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記者 羅陽佳
去年歲末,上海學生首次參加PISA測試并且成績排名“全球第一”的消息甫一放出,立馬占居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一貫被西方人看作只會死讀書的中國學生居然能在一次國際性的素質能力測試中取得最佳成績,這讓全世界深感震驚。
PISA2009測試結果的公布,在掀起“中國熱”、引來海外教育界集體“圍觀”基礎教育均衡化的成功案例——“上海經驗”的同時,再次引發了全社會對學生閱讀素養問題的關注、審視和思考。
潛在問題:自主學習能力低
【缺乏汲取大量信息資源的能力,不太會讀圖、讀表等非連續性文本,不善于自己選擇、判斷、反思閱讀材料的重點、難點,這些都與學生自主學習機會偏少有一定關系?!?/p>
上海學生在PISA2009中表現出色,閱讀素養的平均成績在參加的全部65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一,而且成績分布差距小,在許多指標上都占有優勢,由此可以推斷,上海學生具備較好的閱讀素養。但是在高分的背后也存在一些潛在的不足。
PISA2009將文本認知方式分為“訪問和檢索”、“整合和解釋”、“反思和評價”三個方面。測試發現,上海學生在認知方式各方面分量表上的平均成績均位居第一,但是在訪問和檢索上比較薄弱。PISA中國上海項目組組長、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張民選分析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學生“汲取大量信息資源的能力還不夠強,習慣了由老師提供現成的材料”。
根據形式來劃分,文本可以分為小說、散文等連續性和圖表、表格、清單等非連續性兩種,測試反映出上海學生比較善于閱讀連續性文本,但不太會讀圖、讀表,而圖表是未來社會生活和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的。項目組分析認為,這是由教師在教學時給予學生運用非連續性文本材料的機會偏少所致。
上海學生在學習策略運用中,概括、理解和記憶策略接近或高于OECD平均值,但自我調控策略低于平均值。這說明學生還不善于自己選擇、判斷、反思閱讀材料的重點、難點,自主學習能力還不夠。
PISA將學生閱讀素養分為7個精熟度等級,最高級為6級,OECD認為達到6級的學生將來在知識社會可勝任領袖級任務,達到5級的學生被看作明日潛在的世界級知識工人。上??傮w水平占有優勢,17%的學生達到5級,遠高于其他國家和地區,但是達到6級水平的學生僅占2.4%,這說明我們的學生在具有創新和決策水平的閱讀素養高段競爭力上并沒有很大優勢。
世界性難題:男生不愛閱讀
【撇開男生獨立、自控能力的形成比較晚等生理因素,教育中的“失衡”與“偏心”,如教材所選文章中少有男生喜歡的題材,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男生對閱讀的興趣?!?/p>
最令人擔憂的是閱讀成績的性別差異。測試結果顯示,上海男生閱讀平均成績比女生低40分,OECD平均值為男生比女生低39分。從各個分量表的表現來看,男生也普遍低于女生,上海有6.6%的男生閱讀素養低于2級水平,而女生的該項比例只有1.6%。從全球來看,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是女生成績高于男生,連多年來在PISA測試中排名高居榜首的芬蘭,男生也比女生低55分。
這是一個全球普遍面臨的問題,已經引起了世界各國教育界人士的強烈關注。芬蘭羅素高中校長阿里·霍衛寧(Ari Huovinen)在談及對PISA測試結果的看法時說:“我擔心的第一個問題是男生和女生之間的巨大差別,女生的閱讀素養明顯優于男生,這是芬蘭多年來始終存在的問題,但我們始終不能很好地解決。”
為什么在同樣的教育體系之下,接受同樣的教育,男女生的閱讀成績差異如此之大?
“這可能和男女生的成熟期相關,但既然這個現象在教育中具有普遍性,那么我們的教育體系肯定存在缺陷。”阿里認為。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助理譚軼斌一直比較關注PISA閱讀素養測試。她認為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生理的差異。從大腦來看,有關語言機制的大腦功能,男女有別,女生的言語表達能力和語法能力要高于男生。從青春期來看,女生的青春期大約在14歲,男生的青春期大約在16歲,可見,男生的生理和心理成熟期比女生晚,獨立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形成也比較晚,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習。
另一方面則是教育的“失衡”和“偏心”。譚軼斌指出,學校的語文教材選的大多是散文、小說、詩歌等,其中少有男生喜歡的體育、軍事、歷史等題材,對男生缺乏吸引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男生對閱讀的興趣。
但學界對這一現象卻有另一番解釋。據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邵志芳介紹,認知心理學方面的學者普遍認同男女相似性大于相異性。他認為男女生的學習風格不太一樣,女生是聯系型的學習風格,男生是分隔型或者獨立型的學習風格。比如,看同一本小說,女生會把自己放置到小說的故事情節中,覺得自己和小說里的人物有一定關聯,而男生往往能置身于故事情節之外。
顯而易見,不能尊重和滿足男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風格的教育方式,對男生閱讀成績差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于2003年啟動了一項“為了所有人的性別和教育”的調查,調查報告里提供的一份PISA測試結果顯示,女孩在所有教育評分上都勝過男孩。由此,報告提出,21世紀的基礎教育更需要關注男孩的教育。
改變教育方式:激發閱讀興趣
【閱讀興趣與閱讀成績高度相關。若想縮小男女生的閱讀差距,除了在教材編寫、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調整外,還應鼓勵男女生進行合作學習,保證男女生都有發揮自己優勢的舞臺?!?/p>
從PISA對與閱讀表現有關的因素分析來看,閱讀興趣與閱讀成績高度相關。“我們必須解決動機問題”,阿里所說的“動機”正是閱讀興趣。阿里感到,現在學生的興趣愛好發生了轉變,許多年輕人將大部分空閑時間用于上網,而學校還沒有找到合適的途徑加以引導,以維持他們對文學的熱情。
目前,許多學生迷戀上網瀏覽頁面,滿足于“淺閱讀”,不少專家指出,缺乏深度的網絡閱讀不利于學生閱讀素養的養成?!拔覀儽仨毟匾暭ぐl學生的閱讀欲望,尤其是不要讓男生只想著玩電子游戲!”阿里呼吁。
如何激發和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尤其是怎樣幫助男生愛上閱讀,是一項需要人類社會并肩攻克的世界級課題。PISA中國上海項目組建議,學??砷_展閱讀計劃,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調整閱讀時間、內容,研究男女生閱讀的差異問題和改進辦法。
PISA2009分析發現,師生關系、語文課紀律風氣、教師激發閱讀參與的策略都與學生的閱讀成績存在顯著的正相關。結果表明,上海的教師在很多方面都做得比OECD平均水平好,但是在“提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和“向學生推薦一本書或某個作者的書”方面除外。項目組認為,這說明目前閱讀教學的挑戰性和延展性不夠。而男生往往更喜歡參與有挑戰性、能夠開拓視野的閱讀任務,教師在這方面教學策略的欠缺可能是導致男生不愛閱讀的因素之一。
按照譚軼斌的主張,要拯救男孩的閱讀危機,教材編寫、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都需要下很大功夫進行調整。在教材中,要適當增加男生較感興趣的各類題材的文章;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對男生的行為要持寬容態度,多給男生表達的機會,多對男生的表現加以鼓勵,讓男女生進行合作學習,調動男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評價中,減少單純考查記憶性知識的題目,注意題目的難度和區分度,鼓勵學生的探索精神,保證男女生都有發揮自己優勢的舞臺。
OECD在分析影響學生閱讀表現的因素后發現,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職業、家庭財務、家庭教育資源、家庭文化資源等家庭經濟社會文化地位指數對學生閱讀成績有影響。這一點給家長們帶來的啟示是,要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和興趣,在家庭環境中適當進行趣味性閱讀的引導。
近年來世界各國的教育改革浪潮,都把兒童閱讀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政策來實施,國外在探索中的一些做法或許可資借鑒。德國實行了一項閱讀促進計劃,提出父母在孩子一歲、三歲和入學前應該分別在兒科醫生和市立圖書館得到相應的兒童讀物,以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而日本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對策是開展“晨讀”,這種做法正在不斷推廣。
【相關鏈接】
上海PISA2009閱讀素養測評主要結果
閱讀素養表現
OECD平均成績為493分,上海為556分,在65個國家、地區中排名第一。其次為韓國(539分)、芬蘭(536分)、中國香港(533分),韓國、芬蘭和中國香港成績在統計上無顯著性差異。
上海學生閱讀成績分布差異比較小,平均成績高的主要原因是底部較高。上海高端學生(第95百分位)平均成績與緊隨其后的新西蘭、新加坡相比只差1分和3分,但是在低端(第5百分位)平均成績比新西蘭高73分,比新加坡高60分,所以總平均成績分別高出35分和30分。
在閱讀精熟度水平的最高等級6級中,上海占2.4%,僅低于新加坡(2.6%),5級占17.0%,具有明顯優勢,5級和6級合計比例為19.4%,是所有65個參與國家和地區中最高的。
在閱讀素養分量表分析中發現:學生在訪問和檢索、整合和解釋、反思和評價三個認知方面的表現都比較好,反映了上海課程內容比較均衡;在文本閱讀中反映出學生比較善于閱讀小說、散文等連續文本,但在閱讀圖表、表格、清單等非連續文本上表現相對薄弱。
閱讀參與度
上海92%的學生每天進行趣味性閱讀,OECD平均值為63%。每天進行不到半小時趣味性閱讀的學生,平均成績為560分,比從不進行趣味性閱讀的學生高63分,但閱讀時間再增加,對成績提高沒有顯著作用。
上海學生對閱讀的喜愛程度比較高,對閱讀的喜愛程度指數比OECD平均值高出0.57個標準差。表示“閱讀是我最喜歡的一項愛好”的占70%,比OECD平均值高37個百分點。最喜歡閱讀的1/4學生閱讀平均成績為590分,比最不喜歡閱讀的1/4學生高75分。
學習策略
上海學生概括文章的策略、理解和記憶文章策略掌握程度都高于OECD平均值,但自我調控策略(監控調節自己的學習,檢查自己是否理解了閱讀的材料)運用顯著低于OECD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