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四川“5·12”大地震后的第一個學期,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和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合作,為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帶來了抗震希望學校社工服務項目。社工們分駐在利州區5所學校,用專業知識幫師生減壓、援助貧困學生并跟進其成長、開辦家長培訓、進行社區服務……社工在災后教育重建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成為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如今,“社工項目”即將結束,廣元市利州區決定將社工留下來,由政府出資,每年購買10個社工崗位,繼續探索并實踐社工融入學校教育之路。
130名社工讓數萬中小學生受益
博文(化名)是廣元市利州區寶輪鎮第二小學四年級學生。今年7月,博文見到了在監獄服刑的父親。當著教師、社工、獄警、教育局干部的面,父親保證:一定好好改造,爭取早日出獄,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盡職盡責的父親,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為了這一天的到來,該校社工孫天驕付出了很多。
“博文,男,身高1.5米左右,現年13周歲,母親在其3歲時病死,父親于2008年因盜竊罪被判入獄3年6個月,其直系親屬無一人承擔監管責任,現基本處于流浪狀態……”在長達7000多字的《社會工作視角下災后小學留守困難學生救助模式初探》一文中,孫天驕將博文的案例、幫扶跟進過程詳細記錄了下來。
“面對留守困難學生個案時,不應被盲目的愛心沖昏頭腦,而應該用專業的眼光審視整個救助?!睂O天驕說,當他了解到博文的情況后,走訪了多個政府部門,為博文募集善款6000余元。孫天驕又與博文的班主任茍國筠商量,由其代管救助款。隨后,他又幫助博文在寶輪鎮留守學生托管中心找到了一個安定溫暖的家。
博文只是社工幫助的眾多學生中的一個。目前,利州區東城實驗學校、南鷹小學、寶輪二小、嘉陵一中、寶輪中學等學校,共有12名駐校專職社工。這批社工全部畢業于高校社會工作專業,他們得到了香港理工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天津理工大學、青島理工大學、重慶工商大學、山東大學等高校社會工作專業教師的悉心指導。
“從2008年項目開始到現在,有130余名高校教授、教師和社工參與了項目的培訓與服務,利州區數萬名學生、千余名教師從中受益。”利州區教育局社會工作站站長譚蓉說。
發揮獨特專業素養伴學生成長
“剛開始,我們根本不知道社工是做什么的,以為就是志愿者?!崩輩^嘉陵一中校長何顯春說,2008年9月,當“社工項目”進駐學校時,他們并未認識到社工的作用,直到看到社工在師生心理健康、救助貧困學生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他們才意識到需要重新認識社工的價值。
利州區教育局局長白峰說:“地震后近1年時間里,在廣大社工的精心維護下,利州區未出現一例師生因地震而導致走上極端道路的事件,教學質量穩步攀升。兩所學校還被教育部評為全國抗震救災先進集體。”
在嘉陵一中的社工辦公室門口,貼著“聆聽坊”、“家長服務中心”等幾塊卡通字板。屋內左邊墻上貼著由學校教師、學生笑臉組成的中國地圖;右邊的墻上則貼著印有社工服務站工作理念的標語,整個房間顯得活潑而又溫馨。這一切都是由學校社工羅莎和謝緣布置的。
羅莎和謝緣畢業于重慶工商大學社會工作專業。兩年來,他們在親子活動和家長培訓上做了很多工作,其中開設的家長培訓課程至今已舉辦了14期。
“在他們的講座上,我第一次看到家長在認真做筆記。”家長們的變化讓何顯春非常驚訝,“漸漸地,我們認識到,社工具有獨特的專業素養和職業化的工作方式。他們站在科學的角度,全面、貼心、細致地陪伴學生,幫助學生及學生家長成長?!?
構建和諧校園需要社工力量
“構建和諧校園,需要社工力量,社工是對教育的重要補充?!崩輩^教育局局長白峰說,“助人自助是社工活動的理論精髓,即通過社工分組配合、危機干預、跟蹤評估等,實現受助對象的自我成長、心理創傷的自我愈合。助人自助原則上和素質教育不謀而合?!?
今年是“社工項目”最后一年,項目結束后,社工將不再援助利州區,而從“社工項目”入駐學校那天起,利州區教育局就在思考如何培養當地社工,以應對項目結束后的社工需求。
2009年5月,利州區成立了全國教育系統第一個社會工作站;2009年12月,又建起了中共廣元市利州區教育局社工支部。
然而,利州區把部分教師轉成社工卻困難重重?,F有教師編制短缺,教學任務繁重,且大多教師沒有經過長期專業訓練,短期培訓只能學到皮毛,沒有理論支撐和長期實務訓練,使社工工作無法深入。
香港在1999年便開始實施“一校一社工”政策,由政府出資,購買社工為學校服務;深圳、上海也在前兩年提出“一校一社工”。利州區借鑒這一方式,目前,區政府已決定每年斥資40萬元為全區教育系統購買10個社工崗位,社工待遇按新參加工作的大學生同等標準執行。同時,通過外來社工的帶動,利州區也將加快本地社工的培養,力爭3至5年內,在更多的學校實現“一校一社工”的目標。
《中國教育報》2010年11月15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