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导航,在线伊人,宅男导航 - 2022撸道帝综合导航影视网

 
當前位置: 首頁 >> 省情教育 >> 紅色搖籃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欄
信息動態
時政要聞
他山之石
資料下載
 

開辟中央革命根據地

2010年03月29日 17:59 佚名 點擊:[]

19291月,毛澤東、朱德、陳毅率紅四軍主力向贛南出擊。隨后,會合從井岡山突圍出來的紅五軍,向閩西發展。贛西南和閩西蘇維埃政府相繼成立,地方武裝也有很大發展。

毛澤東在領導紅軍創建根據地的過程中,自覺地把黨領導的農民戰爭同舊式農民戰爭嚴格加以區別。為了解決在農村環境中保持黨和紅軍的先進性的問題,192912月下旬,在福建上杭縣古田召開了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會議通過了多項決議案,其中最重要的是毛澤東起草的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問題的決議案。它規定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必須絕對服從黨的領導,必須擔負起打仗、籌款和做群眾工作這三位一體的任務。決議案總結了創建紅軍和農村根據地以來的經驗教訓,著重強調加強思想建設的重要性,要求用無產階級思想來進行黨和軍隊的建設。古田會議決議是黨和紅軍建設的綱領性文獻。它解決了在農村環境中,在農民為主要成分的情況下,如何從加強思想建設著手,保持黨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性質和建設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會議選出紅四軍新的前敵委員會,毛澤東當選為書記。

19306月,贛西南、閩西地區的紅軍合編為紅一軍團,朱德任總指揮,毛澤東任政治委員和前敵委員會書記,共有兩萬余人,成為紅軍中戰斗力最強的部隊之一。8月,紅一軍團同彭德懷、滕代遠領導的紅三軍團合編為紅一方面軍,朱德任總司令,毛澤東任總前委書記兼總政治委員。與此同時,贛西南、閩西革命根據地黨的建設、武裝斗爭和土地革命也有了新的發展。

這一時期,江西贛西南的蘇維埃運動,在黨的領導下,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了。從192912月至193010月,在近一年的時間里,贛西南特委組織贛西地區數十萬群眾配合紅軍先后進行了九次攻打吉安城的戰斗。

192912月首次攻打吉安。由于戰前動員充分,使得攻打吉安戰斗號令深入人心。喊一聲打吉安,農民把手里的農具丟掉,拿起武器就跑,無論男女老少都興高采烈參加。首次攻打吉安,參戰群眾達80萬人之多,與敵人相持近兩個月,肅清了外圍之敵,形成了對吉安的包圍態勢。

19302月至8月,在贛西南特委的領導下,克服了傾思潮影響,贛西南地方武裝和革命群眾配合紅軍,又先后進行了第二次至第八次攻打吉安的戰斗。雖未攻破吉安城,但在斗爭中廣泛發動了群眾,打擊了敵人,擴大了蘇維埃區域。

19308月,紅一軍團在圍攻長沙未果的情況下,接受了毛澤東不攻打大城市的主張,決定沿株萍鐵路回師襲擊贛敵,并攻取吉安。914,紅軍從株洲等地出發回師江西。923后,紅軍分兩路進兵吉安。102,毛澤東、朱德下達了進攻吉安的命令,紅一軍團兵分五路向吉安進發。104拂曉開始發動總攻,紅軍和10余萬赤衛隊及革命群眾,向吉安發起了猛烈攻勢。但由于敵人有堅固工事和飛機參戰,加上紅十二軍未及時趕到等原因,戰斗進行了一天,仍未攻下吉安城。

104夜晚,紅軍再次發起進攻。在群眾的支援下,砍斷了電網,填滿了壕溝,終于在午夜時分勝利占領吉安城。敵人殘部連夜坐船出逃。贛西南廣大工農群眾攻取吉安的愿望終于實現了,使得贛西南紅色區域連成一片。

1930105清晨,沐浴著勝利的陽光,毛澤東、朱德和紅軍部隊在吉安市民的歡迎下進駐城區。106,紅一方面軍總前委與贛西南特委召開擴大會議,決定成立江西省蘇維埃政府。10710萬群眾聚集在吉安城中山廣場,隆重舉行慶祝吉安暴動勝利大會。在會上宣告江西省蘇維埃政府成立,并宣布了省蘇維埃政府十三大政綱。選舉產生了由曾山、方志敏、毛澤東等53人組成的江西省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會,曾山任省主席。

攻打吉安的勝利和江西省蘇維埃政府的成立,使贛西南紅色區域連成一片,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形成和蘇維埃中央政府的成立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贛南、閩西根據地內,土地革命有很大發展。19294月,毛澤東主持制定江西興國縣《土地法》。次年春,興國等縣全面展開分田運動。毛澤東總結井岡山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以來的經驗,提出一系列土地革命的政策和原則。在實行土地革命的地方,人民生活得到顯著改善。中國共產黨堅決地領導貧苦農民向著封建土地制度猛烈開火這個事實,使廣大農民迅速分清國共兩黨和兩個政權的優劣,極大地調動了他們支援紅軍進行革命戰爭、保衛和建設根據地的積極性。

紅軍和根據地的存在和發展,使國民黨統治集團感到震驚。從193010月起,蔣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據地的紅軍發動大規模的圍剿。廣大蘇區軍民為了保衛紅色政權和革命成果,展開了反圍剿的英勇斗爭。

193010月,蔣介石命魯滌平、張輝瓚等帶著10萬余人的兵力,采取長驅直入、分進合擊的作戰方針,對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一次圍剿,重點進攻贛南紅軍主力紅一方面軍。面對氣勢洶洶的來犯之敵,1030,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在新余羅坊舉行聯席會議。會議采納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確定了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1230,紅軍在永豐縣龍岡設下埋伏,一舉全殲敵十八師,并活捉張輝瓚;193113,在寧都縣東韶殲滅敵譚道源第五十師。紅一方面軍在五天之內,連續取得龍岡、東韶大捷,殲滅圍剿軍一個半師15000多人,繳槍12000余支,取得了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

19314月,蔣介石派其軍政部長何應欽代行總司令職權兼南昌行營主任,調集20萬兵力向中央蘇區發動第二次大規模圍剿。鑒于第一次圍剿慘敗的教訓,蔣介石確定這次圍剿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為作戰方針。敵人以重兵壓境,企圖消滅紅一方面軍,摧毀中央蘇區。中共蘇區中央局經過多次討論,在紅軍多數高級將領的支持下,決定繼續采用毛澤東提出的誘敵深入,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紅一方面軍在朱德、毛澤東的正確指揮下,充分準備,抓住戰機,從516531的半個月中,連續取得吉安白云山、吉水白沙、永豐中村、廣昌、福建建寧五戰五捷,從贛江東岸打到閩西北山區,殲敵3萬余人,繳槍2萬余支,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敵人的第二次圍剿。

敵人總是不甘心失敗的。19316月,蔣介石親自就任圍剿軍總司令,調集約30萬人的兵力,準備發動第三次圍剿。蔣介石采取厚集兵力、分路圍攻、長驅直入的作戰方針,并對革命根據地東西兩側實行嚴密封鎖,以重兵由北向南猛烈推進,企圖在贛南殲滅紅一方面軍主力。當時,紅一方面軍總前委雖然預計敵人還會反撲,但沒有料到來得這么快。我紅軍仍然采取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貫徹毛澤東提出的避敵主力,擊其虛弱的作戰原則,在地方武裝和根據地民眾配合下,靈活機動地穿插于敵軍重兵集團之間,尋找機會,殲滅敵人。自86915,先后進行了蓮塘、良村、黃陂、老營盤、高興圩、方石嶺等6次戰斗,都取得很大勝利,殲滅國民黨軍隊3萬余人,繳獲各種武器近2萬件。蔣介石提出的三個月消滅共軍的計劃,又一次破產了。

紅軍打破國民黨蔣介石第一、二、三次圍剿后,長期被分割的贛南和閩西兩塊革命根據地連成了一片,形成了以瑞金為中心的鞏固的中央革命根據地,也就是中央蘇區。它的范圍擴展到28個縣城,擁有瑞金、興國、于都、長汀、上杭等15座縣城,總面積5萬多平方公里,人口達250多萬。在根據地內,發動群眾,建立或恢復黨、團組織和蘇維埃政權,分配土地,動員了12000人參加紅軍,為建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上一條:共和國的搖籃 下一條:建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關閉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版權所有
馬克思主義學院辦公電話:0795-3203978  馬克思主義學院郵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