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工程,將其作為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營造心理健康和諧環境的重要途徑,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共同負責、師生員工積極參與的學校文化建設格局。學校本著特色鮮明、多樣性、創新性和品牌化的原則,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健康、格調高雅的各種文化活動,加強文化建設的研究和交流,積極發揮校園文化全方位熏陶感染、多渠道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一、樹立品格——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學校大力弘揚“愛國進步、誠信質樸、求真創新、為人師表”的優良傳統和“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校訓精神,將其貫穿在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切方面。學校充分發揮校史展、文博館的展示教育功能,面向師生開放,使他們感受學校深厚的文化積淀和深刻的人文內涵。學校大力營造“書香北師大”的校園文化氛圍,舉辦讀書文化節、讀書日活動,開展各類名著導讀、名師推薦經典書目、“漂流閱讀,好書分享”、“數字閱讀,數字圖書資源推介”,最大限度地便利學生閱讀,使學生養成崇尚讀書、熱愛讀書、善于讀書的校園讀書學習氛圍,塑造師生共同的價值觀念和文化品格。學校通過出版《發展的足跡——北京師范大學老照片圖冊》、《涓流——北京師范大學師生文藝作品百篇精選》,匯編校報優秀文藝作品,激勵廣大師生增強精神文化凝聚力。通過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動,強化“治學修身,兼濟天下”的辦學理念,加強校風校訓建設,凝練師大文化特點,塑造師大文化品格。
二、營造氛圍——加強校園形象文化建設
學校對校園環境和人文景觀進行整體規劃,致力于建設精致校園。充分發掘五四紀念碑、魯迅像等愛國主義教育類型景觀,以及木鐸、校訓碑、老校鐘等承載師大傳統內涵的標識景觀,將其鋪陳到校園的主要角落,做到每處景點都是精品,每處景觀都有故事,提高了校園文化內涵。此外,在各教學樓、辦公樓、圖書館等公共建筑內部,結合各建筑本身用途,建設了一批獨具特色的文化走廊。通過文化走廊宣傳學校相關歷史、各學科發展歷史以及各單位發展現狀,打造了處處見文化、時時有文化的氛圍。通過推進學校形象設計和塑造工作,將形象標識系統納入新建校區規劃、設計和建設過程之中,保持學校形象的總體一致性。
三、打造品牌——加強校園學術文化建設
學校定期為全校同學開設各種類型的文化學術沙龍、講座,北京師范大學勵耘文化沙龍、求實大講堂、學術前沿論壇、院士治學與人生、時代先聲、名家講壇、風云論壇、京師大講堂等系列精品講座為教師之間和師生之間提供了一個充分交流的平臺,促進了不同學科學術觀點的交叉融合和知識創新,進一步強化學術道德建設,營造崇尚創新、探求真知的學術環境和寬松和諧的學術研究氛圍。學校利用強勢學術資源,打造品牌活動。“大學生電影節”由我校于1993年創辦,以“青春激情、學術品位、文化意識”為宗旨,以“大學生辦、大學生看、大學生評”為特色,在教育、文化和影視三界有著廣泛深遠的影響,其權威性受到電影界人士的普遍認同。我校舉辦的“5.25大學生心理健康節”,2004年經團中央學校部、全國學聯的倡導推廣,成為全國大中學生心理健康節,每年的心理健康節都是一次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峰會,其影響已經擴展到全社會。這些活動已經形成了獨具師大特色的品牌,在全社會范圍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四、擴大陣地——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
學校網絡文化建設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將校園網作為宣傳陣地,開辟理論宣傳網站、網上黨校、師悅網師生論壇等網絡專區,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陣地,豐富網上教育活動。學校開展“網絡文化論壇”系列活動,通過經常性的誠信教育、道德情操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網絡虛擬世界的本質。學校開辦校園新聞網的英文版,擴大國際影響,進一步推進了與網易、新浪、百度、鳳凰等主要門戶網站專題和內容等方面的合作,擴大了網絡宣傳陣地。學校加強校園網絡信息安全監督與管理,減少網絡垃圾的侵害,積極開展網絡文化素質養成教育,把學生引向健康向上的校園網絡文化潮流中去。
五、突出特色——加強院系特色文化建設
學校各院系在學校文化建設規劃的統一要求下,本著與學校文化協調發展、突出特色的原則,建設和發展各自的院系文化。各院系依托自身學術力量,根據各自的學科和專業特點舉辦了京師經管名家講壇、輔仁國學講壇、京師名家刑事法講座、“傳承民族精神,激揚中華文化”系列講座、倫理學講壇、與名師面對面系列講座、讀書文化系列講座、“教育:職業與事業”系列講座、京師教育論壇、“金聲玉振”系列講壇、“運籌帷幄,經緯天下”系列講座、中國著名政治學家系列講座等各具特色的學術活動。各院系學生會、學生社團以“學術與藝術相結合、傳承與創新相結合、校園和社會相結合”為原則,積極開展高品位、前瞻性、社會化、開放式、互動型的校園文化活動。學生社團作為大學生的自治團體,是青年學生自我追求和自我發展的重要陣地。
學校北國劇社、心理健康者協會、書法協會、春秋學社、教育學社等一批學生社團走在首都乃至全國高校前列,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力軍,有力地發展繁榮了大學的校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