占到技能勞動者的28%”,這是中國人才發展規劃綱要的任務和目標。應該說,所有參賽選手都具有了技能精英人才的潛質,再通過學校學習、工作崗位實踐和磨煉,成為高技能人才方隊的領軍人物指日可待。要鼓勵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成長,不僅是教育部門、學校的任務,也是企業和社會的使命,更是政府的責任。各地根據實際給予冠軍以及獲獎者一些物質獎勵和精神激勵,給予他們一些優惠的待遇和繼續發展的機會,太應該了。還應建立對獲獎選手合理有效的培養開發、選拔錄用、激勵保障等方面的機制,因為這已不是對哪個人的恩惠和待遇,而是對技能精英人才如何重視的社會信號,不可小視。

其次,對更多職校生因勢利導,使其樹立高技能人才的理想。

全覆蓋意味著多數人的追夢。“分數不代表成敗,學歷不等于能力”,“人人都能成才”、“技能型人才同樣是國家的棟梁之才”,這應該是面向人人的職業教育之最高理念。被媒體和社會熱議的工人標兵巨曉林,“從農民工到高級工,再到技術導師”的奮斗道路,揭示了新時代新型工人的價值選擇,也說明了勞動大軍在素質要求上的轉型升級,更呈現出“有志者事竟成”的樸素道理。從歷屆大賽獲獎選手那里,我們也得到更多的啟示:職校的學子同樣可以大有出息,成功和自信源自高超精湛的職業技能,技術技能也有高含金量和高附加值,也有不斷追夢的發展空間。職校生完全可以挺起胸膛驕傲地說:“我能行,我要做高技能人才。”仰望星空和腳踏實地正是這群“準高技能人才”的路徑追求。盡管目前職校生的質量還遭受種種質疑,但是他們有足夠的實力,通過自身“做人、做事”的努力,通過練就嫻熟高超的技藝,躋身于高技能人才的隊列中,從而贏得社會的尊重和青睞。

【記者觀察】

大賽背后的意味

已經連續舉辦了3屆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就像一個“檢閱場”,不僅為全國職業院校的師生提供了高水準技能競技與切磋的平臺,也把職業教育取得的成就向社會進行了展示。當前我國正處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關鍵時期,大力倡導和發展職業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大賽之后帶來的沉淀與反思以及技能比拼背后引發的職業教育對各個行業標準的更加關注、對職業能力的深度思考、對校企合作的進一步推進和對提高職業教育吸引力的探索,比大賽本身更耐人尋味。

通過大賽,結合社會用人標準反觀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會發現許多不足。一流的產品需要一流的技術工人來制造,再先進的科研成果,沒有技術工人的工藝化操作,也很難變成有競爭力的產品。但是,如果職業教育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僅僅掌握了嫻熟的技能還不能稱為合格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作為職教工作者或許應該反思,我們培養出的人才是不是具備了職業素養和意識?如果還有不足,是哪個環節還存在問題?找出問題并加以改進,培養出真正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將不再遙遠,而技能大賽對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引領作用即在于此。

在今年大賽一些項目的比賽中,部分選手由于不規范操作,致使比賽用的設備零件偶有損壞,有些要修復好的話,需要數萬元?!斑@其實間接反映了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對接中的問題?!睌悼刭愴棽门虚L、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吉紅對此表示,出于對人才的需求和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越來越多的行業、企業參與到校企合作和大賽中來。因此,大賽無論是賽項設置、比賽設備、工藝要求等都與企業實際的生產環境逐漸靠近,“大賽就是‘真刀真槍’的實際操作,所以學校在日常與企業的合作中,對接緊密與否,很容易通過學生的技能操作流程反映出來?!?/p>

這不得不引起我們深思。設想一下,假如是在企業真實的生產情境下出現了操作失誤,造成的損失又豈止是數萬元所能彌補的?眾所周知,職業教育是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其最佳手段就是校企合作,它能夠解決當前職業教育發展中的一系列相關問題。如設備、設施缺乏的問題,學生實習難、就業難的問題,“雙師型”教師匱乏的問題,新技術的應用普及以及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的問題,等等。校企合作帶來的益處顯而易見,但在職業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真正做到校企對接,把這些益處一一落在實處的不多。通過大賽,職業院校正好可以反觀一下,我們是否與市場緊密結合,不斷調整辦學思路,更新專業設置,改革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從而解決職業教育面向市場,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

“我的孩子在讀中學,以前一直認為考不上本科就沒有出路,現在看來不是這樣。這些孩子做得這么好,職業教育還真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苯衲甏筚悺捌嚲S修與故障排除”比賽體驗區,市民李先生對修好了自己“愛車”的天津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師生刮目相看。

通過大賽的示范效應,和李先生抱有一樣想法的人們不在少數。大賽之后,不少地方尤其是大賽舉辦城市天津的職業院校招生咨詢異?;鸨@不能不令人反思。我們一直說職業教育對老百姓的吸引力不夠,除去一些外因,職業教育內部是否真正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職業教育教授的技能是不是企業所急需的?職業院校培養的學生是不是畢業即能上崗?其實,老百姓是最講實惠的群體,只要職業教育帶來的益處讓他們看得見、摸得著,那么,我們一直所期盼的重視勞動、尊重技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全社會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將不再遙不可及。

■本報記者 李丹

《中國教育報》2010年8月28日第3版

上一條:校企如何深度融合 下一條:調查:當代大學生,新中國歷史你知多少?

關閉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版權所有
馬克思主義學院辦公電話:0795-3203978  馬克思主義學院郵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