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南京一所知名大學的女教師日前稱,在考試打完分數后,她接到了一名學生的短信,威脅她如果不把其分數提至優秀就會報復。而上海一所名校的資深教授,也因不輕易給學生打“A”,而造成學生不愿選他的課。
相關報道:學生討分數現象漸升級多數老師不敢當嚴師
聯想到前不久,媒體報道的某高校學生因考試沒及格,而在網上發帖詆毀任課教師的報道,讓筆者忍不住有話要說。學生向老師討分數是歪風,必須遏止。學生可以參與評價教師,有想法也可以向校方反映,但絕不可以直接向老師討分。至于發短信威脅老師,在校園網上詆毀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的老師,更是不能容忍,必須給予懲處。國家為什么要投入大量資源辦大學?是為了培養高質量的人才。學生為什么要到大學來求學?是為了學到真正的知識。在我們國家某一特定歷史時期,這一基本道理曾被顛覆,交白卷也能上大學,教師不敢管理,不講師道,更無尊嚴,大學教育被搞成“小學的底子,中專的水平”。這是大學之恥,國家之難。此后才有撥亂反正,恢復高考。這種亂象今天絕不可以重演。
現在,我國的高等教育在規模上實現了大眾化。在這一趨勢下,我們仍然要堅持辦高水平大學,堅持教育質量。這是國家發展的必需,也是眾多學子成才的基本要求。上名校除了高考分數要達標以外,還要有持續努力、刻苦攻讀的思想準備。所謂名校,離不開一批深受校方器重、學生敬畏的嚴師。這些嚴師往往被弟子們戲稱為“老虎”、“四大名捕”。上他們的課不要說不下功夫,就是稍有懈怠,論文、報告不嚴謹,被“捕”到了也不會放過你。而那些日后有成就、有建樹的畢業生,最感激的就是這些嚴師。歐美、日本的大學講“寬進嚴出”,總有一部分學生盡了力也拿不到畢業證。一位資深海歸學者說,他在美國讀書時選一位名教授的“生物統計學”課。50多名學生最終拿到學分的只有3人。還有一位在德國讀戲劇文學的朋友,因一門拉丁文攻不下,7年拿不到碩士學位。
就是大眾化教育,也是在新形勢下重新設定培養目標、教育內容和方法,而絕不是降低標準、放松管理。其實,越是生源標準下移,學校越要強調文化建設。沒有好的校風、教風、學風,大學就會垮掉。文化建設的基礎包括高標準、嚴要求。在教師當中,必須提倡、支持嚴謹治學,嚴格要求,不能容忍平庸,放任“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對教師的評價不能僅以學生的好惡為標準,學校領導、教師尤其不能托人說情替學生討分,在大學里,這樣做無異于監守自盜。
至于說學生的無奈,更需要正本清源。想得到獎學金、出國機會,想當學生干部都不為過,但是要靠真才實學,拿實實在在的業績、表現說話。分數在學生的評價中權重越大,越是要貨真價實、真金白銀。這是大學文化科學、公正的關鍵所在,是大學精神的重要基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