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這次關于教育方面的改革與以往相比,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它不僅遵循了教育的發展規律,還從保障人類社會健康發展的高度去科學布局,可以說,這是一次高屋建瓴的務實決策,值得期待。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今后將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探索全國統考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試行普通高校、高職院校、成人高校之間學分轉換,拓寬終身學習通道。
這次關于教育方面的改革與以往相比,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它不僅遵循了教育的發展規律,還從保障人類社會健康發展的高度去科學布局,可以說,這是一次高屋建瓴的務實決策,值得期待。這幅教育改革藍圖,在當前和今后相當一段時間為國家教育的發展和民族振興樹立了旗幟,指明了方向,對實現教育公平化以及完善教育總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回顧以往,在培養目標上,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在考核形式上,由單科分卷考試到大綜合選拔,再到如今的文理分科;在學校等級上,由重點與非重點之分到如今呼吁取消學校等級差別。這些政策執行了這么多年,效果卻是一般。我們不能總是一味地怪罪教育的發展不平衡,不完善的教育培養方式也要負很大責任。放眼望去,由于心理素質差,學生自殺事件頻出;由于自我保護意識淡薄,學生安全事故不斷;由于人文教育缺位,學生整體素質下滑等等。目前,教育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到了改革的深水區和攻堅期,我們應該站在為整個民族可持續發展的高度,發揚“敢啃硬骨頭、敢涉險灘、敢破暗礁”的精神,以“以人為本”的態度去改變落后的教育體制和守舊的教育觀念,去打破或隱或顯的條條框框束縛,從根本上對教育領域進行一次徹底的“洗澡凈化”。
三十五年的改革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這次改革不是對三十五年來教育發展的全盤否定,而是對其改革的“深化”、“揚棄”,是在新形勢下,教育發展要突破瓶頸制約的良好契機,是一個新的起點,新的征程。
這次改革更加重視學生“軟實力”培養,即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當前我們的教育更傾斜于“硬實力”培養上,即專業技術知識和能力的培養,相對于這些顯性存在,學生在文化素養、文明禮儀、心理素質、人際溝通、創新精神等隱性方面的培養還相對滯后,跟不上時代的節奏,不符合時代的發展要求,尤其是在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形勢下,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顯得尤為必要。全會提出“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完全可以理解為讓學生與社會和諧發展,讓教育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讓教育發展成果盡最大可能公平的惠及全民。
教育改革是時代所需,形式所迫。加強學生“軟實力”培養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是轉變教育培養模式、培養目標的內在要求,也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改革中,要切實把學生“軟實力”培養放在重要位置,真正的把我們的人力資源優勢由大變強,由多變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