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导航,在线伊人,宅男导航 - 2022撸道帝综合导航影视网

 
當前位置: 首頁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欄
信息動態
時政要聞
他山之石
資料下載
 

美育:喚醒和照亮人性之美

2011年03月09日 17:08 佚名 點擊:[]

人不是為了求知才需要美學,而是為了自由才需要美學,審美教育的目的之一便是讓人超越現實的束縛。

■德育是方向,智育是基礎,體育是保障,美育是境界的升華

■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三者如同世界觀的三根支柱,缺一不可

■高校要改變理論上缺課、實際中缺美的傾向

■本報記者 劉好光

美育關系到人才培養和人的全面發展

記者:2010年教師節前夕,胡錦濤總書記在考察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觀看學生們的藝術表演后說,藝術對陶冶情操、和諧身心很有幫助,希望同學們在學好文化知識的同時,努力提高藝術修養,真正做到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新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也重申了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強調德智體美是一個有機整體。作為長期從事審美教育和研究的學者,您如何理解德智體美有機結合的提法?在學校育人中,如何看待美育的作用?

于文書:“德智體美有機結合”,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也是實現素質教育戰略的根本方法。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和培養什么樣的人。教育規劃綱要強調德智體美是一個整體,所實現的教育目的,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方面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

長期以來,人們對學生要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提法沒有異議。但在教育中要給“美育”以獨立的地位,卻經過了長期的反復的認識過程。許多人認為德育、智育、體育已包含了美育,美育不應再有獨立的位置。這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不可否認,德育、智育、體育蘊含了美育的某些內容,但是代替不了美育。美育的目的是培養人對美的感受、鑒賞、創造的能力,是為了培養人的和諧、美好的情感,使人的個性得到自由全面的發展??梢哉f,審美教育的目的也是喚醒和照亮人性之美。

教育的基本社會職能有兩條:一是通過教育活動使受教育者接受知識和技能,二是傳授一定社會所需要的思想意識、道德規范、生活準則。對于個體的人來說,教育同時也是滿足人類身心發展和審美情趣的需要。德育、智育、體育、美育都是作為社會主義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擔負著不同的任務。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美育之中,可以塑造心靈美;美育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吸引學生去探索真理的奧秘;美是體育所追求的目標,體育運動本身就包含著美的因素。而最根本的是,美育可以健全人格、完善人生。

因此,我把德智體美這“四育”的關系總結為:德育是方向,智育是基礎,體育是保障,美育則是境界的升華。

記者:實際上,德智體美作為黨的教育方針的組成部分,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理想的教育就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但在我們的學校教育中,重智輕德不要“美”的情況大量存在。智育被極為重視,德育被高度強調,但美育往往被忽視。據您調查和了解,目前學校尤其是大學美育現狀如何?

于文書: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要盡快改變學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狀況,將美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笔畮啄赀^去了,我認為,“學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狀況”并沒有真正解決??梢钥隙ǖ卣f,德智體三育已經擁有相對完備的研究和實施體系,可美育到目前為止研究還有待深入,教學和實施還沒形成體系。據我們的調查顯示,大多數學校沒有審美教育機構、隊伍以及實施的計劃,領導重視不夠的情況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各級各類學校中,對美育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偏差。在教育中,由于對工具理性的強調和審美教育的缺失,致使一些學生情商偏低,審美感受能力遲鈍,創造性思維較差,呈現出綜合素質欠缺的“單面人”癥狀。如果這一問題不被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就是一句空話。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高校美育提出新要求

記者:記得上世紀40年代,美學大師朱光潛在“美感教育”的演講中這樣說過,“一個民族在最興旺的時候,藝術成就必偉大,美育就必發達”。改革開放30多年,我們國家發生了巨大變化,中華民族走上了偉大的復興之路,我國的教育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民族興旺美育必發達”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

于文書:中華民族已走上了復興之路,民族興旺發達,現代化程度明顯提高,物質基礎逐漸豐厚,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在這樣的條件下,人們對精神生活必然有更高的追求。毫無疑問,以藝術為核心的審美體驗就會成為這一時代的重要內容。兩千多年前墨子就曾說過,“食必常飽,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麗”,這是其一。其二,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決定性因素是科技創新能力,而這種“創新”,正是需要通過藝術教育開發人的想象力、創造力。

由此,我想起了美國的“零點項目”。蘇聯于1957年首次發射人造衛星成功后,引起了美國朝野的震動,啟動了美國全社會對美國教育的10年大反思。一些教育家提出這樣的觀點,美國的科學教育是先進的,但藝術教育卻是落后的,兩國科技人員不同的文化藝術素質導致了美國空間技術的落后。經過10年的討論,美國決定于1967年在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創立了“零點項目”。用“零”表示對藝術教育認識的空白,決定從頭開始。藝術對創新思維、科學研究的作用如此,對整個國民素質的提升也是如此。我國的實際情況如何呢?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說:“我們中國人除專習文學藝術者以外,一般人對于藝術都漠不關心。這是最可惋惜的事。它多少表示民族生命力的低降,與精神的頹靡?!边@雖是在70年前講的,但這種現象基本上還是現實,不能不令人擔憂。

記者: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轉型,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迫切問題和時代主題。實現經濟轉型,實質上就是從舊的增長模式向新的增長模式轉變,從價值鏈低端向價值鏈高端轉變,這就是人們稱之為的“大審美經濟”。這種經濟發展的新模式,對學校美育提出了什么樣的要求?

于文書:所謂大審美經濟,就是超越以產品的實用功能和一般服務為中心的傳統經濟,代之以實用和審美、產品和體驗、生活與藝術相結合的經濟。人們進行消費,不僅僅是“買東西”,更希望得到一種美的體驗或情感體驗,并在這種體驗中獲得快樂。

“大審美經濟”的發展新模式,對學校美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培養的一大批人才,將是社會的管理者。一個不懂審美、不重視審美的管理者,將把社會管理成什么樣?所以,高校必須使美育理論研究以及實踐能力緊隨時代發展的腳步,從而使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更加適應這種全新的經濟社會的要求。這就要深刻認識審美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營造一種審美教育的大環境,從而使學生在美的環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審美教育有助于建設和諧社會

記者:幸福是人們很感興趣的話題。經濟學家研究發現,經濟的增長并不意味著國民幸福水平的同步提高,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應該是使人產生完整的愉快體驗的生活。而這與人的審美教育有關。朱光潛說過:美感教育是使人在豐富華嚴的世界中隨處吸收支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充分地感覺人的尊嚴。我想要問的是,審美教育對構建和諧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體現在哪些方面?

于文書:從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就倡導“和諧為美”的觀念,到上世紀60年代,著名美學家周來祥先生提出“美即和諧”的觀點,都表達了美與和諧的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說,構建和諧社會即構建美的社會。

從構建和諧社會系統來考量,美育具有三大功能:個體塑造、文化建構和社會整合。

個體塑造功能,就是培養和諧社會中的和諧個體。審美教育可以提高人的情商,使人懂得美,懂得愛,理解人,善待人,能夠營造寬松和諧的人際關系。高雅的審美活動還具有撫慰和激勵人精神的作用,會使人在學習、道德生活中所承受的各種壓力、困惑、失衡,得以淡化、超越乃至解脫,從而促使潛能、創造性、個性得到充分的開掘與協調發展。

文化建構功能,就是積聚和諧社會的內凝力。在審美形象中,往往蘊含著一個民族或一個地域的文化理念、審美理想、審美趣味,美育可以通過這種形象化的感染作用,使受教育者體驗、領悟到一個民族或地域的文化內涵,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文化的吸收和建構,從而積聚社會“和而不同”的內凝力。

社會整合功能,就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和諧結構,主要體現在促進人與人之間的社會整體聯系。美育可以有效地實現人與人之間在審美體驗瞬間的自由交往,在活動中實現感情的共鳴。

審美觀是衡量一個人素質高低的尺度之一

記者:我記得您在上世紀90年代末就提出要重視大學生的審美教育,在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的同時,要對大學生進行審美觀教育。審美觀與其他“三觀”是什么關系?

于文書:過去,我們在對青年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時,強調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幾個方面無疑是帶有根本性的。但僅此還不夠,應該加上“審美觀”這一重要內容。審美觀正確與否,是衡量一個人的素質高低的尺度之一。

審美觀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它和世界觀的其他組成部分互相聯系、互相制約。世界觀在審美觀形成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審美觀與人生觀關系密切,人生觀的基本觀點都是同美與丑的判斷聯系在一起的,一個人的審美態度、審美理想、審美趣味,直接影響到人生追求。審美觀與價值觀密不可分,從某種意義上說,審美觀和價值觀是否正確,往往以對社會是否有益為尺度。正確的價值觀,可以指導著人們為社會的美好、和諧而無私奉獻;正確的審美觀,可以使人們從更高的層次上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三者如同世界觀的三根支柱,缺一不可,失去其中一根,就可能使一個人的世界觀發生扭曲甚至“坍塌”。

記者:當前社會上流行的個人主義、功利主義、實惠主義以及娛樂低俗化,無疑會影響到在校學生,使他們的價值觀尤其是審美觀不同程度地發生扭曲。大學生審美觀的缺失有哪些表現?

于文書:我們可以將這個缺失歸結為理論上缺課,實際中缺美。所謂理論上缺課,是指各級各類學校沒有對學生系統開設“審美修養”課或者是“美學”課,以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審美教育或美學知識教育。據我們調查顯示,從未系統地接受過藝術教育的學生占調查總人數的67.8%。所謂“實際中缺美”是說有些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懂得審美。由于缺乏審美觀的教育,使他們愛美不會美,也不知道通過提升自身的審美修養健全人格、完善自身。特別是一些學生缺乏對美丑的辨別力,不懂得何為美丑,甚至以丑為美,出現了一種扭曲的審美傾向。

記者:調查資料顯示,高校流行語中,“郁悶”一詞高居榜首。大一學生為“現實中的大學與想象中的象牙塔不一樣”而郁悶,大二學生為“敏感”的校園人際關系以及校園內部貧富差距顯露的社會不公而郁悶,大三和大四學生則開始因為“考研、就業與戀愛帶來的一系列問題”而郁悶。“郁悶”是人的一種由于現實的影響而產生的情感體驗,審美教育如何化解“郁悶”?

于文書:現代生理學和心理學研究表明,心情愉快能促進思想的健康發展。針對學生的“郁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致力于引導學生產生心理愉快的體驗,積極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走進大自然,讓他們面對美好的事物、神奇的山川、浩瀚的江河,激發他們的心靈,實現自我追求、自我完善的過程和人格的升華。要積極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將審美教育作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以美育人。

記者:審美教育對大學生全面發展的積極作用是毋庸置疑的?,F在大學生尤其是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都面臨著就業還是創業的艱難選擇。這就需要加強學生的生涯規劃,進行合適合理有用的就業指導。審美教育對大學生的生涯規劃有哪些幫助?

于文書:大學生畢業后,無論有什么樣的生涯規劃,無論從事什么職業,都至少要具備四種基本素質: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心理環境、創造精神以及較高的生活品位。我認為這是審美教育對大學生生涯規劃起到作用的最重要的四個方面。

和諧的人際關系,可以形成一種心情舒暢、積極向上、樂于奉獻的精神狀態。良好的心理環境,能使學生體驗到人生的樂趣與生命的完美,從而保持健康的心態。而一個人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是成正比的,學生通過審美教育就會在科技創新、藝術創作、學術交流、環境美的創造、文化藝術活動的設計等方面,不斷迸發新的火花,從而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建設注入新的活力。較高的生活品位,也就是高雅、文明、健康的生活,這有利于避免被今后生活中某些低級庸俗的負面事物所影響。

多種途徑實現“以美育人”

記者:您在長期的審美教育與實踐中,提出了“以美育人”的教育模式。在大學開展審美教育應通過哪些途徑?

于文書:“以美育人”的教育模式,即以文明教育為基礎、以藝術教育為核心、以做人教育為根本。這種教育模式教導學生“求知以真、厚德以善、樹人以美”,使其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不斷地實現情感、藝術和人格的自我完善。在大學開展審美教育,我認為至少應通過以下途徑:

第一,以文明教育為基礎,包括良好的文明意識、規范的言行舉止、高尚的道德情操、優雅的儀容儀表、高雅的審美情趣等。文明教育要將“美”貼近生活,生活中貫穿美,日常中展現美,培養學生說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

第二,以藝術教育為核心。藝術教育是審美教育的核心和重要途徑??砷_設藝術類的選修課,讓學生們在藝術中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

第三,以做人教育為根本。崇德揚善,以美引德,達到善和美的統一,是審美教育的最高境界。

至于具體的做法,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實際情況。僅以煙臺大學為例,除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還開設藝術教育課程,現已開設美育選修課50余門,并以學分制的形式要求每個學生必須修滿2個美育課學分。同時,強化美育實踐,以社團為依托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

記者:審美教育不僅是一個學術問題,更重要的是如何踐行。作為美育研究專家和實踐者,您認為學校教師在審美教育中應該怎樣做?

于文書: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教師是關鍵。教師是學生接觸美的直接施行者。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處處為人師表,以美育人。首先,教師要自覺地學習美學知識,成為學生的美的引導者;其次,教師無論是在課堂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以美示人;再其次,教師應把審美觀念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給人以美感。教師還應多參與并指導學生的審美實踐活動,真正成為學生的導師。

上一條:兒子這樣的“后進生” 下一條:新媒體:考驗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智慧

關閉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版權所有
馬克思主義學院辦公電話:0795-3203978  馬克思主義學院郵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