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挽救中國革命,1927年7月下旬,中共中央決定集合自己掌握和影響的部分國民革命軍,并聯合以張發奎為總指揮的第二方面軍南下廣東,會合當地革命力量,實行土地革命,恢復革命根據地,然后舉行新的北伐。李立三、鄧中夏、譚平山等在九江具體組織這一行動,但不久即發現張發奎同汪精衛勾結、并在第二方面軍中開始迫害共產黨人,故向中共中央建議,依靠自己掌握和影響的部隊,“實行在南昌暴動”。據此,中共中央指定周恩來、李立三、惲代英、彭湃等組成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以周恩來為書記,前往南昌領導這次起義。預定參加起義的部隊有: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第十一軍第二十四、第十師,第二十軍全部,第四軍第二十五師第七十三、第七十五團以及朱德為團長的第五方面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隊一部,共兩萬余人。從7月25日起,第十一、第二十軍分別在葉挺、賀龍指揮下,陸續由九江等地向南昌集中。27日,周恩來等到達南昌,組成前敵委員會,對起義進行部署。
1927年8月1日凌晨2時,在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前敵委員會領導下,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在黨直接掌握和影響下的軍隊兩萬余人,舉行南昌起義。經5個小時的激戰,起義部隊全殲守敵3000余人,繳獲大量武器彈藥,占領了南昌城。8月2日,南昌市各界群眾數萬人集會,慶祝南昌起義的偉大勝利。
南昌起義后,汪精衛急令張發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進攻。8月3日起,中共前敵委員會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計劃,指揮起義軍分批撤出南昌,沿撫河南下。10月初,起義軍在南下廣東途中遭到失敗。保存下來的部隊,一部分轉移到廣東海陸豐地區同當地農民武裝會合;另一部分在朱德、陳毅率領下轉入湘南,并于1928年4月到達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同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會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