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反“圍剿”,陳光因戰傷嚴重無法參加。他對失去保衛蘇區的戰斗機會,心情極為不安。
1931年3月,蔣介石調集20多萬軍隊,發動了對中央蘇區的第二次“圍剿”。紅軍采取誘敵深入,待其疲憊而殲之的作戰方針,在半個月的戰斗中,五戰五捷,殲敵3萬余人,繳槍2萬余支,痛快淋漓地打敗了敵軍的第二次“圍剿”。陳光在這次反“圍剿”作戰中,指揮果斷,英勇頑強,率全團官兵向敵人發動反擊,在富田、南豐等地消滅了許多敵人。戰斗結束后,陳光升任紅十師參謀長。
蔣介石又調集了30萬人的兵力,于1931年7月對紅軍發動第三次“圍剿”。陳光協助師長、政委指揮部隊作戰,出色完成了上級交給的戰斗任務。因陳光作戰有功,這年11月在瑞金召開的中華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上,他榮獲二級紅星獎章。年底,紅十師師長耿凱不幸在一次戰斗中犧牲,陳光繼任師長。
1932年,紅十師參加了漳州等戰役,陳光又兩次負傷。這年10月,陳光調任十一師師長。1933年1月的滸灣戰斗,陳光率部同其他兄弟部隊一起,將進攻的敵兩個師擊潰,并猛追逃敵。這天正下大雨,又是夜晚追擊,泥濘路滑,十分難走,部隊有畏難情緒。陳光果斷地命令部隊:堅決不能停止,必須猛打猛追。在這次戰役中,陳光右臂中彈負傷,只簡單包扎了一下,神奇般地帶領部隊,一氣追敵100多里,俘虜了1000多潰散的敵人。戰后他為紅十一師組建了一個補充團。
為擴大紅軍,保衛中央根據地,中央軍委決定組建由江西、福建兩省少年先鋒隊為主體的少共國際師,陳光任師長,肖華任政委。該師戰士的平均年齡只有18歲左右。為了把他們培養成能征善戰、作風過硬的戰士,陳光、肖華率部開赴廣昌掀起練兵、比武熱潮。一個月后,開始了第五次反“圍剿”。少共國際師奉命配合紅三、紅六軍團在東線抗擊敵人。第一仗是與國民黨軍周志群部的遭遇戰。發現敵情后,陳光決定以一個營分兵迂回,布成口袋,將敵人團團圍住。槍聲一響,戰土們勇敢地沖入敵陣,同敵人展開肉搏,全殲敵一個連。隨即揮師渡過閩江,擊潰敵軍200多人,還在蓮花山殲敵軍一個排,前后共殲敵300多人,繳獲不少槍支彈藥。初次作戰就打了個漂亮仗,全師的士氣更加高昂。紅一方面軍總指揮朱德、總政委周恩來和政治部主任楊尚昆特地打電報給少共國際師,稱贊他們這次戰斗是“鐵拳初試”。11月,陳光調任紅二師師長。陳光在少共國際師雖然只工作了3個月,但為培養這支年輕部隊的過硬戰斗作風打下了良好基礎。
紅二師是紅一軍團的主力部隊,戰斗作風勇猛頑強,始終保持著高昂的士氣和頑強的戰斗作風。9月初,陳光率部參加了溫坊戰斗,取得了殲敵一個多旅的勝利。
由于王明路線領導者的指揮決策錯誤,紅軍第五次反“圍剿”以失敗而結束,被迫離開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