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导航,在线伊人,宅男导航 - 2022撸道帝综合导航影视网

 
當前位置: 首頁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欄
信息動態
時政要聞
他山之石
資料下載
 

新時代,大學需要什么樣的校規?

2011年03月21日 17:08 佚名 點擊:[]

面對頻頻出現的雷人校規,我們不得不問:新時代,大學需要什么樣的校規

“不準在校園里KISS(親吻)、不準在校園里擁抱、不準在校園里牽手”;

“學生不得非法同居”,“不得做第三者”,“當三陪、做二奶、搞一夜情的學生將被開除學籍”;

“偷窺、偷拍者,視情節輕重,給予警告或嚴重警告處分;將偷拍資料上傳網絡或者其他媒體者,給予記大過以上處分”;

“學生進教室上課必須背書包”,“周一至周五早上必須按時參加晨跑,并刷卡、點名”,“周日晚上各班級要集體唱紅歌”;

本學期開學不久,有網友曝出某大學推出“戀愛實名制”的規定……

大學校規本是高等院校依據各類法律、法規,為保障學校教學、科研等工作正常運行,制定的一系列體現學校辦學特色的規章制度。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大學校規經媒體報道,成為大眾熱議的話題,有的校規條款還被網友貼上了“雷人”的標簽。

為何大學校規如此引人注目?近年來,大學校規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面對時代發展、學生群體的變化,高校該如何制定科學合理的校規?

我們希望通過對不同時代大學校規的梳理和追問,為今日之大學提供可資借鑒的思考。

■本報記者劉磊■教育導報記者李益眾

爭議——大學校規在公眾關注下演進

2010年11月15日,山東某藝術學院舞蹈系出臺的新校規中有這樣一條:“為督促學生保持身材,每天上課前,學生都要先稱體重,如發現體重增加,每長一斤將被罰款10元……”

此消息一經媒體曝出,立即被大眾熱議。一些家長認為,學校的初衷是好的,但方法太荒謬,還有人質疑學校出臺這樣的校規是為了變相收費。

曾幾何時,有著“象牙塔”之稱的大學校園不再平靜、神秘,眾多管理學生的規章、制度經媒體報道成為被大眾評說的社會話題。面對校規,大學生也不再一味遵守、服從,質疑校規的聲音逐漸增多,甚至還出現了大學生不服校方管理,與學校對簿公堂的事件。

記者對近10年見諸媒體的大學校規事件進行搜集、研讀后發現,備受社會關注和爭議的主要集中于大學生婚戀問題。

1999年年底,湖南外語外貿學院6名男女學生在宿舍同宿,被學校開除。6名學生向學校申訴未果后,以侵犯名譽權為由將學校及其法人代表告上法庭。有資料顯示,該事件開啟了國內大學生狀告母校的先例。

2002年,重慶郵電學院一對學生情侶外出旅游時發生性關系,導致女方懷孕。校方知情后,以“品行惡劣、道德敗壞”為由將二人開除。這對情侶遂將學校告上法庭。最終,法院駁回了二人要求學校撤銷處分決定的起訴。

兩年后,成都某高校一對學生情侶在教室里擁抱、接吻的親昵舉動被校方發現,學校依據學生違紀處分規定給予二人開除學籍處分,兩名學生不服,將學校告上法庭。但最終起訴被駁回。

這3起事件在當時引發了社會對“高校校規制定的合理性”、“大學生婚戀自由”等話題的熱烈討論。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新《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的出臺。

2005年9月1日,教育部頒布并實施了新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和《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與1990年的舊版《規定》相比,新規最顯著的變化是撤銷了原規定中“在校學習期間擅自結婚而未辦理退學手續的學生,作退學處理”的條文,對學生能否結婚不再作特殊規定。

與此同時,教育部發布的新規進一步強調了高校的育人功能,對學生新增了“自覺遵守公民道德規范,不得參與有損大學生形象、有損社會公德活動”等道德行為方面的具體要求,并針對大學生作弊嚴重等問題,細化了因作弊開除學生學籍的標準。

隨著教育部對《規定》的調整,全國各高校也陸續對原有校規進行修訂,一系列具“爭議性”的校規相繼見諸報端。

如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出臺的《困難學生補助辦法》中提到:“擁有手機(畢業班除外)等較高檔消費品的學生,不能享有助學金?!痹撘幎ㄒ齺怼笆欠駥ω毨W生公平”的爭論。

燕山大學“偷窺、偷拍者,視情節輕重,給予警告或嚴重警告處分;將偷拍資料上傳網絡或者其他媒體者,給予記大過以上處分”的規定,以及南京師范大學新增的“在網絡上撰寫或者傳播具有歪曲事實或侮辱誹謗他人人格、淫穢等有害信息,造成不良影響,學校也將給予記過或留校察看處分”等規定,讓人們聯想到了網絡偷拍、謾罵等各種亂象。

華南師范大學“學生不得非法同居,不得做第三者”,重慶師范大學“被發現當三陪、當二奶、當二爺,搞一夜情的學生將被開除學籍”等條款,也在被媒體報道后,因“劍走偏鋒”在社會上掀起不小的波瀾……

2005年秋季,媒體和社會大眾對大學校規的關注達到“井噴”,這種熱度一直持續到了現在。關注的內容也從學校對在校學生的常規管理、學習要求,擴展到了大學生婚戀問題、校園風氣、品行道德等諸多方面。

例如,發生在2008年的北京大學校規“挑戰網絡罵街”事件就引起了公眾的關注。

當年3月,時任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針對當時鬧得沸沸揚揚的“北師大教授爆粗口”事件表示,北大考慮修改師德條例和學生守則,將“不允許網上謾罵造謠”等規定寫入守則,以此規范北大師生言行。

此言一出,立即引來爭議聲一片。反對者認為小題大做,將“小孩子都知道的事”寫進校規,體現的是高校管理者的困惑和無奈,同時質疑其可操作性;支持者則認為當下網絡信息龐雜混亂,要改善網絡環境和網民的網絡素養,從學生抓起是一種有效的辦法。

“有著中國第一高等學府之稱的北京大學,也試圖通過校規來規范師生言行,凈化校園風氣,這體現了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上的各種新事物、新風氣對‘象牙塔’的沖擊?!庇忻襟w這樣評論該事件。

追溯——嚴格是大學校規一以貫之的原則

“高校制定出一些被人們看來比較個性、另類的校規,其出發點往往是為了結合實際,更好地教育管理學生,是與時俱進的表現?!彼拇◣煼洞髮W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吳定初說。吳教授對中國教育史頗有研究,他認為新世紀以來大學校規發生的演變,體現了國家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多領域的深刻變革對教育產生的沖擊和影響,同時也是高校為適應學生群體的變化、公民權利意識的增強所作出的應對。

據吳定初介紹,自古以來,中國高等學校(學堂)的校規都會根據時代的變化作出相應調整,但有一條始終沒變,那就是嚴格?!皣栏褚幏妒谴髮W校規一以貫之的特點?!?/p>

記者通過查找資料獲知,校規是伴隨學堂出現的產物。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校規,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弟子職》,其中詳細規定了學生應該如何對待老師、同學,如何對待學業,以及在學習過程中應盡的義務。

到了宋代,大量書院出現,隨之產生了若干“院規”。例如著名哲學家朱熹出任南康太守時,重建了白鹿洞書院,其在白鹿洞書院講學期間制定的“院規”,也提到了書院的辦學目標,學生應該如何學習,老師應該如何施教等內容。

明代以后,書院遍布各地,科舉制度進入鼎盛時期,各個書院的“院規”也進行了相應調整,增加了如何進行考試及對學生的獎懲辦法等內容。

到了近現代,中國人師夷長技,開始創辦新式學堂,學校的規章制度也融會了一些西方學校的要求,且更加翔實。如《北大校史》中提到,蔡元培時期的校規,除了對教師的任職條件、行為舉止、教育教學等進行要求外,更多內容是對學生的規范,包括學生選拔、學習管理、日常行為規范、課余生活、思想道德等。

“總的說來,解放前的高校校規都特別嚴格。拿清末民初的女子學堂為例,所有學生在校期間都不得隨意出入校門,即便是放學,也必須有人接送。”吳定初說。

新中國成立后,大學校規繼續秉承“嚴格管理”的特點?!?年燈火,每周40小時包工式課程……”這是去年10月,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原華西協和大學)百年校慶時,一位上世紀50年代畢業的川大校友向記者描述的他當年讀書時的情景。他談到,學校當時對學生入學、注冊、選課及學分、編級、留級、考試、成績記錄、缺席等均有嚴格具體的規定,許多學生一入醫學院的大門就開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嚴苛的規定讓許多向往醫學的青年學子望而卻步。

吳定初是恢復高考后的第二屆大學生,他在西南師范大學(今西南大學)的學習經歷也證實了當年校規的嚴厲?!懊刻鞄c起床,宿舍什么時間關燈,什么時間上課、下課,校規都有明確規定。就連學生期末哪天離校,學校都有統一安排,如果哪位學生提前離校了,下學期開學時,就會被輔導員找去談話?!?/p>

對人們普遍關注的大學生戀愛現象,吳定初回憶,當年學校的態度是“不提倡、不反對”。他說,由于剛剛恢復高考,學生年齡普遍偏大,平均年齡在25歲上下,個別學生還結了婚、有了孩子。對這群大齡學生的戀愛、求偶需求,學校雖然沒有直接反對,但都勸說他們要以學業為重,等快畢業時再考慮談婚論嫁。

如此嚴厲的校規,學生難道就不反感、不反抗、沒有異議?“準確地說,反感談不上,頂多是不習慣?!眳嵌ǔ跽f,迄今他都想不起當年有哪條校規讓他感到反感,也并不覺得哪條校規和他有針鋒相對的矛盾。

“原因或許是那時我和同學們都有一個觀念,學生就應該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即便有一些不便,但學校的出發點是好的?!彼€告訴記者,那個年代讀書不用花家里一分錢,年輕人又剛剛獲得讀大學的機會,所以特別珍惜學習機會,十分勤奮,恨不得每天呆在教室里讀書,所以感覺不到校規的約束。

讓吳定初費解的是,現在有些大學生靠父母出的學費上學,每天花著父母給的生活費,卻不珍惜學習的機會。一些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一些學生將大量時間花在談戀愛上,一些學生報怨學校的管理太嚴格,盼望早日走出校門、進入社會?!斑@實際上是浪費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大學時光?!?

思辨——目的再崇高,手段也不能違背情理

“嚴格按照校規要求學生非常必要,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睂τ谝灰载炛貒栏褚髮W生,四川省社科院社會學教授胡光偉表示贊同。他認為現代大學理應繼承這樣的傳統,但同時大學校規也應遵循“合情合理合法”的前提。他提到了“書包門”事件。

2010年10月,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出臺了一條新校規:“學生早上必須參加晨跑,并在規定時間內刷卡、點名;每周日晚上各班級要集體唱紅歌;學生進教室上課必須背書包……”經媒體報道后,該消息立即在社會上炸開了鍋。

“我咋覺得讀的不是大學,而是高四呢?”對此規定,該校大一新生楊茜(化名)很不習慣。在她看來,上早晚自習、跑早操、必須背書包,這都是中學要求的內容,大學怎么還搞這一套?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高校,和楊茜有著同樣想法的大學生不在少數。網絡輿論也一邊倒地批判學校制定的校規“雷人”、“荒唐”、“用管理小學生的方式管理大學生”、“落不到實處,最后還是走過場”。

對此,校方的解釋是,“背書包糾正的是大學生散漫的學風”。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學工部部長馮正廣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近年來,大學校園學習風氣日淡,學生們不再崇尚“十年寒窗,埋首苦讀”,而是崇尚自由、浪漫;學生們談論最多的不再是讀了什么書、做了多少學問,而是相互攀比“手機、筆記本、數碼相機”等時尚用品。

“作為一所定位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高校,就是要培養能盡快適應社會的合格大學生,而適應社會的重要條件就是遵守規則,敬畏法度。”馮正廣說,學校制定背書包的規定,就是要從細節入手,從小事抓起,一改散漫的大學風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懂得規則的重要。

記者了解到,2005年申辦成立的四川大學錦城學院,一向以嚴格管理學生著稱,例如規定學生“周一至周五不得隨意出校門”,一些學生私下稱學校為“錦城高中”。

對于學校的此種做法,胡光偉并不認同?!按髮W生都是成年人了,不能再用管理小學生、初中生的那一套來要求他們?!彼f,成年人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壞,一旦違背了國家法律,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大學要糾正散漫的校風學風,可以用現行的很多法律、法規進行教育,而不必再制定這種強制式的行政命令。

四川師范大學輔導員鄧璐也不贊同錦城學院的做法,她認為大學繼續用管理小學生的方式管理學生,是一種教育的失敗,這樣的學生注定是“被管大”的一代。大學恰恰需要提供一個平臺和環境,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選擇、勇于承擔責任的意識和能力。

“目的再崇高、再偉大,手段也不能違背情理?!焙鈧フf,現在很多大學打著愛的旗號制定校規,但實際上卻是一種非愛行為。不能因為學校的出發點是好的,是為了學生的將來著想,就制定類似“背書包”這種死板要求、刻板管制的規定。這種規定實際上更多的是出于方便學校管理的考慮而制定的。

不過,盡管已有許多高校曝出過此類“雷人”校規,但西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鐘克勛認為,除了少數高校制定的校規確實經不起推敲外,人們對多數高校出臺的校規產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誤讀,新聞媒體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他談道,當某所大學的一項管理制度出臺后,一些新聞媒體為追求經濟效益,吸引讀者眼球,會把其中的某一條款放大,進行炒作,很少冷靜地去關注與分析高校出臺這些規定的原因和背景。“媒體斷章取義的報道也導致了社會輿論一邊倒地質疑學校的現象。”

鐘克勛呼吁,社會和媒體不應給高校施加太大壓力,要給高校留出自主管理的空間。同時,高校在制定和實施校規時,也不能完全為外界輿論所干擾、束縛。“只要符合國家的法律規定,只要真心為學生的長遠發展負責,高校就應該理直氣壯地制定適合學校實際的校規,并嚴格執行?!?/p>

應對——大學應如何制定校規

采訪中,記者發現,不少學生對校規感到不舒服。正在四川師范大學成都學院念大三的小李就告訴記者,盡管他心里知道學校的嚴格要求是為了學生好,但聽說成都其他高校并不要求上早晚自習、平時可以自由出入校門時,心里仍有些“嫉妒”,“為什么同樣是大學生,校規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

對此,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張華認為,比照我國“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要求,許多現行大學校規缺乏“規范性”。相當一部分校規在出臺時,既沒有尊重學生的需要,也沒有遵循社會觀念和社會環境的變化,與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多有不符。

那么,面對社會變革給教育帶來的沖擊,面對新生代大學生的群體特征,高校該如何制定校規呢?

“校規,校規,肯定是要對學生進行規范了,如果沒有約束力,那制定校規又有什么意義呢?”吳定初認為大學校規必須嚴格,其標準應該比中學對學生的要求更高、更嚴。他說,在我國基礎教育,特別是初高中階段教育中,學校對學生的要求都特別嚴格,社會和學生往往對此并不反感。為了激勵學生,中學老師常常會說“你們努力學習,考上大學就輕松了”,所以當學生終于考進大學后,就理所當然地認為,現在該好好放松了,不用努力學習了。“殊不知,大學才是學生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培養創新能力的黃金時期。”

對此,胡光偉認為應該從反思我國整個教育體制存在的問題入手進行分析?!昂芏鄦栴}都搞反了”,他說,像“五講四美”、“八榮八恥”等內容本應從小學就對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教育,而不是到了大學階段才特別強調?!凹偃缰行W階段的學校就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大學也就不會再出現用管理小學生的那套方法來管理大學生的荒唐現象了?!?/p>

同時,他認為制定大學校規還要符合三方面的原則:

大學校規必須符合上位法?!皯椃ㄊ俏覈母敬蠓?,學校在制定校規時,首先不能違憲,其次還要遵守民法、刑法、婚姻法等法律,如果違反了其中任何一部法律法規,大學校規都會無效?!彼劦?,當下出現的諸如“大學生不準在校園內打KISS,情侶不準擁抱”等規定,都不符合我國“婚姻法”的相關規定。

制定大學校規,必須服從一個方向,就是服務于學校的人才培養。胡光偉認為,現代大學培養的應該是“四有公民”——有文化、有紀律、有理想、有道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涩F在很多高校校規,并不完全符合這個要求,更多地停留在方便學校管理、只要學生不出事的層面上,很少顧及大學生作為公民的權利。

同時,制定大學校規應考慮到管理對象是成年人。胡光偉認為,成年人一旦違反了國家的相關法律,就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而不用在校規上對一些基本問題進行重復規定。

“我很不贊同現在有些大學動輒開除學生的做法?!焙鈧フf,當學生違反了相關規定時,學校應以教育為主,尤其在涉及開除學生的問題時,一定要謹慎。在他看來,懲罰要有梯度,學校不能因學生犯過一次錯誤就將其開除,必須給學生改過的機會。例如,當學生第一次犯錯時先警告,接著嚴重警告,然后是記過,最后才能開除。不能因為學生掛了科,曠了課,就直接把學生開除。最后,他還認為,開除學生時一定要征求學生及家長的意見,要給學生本人辯護的機會,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

“總之,大學應追求自由之精神?!焙鈧フf,大學的自由精神,就是指導思想一元化下的多元表現,即在遵守當今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崇尚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多元化的學術觀念等。制定和實施大學校規,要體現大學的自由精神,要為培養新時代的合格公民而服務。

【記者手記】大學生應如何看待校規

采訪中,記者作了一個粗略統計:與在校大學生交流時,超過一半的學生稱自己能較好地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并沒有感覺到校規帶來的約束感;一小半學生表示,嚴格的校規對自己造成了約束,對部分要求感到不滿。

而當記者與已經畢業的大學生交流此話題時,卻總能聽到這樣的句式“假如我大學期間……我現在就(不)會……”此時,即便是曾經最反感學校規章制度的學生都不會再覺得校規可憎,之前那些“嚴苛無理”的條條框框似乎一下子變得親切起來。

在生活中,規矩是人類進行自我約束的信條;在工作中,規矩是一個單位進行管理的底線。人人都有惰性,“管”不是制定規則的目的,“督促”、“提醒”才是目的。校規的作用更大程度上是提醒那些比較懶惰、對自己的要求低于底線的學生,不要貪圖一時的快樂而虛度光陰,抱憾終生。這就是為何一些學生并沒有感覺到校規的存在,而有的學生卻處處感覺校規與其作對的原因。因此,有時,在校方制定的校規與學生發生了沖突的情況下,應該反思的其實是學生。

所以,大學生應該以平和的心態冷靜客觀地看待校規,不要盲目被社會輿論裹挾和牽引。要尊重常識,遵守校規,守住做學生的本分,珍惜難得的在校學習時間。就像喝水需要杯子一樣,若想飲用學習道路上的甘甜之“水”,就要遵守相應的規章制度這個“容器”。

當然,高校在制定校規時,也要考慮可操作性和程序的完善性、合理性。在涉及學生權益時,要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學生的感受和實際,給他們解釋和申辯的機會,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同時,大學在修訂和完善校規時也須慎重,不能給外界和學生留下“朝令夕改”的印象,這樣的校規才能真正發揮積極作用。(劉磊李益眾

《中國教育報》2011年3月15日第3版

上一條:仁智統一是孔教儒學的核心價值 下一條:閱讀素養:孩子面向未來的基礎能力

關閉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版權所有
馬克思主義學院辦公電話:0795-3203978  馬克思主義學院郵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