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导航,在线伊人,宅男导航 - 2022撸道帝综合导航影视网

 
當前位置: 首頁 >> 省情教育 >> 璀璨文化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欄
信息動態
時政要聞
他山之石
資料下載
 

佛教

2010年03月24日 11:14 佚名 點擊:[]

佛教自西漢末年由印度傳入,其后迅速本土化,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宗教。至東晉時,高僧慧遠于廬山倡導“凈土”,實踐念佛修持,聲名遠播,使廬山成為與長安遙相呼應的南方佛教傳播中心。同時,慧遠主持肇建并住持東林寺,后人推為中國凈土宗祖庭,慧遠也被尊為中國凈土宗始祖。

隋唐時期,江西是佛教傳播弘揚之要地,時有“求官到長安,求佛到江西”之說。智數度駐錫廬山,弘揚天臺宗教義。禪宗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先后入贛弘法。行思在六祖慧能座下承法后,回住廬陵安隱寺(今吉安青原山凈居寺),光大南宗宗風,史稱“七祖”。天寶年間,道一入贛,至鐘陵開元寺(今南昌佑民寺),弘揚南宗禪法,創立叢林,門下徒嗣甚眾,代相傳承,形成“洪州宗”。其徒懷海,駐錫新吳百丈山(今屬奉新縣),實踐農禪,制訂叢林清規(人稱“百丈清規”),風行天下。唐代末年,慧寂承師說,創溈仰宗于袁州仰山(今屬宜春)。良價和本寂,開法新昌洞山(在今宜豐)與撫州曹山(今屬宜黃),創立曹洞宗風。義玄在新昌(今宜豐)黃檗山承法后,至河北鎮州(今正定)開創臨濟宗風。云門宗師文偃、法眼宗師文益相繼在贛參訪弘法,鑒真和尚等也曾過化江西,與此同時,江西禪風也傳至海東(今韓國)和交趾(今屬越南)等地。

入宋以后,禪宗在江西的弘傳尤為興盛。臨濟門下有方會在楊岐山(在今萍鄉)創立楊岐派,慧南在黃龍山(在今修水)創立黃龍派。楊岐、黃龍兩支對于臨濟宗的弘傳,建樹不凡。凈土、律宗、賢首諸宗在江西也有傳承。元代統治時間雖然不長,但藏傳佛教在江西的影響不小,就連有曹洞宗祖庭之尊的建昌云居山真如禪寺(今屬永修),也一度改弘藏傳佛教。到了明代,禪宗臨濟宗流傳不衰,曹洞宗在江西得以中興。常忠法承嵩山少林寺(今屬河南),返贛后開法新城(今黎川)壽昌寺與信州博山能仁禪寺(今屬廣豐),代相傳承,形成曹洞門下壽昌法系。明亡后,一大批官宦名士,遁入空門,聚集于江西。廬陵青原山與安福武功山便成為佛法興盛之地。而戒顯則入云居山真如禪寺,所著《禪門鍛煉十三篇》,至今仍有“禪門兵法”之譽。

[1]凈土宗

慧遠,俗姓賈,雁門樓煩(今山西寧武附近)人。自小好讀書,熟讀儒家經典及老莊之學。22歲時,慧遠往太行山、恒山,師從著名高僧道安,皈依佛門。24歲開始講經,旁征博引,深得道安賞識。因北方戰亂,慧遠避亂南遷。途經廬山時,“見廬山閑曠,可以息心”,便暫時住下。江州刺史資助慧遠在廬山建東林寺,此后慧遠便以東林寺為中心活動。潛居廬山后,慧遠積極提倡翻譯佛經,宣揚佛教戒律,并努力用佛學來融合儒學和玄學,為佛教在中國廣泛傳播作出了重大貢獻?;圻h在廬山的三十多年,身不出山,跡不入谷,迎送友人,以虎溪為界。但“慧遠風流天下聞”,雖然謝絕出山做官,不介入政事,與當時政治上的重要人物卻有著廣泛的交游,也博得了上層統治者的敬重,這為他傳播佛教的活動提供了很大方便,同時也保護了佛教。

慧遠之后,唐初有名僧善導奉慧遠為東土始祖,專修阿彌陀佛凈土法門,為凈土宗實際創始人。由于“凈土法門”簡便易行,不拘形式,故一經創立便蔚為大宗,影響不斷擴大,有所謂“家家彌陀佛”之說。天寶七年(748年)冬,鑒真五次東渡扶桑失敗后,折道東林寺研習佛理。五年后六渡扶桑時,約該寺智恩和尚同往,于是慧遠凈土學說也隨之東傳,日本東林教也奉東林寺為祖庭、慧遠為始祖。由于中唐以來江西境內禪風強勁,普通民眾也弄不清佛教各派的界線,凈土信仰往往與禪宗觀念融匯一起,難以分清,連白居易在廬山學凈土兼也修禪。

凈土宗的祖庭東林寺在廬山西麓,群山環抱,環境清幽。寺前虎溪迂回向西而去,溪上即虎溪橋,有“虎溪三笑”的文苑佳話。正殿稱神運寶殿,兩側有護法殿、十八高賢堂、三笑堂、文殊閣等。殿前兩山門上題有“秀挹廬峰”四字,其旁有羅漢古松,相傳為慧遠所植。寺內名人碑刻很多,寺后有聰明泉、石龍泉、白蓮池、出木池、慧遠墓等古跡。

[2]禪宗

禪宗自“初祖”菩提達摩五傳至弘忍,其下分“北宗”神秀與“南宗”慧能二派。北宗主“漸悟”,行于北地,并無分派;南宗主“頓悟”,行于南方,盛于中唐以后。慧能門下有南岳懷讓、青原行思二支,為禪宗之主流。南岳門下出溈仰宗、臨濟宗;青原門下分曹洞宗、云門宗、法眼宗,是為五家。慧能南宗正是通過青原行思、南岳懷讓,形成唐代佛教“一花五葉”、“五葉流芳”興盛局面。入宋以后,又從臨濟中分出黃龍、楊岐二宗,合稱“五家七宗”。

青原系 行思俗姓劉,吉州廬陵人。幼年出家,聽說曹溪慧能禪學高深,便前往參禮,得到慧能的賞識,成為其首座弟子?;丶亦l青原山靜居寺后,大振“禪風”,號稱“七祖”,為禪宗青原派系之鼻祖,亦稱“青原行思”。其禪風往往鞭辟入里,而又不落痕跡?!毒暗聜鳠翡洝ば兴紓鳌份d,有和尚問行思:“如何是佛法大意?”行思反問道:“廬陵米作么價?”意即說佛法在人間日常生活之中,而不在玄妙的神秘境界里。這正反映了禪宗的思辨特色。青原門下,弟子云集,發展出云門、曹洞和法眼宗等三大法派。

凈居寺位于吉安市東南9公里處青原山,始建于唐神龍元年(705年),原名“安隱寺”,宋崇寧四年(1105年)改為今名。行思在韶州(今廣東韶關)曹溪山南華寺受六祖慧能真傳,于唐神龍元年來青原山創建寺院,廣聚僧徒,傳布佛法。凈居寺歷代屢經興廢,近年得以修復,寺內有金剛殿、大雄寶殿、毗廬閣、地藏殿、念佛堂、藏經樓、藥樹堂、七祖塔亭以及左右禪房,占地約一萬平方米?!扒嘣E四寶”及王守仁手書的“曹溪宗派”石碑、方以智手書的“天在山中”,都是古跡墨寶。

在青原系的三大法系中,以曹洞宗影響最大,創始人固為良價,但曇晟實有開啟之功。

曇晟,建昌縣(今永修縣)人。少時于靖安縣石門山泐潭寺出家,初從奉新百丈懷海學佛,后承嗣青原下三世。長期住持修水縣云巖禪院,法號“曇晟禪師”,也有人稱“云巖禪師”。所著《寶境三昧》為曹洞宗重要文獻之一。曹洞創派人良價即為其高足,世稱禪宗十祖。

良價,諸暨縣(今浙江諸暨市)人。幼年出家,后至澧陽(治今湖南澧縣)云巖寺謁曇晟。大中(847—860年)末年,在豫章高安之洞山(今宜豐縣境內)創普利禪寺,世稱“洞山良價”。主張“出家人心不附物,為真修行”,為禪宗曹洞宗創始人,嗣法弟子有本寂、道膺等人。

普利禪寺,位于距宜豐縣縣城50公里處洞山,良價始建,為曹洞宗祖庭。幾經興廢,1988年重修,寺廟占地面積6806平方米。建有大雄寶殿、昆靈殿、僧寮、藏經閣等,總面積996.6平方米。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親筆題詞“洞山禪林”。古跡有價祖塔、木魚石、逢渠橋、夜合石、千年羅漢松、塔林等。

本寂,莆田(今福建省內)人。年十九出家,皈依佛門。咸通(860—874年)間,來洞山參良價,得其心傳。后至撫州宜黃縣,追慕六祖遺風,改所住之山為“曹山”,寺也更名為“曹山寺”。他糅合佛學和儒學,光大曹洞宗。

道膺,玉田(今河北省內)人。少年出家,后慕名至宜豐參拜洞山良價,得其玄旨,良價稱為“室中領袖”。傳法至建昌縣(今永修)云居山,經過近二十年經營,云居山成為曹洞宗在江西的第三大道場。道膺得曹洞真傳,但不拘師說,主張萬法一心,安心為本?!蹲嫣眉份d,亂兵闖入云居山,道膺安然打坐,首領問:“世界什么時候會太平?”答曰:“待你心足就會太平。”

真如寺位于永修縣西北隅云居山之頂。始建于唐憲宗元和年間,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道膺來主此山,唐僖宗賜額“龍昌禪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間,宋真宗敕改名為“真如禪寺”,一直沿用至今。明萬歷年間,洪斷和尚到云居山重建真如寺。直到清朝,真如寺一直興盛不衰,成為我國佛教禪宗的重要寺院??谷諔馉幤陂g,毀于日軍炮火。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虛云和尚主持了重建工作。真如寺現有建筑面積約一萬平方米,主體建筑為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玉佛殿、禪堂、虛云老和尚紀念堂、寮房等,多為磚木結構的宮殿式重廡雙檐大開間,上蓋生鐵鑄瓦。寺中尚存千年古銀杏十余株,相傳有道膺禪師手植者,直徑達兩米,拔地參天,蓊郁蒼翠。寺內還保留著南宋至明代的出土文物,清康熙年間鑄造的千僧大鐵鍋等。寺廟周圍有歷代僧塔二十余座,寺前還保留著佛印與蘇東坡的談心石以及趙州關、明月湖等字樣石刻多處。

南岳系 道一俗姓馬,漢州什邡(今四川什邡市)人。幼年于本縣出家,年二十至渝州(今重慶市)受戒。開元年間來南岳,受懷讓點化,從此便師事懷讓十載,由“漸悟”傾心“頓悟”。后離開南岳,遍歷今福建、江西等地。所至必建叢林,建寺之多,世所罕見。道一以“平常心是道”、“即心是佛”傳播禪風。入室弟子有百丈懷海、南泉普愿、大梅法常、西堂智藏等,各為一方宗主。道一實為禪宗南岳懷讓系之奠基者,故后世尊之為“馬祖”,稱馬祖道一。又因于江西闡揚南岳系禪風,創立洪州宗,亦稱“江西禪”或“洪州禪”,又以“江西馬祖”聞名于世。洪州禪系的建立及其禪學理念的廣泛傳播,標志著禪學本土化的完成。

懷海,長樂縣(今福建省內)人。幼時出家,后往江西參謁馬祖道一,聞言開悟,遂嗣其法。馬祖圓寂后,住新吳(今奉新縣)百丈山傳播禪法,世稱“百丈禪師”,其禪名“百丈禪”。懷海對禪宗的一大貢獻是制定《禪門規式》(亦稱《百丈清規》),對后世禪宗發展和禪寺建設產生了深遠影響。后世以“百丈立清規”與“馬祖興禪林”相并稱。懷悔平生苦節高行,帶頭勞動,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傳為叢林佳話。弟子有靈祐、希運等人。

希運,福州人。少時聰慧,往宜豐黃檗山出家。曾游天臺、長安,后往百丈山參懷海為師。此后住黃檗山,世稱“黃檗希運”。希運主張“心即是佛”、“心即是法”,以“其言簡,其理真,其道峻,其行孤”的禪風傳于世。墓塔在宜豐黃檗寺遺址附近,至今猶存。弟子有義玄、道蹤、楚南等人,義玄在河北創臨濟宗。

南岳系在江西又有溈仰宗及其后的楊岐宗、黃龍宗。

溈仰宗由慧寂開創。慧寂,韶州湞昌(今廣東南雄市)人。9歲出家,被父母帶回,乃斷指明志,17歲再度出家往湖南參溈山靈祐,從學十余年。會昌元年(841年)移住袁州仰山(今宜春市城南),弘法40余年,成一家宗派,稱“溈仰宗”。

楊岐宗創于方會。方會,袁州宜春縣人。初為小吏,因厭惡俗務而棄職,曾到潭州(湖南長沙)習禪,后住持袁州楊岐山普通禪院,創立楊岐宗,世稱楊歧禪師。方會開堂說法,主張“立處即真”的自悟,教學上機智靈活。其禪法博采禪宗諸家之長,有馬祖的大機大用,兼得臨濟、云門兩宗風格。

黃龍宗則創于慧南。慧南,信州玉山縣人。11歲出家,后為黃龍山(在修水縣境內)黃龍寺第四代住持?;勰显邳S龍山大振禪風,在臨濟思想的基礎上樹立新的宗風,開創黃龍宗派,號稱“黃龍宗派被天下”。創立“三轉語”,即后來的“黃龍三關”?!叭P”總喻為開悟的初關、重關、出關三個階段?;勰霞捌渌鶆擖S龍門聲望極高,嗣法甚眾,以黃龍祖心、東林???、寶峰克文最負盛名。其中祖心一系,有日本僧人榮西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來中國研習黃龍宗禪法,開禪宗東傳日本先河。

此外,天臺宗、律宗等佛教宗派在江西影響也較大,廬山是天臺宗有名的傳播點,洪州龍興寺和廬山東林寺為律宗的重要道場。

上一條:佛道勝場天下聞 下一條:道教

關閉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版權所有
馬克思主義學院辦公電話:0795-3203978  馬克思主義學院郵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