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导航,在线伊人,宅男导航 - 2022撸道帝综合导航影视网

 
當前位置: 首頁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欄
信息動態
時政要聞
他山之石
資料下載
 

感恩教育,培養高尚的人

2010年09月19日 15:20 佚名 點擊:[]

“感恩”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里解釋為“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類生活的重要情感行為,這種情感和行為包含著尊敬師長、關愛他人、回報祖國、珍愛生命、追求和諧等倫理價值。一顆顆感恩的心,組合成社會的良心、善心與愛心。加強感恩教育,就是要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社會培養出健康和高尚的人。

感恩教育培養健康的人和社會

感恩教育是培養傳承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的基本要求。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歷來就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感恩思想,魯迅先生則要求人民要“感謝命運,感謝人民,感謝思想,感謝一切我要感謝的人”。加強感恩教育就是要培養健康的學生,讓他們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做品德高尚的人。

感恩教育是培養健康心理的基本要求。感恩之心是一個人幸福的源泉,一個心存感激的人,往往就是最快樂的人。在感恩的氛圍中,人們面對很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靜氣;在感恩的環境里,人們可以認真、務實地從最細小的事情從容做起;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自發地真正做到嚴于律已寬以待人;在感恩的氣氛中,我們將不會感到自己的孤獨……加強感恩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讓他們擁有一顆陽光的心靈、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感恩社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和同學,從而與人與社會和諧相處。

感恩教育是培養奮發進取的拼搏創新精神的基本要求。感恩之心是一個人奮發進取的力量源泉。周恩來總理自小就以感恩中國之心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最終為中國造福。在學校教育中,學生因感受師恩而發奮學習的例子不勝枚舉,學生因為感受到父母恩情而立志成才者更多。而相反,那些沒有感恩之心而心存報怨而頹廢的人,往往走上坑害他人、報復社會者的歧途。

感恩教育,要讓學生有“感”而發

感恩教育非常重要,但其實施需要科學方法,這樣才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感恩意識。

首先,要循循善誘,引導大學生學會感知他人對自己的幫助。巴爾扎克說:“驕傲的人,很少感恩,因為他永遠不會認為自己已得到他應得的一切”。處于成長階段的大學生,尤其是部分獨生子女身上存在的自我中心意識,使他們很容易形成“成皆由我,敗皆由人”的思維習慣,總是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努力,而看不到別人的付出。因此,要有意識地逐步引導大學生用辯證的方法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在看到自己努力的同時,也要看到他人對自己的幫助,養成謙虛進取的心態,由此知道感恩、學會感恩。

其次,要培養大學生的權責意識。如盧梭所言“當舒適地享受一旦成為習慣,便使人幾乎感覺不到樂趣”。當外來的幫助和關懷成為習慣時,人便容易變得漠然。在日常生活中,師長們更多的只是履行了自己的“責”,而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師生關系、長幼關系中理應享有的“權”,亦即忽略了孩子的責任和義務。由此,孩子因沒有付出的體驗,久而久之,老師、父母的付出在孩子眼里就會變得理所當然了。長此以往,又何談對師長的體諒和感恩呢?因此,要培養孩子正確的權責觀。師長在付出努力的同時,要有意識地讓大學生看到和感覺到,讓他們理解師長的艱辛與付出,進而要求他們也要盡相應的責任和義務,逐步讓他們在享受擁有的同時懂得回報,養成感恩的心態和習慣。

第三,培養大學生養成廣闊胸懷。心胸狹窄、名利心和功利心強的人,喜歡從小處著眼、斤斤計較,難以包容他人。如羅蘭所言:“如果你只注意別人的缺點,那你就會處處碰到敵人,把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的灰暗之中去?!彼愿卸鹘逃仨氁M行以寬容和悅納他人、欣賞他人為主要內容的胸懷教育。只有胸懷廣闊的人,才能“不念舊惡”、“犯而不較”,做到“君子和而不同”,更多地看到別人的優點和長處,更多地記住人與人之間至真至誠的醇美,才能對他人、對社會長存感恩之情,做到既能以德報德,又能以德報怨。

第四,引導大學生感受關愛、學會關愛。人與人之間的幫助和關愛不僅表現在語言上,也更多地表現在人們不經意的動作中,反映在人們的一舉手、一投足、一言一顰之中。一句輕輕的問候,會讓我們倍感溫暖;一個鼓勵的眼神,會讓我們力量頓增;拍拍肩膀,會讓我們的顧慮和委屈煙消云散,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去發現、去感受。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發現關愛、感受關愛,進而由己及人,學會去關愛別人,回饋他人和社會。

感恩教育的學校途徑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感恩教育,提高實效性。要使感恩意識成為大學生的一種思維習慣,成為他們的品德中的組成部分,無疑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引導和熏陶,找到正確的學校途徑。

首先,要充分發揮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主陣地、主課堂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的必修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體現了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用身邊的實例教育學生,要觸及學生的靈魂。要防止感恩教育平淡化、平凡化以及過分理論化,收不到實際效果。

其次,要充分發揮教師的言傳身教作用。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彼枷胝谓逃绕淙绱恕=處煹哪7栋駱幼饔迷缫褳槿藗兯沧R,要引導大學生學會感恩,教師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感謝學生的配合和幫忙、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鄰里的互助和照顧……學生從老師日常生活的點滴言行中,最能夠學會知恩和感恩。

第三,從小事做起。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長期教育、熏陶和培養的過程。培養大學生感恩應該引導大學生從小事做起,從體諒父母、孝敬父母、感謝老師、幫助老師做起,讓感恩的種子在平凡的生活中發芽、成長。(作者單位:綿陽師范學院)

上一條:“唱讀講傳”進課堂,用鮮活的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人 下一條:學生們心中的房玫老師:她為我們點亮人生的燈

關閉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版權所有
馬克思主義學院辦公電話:0795-3203978  馬克思主義學院郵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