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校園里隨處可見的是畢業論文的答辯書,扔起的學士帽,各類凹造型的畢業照,以及——成長帶來的甜蜜的煩惱。
畢業聚餐,啤酒下肚,很多學生打開了話匣子。下面5個畢業生的故事,相信你身邊一定有這樣的人,也行就是你。
JX,今年考上了研究生,嘴里嚷嚷:“我考研的時候,沒有人說過我行,只有我的老師,她說我行,只有她說我能行……”JX平時看上去大大咧咧,有時候還真是自信不足,特別在考研沖刺的前一個月,懷疑、否定、痛苦、慌亂以及偶爾會有的迷茫是他內心的真實寫照。
Tips:對于JX來說,他最需要的是,一個能夠站在他身邊,告訴他:“沒關系,你能行!”的人,這種精神支持比冗長的說教更能振奮人心。因為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路怎樣走,而是缺了一個加油者。
剛剛經歷和家長的“抗爭”并贏的了勝利BQ,高興的告訴她的老師:“老師,我留在杭州了”。一個月之前,BQ還在為留在杭州還是回到家鄉而和家長意見不一致。BQ的學生時代都是在杭州度過,這里有她的記憶和歡樂。而父母的想法也很簡單:“女生,不要那么辛苦,爸媽的關系都不在杭州,還是回家的好!”作為父母,他們沒有看到自己的女兒是專業170人中,只有兩人拿到雙專業學位中的之一。
Tips:曾經因為發展的地域問題,BQ給老師打電話,甚至哭了起來,但是最終,她終于堅定的選擇跟隨自己的心愿,在杭州奮斗一下。這也是她用自己的方式告訴父母,自己有自己的路要走,自己的愿意并且有能力承擔由于自己做決定而面臨的風險,爸爸媽媽,請放心。
JJ,新生入學報道的時候,她的老師看到的是一雙桀驁不馴的眼睛和顏色略微夸張的頭發,大一時候學業不精,而且是非常不精,掛了一堆課的結果是失去了學位。大三時候沒有請假,自己去臺灣玩了一圈,結果是讓她的老師提心吊膽了十天。到了大四“奮發圖強”,過掉所有的課程,學了雅思,成績還不錯,而且也順利 通過論文答辯。她告訴她的老師:“老師,我大一時候太不懂事了……”
Tips:“年輕人犯了錯,上帝都會原諒他。”誰沒有年少輕狂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及早的知道自己應該對自己負責,自己的成長要靠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經驗教訓作為墊腳石,才能望的更遠。
YC,在去年十一月份在糾結中放棄了考研,因為他覺得有有兩家銀行都有戲,不確定的情況下,按照他的話說:“閉上眼睛,奮力一搏”。他瘋狂的做著國考、省考的公務員面試題,瘋狂上網搜索銀行面試的技巧、題目,終于,得償所愿。他說,我真的感謝自己那時候閉著眼睛賭一把的決定……
Tips:都說職業決策不容易,有時候也是需要一個機會——以及能否把握住機會的能力與放棄其它選擇的勇氣。面對自己要追求的,你是否足夠“瘋狂”,某種程度上也決定了你的目標實現的可能性。
ZH,大一進來時問老師,可不可以把新收上來的班費拿去炒股,當時他的老師想,不愧是90后,作風就是這么大膽。但是他對于金融專業的興趣卻讓老師記憶深刻,四年后,他告訴老師,如愿進入了證券公司,從交易員做起,目標是操盤手。老師開玩笑說,以后可以委托他幫自己炒股。他笑笑:“老師,四年前我就想這么 做了……”老師的回應:“四年前,說實話,對于你的專業我不放心,但是現在過了四年了,今天的你能這么說,我相信你!”
Tips:自己有興趣并且能夠堅持下去,這會讓人覺得很興奮,因為在努力與堅持的過程中將不斷考驗著你對于“興趣”的忠誠度。當能力有了提升,“興趣”會給你更多的滿足感與成就感。
作為90后大軍正式進軍職場的09級學生,正在遭遇史上最難就業年:媒體一再強調的699萬全國高等學校畢業生的數字也讓很多畢業生心慌意亂。看看上面的故事,找到自己的興趣,堅定自己的信念,愿意吃點苦頭,你會發現,成長的力量是驚人的,也是讓人驚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