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報告:2月7日,美國副總統拜登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演講,為美國外交政策定調。拜登聲稱,美國對外政策將“徹底改變”。隨后,美俄將重啟雙邊關系,美國也對伊朗、敘利亞發出對話呼吁。奧巴馬政府為什么要提出外交轉變?
金燦榮:美國新政府提出外交要“徹底改變”,其直接原因有兩個。
首先是對前總統布什外交的反思。實際上,布什執政8年,美國的力量還是增長了。就軍事力量而言,以F22戰斗機進入現役為標志,美國是世界第一個將第四代戰斗機投入實戰的國家,其他投入應用的高新武器還包括瀕海戰斗艦、新一代超高速的導彈等等。另一方面,美國科技創新速度也沒有減慢,比如納米技術、干細胞研究、太空科技、IT技術等都走在全球前列。但是,盡管美國的力量在增長,其全球影響力卻下降了。所以美國精英層都很不滿,認為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是有問題的。
其次,金融危機也使美國人心態有了很大變化。美國原來有一種普遍的傲慢,覺得美國力量強大,并有機制的優越性,可以用自己一家的力量解決所有問題。但是金融危機迫使美國認識到它的力量是有局限的,而且美國的機制也會出問題。
此外,我覺得大概跟中國不無關系。中國的力量并沒有美國那么大,但是中國在外交上卻比較成功,中國可能是美國外交轉變的一個外來刺激。
時事報告:現在就美國新政府的外交實踐來看,其外交政策轉變主要表現在哪里?
金燦榮:新官上任三把火,奧巴馬政府的外交政策首先強調“新”,即與過去的不同。2月13日,希拉里在美國亞洲協會闡述美國亞洲政策,講話談了三個詞:Diplomacy(外交)、Defend(防御)、Development(發展)。我把它稱為“3D外交”,其姿態跟布什政府時期有很大的不同:在軍事、外交之間更強調外交;在進攻、防御之間更強調防御;在世界經濟方面更強調發展?!鞍l展”是中國喜歡用的詞,也是發展中國家喜歡用的詞,現在美國首次把“發展”放到外交的主要指標里面。
其次,強調“軟”。奧巴馬剛上臺,就派副總統拜登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過去美國是僅僅派國防部長去的,現在派副總統和國防部長一起去,就顯示出對歐洲很重視。有人統計說,拜登在會議上講話中一共用了27個“Partnership”(伙伴關系)。拜登表示,美國將同世界保持接觸,美國將聆聽,美國將協商。整個基調、姿態都比較軟。
再次,奧巴馬政府的外交政策也比較注重地區平衡。從美國新政府的外交出訪來看,奧巴馬本人去了加拿大,副總統拜登和國防部長蓋茨去了歐洲,國務卿希拉里去了亞洲,同時奧巴馬還設了中東、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特使。
時事報告:從政策形式來看,奧巴馬政府外交變化其實是非常大的,能否認為奧巴馬政府的外交政策跟布什政府時期有根本不同呢?
金燦榮:我覺得到目前為止的變化主要還是心態變化、操作手段變化,但美國外交根本原則并沒有變化。
首先,美國還是要維護自己世界老大的地位。其次,仍然要求盟國分擔責任,維持老大地位成本巨大,其他國家要一起幫我買單。再次,雖然在具體問題上,美國的姿態比以前靈活得多,甚至對敘利亞、伊朗、朝鮮都伸出了橄欖枝,但是,在原則問題上依然非常堅定。比如美國表示愿意跟伊朗談判,但同時,美國還有強硬的表示,“如果伊朗拒絕這個主張,我們將封鎖到他們崩潰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