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导航,在线伊人,宅男导航 - 2022撸道帝综合导航影视网

 
當前位置: 首頁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欄
信息動態
時政要聞
他山之石
資料下載
 

關于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思考

2010年10月09日 23:00 佚名 點擊:[]

貼近生活實際 傾心打造學生喜愛的思政課堂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有效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核心問題是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認識社會、關注生活的科學思維方法。為此需要切實走近學生,深入了解學生,到位關愛學生,著力尋找優化教學內容、活化教學過程的源頭活水,才能到位有效地打造學生喜愛的思政課堂。

1.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是思政課教改的原動力

真正的教育,應該是師生共同打造完美幸福人生的過程。陶行知先生曾經指出:“處處是創造之地,時時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北局按髳塾恕薄耙陨鸀楸尽钡睦砟?,為有效培養和優化學生作為職業人所必備的職業道德,以及作為社會人所不可或缺的社會公德和法治觀念,就必須以對學生的充分理解、信任和尊重為基礎與前提,力求讓學生在參與教學過程中感到溫暖和舒心,進而潛心思考和認識自己的價值,由此點燃心中的希望之火。

1.1 關注大學生的獨立人格

教育民主是思想政治教育常講常新的話題,充分關注大學生的獨立人格對于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則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盡管當代大學生可能存在人生歷程難免的人格和心理缺陷,但不可以據此忽視他們期望擺脫不合理約束和干涉的心理。因為,思政理論課的教育效果更有賴于大學生由衷的認同和接受。思政理論課的教學實效,絕非一般的梳理教材所能奏效,道德修養、人生道理,關鍵不在于教師的講授灌輸,而在于學生自身是否愿意領悟和踐行。事實上,一些學生對思政課的漠視,并非不關心政治,而只是對單調說教片面灌輸不感興趣。因此,思政理論課教學的有效途徑就在于,注意貼近學生心理特征和時代發展實際,有機整合和優化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則必須堅持在相信學生進取心的基礎上悉心引導和指導,注重培養學生自主選擇、自主內化、自主發展的能力,力求使之由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參與,以期充分發揮其潛能,從而實施科學引領和有效教育。

1.2 理解學生的發展需求

當今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較之一二十年前似乎是大有改善。但由于種種主客觀因素,大學生們的成長其實有著特別的艱辛度,在學習壓力、就業競爭、交際障礙等方面面臨諸多問題,高職院校學生則更可能遭遇就業不如意、學業不理想、家境不順心的困難,其在對待社會問題的認識方面會更多表現出不成熟傾向,因而感到健康前行舉步維艱。他們需要教育者的理解和信任,思政教師尤其要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適應其知識閱歷和認知特點。在高職院校普遍推行工學結合改革的背景下,思政理論課教學需要緊密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為他們釋疑解惑,力求使之理解和感受學習掌握科學理論與指導自己正確認識社會和人生、有效實現人生價值及保障自己健康成長之不可或缺的關系。為此應當采取談心式、啟發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并以朋友的身份,盡可能融入學生之中,與學生平等交流、釋疑解惑。同時還可以結合課程內容,根據既定教學目標,聯系社會現實和學生生活實際,組織指導學生有序開展主題明確、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使之在實踐中提高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證明,這樣可以比較有效地促使學生由對教師的好感、尊敬、信任和喜愛,上升到認可、喜歡思政課,有利于形成“親其師信其道”的氛圍。

1.3 發現新一代的閃光亮點

2009年長江大學10.24搶救長江落水少年見義勇為英雄群體的產生,浙江工業大學學生楊濟源踐行“男人可以沒才,可以沒錢,但是不可以沒責任感”誓言的事跡,筆者所在學校學生為救助罹患白血病同學一天捐款十余萬的事實,都在提醒我們需要重新認識曾被稱為“迷失的、自我為中心的、無社會責任感的、垮掉的”“90后”。近年有此一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此言盡管有一定片面性,但從教師本應充分肯定教育對象的求知欲望、求新心理和進取心態的角度看,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當代青年學生對新事物、新觀點又特別感興趣和易于接受。問題在于,我們能否建樹和踐行共同作為學習主體的理念,能否實現師生攜手前行。筆者在面對09屆畢業生主講的一次關于科學發展觀講座之后,就有學生在學院報發表體會文章,由講座所引用的俞敏洪先生體現“更快更高更強”理念的“大樹”“小草”名言切入,概述以有關金礦開發兩類思路隱喻國家發展兩類模式及其不同效果的實例,轉而以大小挖掘機及其所需能力聯系于學生的成長內催力,引出了“金礦就在自己身上”的結論。其得到激發的思維力可見一斑。

2.教學資源內容整合是思政課有效教學的著力點

當今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多元化、多層次性和不平衡的特點,決定了眾多學生價值取向的多樣性、矛盾性和不確定性。為有效指導學生正確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需要在遵從課程大綱的前提下,以廣闊的社會生活為背景,科學整合思政課教學內容:既要有新穎的時代信息,又不失科學的方法點撥,而且要體現與學生成長的客觀自然聯系。

2.1 適應學生求知心理,避免空洞說教形象

在思維多元化社會背景下實施思政理論課教學,要改變可能的政治說教形象,似乎難以逾越,但并非不可能。到位落實課程大綱要求及有效提升學生實際認知能力的關鍵,在于能否有效解決思政教學內容與學生需要不匹配的問題,由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動機及求知欲,避免其成長被分裂在兩個互不接觸的世界:“在一個世界里,學生像一個脫離現實的傀儡一樣,從事學習;而在另一個世界里,通過某種違背教育的活動來獲得自我滿足?!薄榇诵枰I學生科學理解“為何而生”的意義,亦即現代公民經歷科學適應社會和優化素質過程的必然性,有效實施公民教育,進而指導學生科學認識理解思想政治理論課之于自身健康成長的不可或缺作用。這就要求思政理論課教師在社會背景下整合教學資源和教學內容,引領學生充分認識這些成果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正確理解相關理論成果及其指導作用是作為當代中國公民的應有素質,力求使之確認真理性,引導學生思考并與之共同求知,逐步實現“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比如可由“子貢問政”之“國無信不立,人無信不行”強調國家民本制度和公民道德形象的重要,由“孫志剛案件”“佘祥林案件”“周老虎案件”等切入對“我國法治進程”漸進性認識過程等。

2.2 適應學生求真本性,堅持課程應有導向

理論源于社會實踐,但理想境界與現實生活總是有距離,因而實現課程目標需要科學處理教材觀點與客觀實際的關系。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這樣兩句詩:“人生天地間,各自有稟賦,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何者為大事?陶老先生可謂一語道破天機,“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保鹤怨啪陀小叭酥?,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之說。作為堅守思政教育主陣地的思政課教師,更應該充分關注學生的“性善”“向善”本性,在教學實踐中著力堅持有效激發學生進取心的導向,盡可能以學生應該關心又能夠理解且能夠正面引導他們思考的話題角度切入,力求契合學生的求真志向,確保教學能夠更好地貼近學生、貼近生活。比如由“人生列車”的載體切入“珍惜緣分、珍愛生命”,結合“木匠建房”的故事切入“共同體意識”,由“五四”先驅名言及2009年五四前夕胡錦濤論說“社會責任心傳統”切入當代青年應有責任感等。

2.3 適應學生求新本能,克服教材滯后傾向

我們已經開始進入知識經濟時代。身處信息海洋中的大學生網民,本就喜歡求新求異,頗有個性卻又偏于浮躁,而今更是視野寬廣,其關注又各不相同。與此同時,由于多種主客觀因素所決定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的滯后性,則是人所共知、無法避免,現代學生對于教學內容往往以為“一看就懂”但卻“一放就忘”,且不愿意深入理解。這就更要求我們充分考慮學生的整體特征和認知特質來安排思政課教學的內容。為此需要研究書本知識與學生認知閱歷的聯系,注意聯系社會熱點及生活問題,確保教學內容常新,有效引領學生科學認識當代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現象。比如由“三鹿奶粉事件”等相關典型切入“敬畏自然、敬畏社會”,由“抗震救災彰顯民族凝聚力和整體道德形象”切入“公民道德建設”,由對“釣魚執法”的申訴及糾正,切入公民依法維護權利、社會堅持法律思維方式的重要,由中外抗震救災不同情景的對比切入“科學認識我國社會制度”等。

3.教師自我提升是思政課教改的關鍵

我們生活在終身發展時代,教育需要培養和優化學生的終身發展能力。為踐行“以學生為本”理念,在相信學生、關注生活的基礎上實施思政教學,更需要思政理論課教師建樹并不斷優化終身發展意識。這里的基本前提,是要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作為事業來追求。

3.1 堅定信念,思考探究教學規律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導和指導學生樹立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其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承擔重任的思政理論課教師,為此自身首先必須具有堅定的信仰和崇高的理想。以事業追求對待教學,才能進入角色,也才能獲得成功,才有望獲得社會的認可。這是教師特有的樂趣。

3.2 聯系實際,確保教學內容常講常新

深入理解并切實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方法是所有學科教學的原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所包含的教學內容體現了科學思維方法和綜合知識性要求。為確保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需要從各有關課程內容的特點及相關現實生活問題的認知要求出發,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使相關的理論和實踐知識相互補充、相互印證。作為思政課教學內容的科學理論生命力源泉,在于其賴以產生并發揮作用的社會實踐。由于客觀世界、社會實踐和人的認識發展的無限性,理解和踐行課改教學理念,必然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需要坐得住板凳,耐得住寂寞。

3.3 堅持人本,攜手學生共同發展

現代師生的教學關系,早已不是“一桶水”與“一碗水”的關系,而是師生共同研究如何“找水”乃至于“造水”的問題。肩負與學生共同打造健康人生之使命的思政教師,更要堅持與學生攜手前行,傾聽他們所思所想,才能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產生更好的效果。教師要有善待他人、善待社會、善待生活的感恩心理,切實善待學生。這也是真正善待自己。

列寧說得好:“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睘榱藢⑽覈林氐娜丝谪摀D化為人力資源優勢,以適應21世紀的國際競爭,我們必須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思政課教學在這方面有著義不容辭的重要責任。

愿意與思政教師同行共勉的結論:國家發展的金礦在民間;人生進步的金礦在心間。

上一條: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 下一條:井岡山大學將紅色資源融入教育教學結碩果

關閉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版權所有
馬克思主義學院辦公電話:0795-3203978  馬克思主義學院郵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