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在戰略主題中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堅持素質教育就要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創新德育形式,豐富德育內容,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準確理解高校德育工作首位原則。德育是衡量高校辦學成效的主要標準。強調德育首位是在育人中德育起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方向保證的作用。大學期間,是一個人的身體、心理旺盛發育和健全時期,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意志品質的養成階段,對于新事物充滿探索的欲望。這段時期所接受的教育,對于人的一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而德育發揮著決定性的引領作用。
德育領域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不斷的拓展和延伸,德育功能也隨之由單一向多功能變化。德育不僅具有政治功能,同時德育具有經濟功能,它不僅決定智育的方向而且從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角度影響學生學習和成才的積極性。最終促使學生以一定的人生觀和人格內涵將知識和能力作用于社會實踐。德育還具有文化功能,創設文化環境,繁榮校園文化。德育要研究學生的內心世界,在人的思想觀念層面上促進觀念更新、思想解放、變單一型教育為復合型、開放型教育,新時期,新形勢應充分發揮德育多種功能。正確處理好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關系,使學生成為具有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結合,能力、心理、態度和諧發展的一代。
全面推進德育工作落到實處。德育應該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領域,滿足學生的發展要求、成才要求,解決實際問題。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到位。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學生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學內容要緊密結合形勢的變化,關注、指導和引導學生的現實生活,抓住與大學生息息相關的熱點、疑點問題和學生共同探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形式與方法要從課內擴展到課外,從學校延伸到社會,課內課外兩個渠道暢通,內容上相互呼應,環節上相互銜接,方法上相互滲透,形成課內系統教學與課外實踐深化的有機結合。
學科教學滲透到位。在教學中不僅僅要培養學生科學的邏輯思維形式,同時通過教師對科學知識所蘊含的價值層面的挖掘,影響學生思想道德和價值觀的形成,要滲透和貫穿德育的內容。烏克蘭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生前常對他所在的帕夫雷什學校的教師說,你們一定要懂得,你不是教物理,你是教人學物理。這一說法清晰地區分了學科專家與學科教師的職業工作特性及其不同要求。通過學習,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學科知識,而且了解學科歷史、學科方法論、學科的社會功能及其倫理標準,培養對本學科高度熱愛的情感、信念。
校園文化影響到位。課程運作的實質是文化傳承過程,顯性課程傳承的主要是主文化,對學生的影響主要是學術性——提高學力;隱形課承傳程的主要是學校亞文化,包括學校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觀念文化三個層面,對學生的影響主要是非學術性的情感、信念、價值觀——完善人格。只有二者相互協調,才能實現培養目標。在構建校園文化時要充分考慮隱性課程所具有的整體性和層次性、依附性和潛隱性、差異性和愉悅性、影響效果的彌散性、持久性等特點,圍繞教育目標,確定體現專業特色,提高專業素養、促進學風、校風建設,提高品位,完善人格的隱性的主流文化或叫做主隱文化,通過一條主線建設優良的隱形課程,形成獨特的校園文化。
教師的示范作用到位。在學生的發展過程中,榜樣的激勵,環境的熏陶,活動的暗示和實踐的體驗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熏陶感染中受到教育。其中,教師的影響仍然是最重要的,我們提倡教師要“以行垂范,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品德化育品德,以素質提高素質”。調查表明,不管是專業知識的獲得,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變化,教師的影響都是第一位的。
發揮社會實踐育人作用到位?!暗滦?內外之稱。在心為德、施之為行?!睂W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一般要經歷知不知,信不信,做不做三個階段,德育不僅要解決知不知,會不會,重要的是解決信不信和做不做的問題。德育的效果最終體現在教育對象能夠躬行實踐、自覺篤行。必須加強實踐環節和行為規范訓練,將軍訓、勞動教育、社會調查、志愿者活動、學生科研實踐等各種社團活動和勤工助學活動作為重點項目給予扶植,在開放中提高大學生辨別真善美與假惡丑的判斷能力,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學生工作管理服務到位。學生工作應樹立為學生發展服務的理念,把教育、管理、服務與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強化管理與服務的統一,建立完善的管理服務功能體系,包括價值引導、素質測評、行為管理、學籍管理、學習指導、科研指導、創新指導、個性發展指導、勤工助學服務、就業指導服務、心理咨詢等。德育應寓予教育、教學、服務、管理各項活動中,應建立全員、全方位、全過程、教育、管理和服務相結合的工作體系;加大資金投入;加強隊伍建設;完善規章制度;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建立規范有效的物質保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