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臨近,網上流傳這么一句話:辦好奧運不難,辦好亞運不難,辦好春運,難!
雖然奧運和春運沒啥可比性,但這話倒也說出了幾分道理:春運,的確是個老大難。
春運難,根子在運力不足。在短短40天內,要運28億多人次,這意味著什么?相當于約全世界四成的人口,短時間內全部集中上路。這得多大的運力?這些年來,盡管路網建設如火如荼,運力提高很快,但離滿足春運要求,恐怕還有那么一段路要走。
更何況,中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平時大量勞動力從中西部轉移到東部,一過年,呼啦全回去,節后又呼啦全回來,這種“單行道”效應使運力更加雪上加霜。
此外,假如要按春節高峰期這個密度設定運力,那么,平時怎么辦?多出來的車、船、飛機、道路,全閑著曬太陽?這又是個兩難。
這事,擱在哪個國家,都難。讓他們運運這么多人口試試看!
春運難,又突出表現為買火車票難。
買火車票回家,性價比最高。跟飛機汽車比,它較便宜;在同等價位上,它又最舒服——躺著就能回去,一覺醒來,到家了!都想少花點錢,都想躺著回家,千軍萬馬都奔著這條獨木橋而來,那能不難嗎?
說難,并不是要為誰開脫。天下事有難易乎?去做,難的程度就會降低,假以時日,就會不那么難;假如不做,小難題便會積成大問題,就會引發“并發癥”,變得難上加難。
應該看到政府部門的努力:今后幾年年投產鐵路新線約8000公里,在重點地區大量增加直通長途列車,增開售票窗口,擴大學生票和農民工團體往返票范圍,擴大火車票實名制試點范圍……這值得肯定。
但是,還是要問一句:還有沒有進一步努力的空間?比如,運力怎么繼續提升?怎么破解忙閑不均的運力兩難?怎么整合好現有運力,確保好鋼用到刀刃上?怎么對人們回家的方式進行有效分流?怎么才能使買票更透明、更方便?怎么才能更好地遏止內外勾結倒票的票務腐?。磕芊駠L試錯峰放假,分流春節出行的人群?……
請注意這么兩個數字:哪怕100個人里頭有一個沒買到票,對整體來說,不過是個1%,但對他本人來說,那就是100%。很可能,他就100%回不去,爹娘不得相見,只能夢里團圓。為了這1%,值得花100%的努力,希望有關部門繼續以服務人民的精神,迎難而上,攻堅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