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导航,在线伊人,宅男导航 - 2022撸道帝综合导航影视网

 
當前位置: 首頁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欄
信息動態
時政要聞
他山之石
資料下載
 

新聞觀察:“校園劇”背后的高校人文教育改革

2010年12月22日 16:07 佚名 點擊:[]

近日,在上海舉辦的第二屆中國校園戲劇節頒獎典禮上,由閩江學院打造、代表福建參賽的校園劇《青春起跑線》以非藝術類院校第一的驕人成績,獲得了“中國戲劇獎·校園戲劇獎”優秀劇目獎,這也是中國校園戲劇的最高獎項。

一批非表演專業的學生演員,用本色、質樸的演出,征服了全國的觀眾和評委。更重要的是,一部校園劇的成功,反映出閩江學院在高校人文教育改革方面的思路與嘗試。

文化育人的潛在力量

《中國教育報》這樣評價這部戲:“《青春起跑線》以其真實自然的表演獲得了觀眾的認可。記者看到有些女生在悄悄擦眼淚,劇中人物打動了她們,在這里她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些來自心底的感動呼應著舞臺上一幕幕場景的切換……”

劇中的項尚是個貧困生,遭遇不幸的他卻依舊對人生充滿感激,愿意捐獻自己的眼角膜給需要幫助的人。項尚的原型是閩江學院2005級學生吳立斌。吳立斌出生在永安一個小山村,憑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閩江學院,在學期間品學兼優,卻不幸罹患腦瘤。去世前,年僅21歲的他立下了無償捐獻眼角膜的遺囑,讓兩個盲童得以重見光明,成為福建省第一個無償捐獻眼角膜的大學生,并被追授為“福建省優秀大學生”。

殘疾女孩婷婷是劇中另一個感人的角色,其原型是閩江學院管理學系的李清镲同學。他因患小兒麻痹癥致殘,不能行走,學校為他在學生樓提供了一間宿舍,讓家人和他一起居住。李清镲身殘志不殘,不但學習成績優異,而且始終對社會懷抱感激。2008年,他拿出自己的獎學金為汶川地震災區人民獻上愛心。

吳立斌、李清镲的成長經歷,體現了文化育人的力量。閩江學院副校長、博士生導師趙麟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推進人文教育,塑造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已成為激發師生創造力、凝聚力,提升高校軟實力的重要途徑,《青春起跑線》正是閩江學院的一個成功嘗試。

中國的校園戲劇,曾經培養過李叔同、田漢、夏衍、曹禺等文化巨人,直接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對于參加演出的學生而言,從創作、排演到得獎,3年多的時間,幾乎貫穿他們的整個大學生涯,而每次排練,每場演出,他們都有新的感觸和領悟。

銳意進取的大學精神

《青春起跑線》的成功是閩江學院師生“銳意進取、敢為人先”這種大學精神的真實寫照。

這部戲是不折不扣的“閩江制造”:編劇馬文正是閩江學院客座教授,導演王芳是閩江學院校友,閩江學院蔡繼琨音樂學院副院長鄒敏華擔任藝術總監,背景音樂原創作者是年輕的音樂教研室教師陸徽,演員全部都是閩江學院蔡繼琨音樂學院在校大學生。由一個師生團隊傾力打造的《青春起跑線》,得到了外界的高度評價,作為福建高校的唯一代表,被選送參加中國戲劇節這樣一場高規格的藝術盛會。

蔡繼琨音樂學院是今年4月剛剛由原閩江學院音樂系與原福建音樂學院合并組建而成的。這所以愛國華僑命名的公辦二級學院,擁有一批年輕而高素質的教師和富有理想與藝術氣息的大學生。在成立不足半年的時間內,就成功排演了《青春起跑線》這樣一部大型校園劇,并在全國舞臺上大放光彩,充分展現了他們蓬勃的朝氣和爭創一流的斗志。

實訓教育的改革成果

《青春起跑線》一劇的表演水準,上海戲劇學院的專家給出了這樣的評價——“小演員們的念白、形體的動作都可圈可點,很多地方都有專業的水準。”但事實上,這些學生演員們都不是表演專業的。當初導演對他們的要求是,用“原生態的表演展現當代大學生的生活”。從2009年7月2日開始排練,到7月10日首次完整演出,學生演員們在短短8天時間內基本完成了從一名普通大學生到演員的蛻變。這種快速成長與他們長期接受實訓教育的經歷分不開。

秉承“按發展需要培養人”的辦學理念,閩江學院以培養適應社會需求,尤其是福建發展亟需的“應用型人才”為己任,大膽推進教學改革,強化實習實訓教育。最近,閩江學院又與福建省外貿中心集團簽約共建外語教學實習基地,而這只是該校200多個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之一。通過將實訓與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改革,閩江學院培養的大學生不但具備優秀的綜合素質,而且對社會和市場有相對明確的認識,深受用人單位歡迎,每年的就業率都在90%以上。

與此同時,學生的專業特長也在演出中頻頻出彩。如劇中林菲的扮演者馬令曉同學是學聲樂的,還參加過青歌賽,劇中她用一曲《貓》征服了觀眾;嚴冰的扮演者張銳如泣如訴的長笛獨奏將劇中人的苦惱表現得淋漓盡致……《青春起跑線》一劇的成功實際上是閩江學院教學改革的一個縮影。2002年組建以來,短短8年時間里,學校在黨建、思政、教學、科研諸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尤其在辦學理念與實踐的探索方面走在省內新建本科院校的前列。同時,學校在閩臺合作、產學關聯、公辦民助等方面作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辦學格局,為福建高等教育“先行先試”作出了貢獻。

上一條:楊福家:大學的根本在于育人 下一條:西安理工大學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探索實踐

關閉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版權所有
馬克思主義學院辦公電話:0795-3203978  馬克思主義學院郵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