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我的希望/讓我有繼續的力量/他們是未來的希望/所有的孩子都一樣/他們是未來的希望/但愿我能給他一個最像天堂的地方……”李宗盛的這首《希望》是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郎坤最喜歡的歌。每次唱起這首歌,歌詞中的“他們”就浮現在她的腦海——那是“屋頂小學”的農民工子女,那是貴州山區的留守兒童。
自2004年上大學以來,郎坤堅持6年關愛幫扶農民工子女,被媒體譽為“最執著的志愿者”。2010年12月,郎坤榮獲第八屆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個人獎。
光環之外,郎坤是一個能喝二兩米酒,看電影會哭,有時也會鉆牛角尖的女生;是喜歡三毛作品,喜歡唱李宗盛的《希望》的女生。
這個出生于1984年的短發女生尤其喜歡心形糖果,水果糖、果凍布丁常常塞滿了她的抽屜。在郎坤的理解中,志愿服務“就像一塊吮不盡的甜糖”。她給孩子們發得最多的也是糖:大白兔、棒棒糖……她希望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像所有幸福的孩子一樣,能夠品嘗生活的甜蜜。
本科4年,業余時間全給了“屋頂小學”
一邊是孩子們的瑯瑯書聲,一邊是商販的叫賣吆喝聲,此起彼伏……
簡陋的廁所,凍傷的小手,出租屋里伏在床沿寫字的孩子,還要盡快寫完作業做家務……
2005年3月27日,郎坤在一張報紙上看到了這張照片,她沒有想到,當她在“象牙塔”書寫青春的時候,當她在亮堂堂的教室里聽課的時候,在這座城市一個菜市場的樓上,竟有一所“屋頂小學”。
看著這則報道,郎坤的心被觸動了,正在大一擔任團支部書記的她坐不住了。深入學校一了解,郎坤才知道,孩子們的爸爸、媽媽進城打工,大都從事販菜、家政、建筑、清潔等工作,甚至不少人以拾荒、挑扁擔為生。較之城里的其他孩子,這些孩子們的生活多了幾分艱辛。然而希望子女讀書、讀好書,通過知識改變命運是父母們的普遍愿望??粗⒆觽兦笾难凵?,郎坤想,人不能選擇出生,但是可以選擇通過奮斗改變現狀,那些希望通過自己努力來改變命運的人是值得幫助的。和武漢市幾百家菜市場一樣,江漢區高家臺這家菜市場毫無特殊之處。但是,很難想象在如此喧鬧的地方,在屋頂上竟然隱藏著一所叫凌智小學的學校。這是一所專為農民工子女開設的民辦小學。學校在武漢市很難找到價格低廉的教學場地,不得已只好將教室建在這家菜市場的屋頂上。
菜市場的樓頂是一個平臺,學校就建起圍墻,將它改造成一個空中運動場,整個學校6個年級10個班都在二樓上課。在這個城市,這樣的辦學條件,也許10年前就已經很難找到了。孩子們每天在上面升國旗、做廣播體操、玩游戲……樓下的菜市場是他們上學放學的必經之路,每天教室里孩子們瑯瑯的讀書聲和市場上商販的叫賣聲摻雜在一起,構成了城市里獨特的樂章。
由于父母都是進城的農民工,流動性很大,所以,有的孩子今天來上課,明天就可能不來了;有的孩子才報名一個星期就要退費……學生的離開,大都是因為父母要換打工單位。于是,他們轉學、退學,也有可能就從此輟學了。凌智小學剛剛建成時有700多名學生,而現在只剩300多個了。
震驚之余,郎坤聯系到這篇報道的攝影記者。聯系學校、實地走訪、反復交流,一個月的時間,郎坤往凌智小學跑了17趟。一開始,校長擔心這個女大學生也就是3分鐘熱度,圖個新鮮或者混個實踐經歷就回去了,但郎坤用行動打消了校長的顧慮。終于,雙方商定,由郎坤發起組織在凌智小學建立共青文明崗,進行義務支教。
光自己苦干不夠,郎坤在全校招募支教老師,成立了支教團隊?!爱敃r想建立一支20人的團隊?!蓖ㄟ^網站發帖、學校發傳單,郎坤竟然收到了200多人的報名,最后只好面試取舍,不久,一支20人的教師團隊就建立起來了。
這使郎坤小小振奮了一把:“以個人名義發起的,一開始還怕得不到信任和支持。看來只要有合適的機會,大學生是很愿意幫助別人的?!?/p>
郎坤說,考慮到大家都不是師范專業的學生,我們的團隊主要負責孩子們的“第二課堂”:音樂、舞蹈、美術、書法和英語課程。以前,凌智小學因缺乏專業教師很難開齊這些課程
“我是老師,也是團隊負責人,要演什么像什么?!币粋€厚厚的筆記本寫滿了聽課記錄和心得。為了講好課,郎坤在寢室里對著鏡子一遍遍大聲演練,打開電腦就反復看優秀課程視頻。根據成員的特長,郎坤還將20人分成了不同的教學組,并定期組織集體備課,分享教學經驗。
譚嬋娟、王威翰、江海龍3名同學是音樂小組的志愿者,根據安排,每次只有一名志愿者前往授課,但是他們每次都堅持共同前往,為了調動課堂氣氛,他們分工合作,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豐富課堂內容,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使足了吸引孩子的招數。因此音樂課也成了孩子們最喜歡的課程,每次教室門口都圍滿了沒能加入第二課堂學習的孩子。
2005年10月19日,“屋頂小學”四、五、六年級的49個孩子興奮地走進了大學校園。他們在武漢理工大學工商管理0402班學生的帶領下,參觀了大學的教學樓、體育場、圖書館、大禮堂、食堂,許多孩子說,他們還是第一次過江到武昌呢。由于汽車座位有限,一些擔心不能被挑選去“上大學”的孩子在校長面前急哭了。
一天的參觀結束了,郎坤看著孩子們上車,清點完人數后,她突然有些難過。她形容當時的心情是“很復雜的”?!皩硭麄冎虚g會有多少人上大學,有機會實現他們的夢想呢?回到‘屋頂小學’,他們會再次面對現實的生活,面對可能隨時輟學的危險。而我們所能做的只有盡我們的所能,把更多的歡笑帶給他們,告訴他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很多的挑戰,也有很多的機會……”她這樣在心里說。
在志愿團隊的努力下,多家媒體報道了“屋頂小學”的境況,使學校的設施建設得到了改善。盡管郎坤和志愿者們把運動休閑的時間用在了支教上,但從孩子們一聲聲“老師”的呼喚、一個個滿足的眼神中,他們收獲了前所未有的快樂和成就感。
義務支教、愛心宣傳、募捐籌資、走訪結對……大學4年,郎坤幾乎將所有的業余時間全部給了農民工子女,先后有170多名志愿者登上“屋頂小學”的講臺,每年會有新的老師接過支教接力棒,而郎坤堅持了4年。
4年間,郎坤和志愿團隊募集衣物1200余件,學習用品500余件,通過在校MBA募集資金5000元用于資助貧困農民工子女。她牽線組織凌智小學十幾名家庭貧困的優秀學生和不同班級結對子,為這些學生解決每年的學費,并通過走訪、輔導,為孩子們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
2008年,郎坤被授予“武漢青年五四獎章”,成為當年唯一獲此榮譽的在校學生。
“他們是我的希望/讓我有繼續的力量/他們是未來的希望/所有的孩子都一樣/他們是未來的希望/但愿我能給他一個最像天堂的地方……”李宗盛的這首《希望》是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郎坤最喜歡的歌。每次唱起這首歌,歌詞中的“他們”就浮現在她的腦海——那是“屋頂小學”的農民工子女,那是貴州山區的留守兒童。
自2004年上大學以來,郎坤堅持6年關愛幫扶農民工子女,被媒體譽為“最執著的志愿者”。2010年12月,郎坤榮獲第八屆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個人獎。
光環之外,郎坤是一個能喝二兩米酒,看電影會哭,有時也會鉆牛角尖的女生;是喜歡三毛作品,喜歡唱李宗盛的《希望》的女生。
這個出生于1984年的短發女生尤其喜歡心形糖果,水果糖、果凍布丁常常塞滿了她的抽屜。在郎坤的理解中,志愿服務“就像一塊吮不盡的甜糖”。她給孩子們發得最多的也是糖:大白兔、棒棒糖……她希望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像所有幸福的孩子一樣,能夠品嘗生活的甜蜜。
本科4年,業余時間全給了“屋頂小學”
一邊是孩子們的瑯瑯書聲,一邊是商販的叫賣吆喝聲,此起彼伏……
簡陋的廁所,凍傷的小手,出租屋里伏在床沿寫字的孩子,還要盡快寫完作業做家務……
2005年3月27日,郎坤在一張報紙上看到了這張照片,她沒有想到,當她在“象牙塔”書寫青春的時候,當她在亮堂堂的教室里聽課的時候,在這座城市一個菜市場的樓上,竟有一所“屋頂小學”。
看著這則報道,郎坤的心被觸動了,正在大一擔任團支部書記的她坐不住了。深入學校一了解,郎坤才知道,孩子們的爸爸、媽媽進城打工,大都從事販菜、家政、建筑、清潔等工作,甚至不少人以拾荒、挑扁擔為生。較之城里的其他孩子,這些孩子們的生活多了幾分艱辛。然而希望子女讀書、讀好書,通過知識改變命運是父母們的普遍愿望??粗⒆觽兦笾难凵?,郎坤想,人不能選擇出生,但是可以選擇通過奮斗改變現狀,那些希望通過自己努力來改變命運的人是值得幫助的。和武漢市幾百家菜市場一樣,江漢區高家臺這家菜市場毫無特殊之處。但是,很難想象在如此喧鬧的地方,在屋頂上竟然隱藏著一所叫凌智小學的學校。這是一所專為農民工子女開設的民辦小學。學校在武漢市很難找到價格低廉的教學場地,不得已只好將教室建在這家菜市場的屋頂上。
菜市場的樓頂是一個平臺,學校就建起圍墻,將它改造成一個空中運動場,整個學校6個年級10個班都在二樓上課。在這個城市,這樣的辦學條件,也許10年前就已經很難找到了。孩子們每天在上面升國旗、做廣播體操、玩游戲……樓下的菜市場是他們上學放學的必經之路,每天教室里孩子們瑯瑯的讀書聲和市場上商販的叫賣聲摻雜在一起,構成了城市里獨特的樂章。
由于父母都是進城的農民工,流動性很大,所以,有的孩子今天來上課,明天就可能不來了;有的孩子才報名一個星期就要退費……學生的離開,大都是因為父母要換打工單位。于是,他們轉學、退學,也有可能就從此輟學了。凌智小學剛剛建成時有700多名學生,而現在只剩300多個了。
震驚之余,郎坤聯系到這篇報道的攝影記者。聯系學校、實地走訪、反復交流,一個月的時間,郎坤往凌智小學跑了17趟。一開始,校長擔心這個女大學生也就是3分鐘熱度,圖個新鮮或者混個實踐經歷就回去了,但郎坤用行動打消了校長的顧慮。終于,雙方商定,由郎坤發起組織在凌智小學建立共青文明崗,進行義務支教。
光自己苦干不夠,郎坤在全校招募支教老師,成立了支教團隊?!爱敃r想建立一支20人的團隊?!蓖ㄟ^網站發帖、學校發傳單,郎坤竟然收到了200多人的報名,最后只好面試取舍,不久,一支20人的教師團隊就建立起來了。
這使郎坤小小振奮了一把:“以個人名義發起的,一開始還怕得不到信任和支持。看來只要有合適的機會,大學生是很愿意幫助別人的?!?/p>
郎坤說,考慮到大家都不是師范專業的學生,我們的團隊主要負責孩子們的“第二課堂”:音樂、舞蹈、美術、書法和英語課程。以前,凌智小學因缺乏專業教師很難開齊這些課程
“我是老師,也是團隊負責人,要演什么像什么?!币粋€厚厚的筆記本寫滿了聽課記錄和心得。為了講好課,郎坤在寢室里對著鏡子一遍遍大聲演練,打開電腦就反復看優秀課程視頻。根據成員的特長,郎坤還將20人分成了不同的教學組,并定期組織集體備課,分享教學經驗。
譚嬋娟、王威翰、江海龍3名同學是音樂小組的志愿者,根據安排,每次只有一名志愿者前往授課,但是他們每次都堅持共同前往,為了調動課堂氣氛,他們分工合作,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豐富課堂內容,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使足了吸引孩子的招數。因此音樂課也成了孩子們最喜歡的課程,每次教室門口都圍滿了沒能加入第二課堂學習的孩子。
2005年10月19日,“屋頂小學”四、五、六年級的49個孩子興奮地走進了大學校園。他們在武漢理工大學工商管理0402班學生的帶領下,參觀了大學的教學樓、體育場、圖書館、大禮堂、食堂,許多孩子說,他們還是第一次過江到武昌呢。由于汽車座位有限,一些擔心不能被挑選去“上大學”的孩子在校長面前急哭了。
一天的參觀結束了,郎坤看著孩子們上車,清點完人數后,她突然有些難過。她形容當時的心情是“很復雜的”?!皩硭麄冎虚g會有多少人上大學,有機會實現他們的夢想呢?回到‘屋頂小學’,他們會再次面對現實的生活,面對可能隨時輟學的危險。而我們所能做的只有盡我們的所能,把更多的歡笑帶給他們,告訴他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很多的挑戰,也有很多的機會……”她這樣在心里說。
在志愿團隊的努力下,多家媒體報道了“屋頂小學”的境況,使學校的設施建設得到了改善。盡管郎坤和志愿者們把運動休閑的時間用在了支教上,但從孩子們一聲聲“老師”的呼喚、一個個滿足的眼神中,他們收獲了前所未有的快樂和成就感。
義務支教、愛心宣傳、募捐籌資、走訪結對……大學4年,郎坤幾乎將所有的業余時間全部給了農民工子女,先后有170多名志愿者登上“屋頂小學”的講臺,每年會有新的老師接過支教接力棒,而郎坤堅持了4年。
4年間,郎坤和志愿團隊募集衣物1200余件,學習用品500余件,通過在校MBA募集資金5000元用于資助貧困農民工子女。她牽線組織凌智小學十幾名家庭貧困的優秀學生和不同班級結對子,為這些學生解決每年的學費,并通過走訪、輔導,為孩子們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
2008年,郎坤被授予“武漢青年五四獎章”,成為當年唯一獲此榮譽的在校學生。
貴州支教,在山區小學播撒志愿火種
在郎坤的衣柜里,珍藏著一套花紋綺麗、色彩鮮艷的苗繡服裝。她平時不舍得穿,怕洗褪了色。
這件苗繡背后有段故事,發生在郎坤赴貴州支教的那一年。
郎坤來自河北秦皇島,父母在軍工廠里做事,她說,把自己送到遙遠的湖北念書,是父母怕她太過依賴他們。而2008年本科畢業后,郎坤選擇了投身西部,投身她熱愛的支教事業。經過選拔,她成功入選中國青年志愿者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并擔任隊長,遠赴貴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龍里縣進行為期一年的支教。
第一次走進大山深處的龍里縣哪嗙鄉谷冰小學,郎坤震驚得說不出話來?!皩W校用的是1978年建校時配的桌椅,已經30年了,起初是200套,現在湊合能用的只剩下不到60套了,教室里除了讀書聲就是桌椅的吱扭聲?!崩衫は聸Q心,要為谷冰小學換桌椅。
龍里縣城關三小90%以上的孩子都是農民工留守子女,郎坤尤其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健康。于是,郎坤想到讓孩子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建立起“七彩陽光工作室”,培養雛鷹志愿者,并組建心理援助愛心聯盟。一年里,67名雛鷹志愿者組成小記者、小保安、小環保、小禮儀、小向導、小文藝、小監察等“七小”志愿服務隊,開展志愿活動。全身心地付出,使郎坤贏得了大家的尊重和喜愛,學生們把她當作知心姐姐。
一年后,盡管郎坤離開了貴州回校讀研,她仍然通過一家慈善網站聯系到了資助人,幫助谷冰小學更換了桌椅,還為學校捐贈了一批圖書,而資助人感動于郎坤的行為,相約她次年再赴龍里,資助更多的孩子。
類似谷冰小學的例子還有不少,在貴州的日子,郎坤始終忙碌著,向大山深處的貧窮者伸出援手。
一次,他們跋涉4個小時到輟學學生家里家訪,只見家徒四壁,墻壁裂縫能鉆進人。孩子下地干活了,爸爸因為腳傷,在家照顧智障的媽媽。爸爸的腳傷本是普通外傷引起的感染,想省幾塊錢的醫療費所以一直拖著,導致大面積潰爛,右腳已經有三分之一爛得不成樣子,無法進行重體力勞動。上千元的醫療費對這個家庭來說無異于天文數字。父親哽咽著說:“我不是不想讓我家崽兒去上學,實在是沒辦法啊……”
郎坤和支教團的同學聯系了“貴州人”公益網幫這家的孩子籌集學雜費,聯系縣殘聯和民政局為孩子的父母辦理了殘疾證和社會救濟。
村寨里,一個黝黑瘦弱的小女孩,穿著兩件薄薄的打了很多補丁的衣服,光著腳跑在滿是石頭的山路上。她弟弟的右眼被同學打傷失明,至今4年了都沒錢去檢查治療。家中被灶火熏黑的墻面,僅有一床棉被,油光可鑒。女主人告訴郎坤,怕洗壞了棉絮,沒得蓋。
“讀完初中,再去打工”,小學圍墻上的標語令郎坤難忘。她覺得那些被吞噬了求學夢想的孩子需要社會伸出援手。
郎坤和支教團隊一起倡導建立了龍里縣貧困學子項目庫和“獻愛心、送營養”雞蛋工程助學基金。他們將項目庫的貧困生資料整理成冊,與愛心網站、愛心企業聯系,報送規范的貧困生調查表及貧困生照片等明細檔案。功夫不負有心人,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到了學校,并通過他們分發給全縣亟需物資的人們。
“我們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座橋,一座心橋,連接著山里山外愛的世界……”郎坤的話語里透著自豪。
不僅是能上學,還得讓孩子們上好學。
轉眼一年的服務期要結束了,郎坤和相伴一年的同事、學生們告別,眼中噙滿了淚水。午夜夢回,淚猶濕枕巾。
郎坤不會忘記,谷冰小學的校長一大早從山里出發,自己駕著車顛簸了4個多小時,為她送來一套當地苗家親手織布、繡花的民族服飾,偷偷放到了郎坤的房間里;臨行時,當地“三支一扶”志愿者強塞給她一件手工打造的銀飾,這都讓郎坤從中感受到了感激、信賴和友誼。
郎坤永遠記得,在貴州去學生家做家訪的時候,主人會毫無保留地把家里的臘肉、上好的米酒拿出來招待志愿者?!叭ベF州之前,不少時候把自己看成救世主一般,后來才發現貴州人的淳樸和善良給我的影響足以受用一生。”
在貴州一年的支教生活,對郎坤除了意志的磨礪,更有精神的洗禮?!拔覀儙е鴰椭⒆觽兊哪康膩淼劫F州,而這些最真、最純、最溫暖的情感又何嘗不是幫助了我們,從這個意義上說,我是多么的幸運。從貴州回來,自己也改變了不少,去掉了些浮躁,更多的是學會了感恩。”郎坤說。
2009年7月,龍里縣城關三小被團中央確定為全國少先隊基層工作試點單位。
彩虹計劃,愛心托起農民工子女的藍天
選擇做志愿者,郎坤說有感恩的原因。
臨近大一上學期末,郎坤被診斷為右肺氣胸,在肋骨之間開了個口子,做了微創手術。父母不在身邊,馬上又要考試,躺在床上的郎坤有些不知所措。同學知道了,排了一個班,輪流24小時照顧她,送水送飯,晚上就趴在她床邊睡,一直堅持到郎坤出院……班上舉辦元旦晚會,壓軸的節目是“接郎坤回家”,郎坤感動得不得了,當晚沒睡好覺。這件小事,她一直記在心里,她總惦記著:“同學們這么愛我,我也要讓別人感受到我的愛!”
貴州支教回到母校后,郎坤立即奔赴“屋頂小學”。過去6年,每年寒暑假,郎坤志愿者團隊的20名隊員都會上門給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家教輔導,6年不輟。學校校長孫紅楓介紹說:“在郎坤的帶動下,來我們學校做志愿者的不光是那20人,整個管理學院30多個班級都參與進來了,有上千人,甚至理工大其他學院的人也加入進來了。”
孫紅楓介紹說,今年新學期開始,成才分校學生們的早餐上,開始多了一杯牛奶。原來,郎坤從今年3月份開始在一個班進行“營養早餐”的試點計劃,這個班的每個孩子每天早上都可以得到一杯揚子江的新鮮牛奶?!昂髞碛械膶W生開始抱怨了,為什么他們有牛奶我們沒有呢?”郎坤說,成才分校有300多名學生,要實現每人每天一杯牛奶,目前資金上有困難。郎坤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輪流制”,每個班每個星期至少有一次機會可以每人喝上牛奶。
至于資金來源,郎坤說,一方面通過義務賣報,另一方面則是通過捐款?!拔覍⒐芾韺W院分了幾個團支部,每兩個團支部負責一個班級,現在成才分校的8個班級都有自己的團支部具體負責。”郎坤說,大學生財力有限,用“多對一”,即兩個班級負責一個貧困學生的學費這種方式,既能讓更多的大學生參與進來,又能緩解大學生自身的經濟壓力。
返校讀研期間,郎坤繼續關注農民工子女教育、生活問題,經常深入武漢周邊農民工子女學校調研,結合6年來取得的第一手資料和工作經驗,不斷探索新時期關愛農民工子女的工作機制與模式,參與了團中央關愛農民工子女志愿服務行動專項計劃,選擇農民工子女最根本、最迫切、最直接的需求為切入點,創建面向全武漢農民工子女的“5+1”志愿服務體系,以期更加全面、深入地踐行關愛農民工子女的事業。
現在,她又開始籌備推廣“彩虹計劃”:參與團中央關愛農民工子女志愿服務行動專項計劃,通過親歷助學、愛心聯盟、融入武漢等主題行動,開展近100個志愿服務具體活動。郎坤憧憬著,能動員全市高校志愿者團隊與農民工子女學校等建立1000對共建關系,服務全武漢6萬至8萬農民工子女。
“希望在,勝利就在,年輕沒有失??!”郎坤每次說起這句話都是激情澎湃,“我將用我一顆永遠年輕的心,在關愛農民工子女的道路上一直求索……”
郎坤日記
每一篇日記,都是對支教歲月的回味——
2011年1月1日
今天是元旦,2011年的第一天,在這個新的開始,我打開電腦,翻看以前的照片,回首走過的路,思緒一下子飄到了兩年前……
2009年元旦前夕,我在貴州招募的第一批雛鷹志愿者自發為四川地震災區小伙伴們送出了60份新年問候信。當地郵政部門特意為我們開了“后門”,在每個信封上都提前印上了“貴州·龍里2009.1.1”的郵戳,寓意2009年是建國60周年,希望四川災區的小朋友們能夠在2009年這個喜慶的年份里忘記痛苦,快樂生活,健康成長!
我時常反思,這樣一群本身就需要別人幫助的農民工子女都把自己的愛給了同樣在困難中的小伙伴,更何況我們這些在幸福中的人呢?他們的淳樸、善良是應該得到回報的。貧窮不是他們的選擇,因為人不能選擇自己的家庭,但是他們渴望通過奮斗來改變命運。他們就是這樣一群“小雛鷹”,希望有一天在祖國的藍天上能夠看到他們展翅高飛,這就是我們志愿者的夢想……
一轉眼兩年過去了,孩子們有些已經上了初中。不知道“小雛鷹”們是否也和他們的郎老師一樣感懷呢?那些記憶是我的寶貝,我相信也是孩子們的。
2011年1月20日
這幾天天氣干燥、上火,一個老師建議我買點金銀花露喝,敗敗火。我一下子又想到了貴州,想到了我和金銀花的故事。
以前只在藥店里見過金銀花,我在貴州第一次看到新鮮的花朵,沒想到新鮮的金銀花很漂亮、很香。開始,有個孩子送了我一朵,學生看到我喜歡就隔兩三天給我送一小束,放在瓶子里插著,我每次收到花都很高興。很多學生送我花,有的學生我甚至叫不出名字。他們把花放在辦公室的窗臺上,并給我留張小字條,上邊寫著“親愛的郎老師收”、“尊敬的郎老師收”、“我最喜歡的郎老師收”等等。
在貴州支教時的網帖
謝謝各位兄弟姐妹的支持,昨天收到江門網名為“多做事,少說話”的愛心人士的信息,好感動。想著身邊有那么多人的關心,雖然素不相識但卻彼此信任,因為救助貧困兒童而走到了一起,相識、相知、成為朋友……想到這里心里暖暖的。貴州有下雨如過冬的說法,昨天又下了一場雨,但是因為有了這些朋友的支持,心中就莫名地感動,感覺自己并不孤單。感謝你們!
我們會根據實際情況將你們募集的衣物分發給需要的孩子,我們支教團同樣在高中支教,大一些的褲子可以給他們穿。說起褲子,這讓我想起上半年隊友給我講的一件事:一個女生由于家庭貧困基本沒有買過什么衣服,褲子穿壞了,向家里要了20塊錢,花季少女很愛美,于是她買了一條穿起來很合身的牛仔褲。她爸爸看到了,埋怨她為什么這么不懂事,不買一條大些的,這樣可以多穿幾年。后來女孩把這件事情寫在了日記里,由開始對父母的不理解,到后來深深地體諒父母。因為那20塊錢是父親賣血得來的……
這樣的情況雖然不是普遍存在,但確確實實發生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相似的情況,期待著大家共同努力,力所能及地幫幫這些孩子。
請捐贈物品的朋友留下您的聯系方式,我將把孩子們帶著滿足笑臉的照片發給您……
延伸閱讀
“戰友”郎坤
第一次見到郎坤,是在上大學的第二天,她是我們班的女生負責人,而我是男生負責人,想不到在以后的4年時間里我們竟然會成為戰友。
齊耳的短發、高高的個子,還有堅毅的眼神、執著的目光,這是她最初給我的印象。郎坤是個不服輸的女孩子,在學習上有一股拼勁。每到緊張的考試復習,她總會很忙。每天早早就去圖書館、自習室找位置自習,許多同學都會拿著在復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去問她,她總是耐心解答,還會主動跟我們講解一些復雜的知識點。要知道,對于總是把每個問題都要弄個一清二楚的她而言,時間是多重要啊。但是每門課程上完后,為了便于復習,郎坤總是抽出時間整理課程要點,歸納復習提綱,還不忘把整理的成果放在網上和全班同學共享。她美其名曰“有福同享”。全班同學都很感謝她,都說考試后請她吃飯,卻被她笑著謝絕了。正因為有了這些努力,她綜合測評成績3年總評專業第一。曾榮獲校一等、二等、三等獎學金各一項。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畢業的時候,她代表我們專業參加公開答辯,還獲得了湖北省優秀學士論文二等獎。
她不滿足于學習專業知識,還強調學以致用,積極參加科技競賽活動。在我們的團隊中,她是唯一的女生。但在參加創業計劃大賽期間,我們都不把她當女生看,她和我們一起熬夜,通宵改稿、吃泡面、跑市場、做調查,大家都疲憊不堪,可是當我們意志消沉的時候,她總是會第一時間給我們加油打氣。她喜歡說,堅持就是勝利。我們一起做過“創賽”,跑過課題,做過校創新基金的項目,做過準大學生的調研等等。曾經帶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沖勁,為了弄懂結構方程模型的問題,我們敲開了理學院博導的大門;為了了解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我們走進了華中師大心理學院院長的辦公室。在那些并肩作戰的日子,我深深感受著她的堅韌與執著。
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彭王城
《中國教育報》2011年4月6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