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6號文件精神,五條措施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建立健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學校、院(系)、班級三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明確各級機構職責。成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機構,并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制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規劃,明確工作目標。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條件建設,設立不低于生均十元的專項經費。
二是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建設。把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納入教師隊伍建設,加強選拔、配備和管理。每所高校按不低于2人的標準配備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人專職人員。到2013年底,每所高校按不低于1:3000的比例配齊專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人員,按不低于1:1000的比例配齊兼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人員。把專職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納入專職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或心理學等相關專業教師隊伍統一管理,評聘相應的教師職稱,并將咨詢、輔導等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入工作量。把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納入新進教師培訓課程體系。市教委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庫”,每年開展心理骨干教師和專職輔導員心理輔導理論和實踐培訓,實現持證上崗。
三是全面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從2011年起,逐步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32學時或2學分),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制定教學大綱并選配好教材,設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專項課題,開展市、校級優秀教學團隊和精品課程建設,實現全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共享,創建具有重慶市特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體系。
四是做好大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的預防和干預工作。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普測工作,建立大學生電子心理檔案,規范處理和科學運用各種測量結果。開展對“重點時段”和“重點群體”的監控,構建“早發現、早報告、早研判、早預防、早控制”的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工作機制。將患有嚴重心理疾患的學生及時轉介到專業機構進行心理治療。形成由學生工作部門牽頭,有關方面聯合開展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工作的模式,建立健全逐級逐層、反應迅速、覆蓋廣泛的心理防護網絡體系。到2013年底,每所高校須建成個體心理咨詢室、團體心理輔導室和心理測評室等功能齊全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多校區高校要在每個校區建心理咨詢室,為廣大學生提供主動、便捷、及時、有效的心理咨詢服務。
五是精心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積極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院校、進班級、進宿舍”,廣泛開展自我認知、情緒調控、壓力管理、人際交往、生涯規劃、生命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活動。充分利用校園網絡,建立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網頁或欄目,開通E-mail、QQ、博客、MSN、飛信等網上渠道,為學生提供及時、便利的心理服務。建立片區心理健康教育共建模式,通過社會實踐、畢業實習等方式,推進設置心理學專業的學校與周邊學校的交流合作。加強學生心理骨干隊伍和社團建設,充分發揮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體作用,形成大學生自助助人、互助成長的良好局面。市教委每兩年開展一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導、評比、表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