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导航,在线伊人,宅男导航 - 2022撸道帝综合导航影视网

 
當前位置: 首頁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欄
信息動態
時政要聞
他山之石
資料下載
 

華中農大探索育人新模式 師生和諧來自愛與尊重

2011年05月13日 16:24 佚名 點擊:[]

華中農大近日一項調查顯示,學生對教師“教書育人滿意度”達90.7%——

師生和諧來自愛與尊重

“90.7%”——這是華中農業大學近日開展的一項對“師德師風現狀的調查分析報告”中,學生對教師“教書育人滿意度”的數據。

從該調研報告的其他項目類別,如:“敬業精神”、“課外與學生交流”等方面進一步分析,也可以得到相關的印證。

長期以來,探索教書育人新模式、構建新型和諧師生關系一直是華中農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師生為之共同努力的一項“重大課題”。

“千問計劃”讓課堂無所不在

2006年11月,生科院年輕的博士生導師熊立仲向學生布置了一道“另類作業”,要求每人發自內心地問10個與本專業或課程有關的問題——他想知道“學生究竟在想些什么”。

一個星期后,他收到了全年級3個班104名學生的1000多個問題。這些問題涉及生命之謎、生命起源進化之謎、生物技術與產業化的關系、醫學與人類健康的關系、生物科學的研究現狀與未來、生物專業與就業的相關問題等。

熊立仲把問題全部打印出來,并進行了歸納分類。熊立仲說:“這么多、這么深、這么廣的問題,我一個人是無法回答的。”于是他想到,動員全院的教師。

熊立仲以《讓我們從問問題和尋求答案開始!》為題,寫了一份倡議書,請院辦給全院80多名教師每人發了一份。他倡議,希望老師們能將有些問題結合到今后給學生的授課當中去,或者直接在一些問題后面提供答案或評論。

2007年2月8日,時任校長張端品在學校網頁上,就此發表長篇感言。“千問計劃”由此引起全校師生熱烈討論。

一名教師在網上評論說:“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學生,并在尊重的基礎上誘導和回答學生的疑問?!?/p>

近年來,“千問計劃”中鼓勵“學生發問”的精神內核已被越來越多常態化的教師導學機制所傳承。

在文法學院,湖北教學名師鐘漲寶教授親臨“文法學堂”,告訴同學們該如何調整興趣、專業與工作之間的關系;在食品科學技術學院,潘思軼教授、李斌副教授相繼作客“相約星期六”,為學生們解答就業、情感等方面的疑惑;在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千問計劃”不斷深入……

今年3月27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傅廷棟來到薈園區學生活動室——“問學齋”,與30多名學生交流對和諧師生關系的看法。傅廷棟認為,師生關系在不同的時代會有不同的體現,但共同成長、和諧發展是不變的主題。

其間,他與學生們談起了自己的老師劉后利教授,劉教授一直支持與鼓勵著他的研究,直到去世前夕還不忘提醒油菜研究的新方向。

聽了這些故事,植物科學與技術專業大二學生黃暉非常高興。他覺得,學識淵博又有著高尚品德的老師總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自己。而73歲的傅院士卻對學生們說:“三人行必有吾師。你們也是我的老師?!?/p>

黃暉說,他多次在油菜地里做實驗,碰到問題就向傅院士請教,每次傅老都會特別耐心地解答。

一名年輕輔導員的340封新年寄語

2月23日中午,直到確認340封信里沒有一個錯別字后,25歲的輔導員祝鑫才匆匆趕到學生宿舍,把信一一交到學生手中。這是她花費半個月時間,給340名學生準備的新年寄語。

1∶340,讓學生們感嘆的不僅是這個比例。大家發現,每封信均有近千字,用A4紙整齊地打印出來,裝在一個精致的花信封里。祝鑫說,寒假回到山東老家后,只要有時間自己就會坐在電腦前寫信,忙到凌晨是常有的事情。

其實,祝鑫只是輔導員隊伍中的一個縮影。在華中農大,輔導員與學生間的交流每天都在發生。學校建立了“學生為本、學生至上”的思政輔導員隊伍工作理念,要求輔導員堅持與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同活動、同實踐”的“五同”工作傳統,長期堅持不輟。

“我們只不過是在這個前提下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祝鑫這樣對記者說。

“真誠感謝您過去對我的教誨和關愛,我會永遠銘記心中!辭舊迎新之際,祝您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2011年春節期間,年輕教師劉進如往年一樣,開心地收閱和回復著一條條來自學生的新春祝福短信,可容納250條信息的手機收信箱一遍一遍清空后很快又被填滿。輔導員工作經歷讓這個年輕的小伙子時刻感受著充實和樂趣,收獲著感動和幸?!?/p>

劉進是該校經濟管理學院學生輔導員,在9年的輔導員工作崗位上,他幾乎能叫出每個學生的姓名,知道他們的籍貫,了解他們的愛好、特長……

許多人佩服他的記憶力,但是劉進心里知道,其實這不是記憶力的問題。每年9月,為了盡快熟悉新生,他頂著烈日和新生一起軍訓,到課堂聽課,晚上逐個寢室串門看望學生;為了貼近學生,他將交流平臺延伸到網絡,300多名學生成為他的QQ好友;為了關心學生,他幾乎放棄了所有的節假日,放棄了安逸閑適的生活……

輔導員工作繁雜而瑣碎,每天“兩眼一睜,忙到熄燈”,而且得確保手機24小時暢通。9年的時光,因為熱愛,劉進多次婉拒了被調往機關工作的機會。很多人包括學生也問他:“長時間從事同一項職業,每天還那么辛苦,你不厭倦嗎?”

“我很喜歡這份與大學生一起成長的工作,我也很享受這份工作,如果可以,我愿意做一輩子輔導員?!眲⑦M說。

“共同空間”讓師生零距離交流

今年新學期開學的第一天傍晚,中國工程院院士、家畜傳染病學專家陳煥春來到學生宿舍,與學生們共同分享大學生活的點點滴滴。

“孩子們,整整一個月過去了,不知道你們有什么收獲?在家鄉有沒有遇到禽畜患病的問題?”

“家鄉現在養豬規模都很小,小病一般老獸醫都看得好,一遇大病,一群豬都會死掉?!币幻麑W生回答。

陳煥春和25名大四學生齊聚寢室,回憶自己在德國留學的經歷,告誡學生要重視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增強獨自應對實際問題的能力。

這是華中農大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新方法,立體化開展專家導學工作,拉近師生距離,引導學生成長成才的積極嘗試。

在華中農大,無論是學識淵博的兩院院士、國家教學名師,還是普普通通的教職員工,這種愛與學生打交道的情形屢見不鮮。

“給學生上課是第一優先,包括現在與你們接觸,拉近距離的這個時間,我一定會留出來?!?/p>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大校長鄧秀新又一次走進“共同空間”,與學生零距離地談理想、談人生。

“共同空間”活動是華中農大黨委宣傳部、學工部、校團委、教務處策劃的一個交流平臺,旨在進一步拉近師生的距離,密切師生關系,為師生自由平等交流多提供一個空間。

目前,越來越多的師生參與到“共同空間”這一平臺上,將“共同空間”互動常態化。鄧秀新也多次在學校不同的場合表示:“希望帶動更多老師利用課外時間主動走到學生中去,也希望同學們主動邀請老師一起來交流、探討問題,共同促進和成長?!?/p>

上一條:老師才是我們的第一身份 下一條:高校如何高尚 教會學生做人

關閉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版權所有
馬克思主義學院辦公電話:0795-3203978  馬克思主義學院郵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