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导航,在线伊人,宅男导航 - 2022撸道帝综合导航影视网

 
當前位置: 首頁 >> 時政要聞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欄
信息動態
時政要聞
他山之石
資料下載
 

中國國家形象的核心仍然是改革開放

2011年01月22日 21:49 佚名 點擊:[]

1月17日,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籌拍的《中國國家形象片———人物篇》在紐約時報廣場大型電子顯示屏上播出,中國各領域杰出代表和普通百姓在片中逐一亮相,讓美國觀眾了解一個更直觀更立體的中國國家新形象。

在這些人物里,既有著名科學家袁隆平,又有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厲以寧,還有體育運動員、演員、導演、主持人、宇航員以及代表非凡中國人民的普通群眾等等。選擇這些人物是要傳遞什么信息呢?為什么要選擇這些人物呢?他們在中國廣為人知,但卻未必被美國人所了解,但國家形象片仍然選擇了他們。筆者以為,選擇他們是要向世界展現中國的新形象,中國的新面貌,說白了,就是要展現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變化,要告訴世界:當今中國是改革開放的中國,是實現大變的中國,是蒸蒸日上的中國,是富有希望的中國。

在改革開放以前,這樣的國家形象片是不可想象的,那時也無法拍出引起世界強烈共鳴的中國國家形象片。因為那時的中國歷經文革浩劫,民生凋敝,人們被迫忙于斗私批修,階級斗爭熱火朝天,一方面呼喊著拯救世界人民于水火之中,一方面自我隔絕于世界的快速發展之外。不過,文革時期的中國領導人也曾想到拍攝國家形象片。1972年,隨著基辛格、尼克松、田中角榮的訪華,中國開始向曾經交惡的“帝國主義”打開大門,需要向西方介紹中國,于是,拍攝一組國家形象片成為需求。當時,被選擇來完成這一任務的是被認為帶有左翼色彩的意大利著名導演安東尼奧尼,他率領他的攝制小組來到中國,在北京、上海、江蘇、河南等地進行了訪問和拍攝,最后拍出了引起軒然大波的紀實影片《中國》。這一部中國國家形象片在當時激怒了中國政府,中方認為此片宣傳的是不正確的中國形象。

時過境遷,歷史已經揭開了新的一頁。安東尼奧尼的影片在中國也早就解凍。因為中國變了,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國家形象片所能展示的必定是改革的成果,是開放的成就,而不可能宣揚“萬里河山一片紅”的文革式意識形態。畢竟,中國是崛起中的大國,是走向世界的大國,是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的大國,從中國國家形象片對人物的選擇可以看出,這些人物所取得的成就是與改革開放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他們所代表的價值是人類普遍追求的價值,是市場經濟,是科技創新,是人的個性之美、理想之美。

從對經濟學家吳敬璉先生和厲以寧先生的拍攝來看,二位先生一位被尊稱為“吳市場”,一位被尊稱為“厲股份”,是中國市場經濟理論的重要建著者,他們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市場經濟價值理念的宣揚,也借此告訴世界,中國將繼續走市場經濟道路,將繼續推動改革開放的進程。每個國家形象人物的出現都必然是帶有一定含義的,以導演陳凱歌和吳宇森而論,此二人均是其拍攝電影得過國際大獎的導演,選擇他們亦說明,中國仍然是要參與國際競爭的中國,是開放的中國。從一定意義上說,中國國家形象片的核心就是改革開放。如果非要說有意識形態的話,這便是改革開放的意識形態,是推動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走進中國的意識形態。和昔日安東尼奧尼導演拍攝的《中國》比起來,顯然已是真正的“敢叫日月換新天”,如此已經變成海納百川、推動新的中國價值走向世界的國家形象片不是歷史的巨大進步嗎?

當然,中國的變化還遠遠不足夠。安東尼奧尼導演的《中國》并未完全退隱,未來的路仍然要繼續革故鼎新,向世界不斷展現一個更進步、更偉大、更具理想的中國。

上一條:主創詳解中國國家形象片:誕生背景·要素·選角·背后 下一條:為何“奧運不難春運難”

關閉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版權所有
馬克思主義學院辦公電話:0795-3203978  馬克思主義學院郵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