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的課堂五分鐘要求每名同學講時事政治,輪到11W112班的一名男同學的時候,他說什么也不上臺來,班長就跟我說他平時比較內向,讓我允許他最后講,我想可能是沒有做好準備,就給他充分的時間讓他最后講,結果這名同學最后還是沒能上臺來。我平時上課也提問過他,問題的癥結在于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能力。我們總說培養教育學生,但是未必是教會了多少知識,更多的是培養他們的能力,教會他們如何學,這也就是素質教育的精髓。在現代社會,培養學生“說”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在課堂教學中許多名家都重視培養學生“說”的能力。我國著名學者、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就指出:“在聽說讀寫四個字中間,說最為基本?!薄罢f”這種能力的訓練,我們的學校教育從未重視,教師認為“說”會影響教學進度;學生認為“我挺能說的”,大多數同學的現狀是跟同學聊天滔滔不絕,但是真正讓他就某事發表自己的看法,說的一點邏輯性和自己的觀點都沒有;有的學生認為“說”很重要,但怕回答問題時說錯了,丟面子,因此就不怎么在課堂發言,久而久之,說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學實踐證明,教學中重視“說”的訓練,有利于學生“聽”、“思”、“析”能力的鍛煉?!罢f”對學生的思維力、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分析力、概括和綜合力、聯想和想象力都有益處。我們相信,有計劃地進行“說”的訓練,可以使學生從“笨嘴拙舌”到“能說會道”再到“能言善辯”。
為改變思政課老師上課講道理,學生考試前背一背,考后全忘掉的僵化模式,真正把思政課引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應該把“說”引向思政課課堂。為提高學生“說”的能力,我也進行了自己的探索。
一、三分鐘演講活動
這項活動放在每節思政課開講前三分鐘進行,這是一個固定節目。我們教研室在大高職和小高職已經進行了多年的實踐,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演講的順序是按學生學號,演講者事先可略做準備,根據具體要求確定內容,擬一個提綱,或寫一個演講稿,演講內容可根據課本內容或當前的熱門話題,提出問題讓大家答辯。比如上學期很多班級就進行了“我的中國夢”主題演講,最后全院師生進行了匯報演出。課前三分鐘時事開講要突出政治課的特色,有針對性、條理性和通俗性。實踐證明,演講能彌補課本內容的欠缺,使之從課堂引向課外、聯系實際、與其他學科縱橫延伸,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開闊了學生視野,還擴大了閱讀容量,使學生從多方面獲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顯著的。再者,演講不僅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而且能調動學生學習政治課的積極性,使學生相互間溝通思想,交流情感。
二、新聞發布活動
此項活動每節政治課都進行,事先由學生準備,可以講國內新聞,也可以是國際新聞,向全班同學發布近一兩天內發生重大時事政治。收集的新聞素材首先強調“及時”,其次是“轟動”,再兼顧“地方新聞”。學生尤其是男生對新聞發布活動很感興趣,從開學第一節課起到學期結束從未間斷過,而且準備的十分認真。學生們認為,新聞發布活動一是有利于開闊視野;二是有利于養成關心時事政治的好習慣,他們堅持每天早晚收看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節目;三是有利于培養動手、動腦、動口能力。此外,還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最主要的是鍛煉了學生說的能力。
三、鄉情國情教育活動
此項活動一個月進行一次。資料全由學生尋找或編寫,尋找資料的原則一般是由近及遠、就地取材,可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可信度強、有真實感。開展此項活動,目的不僅是鍛煉學生“說”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愛校、愛家鄉、愛國的情感。
四、學習心得交流活動
此項活動放在學完了一個章節的正課上進行。每人上臺演講的時間約兩分鐘左右。一般要求演講者脫稿上臺“說”。一個在臺上“說”,臺下由評分小組評分。評分小組成員由課代表、小組長、演講者本人、老師組成,自評與互評相結合,最后確定一個分數記入記分冊。學生為了取得高分,演講前精心準備,研究演講用語,注意演講情感,考慮演講姿勢,選擇演講位置,協調演講動作,進入演講角色,有的學生還請爸爸媽媽做評判。總之,學生都在這個過程中提高了說的能力。
五、辯論活動
辯論是一個更高層次的“說”訓練形式,是在前幾種“說”基礎上的綜合應用。因為在辯論前固然要有充分準備,然而在辯論過程中,要邊聽對方的話,邊歸納要點,然后運用自己的知識確立辯論內容。這一切都是在極短的時間內進行的,辯論時雙方思維均處于最緊張、最活躍的狀態。這樣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注意力的集中定向、現場應變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會得到鍛煉和發展。實踐證明,辯論活動是學生“說”訓練的最高層次,也是一種極好的鍛煉機會。
每學期組織學生開展一次辯論賽,辯題可以來自課本,比如說
效率優先還是公平有效,法律重要還是道德重要,不僅可以讓學生在準備辯論賽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更主要的是,鍛煉了學生說的能力。最好是每個班級組織辯論賽選拔,讓每個同學都有鍛煉的機會。
采用多種形式加強對學生“說”的訓練,學生既學到了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和基本原理,培養了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又提高了“說”的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經過課上“說”的訓練,學生的知識面拓寬了,思維變得更加敏捷,成為“能說會道、能言善辯”的能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