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导航,在线伊人,宅男导航 - 2022撸道帝综合导航影视网

 
當前位置: 首頁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欄
信息動態
時政要聞
他山之石
資料下載
 

王建國:十年努力一件事

2010年03月26日 10:54 佚名 點擊:[]

有些事情并不容易想明白,即使是那些努力做事的人,所以很多人在懵懵懂懂地做事。但王建國的原則是,做的事情一定要想明白,想明白的事情一定要努力做好。

在秦皇島七中,他做了13年校長,后來又兼任區教育工委書記,但大部分時間和精力他仍然都放在了學校上。他說自己“10年努力一件事”,這件事就是踐行和完善他的“15條教育理念”。

“學校是探索求知的學園、生動活潑的樂園、充滿親情的家園”,“學生是期待被點燃的火把”,“引導學生自我體驗感悟,再把情感融進去,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這些看似簡單的結論,其實是對教育的本源性思考。

閑暇的時候,王建國最喜歡讀《老子》,這甚至影響了他的性格——舉止不緊不慢,說話慢條斯理。他說,哲學思辨能為教育正本清源。根扎穩了,方向找對了,學校才能健康發展。

從當初的“升學暴發戶”到“一所很有內涵的學?!?,秦皇島七中的發展之路帶給我們的思考是,什么樣的教育才是真正優質的教育?優質教育資源是如何形成的?

升學暴發戶到有境界的學校

“言氣質,言神韻,不如言境界。”王建國很推崇國學大師王國維的這句話。他認為,說一個學校有境界,就是說它有自己的一套東西,關鍵是看有沒有形成辦學思想體系。

按照這個說法,過去的七中雖有名,卻無境界。

了解七中歷史的人都知道,學校最初連生存都困難,社會評價是“不好好學,將來只能上七中”。在王建國到來之前,學校領導班子狠抓教學成績,靠提高升學率在幾年間成為全市知名的一所初中。

然而,光有升學率,學校似乎還少了點什么。在七中工作了20多年的副校長趙興明說:“當時雖然是名校了,但感覺像個暴發戶。這樣的情況其實最容易出問題?!?/p>

1997年,王建國調任七中校長。讓大家意外的是,新校長并沒有“新官上任三把火”,除了經常聽課、找干部和教師談話,就是按照上級的安排搞校園拆遷和改建。

“頭3年,我就干這些事情。當時的七中已經是比較好的學校了,在沒找準方向前,沒有必要急著改變它。”王建國說。為了找準這個方向,他參加了兩次至今難忘的培訓:一次是到華東師大參加全國骨干校長培訓,另一次是到加拿大的教育考察。

練了3年內功,時機終于成熟了。2000年,河北省推行示范學校建設,秦皇島七中被確立為全市初中示范學校創建校。按照規定,所有創建校要報上一份名校創建規劃,王建國的理解是,“七中必須拿出自己的東西”。

初稿拿出來后,王建國瞅著自己的“作品”并不滿意。他覺得,教育思想不應是校長想出來的,而應來自全校教職工的實踐,校長的任務是去提煉和提升。為此,他組織教師以研討推動實踐,并在實踐中總結,不斷完善規劃方案的內容。

直到2003年,這份方案才算定型,也就是現在七中教師們耳熟能詳的“15條”。里面的每一條都是回答一個問題,或者提出一個觀點,微言大義,發人深省。

比如,第一條“學校是什么”。在王建國看來,弄清楚這個問題,也就弄懂了什么是教育。他認為,學校有學園、樂園和家園3個層面的含義,學校的魅力在于它有豐富的智力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學習、思考、探索、實踐、研究的氛圍是一種吸引人、教育人的力量。

此外,還有校長是什么,教師是什么、學生是什么,以及培養目標、教育過程、職業意識,等等。盡管看起來有些龐雜,但本質上是回答了“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的問題,正好對應了哲學的本體論、價值論和方法論。

王建國說:“我們要弄清一件事情,必須搞清這3個內容:‘是什么’即你在做什么,‘為什么’即這樣做的價值是什么,‘怎么做’即具體措施和實踐。這些問題搞清楚了,事情也就容易落實了?!?/p>

名校創辦規劃提出至今,已經過去10年了。“15條”理念逐漸成為全體教職工的內隱概念和行動指南,秦皇島七中也從“升學暴發戶”轉變為“一所有內涵的學?!?。

王建國說,10年努力一件事。這件事,七中做成功了。

校長排老三,是個出題人

校長如何理解校長的角色和作用,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他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對此,自稱“起來得早,進步得慢”的王建國深有體會。

1992年,他30歲,就在內蒙古的一所礦區學校當上了校長?!澳菚r一身闖勁,特別強調執行力。要是覺得這個人不行,就換下去,再不行,再換下去,但還是不行?!?/p>

后來,他悟出一個“理”:學校不是行政機構,校長也不是官。盡管拿著上級的任命書,手中也握有權力,但人們喜歡追隨那些能滿足他們需要的人,這與一紙文書是沒有什么關系的。

他的這些反思,最后形成在“15條”中:“校長在學校排‘老三’,不僅要讓自己的服務對象滿意,更要讓他們感動,要努力給教職工和學生創造發展的機會?!?/p>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校長在學校無足輕重。王建國說:“領導就是一種影響力。校長既要有權力影響力,更要追求非權力影響力,即專長、人格魅力、名聲和感情。校長如果沒有影響力,面對教師這樣的知識分子群體是件很麻煩的事情!”

他很推崇毛澤東“間接微妙”的領導藝術:先跟別人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看法,然后把別人的意見和自己的意見統合起來,最后再說出自己的見解。

有了這種“間接微妙”,王建國和教師們相處得很愉快,七中的工作氛圍和教師的心態都有了明顯的變化。

數學教師朱曉紅5年前來學校的時候,聽說校長喜歡隨堂聽課,而且還是數學老師出身,感到很緊張。上班沒多久,果然被校長聽了課。課后到校長室,王建國笑瞇瞇地望著她,慢條斯理地問:“你覺得這節課上得怎么樣啊……”

“校長是個寬容的人,評課、品人很少下結論,總讓你感覺事情還有改進的余地,只要調整就會有進步?!敝鞎约t后來總結道。

王建國喜歡找教師單獨談心,從來不隨意下指令。在工作中,他反對使用“直轄人”,即繞過副校長和中層干部,直接給教職工安排任務。“校長可以越級指導,但不能越級指揮,否則就是錯位,工作就亂了套?!?/p>

七中是個有著3000多名師生的大學校,為了讓管理有序、有效,王建國推行“低重心軟性管理”:在橫向分工的基礎上,將業務干部直接分配到各年級組,增強年級組的管理效能。每個年級組還設有德育、教務、教科研、總務等干事,協助年級主任做具體的事務性工作。

在這種制度下,年級主任統領備課組長、班主任、年級干事,角色和作用相當于分校校長,不過在工作中,他還要征求深入到年級組的業務干部們的意見。這種網絡化扁平式的結構既減少了管理層級,又推進了學校的民主化管理。

當了多年校長,王建國越來越認同老子的“無為而治”。他經常給教師們講“二八定律”:在任何一件事中,主要方面只占20%,其余的80%都是次要的。如果不辨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往往就是浪費時間。

參透了這個“理”,每次安排工作時,王建國只說概要,言簡意賅,至于怎么落實、怎么創新,都留給干部和教職工們去琢磨。

2007年,學校推行“綠色教學”,語文老師張君鐸連這個名詞都沒有聽過。跑去問校長,他也不說。她和同事們只好到處查資料,然后邊學邊實踐。一年下來,學校的綠色課堂竟也搞得有聲有色。

一次會上,副校長鄂立新說:“校長是一個善于出題的人?!?/p>

王建國聽了,瞇著眼,笑而不語。

教師和學生一樣,都是發展中的人

“七中養人”,這是語文老師王連敏的說法。來七中之前,她只有78斤,現在98斤。俗話說“心寬體胖”,她感覺在七中自己的心確實變“寬”了。

“在以前的學校,教了很多年書,越來越感覺自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到了七中,王校長讓我感覺到自己是受信任、受重視的?!蓖踹B敏說。

其實,在“15條”中,每一位教師都已讀到了自己的角色和價值:“教師不是‘蠟燭’,和學生也不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關系。我們和學生一樣,都是發展中的人?!?/p>

為了培養教師的職業理想和精神境界,七中尤其注重引導教師對自己的教育生涯進行,幫助他們自我實現價值。學校還為教師們設計了專業成長手冊,每位教師還根據自身實際制訂了3年成長規劃。

平時,圍繞綠色課堂、專業成長、德育載體等主要工作,學校組織了一系列論壇、沙龍活動,而且改變了講座、示教式的培訓形式,讓每位教師都有機會做“中心發言人”。

“每個人都渴望成為重要人物,都愿意成為主角兒,管理的成功就在于讓每個人都感覺到自己很重要?!蓖踅▏f。

在“15條”中,講教師工作和成長的有8條。比如,“把教育當作事業來做,而不是謀生手段”,“沒有廣泛的閱讀就沒有廣闊的精神空間”,“一個人的價值不在于他現有水平有多高,而在于他能否在工作中不停頓地前進”……

每位教師都能告訴你,哪幾條讓他們感悟最深,改變最多。

“自我實現”這一條讓數學老師岳坤受益最深,他從中不但明白了自我實現的重要性,也學會了如何自我實現。學校秉持的理念是:“好教師不僅是那些上出成功課或教出高分班級的教師,還是那些有能力反思課堂,理解什么對了,什么錯了,尋找策略讓下次課上得更好的教師?!?/p>

岳坤說:“這樣得出的東西,不是誰教給我的,而是我自己形成的。這是一個由內而外的發展過程。”

七中一直倡導教師要努力成為教育家。王建國認為,成為教育家的標志是創造出有自己特點的工作理論方法體系,也就是有獨到的實踐哲學,就像陶行知說的“教學做合一”。

在這個大方向上,他又給教師們出了兩道“題”,一是追求學科氣質,二是學做公眾知識分子。因為前者是成為教育家的起點,而后者則是教育家的必備品質。

與多數同事一樣,數學老師李艷華最初是從校長的講話中聽到這兩個詞的。腦子里有了概念,再到實踐中去體悟、追求,大家很快就從中找到了樂趣和自信。

“培養學科氣質不像培養教育家那么難,只要每個人在平時多投入一點,深入一些,堅持數月數年,通過量的積累,就會產生質的飛躍?!崩钇G華說。

七中對有進步、有貢獻的教職工不吝嗇獎勵。2009年,史無前例地推出“10項獎勵”:教育特色獎、教育指導獎、特別貢獻獎……

每一項獎勵,既是認可,更是激勵。

獲得教育特色獎的董翠萍說,在七中做班主任,享受著平淡的幸福,因為從中既成就了學生,也成就了自己。

學生是期待被點燃的火把

“學生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期待被點燃的火把?!薄?5條”讓七中教師重新認識了學生。

王建國強調尊重學生,這個觀點雖然沒有新意,但在老瓶子里面,他裝上了新酒——“尊重有3個層面:一是尊重學生的狀態,二是尊重學生的需求,三是尊重學生發展的可能性”。

有了這個思想前提,教育方式就需要作調整,“15條”告訴教師們:“引導學生自我體驗感悟,再把情感融進去,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聽來的忘得快,看到的記得住,動手做更能學得好?!?/p>

在教學上,王建國要求教師要學會整合“三維目標”:知識和技能目標旨在“學會”,過程與方法關注“會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重在實現“樂學”。每堂課都應留下最后2分鐘,讓學生自由思考、質疑。

這個教學思路,讓七中的課堂變得與眾不同。在一次全省公開課上,生物老師朱健不僅很好地整合了“三維目標”,而且抓住了“最后2分鐘”,讓學生談談一節課的收獲,輕松的課堂氛圍引來了學生的精彩發言。

大獲成功的朱健總結說:“我們的教學不是解決所有問題,而是讓學生帶著問題離開課堂,讓學生用學到的方法去解決他們自己心目中的一個個問題?!?/p>

再好的教學,如果不能讓所有學生受益,都是存在問題的。王建國反對用好學生的標準衡量所有學生,因為在這把大尺子下,多數學生都是失敗的。

在七中,如何減輕中等生的學習壓力是一項研究課題。王建國對教師們說,我們習慣抓兩頭帶中間,以為抓住兩頭,中間就起來了。但實際上,中等生的壓力是最大的。

課題組后來作了一個調查,結果發現,有過度心理焦慮的學生,恰恰都是中等生。這個研究最終找準了造成中等生壓力大的因素,并且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

對中等生的關注,也就是對“大多數”的關注,這使得七中的“以學生發展為本”沒有成一句空話。

在德育方面,王建國提出“在秩序中求活力”,“在活動中張揚個性”。為此,學校設立、創新了一系列德育載體,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示范班+示范生、特長生”制度?!笆痉栋嗍且约w促進個體,示范生、特長生則是以個體促進集體?!?/p>

示范班有6種:紀律、文化建設、綠色、體育、自我管理和自定義示范班。所有班級都可以挖掘自身優勢,向由德育干事和學生組成的審批小組申報。獲批的班級,平時不僅要不斷接受檢查和其他班級的參觀,還要定期寫自評報告。

此外,每個班級還評有示范生和特長生,內容五花八門,人數也沒有上限。分管德育的副校長劉俊義說:“只要能命名,我們都設個項目。目的是激勵每一個學生,讓他們覺得自己在某方面是行的,讓他們學會管理自己?!?/p>

王建國說:“最好的教育,就是學生的自我教育?!狈聪蛴^之,七中的教育實踐,在解放學生的同時,其實也解放了教育自身。(張以瑾)

上一條:學校教育最缺的是什么 下一條:留住美麗的風景

關閉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版權所有
馬克思主義學院辦公電話:0795-3203978  馬克思主義學院郵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