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路礦工人身受沉重的階級壓迫和剝削,反抗情緒激烈。工人俱樂部的成立和宣傳教育工作的開展,促使他們迅速團結和覺醒,以罷工爭取經濟利益和政治權利的呼聲日益高漲。1922年7月,漢陽鐵廠工人大罷工,挫敗了軍閥當局以武力強行解散工人俱樂部的企圖。消息傳來,鼓舞了安源工人群眾,加速了安源大罷工爆發的進程。路礦當局也害怕漢陽罷工風潮席卷安源,便以工人俱樂部是所謂“亂黨機關”為由,呈請萍鄉縣署和贛西鎮守使署下令查封。這就激化了雙方的矛盾沖突,直接引爆了安源大罷工。
1922年9月初,毛澤東第三次來到安源巡視工作。他連夜召開安源黨支部會議,在聽取情況匯報后,指出罷工的時機已經成熟,要使路礦當局屈服,非進行罷工不可,并要求支部從各方面加緊準備。9月11日,工人俱樂部向路礦當局提出三項最低要求:路礦當局必須“陳情行政官廳,明白出示保護俱樂部”,每月津貼俱樂部經費大洋200元,發還拖欠工人的工資。以上要求限兩日以內答復,如不圓滿解決,立即罷工。同時,向全國發出快郵急電,呼吁聲援。9月13日,安源路礦工人罷工指揮部成立,李立三任總指揮,劉少奇任工人俱樂部全權代表。
9月14日凌晨,在得不到路礦當局有誠意的答復之后,李立三義無反顧地下達了罷工令。朱少連等人迅速登上火車機車,拉響了宣告安源大罷工的汽笛,頓時全路礦陷于癱瘓。當天下午,工人俱樂部向社會各界發表《罷工宣言》?!?/STRONG>從前是牛馬,今天要做人”的口號,從萬余工人的心胸中一齊發出,驚天地,泣鬼神,全國為之震撼,各地聲援信函、電報紛紛傳來。
安源大罷工爆發之時,路礦當局即以所謂“亂黨作亂”為借口,花錢請贛西軍閥李鴻程出兵安源,進行軍事戒嚴,并包圍工人俱樂部。他們企圖造成一種大軍壓境的恐怖氣氛,借此威懾人心,迫使罷工群眾屈服,無條件地迅速復工。李立三、劉少奇堅持以黨支部為核心、俱樂部會員為骨干,將路礦13000多工人團結起來,形成一呼百應、眾志成城的戰斗集體,堅持罷工到底。路礦當局在武力脅迫不能奏效時,提出要和工人俱樂部代表談判。9月15日,李立三前往談判,提出了復工的17項條件,其中包括承認工人俱樂部的合法地位、改善工人的生活待遇以及增加工資等。路礦當局要求工人俱樂部先下令復工再商議條件,遭到李立三斷然拒絕。
李立三、劉少奇領導安源大罷工,既堅持原則,又采取“文明罷工”的斗爭策略,和安源路礦資本家以及地方軍政當局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抗爭。工人糾察隊不僅維護礦區和街市的社會秩序,還保護鍋爐房、發電機和水泵等要害設備,使它們能夠正常運轉。全體路礦工人在罷工期間人心穩定,聽從號令,秩序井然。安源工人如此文明的罷工,促使形勢很快發生重大變化。當地社會各界和士兵對罷工的工人均表示理解和同情。
9月17日,路礦當局與工人代表李立三再次談判。雙方最終達成復工的13項條件,其中包括承認工人俱樂部有代表工人之權并允諾增加工資、改善待遇等,并于18日上午正式簽字。當天下午,13000多路礦工人歡聚在大操場,隆重舉行慶祝罷工勝利大會。劉少奇登臺演講,李立三宣讀復工13項協議,全場工人一齊脫帽歡呼:“工人萬歲!”“俱樂部萬歲!”大會發布了《萍鄉安源路礦工人上工宣言》。當天晚上,路礦工人全體復工。
安源大罷工是在中共領導下取得勝利的江西第一次工人運動,既爭取到了路礦全體工人的眼前利益,又代表了工人階級的長遠利益。罷工歷時5天,“秩序良好,組織極嚴,工友很能服從命令,俱樂部共用費計一百二十余元,未傷一人,未敗一事,而得到完全勝利”。因此,可以說安源大罷工在幼年時期的中國工人運動中,創造了絕無僅有的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