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道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篇。井岡山是紅色資源的寶庫,而紅色資源是優質教育資源,具有強大的教育功能,是新形勢下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鮮活教材。多年來,井岡山大學堅持以井岡山精神辦學育人,將井岡山紅色資源進校園、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
以理念創新為先導,推動紅色資源進入教育教學
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形成的、具有資政育人意義的歷史遺存,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它集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愛國主義于一體,成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對大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的優質資源。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要深入開展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教育,開展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教育,開展基本國情和形勢政策教育,開展科學發展觀教育。
多年來,井岡山大學大膽實踐、勇于創新,大力挖掘和整理井岡山紅色資源,致力于將井岡山紅色資源轉化為大學生教育教學資源,組建教學科研團隊,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實踐與探索,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井岡山紅色資源進入教育教學工作,把政治優勢轉化為教育教學成果和學術成果。
在將紅色資源融入教育教學過程中,井岡山大學堅持理性與感性、內容與形式、講授與體驗并重的原則,不斷進行途徑、方法、手段與模式的探索和實踐,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和形式,從而增強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親和力與感染力。
以教學改革為主導,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教學活動
開發校本課程,將紅色資源進教材進課堂。2004年井岡山大學根據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廳關于紅色資源“四進”的部署,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改革,并開始了將紅色資源融入教育教學的嘗試。學校組織編寫、出版了《井岡山精神與當代大學生》校本教材,在大一新生中開設《井岡山精神與當代大學生》必修課,使全校大學生系統地學習井岡山革命史和全方位接受井岡山精神教育。為了增強教育教學的效果,學校要求老師多開展案例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和音像教學等,并不斷修改補充教材內容。
布置大型展覽,對大學生進行形象直觀的展示教學。2007年,為提升紅色資源融入教育教學的效果,學校建立了具有聲、光、電等現代技術的井岡山精神大型展覽館,通過展示具有視覺沖擊力的歷史文物,舊居舊址的照片,摸擬激人奮進的革命戰爭畫面,使井岡山的歷史具象化、形象化,讓學生從歷史實物、實景中,近距離和直觀地觸摸和感受波瀾壯闊的井岡山革命歷程,使思想受到震撼,心靈得到洗禮,情感得到升華。
開展實踐教學,將大學課堂從校內擴展到社會。從2007開始,學校采取學生自愿報名、校團委公開選拔、指導教師帶隊、學校資助經費的方式,連續四年組織幾千名大學生在暑期開展“井岡山的紅色傳說”采風活動。大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教師帶領和指導下,深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所屬縣市區等地,頂烈日冒酷暑,采集和記錄廣泛流傳于民間的紅色故事和傳說。師生白天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晚上聽農民講故事,沿途瞻仰革命舊居舊址,遍訪博物館、敬老院和干休所,與井岡山斗爭的參與者、見證者和革命后代促膝談心,感受當年轟轟烈烈的革命戰爭場面,傾聽當年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跡。四年來,師生共采集整理了紅色傳說幾千篇,已出版《井岡山的紅色傳說》三冊。
2008年開始,學校在寒、暑期還同時組織開展了“毛澤東在井岡山地區社會調查的循蹤調查”、“井岡山紅色歌謠采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共青團風采人物采風”、“井岡山紅色標語采集”,以及“重走朱毛紅軍挑糧小道”等系列活動。大學生曬黑了肌膚,陶冶了情操,磨練了意志,提升了調查、采訪和寫作能力。
推行研究式教學,讓師生不斷提升理論素養。依托江西省重點學科中共黨史、江西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井岡山研究中心,學校組建學科團隊,扶持“大學生井岡山精神研究會”,鼓勵師生深入挖掘和研究井岡山紅色資源,積極探索紅色資源進入教育教學的規律,并不斷受到紅色資源的思想熏陶。
近年來,學校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的大力支持下,進一步整合省內資源,拓寬研究方向,凝聚學術隊伍,幫助井岡山研究中心沖擊國家重點社科研究基地。目前,該中心承擔了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6項,《井岡山紅色資源轉化為大學教育教學資源的實踐與探索》獲江西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歷史研究叢書》(《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黨的建設史》、《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政權建設史》、《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經濟建設史》、《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文化建設史》和《湘贛革命根據地全史》),填補了國內關于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專門史研究的空白,獲江西省第13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選二等獎。
參與教學演出,使演戲看戲都是必修課。2004年底,學校開始創編以反映井岡山斗爭史為內容、以弘揚井岡山精神為主題,全景式再現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在井岡山艱苦奮斗歷史的音樂舞蹈史詩《井岡山》,由在校學生演出。2006年3月以來,該節目先后在各地為大學生、領導干部以及專家學者等演出77場,觀眾達60000人。在中國共產黨成立89周年前夕,井岡山大學與同濟大學師生赴教育部和科技部作音樂舞蹈史詩《井岡山》專場演出,作為教育部和科技部全體機關干部的一堂黨課、一堂政治課、一堂井岡山精神教育課,得到了兩部領導的高度評價和觀看節目的2000多名機關干部的交口稱贊。
在本校,學生演出和觀看音樂舞蹈史詩《井岡山》是一堂必修課。學校還將該節目與專業教學相結合,讓不同專業大學生一邊觀看演出,一邊進行攝影比賽、繪畫比賽、文學評論比賽、新聞采訪比賽、觀后感比賽等。五年來,每個年級的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了音樂舞蹈史詩《井岡山》的演出、觀看和系列比賽,在得到實踐鍛煉的同時,又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以提升效果為核心,不斷彰顯紅色資源魅力
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在全方位將紅色資源融入教育教學實踐中,井岡山大學把《井岡山精神與當代大學生》打造成為精品課程,把音樂舞蹈史詩《井岡山》打造成為精品劇目,把“紅色系列采風”打造成為知名品牌,同時也打造了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拓寬了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培養了大學生的高尚品質。音樂舞蹈詩史《井岡山》先后榮獲教育部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江西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工作案例二等獎?!熬畬降募t色傳說”采風實踐團連續三年被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學聯評為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
促進了校園文化建設上臺階。多年來,學校堅持了每年12月舉行校園文化藝術節,通過紅色歌謠大合唱、井岡山斗爭史和廬陵文化為題材的舞蹈表演及攝影展、美術作品展等形式,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常年在全校學生中開展的“弘揚井岡山精神,爭當優秀井岡學子”活動,是思政工作的重頭戲。廣大同學從一點一滴中積累,在一言一行中培養,勤奮學習、刻苦鉆研,勇于創新、勤于實踐,提升了人生追求,培養了愛國主義情感。
學校一直堅持以院(系)、班為單位對大學生進行“十個一”教育活動:學好一門《井岡山精神與當代大學生》必修課,至少觀看一次音樂舞蹈史詩《井岡山》,利用假期開展一次以弘揚井岡山精神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參觀一次井岡山舊居舊址,每年在校園文化藝術節學唱一首井岡山紅色歌謠,種一棵井岡山常青樹,積極參加“五十助一”活動幫助一位貧困大學生,積極加入“愛心社”為老區人民至少獻一次愛心,“大學生井岡山精神研究會” 成員每年至少舉行一次學術研討會,會員每年至少寫一篇相關學術論文。
提升了師生的創新能力。學校在抓緊抓好紅色資源融入教育教學過程中,也促進了中共黨史學科的發展和全面提升了井岡山研究中心教研人員創新能力,促進了相關專業學科的大發展。創編演出音樂舞蹈史詩《井岡山》,參與創編的教師業務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參與演出的學生專業素養得到充分培養。音樂專業教師依托節目申報了大批科研課題,音樂學專業(含舞蹈方向)被教育部、財政部聯合批準為第五批全國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引領了大學生健康成長。學校長期堅持紅色資源融入教育教學,堅持井岡山精神辦學育人,大學生不僅對井岡山精神的內涵有了深切的理解,而且能以實際行動踐行井岡山精神?!皭坌纳纭背闪⒁允嗄陙?,廣大大學生志愿者薪火相傳,以奉獻愛心為宗旨、以服務他人為己任、以互幫互助為內容,組織了大規模志愿者行動1000余次,參加活動的成員達4萬多人次。該社也先后被評為“全國社區青年志愿者先進單位”和“全國百萬青年志愿者助殘行動先進集體”。十多年來,全校性的“五十助一”活動也開展得紅紅火火,大學生每人每月自愿捐出一元錢,每五十人幫扶一名學友,至今共募集資金50余萬元,使3000余名貧困大學生得到了濃濃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