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导航,在线伊人,宅男导航 - 2022撸道帝综合导航影视网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料下載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欄
信息動態
時政要聞
他山之石
資料下載
 

抗日正面戰場206名將軍殉國 誰最早提“持久戰”

2014年04月22日 15:03 佚名 點擊:[]

看,這是一場怎樣的戰爭——自1937年到1945年,抗日戰爭歷時8年,國軍正面戰場發動大會戰22次、戰役1117次、普通戰斗28931次,206名將軍壯烈殉國,4321名飛行員血灑長空,2468架戰機被擊落,海軍全軍覆沒,104艘艦艇全部打光,共計3211419名官兵壯烈犧牲。

戴安瀾毫不理睬這些議論,仍舊堅持靠前指揮的習慣,這樣一來,他每戰都能快速掌握日軍信息,并在排兵布陣中以己之長攻彼之短。

戴安瀾:緬甸戰場的“海鷗將軍”

1942年5月,中國遠征軍第一次赴緬作戰遭遇失敗,第5軍200師余部穿越人間煉獄般的野人山原始森林,往云南滇西方向撤退。戰士們輪流抬著一副擔架,在荒草和密林中艱難前行,擔架上面躺著的就是他們的師長——戴安瀾。他被日軍機槍射中,陷入昏迷不醒的狀態。第200師到達茅邦之后,向當地土著要來一些大米,煮成粥一勺一勺喂給戴師長,希望能夠把他從死亡線上挽救回來。

戴安瀾1904年生于安徽無為,又名戴炳陽,原名衍功,自號海鷗,人稱“海鷗將軍”。他從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后,參加大小戰役無數,作戰經驗極為豐富。

戴安瀾的第200師前身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直屬戰車營,裝備精良,改編后成為我國首個機械化師。1939年,戴安瀾接替杜聿明擔任第200師師長,之后一度在昆侖山大捷中大敗日軍第5師團21旅團,擊斃日軍少將中村正雄。如此一支精銳部隊,為何會被日軍打得慌不擇路,在叢林里狼狽潰逃,甚至連師長戴安瀾也身受重傷呢?

其實第200師并不是不堪一擊,事實上,在逃進野人山之前,他們在緬甸戰場上打了兩次勝仗,其中一場是發生在入緬之初的同古戰役,另一場則是奉命撤退時的棠吉戰役。在這兩場激烈的戰斗中,堅不可摧的第200師給盟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2年3月19日,同古戰役爆發,一路長驅直入的日軍以為中國遠征軍像英軍一樣不堪一擊,沒想到在這里遭遇第200師長達12天的頑強阻擊。在這場登陸緬甸以來最大規模的戰斗中,日軍死傷5000余人。

就在200師堅守同古的同時,英軍防線已經被日軍全面攻破。為了防止整個部隊被日軍圍殲,戴安瀾只好決定率部撤退。

1942年,在日軍調離西線部隊、企圖集中兵力圍殲東線中國遠征軍的情況下,戴安瀾帶領他的機械化師,在位于緬甸北部的棠吉打出了漂亮一戰。

棠吉西臨黑河,東傍高山,有公路連接北面的臘戍和南面的同古,戰略位置極其重要。蔣介石對這一戰事十分關注,并于4月5日上午乘飛機抵達遠征軍前線指揮部,命令戴安瀾率第200師收復棠吉。

4月24日拂曉,第200師官兵向棠吉發起猛攻,遭到日軍頑強阻擊。隨后,戴安瀾命令所部集中火力,強行拿下棠吉西側的敵軍警戒陣地,獲得了局部勝利。但此時整個戰局的潰敗已經無法阻止,就在第200師收復棠吉的同時,日軍派出一支秘密部隊,穿越緬泰邊境的原始森林,占領了臘戍、密支那等地,切斷了中國遠征軍回國的唯一通道。

在軍長杜聿明的命令下,戴安瀾不得不放棄剛剛得手的棠吉,率領所部6,200多名官兵向北突圍。5月18日夜,第200師在穿越胡康河谷時,突然遭到日軍裝甲部隊的猛烈攻擊。在激戰中,戴安瀾親自率領599團向敵后迂回,打算發動反擊,不幸被日軍機槍射中。

1942年5月26日17時,第200師轉移到瑞麗江畔的茅邦鎮,戴安瀾將軍再也無法支撐,為國捐軀,他用盡最后一滴熱血,書寫了中國遠征軍浴血抗戰的故事。

有人說能征善戰的戴安瀾只是個將才,而不是帥才。這兩者之間的區別是,將才聽到槍聲就往前線上跑,而帥才則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但戴安瀾毫不理睬這些議論,仍舊堅持靠前指揮的習慣,這樣一來,他每戰都能快速掌握日軍信息,在排兵布陣中以己之長攻彼之短。

1939年,日軍進犯華北,戴安瀾在一次作戰中,被日軍機槍阻斷了退路,他靜靜地躲在石頭后面,通過槍聲便判斷出日軍機槍的輪換間隙規律。后來,他將這一領悟隨同多年來的經驗教訓記錄下來,編寫了一本名為《痛苦的回憶》的教材,并將這一經驗教材在部隊中傳閱。

戴安瀾對部下恩威并施,特別是在檢查官兵出操情況的時候,一旦發現偷懶缺勤的,不管是營長、連長還是士兵,他都要親自到營房查實,然后在大庭廣眾之下予以訓斥。時間一長,第200師上下官兵嚴格律己,再沒出現過偷懶缺勤或者破壞團結的問題。

他一臉沉痛地說:“初到本校,我曾宣誓,我要你們做的事,你們必須辦到,你們辦不到,我要責罰你們;我辦不到,我也要責罰我自己。現在看來,我未能盡責……你們要鼓起勇氣擔當中國未來的大任?!?/p>

蔣百里:最早提出持久戰的儒將

1937年8月,中日淞滬會戰爆發,日本侵略者揚言三月亡華,速戰速決。但是中國軍民奮起反抗,把日本拖入了持久戰的泥沼之中。那么抗戰后,第一次明確提出“打持久戰”戰略思想的是誰呢?他就是一代儒將蔣百里。他在1937年初就首次提出了抗日持久戰的軍事理論,日后白崇禧、毛澤東等人抗戰軍事理論中都有蔣百里思想的影子。

蔣百里,名方震,字百里,1882年10月13日生于浙江海寧硤石。1901年留學日本,初級軍事學堂畢業后進士官學校。1906年畢業時,日本天皇賜刀給步兵科畢業生中的第一名,結果蔣百里奪得了這個第一,把日本天皇的賜刀帶回了中國。據說從此以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規定:中國留學生必須與日本學生分開授課,以免天皇的佩刀又被中國人贏得。

回國后蔣百里很快就名滿華夏,一次自殺事件更使他成為當時家喻戶曉的人物。那是1913年6月18日凌晨5點,天還沒亮,時任保定軍校校長的蔣百里召集全校2,000余名師生緊急訓話,他一臉沉痛地說:“初到本校,我曾宣誓,我要你們做的事,你們必須辦到,你們辦不到,我要責罰你們;我辦不到,我也要責罰我自己。現在看來,我未能盡責……你們要鼓起勇氣擔當中國未來的大任!”隨后,蔣百里掏出手槍,瞄準自己胸部偏左的地方猛開一槍。

蔣百里為什么要當眾自殺呢?原來為改進校務,他到北京陸軍部有所請求,被拒絕,憤而回校。他召集全體學生講明經過,說:“我做這樣的校長,對不起學生?!毙愿駝偭业氖Y百里竟奇跡般活了下來,大難不死必有后福,后來成為國民政府對日作戰計劃的主要設計者。

《國防論》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國防理論著作,是蔣百里將軍在1937年所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這部著作成為了中國軍隊的戰略指導依據。在這部耗盡蔣百里心血的千鈞之作的扉頁上,將軍飽含深情地寫下了這樣的句子: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

蔣百里提出了三大觀點,在抗戰中居然奇跡般地一一得到驗證。

第一,不畏鯨吞,只怕蠶食,主動地實施全面抗戰,化日軍后方為前方,使其無暇消化占領區,從而讓日本無法利用占領的地區提高戰斗力;第二,開戰上海,利用地理條件減弱日軍攻勢,迫使日軍主力進攻路線由東北→華北→華中→華南的南北路線改為沿長江而上的東西路線,從而充分利用沿江山地與湖沼的地利,抵消日軍兵器訓練方面的優勢;第三,用空間換時間,“勝也罷,負也罷,就是不要和它講和”,進行持久戰,通過時間的消耗拖垮日本。具體做法是將日軍拖人中國地理第二棱線,即湖南、四川交界處,和日軍進行相持決戰。

至于中國完全可以實施持久戰的理由,蔣百里犀利地指出,中國不是工業國,是農業國。對工業國,只要占領其關鍵地區,它就只好投降,比如紐約就是半個美國,大阪就是半個日本。但對農業國來說,即使占領它最重要的沿海地區也不要緊,農業國是松散的,沒有要害可抓。所以,蔣百里的結論是:抗日必須以國民為本,打持久戰。后來的中日戰爭態勢軌跡,恰恰按照他的預料進行,這反映了他對兩國實力與戰略態勢的準確把握。

中日全面戰爭爆發后,日方認為:中國軍隊之所以敢于準備堅持長期抗戰,主要就是有外國的支援,于是制定了以破壞第三國對中國的支援為核心內容的“國際政策”,使第三國停止對華的戰略物資援助及道義上的聲援。日本外相廣田利用希特勒與共產主義不共戴天這一特點,到德國到處游說,指責蔣介石政權跟蘇俄打得火熱,蔣介石的抗戰是受了斯大林的唆使,使得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對中國抗戰的態度由同情支持轉向坐視日本侵略中國。

為了擺脫外交困境,爭取國際社會對中國抗戰的同情與援助,蔣介石于1938年初決定派儒將出身的外交家蔣百里出使西歐,同日本展開外交戰。

蔣百里作為中國政府的特使出訪歐洲后,積極開展外交,為獨自抗戰的中國爭取外援。當時國民政府的外交策略是拉攏英美,分化德意日。德意日三國雖然沒有正式結盟,但這三個法西斯國家間卻有著緊密的合作,是事實上的盟友,要破壞他們的合作是不現實的。但蔣百里將軍卻在這樣的前提下,成功實現了德意兩國與日本的合作不涉及中國的問題,并獲得了寶貴的外援。

經過蔣百里的不懈努力,德意兩國都同意向中國提供武器裝備支持。中國當時缺乏外匯,所需資金都是用錫、鎢、銻等礦藏和桐油、豬鬃等土產與他們換取的??箲鹌陂g,德國賣給國民政府的150““的大炮,是當時世界一流的火炮,還有當時最先進的意大利的戰車等等,都成為中國抗戰前期重要的裝備。意大利人還在南昌幫助中國人修建了飛機工廠,并幫助修理受損的飛機。

蔣百里將軍以弱國之使的身份,多次出使西方,成功地為當時的民國政府爭取了較大的國際空間和支持,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抗日的進程,寫就了不朽的外交傳奇。

回國后,蔣百里擔任陸軍大學的代理校長,1938年病逝于廣西宜山。許多著名學者感念蔣百里先生的貢獻,紛紛前來悼念。黃炎培先生的挽聯云:

天生兵學家,亦是天生文學家。嗟君歷盡塵海風波,其才略至戰時始顯。一個中國人,來寫一篇日本人。留此最后結晶文字,有光芒使敵膽為寒。

邵力子先生挽聯:

合萬語為一言,信中國必有辦法;打敗仗也還可,對日本切勿言和。

章士釗挽詩:

文節先生宜水東,千年又致蔣山傭。談兵稍帶儒酸氣,入世偏留狷介風。

名近士元身得老,論同景略遇終窮。知君最是梁夫子,苦憶端州笑語融。

抗戰勝利后,很多人遺憾蔣百里無法看到自己的持久戰理論變成現實。

1947年,蔣百里好友陳儀等協助遷葬,起棺時發現蔣百里的尸身歷經十年居然沒有腐爛。蔣百里生前至交竺可楨看到后大哭:“百里,百里,有所待乎?我今告你,我國戰勝矣!”一時在場的人都泣不成聲。

國民黨政府追授蔣百里為陸軍上將。雖然他終身沒有親自指揮過一次戰役,但是他作為中國軍事學巨擘,足以成為世界軍事星空中的一顆恒星。

仵德厚從不顧及個人的生死榮辱,他是這樣說的:“只要一上戰場,除了殺敵,就不能再考慮其他任何事情,要以死報國?!?/p>

仵德厚:臺兒莊殺出的“民族之光”

2007年6月6日,臺兒莊戰役中的中國軍隊敢死隊隊長仵德厚離開人世,在貧病交加中結束了傳奇而坎坷的一生,享年97歲。中國人民解放軍一位上校軍官曾寫詩贊曰:軍禮送忠魂,坎坷英雄路,傳奇萬古存,浴血拼強虜。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驚聞這位抗日名將去世的消息,揮筆寫下了“民族之光”四個大字,托臺灣商人送給他陜西的家人。

1910年,仵德厚出生于陜西省涇陽縣。十多歲時,正在求學的仵德厚為減輕家中負擔,考入了馮玉祥在陜西開設的學兵團。畢業后,他追隨馮玉祥加入西北軍,參加了大大小小數百次戰斗,其中最為輝煌、最為難忘的當然要數臺兒莊戰役了。

臺兒莊位于徐州東北30公里的大運河北岸,地處臨城至趙墩的鐵路支線上,北連津浦路,南接隴海線,又扼守著大運河的咽喉,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是日軍圍攻徐州的必爭之地。

1938年3月23日,日軍瀨谷支隊主力沿臺棗支線向臺兒莊陣地進逼,并發起進攻,與中國守軍第二集團軍31師展開激戰。

3月26日,時任30師88旅176團3營營長的仵德厚接到增援命令后,立即率所部官兵乘船渡過臺兒莊附近的運河,抵達31師師長池峰城設立的指揮所。隨后,3營開始在運河沿岸構建工事,以此固守臺兒莊。

此役日軍集結兵力4萬余人,調集坦克80余輛,山野炮、重炮100余門,輕重機槍無數。在大批飛機、坦克、重炮及其他機械化兵種的配合下,日軍3個聯隊大約五六千人集結在臺兒莊附近。缺少平射炮和坦克的中國軍隊,無法與之對攻,只能采用近身肉搏戰來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仵德厚向來身先士卒,每次沖鋒都在最前面,但是連他都沒有意識到,此次戰役會如此地艱難慘烈。

當晚,仵德厚再次擔任敢死隊隊長,率40名敢死隊員突襲守衛城門的日軍,槍聲、喊殺聲、手榴彈爆破聲不絕于耳。當敢死隊把守門日軍全部消滅后,全營官兵緊隨其后突入城內。第一個攻入日軍火力封鎖區的還是仵德厚,他帶著7連收復了北街。城內日軍大部被殲,殘部在西北角負隅頑抗,等待救援。城外日軍在炮火的掩護下,連續向3營占領的陣地發動進攻。

仵德厚率部堅守3天后,果斷命令所部占領城內制高點,利用追擊炮轟炸城下日軍的交通壕,并在城墻上部署了兩挺重機槍,阻擊城外日軍援軍。之后,敢死隊員在火力掩護下,向日軍最后的據點發起沖鋒。

敢死隊員人人當先,搭人梯爬上日軍據守的圍墻,用手榴彈和輕機槍一起開火,與日軍展開激戰。在這次戰斗中,仵德厚手下先后有6名連長、排長為國捐軀。仵德厚親自帶上大刀,帶著敢死隊員們浴血奮戰,最終取得了臺兒莊大捷,殲滅了據點內的全部日軍。

臺兒莊戰役歷時半個月,中國軍隊先后投入參戰部隊4.6萬人,付出傷亡、失蹤7,500多人的代價,換來殲敵1萬余人的戰果。仵德厚率領的由40名精壯青年組成的敢死隊,僅有3名受傷幸存,整個3營也是損傷過半。此次戰役是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粉碎了日軍“3個月內滅亡中國”的狂妄叫囂,大大堅定了全國軍民抗戰勝利的信心。

為表彰仵德厚在臺兒莊戰役中的英勇表現,國民政府授予他“甲種一等嘉禾獎章”、“華胄榮譽勛章”和“寶鼎二等勛章”,并晉升他為團長。

抗戰期間,仵德厚離家12載,再沒跟家人過過一個春節,也從不顧及個人的生死榮辱。他曾這樣說:“只要一上戰場,除了殺敵,就不能再考慮其他任何事情,要以死報國?!?/p>

1949年國共內戰中,他被中國人民解放軍俘虜。1975年,毛澤東簽署“凡在國民黨縣團級以上軍警憲特一律釋放,與家人團聚”的命令,65歲的仵德厚再次踏上故土,從學著放羊、種地開始,做回了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甚至有時還去村辦磚廠做工養家。

2007年,這位臺兒莊戰役中居功至偉的指揮官與世長辭,歷史的車輪繼續緩緩前進,但是仵德厚在抗戰中揮舞大刀、浴血抗敵的故事,永遠值得中國人民牢記。

最為難能可貴的是,邱清泉幾乎每戰之后都會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敗了,就探索如何才能克敵制勝;勝了,則考慮如何才能打得更好。

邱清泉:既是“瘋子”又是“詩人”

歲暮克昆侖,旌旗凍不翻。天開交趾地,氣奪大和魂。烽火連山樹,刀光照彈痕。但憑鐵和血,胡虜安足論。

這首氣勢磅礴酣暢淋漓的詩篇,出自抗戰時期人稱“邱瘋子”的國民黨二級上將邱清泉。這首詩在昆侖關大捷之后激蕩人心,廣為流傳。即使在今天讀起,依舊可以想象出這位年輕將軍彼時彼地的意氣風發。

1902年1月27日,邱清泉出生于浙江永嘉蒲州鄉(現溫州市龍灣區蒲州鎮),原名青錢,字雨庵。由于他平日獨來獨往,指揮風格頗為大膽,上了前線極其拼命,加之其在昆侖關大捷有著勇猛無畏的表現,杜聿明笑稱他為“邱瘋子”,其他國民黨將領也紛紛以此名呼之。

邱清泉自幼聰穎好學,尤其擅長文史和英語。17歲那年他參加了“五四運動”,跟同學們一起宣傳“抵制日貨”,從此開始萌生抗日救國的想法。中學畢業后他先是當了一年家庭教師,接著考入上海大學社會系,學習期間十分用功。1924年,受時任上海大學校長的國民黨元老于右任影響,邱清泉決定棄文習武,后考入黃埔軍校二期工兵科。他對自己投筆從戎的行為十分自豪,在給父親的信中寫道:“壯士手中三尺劍,雄圖胸里十萬兵?!?/p>

邱清泉從軍后,先后參加了東征和北伐,同時在軍事教育和訓練方面嶄露頭角。1933年因為表現出色,他被任命為南京中央軍校政治訓練處少將處長。第二年,邱清泉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赴德國柏林陸軍大學深造的名額。

在德國留學期間,邱清泉就像魚兒游進水里一樣,德國各種先進的軍事理論都被他不加選擇地學習和吸收??藙谌S茨的“使用無限暴力殲滅敵人戰斗力”的軍事思想、古德里安的“裝甲兵理論”和魯登道夫的“全民戰爭”理論都深深影響了極為刻苦的邱清泉。柏林陸軍大學有條不成文的規矩,出于保密原因,外國學生的最新講義往往會被扣發,但是這難不倒特立獨行的邱清泉。他連夜將講義抄錄下來,準備帶回中國,讓更多的國民黨將領學習。邱清泉在學習中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那就是如果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機械化部隊將會大出風頭。事實證明,他的預見極為正確。

作為軍人,邱清泉有著中華男兒的血性和錚錚鐵骨,即便舍棄性命,也要把國家民族大義放在首位。1937年,南京保衛戰打響,整個城市在日軍的猛烈攻擊之下,風雨飄搖朝不保夕。面對上級下達的撤退命令,紫金山和光華門這兩個主陣地的守軍都拒絕服從,拼死抵抗。據一些參加過此次戰役的老兵回憶,在南京城淪陷之前,時任教導總隊隊長的桂永清多次催促邱清泉,想讓他一起從下關渡江撤退到安全地帶。但邱清泉絲毫不為所動,他對桂永清說:“你先走,我暫時留下,以便和各團營研究一下撤退的辦法?!敝钡侥暇┏菧S陷之后,邱清泉才奉命率部分守軍一道突圍。

1939年11月,日軍從廣西欽州灣登陸,并連續攻陷南寧、昆侖關等地,柳州、桂林告急。邱清泉接到命令,迅速率部開赴既定陣地,并于12月16日在日軍之前搶先到達昆侖關以南的五塘,接著又果斷下令對日軍發動突襲,一舉收復六塘,截斷了日軍的退路。經過多日的浴血奮戰,邱清泉部殲滅日軍兩個步兵聯隊和一個炮兵大隊,擊斃日軍第5師團21旅團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繳獲輜重車輛、輕重武器無數。狼狽不堪的日軍在戰記里感嘆道:“在此地帶之上,蔣軍比任何方面空前英勇,值得我軍表示敬意?!睉鸷螅庸χ羵サ那袂迦蔚?軍副軍長,并被國民政府授予四等寶鼎勛章。

1943年1月,邱清泉接替率部從緬甸大敗而歸的杜聿明擔任第5軍軍長一職。為了重振這支機械化部隊,邱清泉將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整訓上,連母親去世也無法回去奔喪,只好作詩一首,寄托了對母親深沉的悼念之情和忠孝不能兩全的傷感:

海天遙望落霞紅,機杼聲消井臼空。常為遠游違左右,徒勞征戰轉西東。寒霜肅殺悲慈竹,冷雨凄涼泣古桐??v有俸錢多十萬,承歡無路哭秋風。

1944年,為了打通滇緬公路這條國際交通線,中國遠征軍從印度第二次進入緬甸作戰。9月上旬,邱清泉奉命率部增援龍陵,期間寫下這樣一首詩:

萬里云山北望頻,南天立馬一勞人。邑多衰落傷農圃,路有饑寒恥重臣。生意哀憐驅嬴馬,道心消逝伴朱輪。煙村殘野夕陽處,枉自風光畫樣新。

這首詩透露出濃濃的落寞味道和消極的處世情緒,讓人不禁聯想到邱清泉沒有得到國民政府重用的一生。不過,盡管邱清泉對仕途不滿,在大敵當前時還是分得出輕重的。他親自過問軍中大小事宜,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兵力損傷,邱清泉通過研究,決定采取“火燒背陰山,水淹龍陵城”的戰術,并事先放出消息,讓龍陵城日軍未戰先亂。在隨后的戰斗中,邱清泉親自督戰,派出奇兵迂回滇緬公路,截斷日軍退路,并將公路上的日軍切成數段,使其首尾不能相顧。龍陵日軍見大勢已去,被迫棄城倉皇逃跑。

11月3日,第5軍占領龍陵,隨后在邱清泉的指揮下,沿緬滇公路繼續推進,一路長驅直入,勢如破竹,最終打通了滇緬公路這一西南交通線。由于此戰的出色表現,邱清泉獲得美國的“總統自由獎章”。

邱清泉是國民黨中少有的接受過國內外雙重軍事教育的將領,理論功底極為深厚,又勤于思考,在軍事學術上有著很高的成就,先后撰寫了《教戰一集》、《教戰二集》、《建軍從論》等一系列軍事著作,至今仍影響著一代代中國軍人。最為難能可貴的是,邱清泉幾乎每戰之后都會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敗了,就探索如何才能克敵制勝;勝了,則考慮如何才能打得更好。

縱然如此,在國共內戰中,邱清泉還是深陷在了人民戰爭的泥沼之中。這位將軍兼詩人在人生最后一場決死戰役中,寫下這首詩:

十年水流東,十年水流西。水流已無時,人事成爪泥。春殘花濺淚,暑去寒露凄。盛衰付煙云,得失笑蟲雞??组T聞道死,莊生與物齊。

各言志所取,身后互訶詆。是非無定論,榮辱不須迷。堂燕尋常入,暮鴉終古啼。不如傾斗酒,詩成和醉題。

1949年1月10日,突圍無望的邱清泉在淮海戰役中舉槍自殺,時年47歲。

上一條:日媒:英國前駐日大使指日本越發“不正?!?/a> 下一條:人大代表建議取消“三本” 改為職業教育

關閉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版權所有
馬克思主義學院辦公電話:0795-3203978  馬克思主義學院郵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