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麗水學院教授徐龍年
年輕學子到大學干什么來的?我認為正確的答案應是“真理學問兩相求”。求真理屬于為人、思想的范疇,求學問屬于為學、知識的范疇。朱镕基同志至今還清楚地記得他當年剛到清華大學時系主任講過的一番話:“你們到這里來,第一是學為人的,第二是學為學的。為人、為學都學好了,才能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棟梁之才?!边@番話講得實在太好了,雖然已時過半個多世紀,仍須當代大學生認真記取并身體力行。為人、為學都很重要,在我看來,倘若由于某種原因兩者不能齊頭并進、同時兼得,那就要“兩利相權取其重”,應將“為人”擺在更優先的位置?!盀槿恕睂W好了,就一定能對社會做出貢獻,無非是貢獻大小而已;“為人”未學好,卻勢必成為次品、廢品甚至危險品!
千萬別把社會看得太陰暗,也別把社會看得一塵不染——社會原本就是真善美與假惡丑的混合體。隨著時代的進步,真善美占的比例必將不斷增大,但永遠都不可能達到社會的全部;假惡丑必將逐漸失去地盤,但一萬年后都不會等于零。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尤其是廣大青少年,應該時時處處與真善美為伍,努力追求真善美,爭取創造真善美。這樣的人多了,我們的社會一定會變得越來越美好。
所有成年人都須記住一個極其淺顯卻又極其重要的基本常識:我們是吃五谷雜糧而非喝玉液瓊漿長大的。喝玉液瓊漿的是神,自古及今只生活在虛幻的世界里,我未曾見過,不敢妄加評說;而吃五谷雜糧的人有兩點絕對回避不了:一是會生病,二是會犯錯。能否明乎此,其結果有天壤之別。不明乎此,定會視自己為百病不生的鐵打金剛和永遠正確的神仙圣哲。能明乎此,就會經常進行謹慎的、自以為非的檢點:事前三思而行,事后及時反??;擇其善者而取之,擇其不善者而棄之。長此以往,庶幾可保少生病,不生大??;少犯錯,不犯大錯矣。
“不想當元帥的兵不是好兵。” 對拿破侖的這句名言,我向來不以為然。當合格、稱職的普通一兵并非易事,也很光榮,為什么要整天想著有朝一日去當元帥?依我看,還是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花在學習和本職工作上為好。對學習和本職工作精益求精,心里是充實的,生活是愉悅的,人生是有價值的。至于水平高了,能力強了,黨和人民要你挑更重的擔子,那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不是靠日思夜想得來的。
有人輕視你,千萬別生氣;有人嫉妒你,千萬別計較。最好的辦法是堅持在正道上用勁,努力再努力,勤奮再勤奮!請相信:實踐出真知,天道終酬勤!等到你的能力、水平遠遠超過輕視你和嫉妒你的人時,那些異樣的目光和刺耳的聲音自然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不過,這時你千萬不要反過來去嘲諷那些曾經輕視和嫉妒過你的人,因為那是小人的作為,不足取。
人的劣根性是喜歡安逸,貪圖享樂,而不是其它,更不是相反。古往今來一切品格高尚的人,卓有建樹的人,全都是能長期堅持與自身的劣根性抗爭,并不斷取得了勝利的人。你什么時候為了達到正確的目標而感到很忙碌,很辛苦,想必你在長進、收獲之中;什么時候覺著太愜意,太舒服,你可得自敲警鐘,三思而行了!
一個人被任命為某領導職務,這是外部形式;是否具備擔任此職務的素質和能力,這是內涵。外部符號和形式的取得并非易事,但與內容的充實、內涵的修煉相比,則后者要困難得多也重要得多了。為此,每年在參加本校畢業生的告別聚會上,我除了表示衷心祝賀外,總要給他們“潑冷水”:大學三四年里,無論你多么努力勤奮,都只是學到了一點點基本的知識和技能。走上社會后,一定要通過多讀書和多實踐,長年孜孜以求,不斷地充實、修煉和完善自己,這樣才能與人們心目中“有涵養、有知識的大學畢業生”的稱號名實相符。
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毛澤東他老人家早在1963年就已作了相當明晰的闡述;人的錯誤思想是從哪里來的?哲學界仍在探討、爭論。在我看來,世界上一切壞事都是從厭惡勞作開始的。指責那些不勞而獲的人是酒囊飯袋或行尸走肉并不為過。人生的樂趣和價值全來自于勞作。辛勤而誠實的勞作,于人于己,于國于家都有利。辛勞一天,換來一夜酣睡;辛勞一生,將享永世安眠。
著名學者、歷史學家陳寅恪先生在一次講隋唐史時的開場白是這樣的:“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講過的,我不講。現在我只講未曾講過的。” 前人、近人和自己講過的都是舊,未曾講過的才是新。推開來想,“新”確實是我們為人處世經常追求的目標:新知識、新技術、新視角、新產品、新局面、新氣象、新境界…… 而因循守舊、故步自封、按部就班、人云亦云等,則向來為人們所鄙夷和詬病。當然,世上萬事萬物還得具體分析,有些事物卻是越舊越好,比如文物,比如紹興老酒,……至于夫妻配偶,倘若也崇尚喜新厭舊,棄舊圖新,那么家庭和社會就無和諧可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