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農大果樹93(01)班畢業生代表講述的人間真情故事
■河北農大生命學院教師時翠平
在同學們準備這份發言時,大家一再叮囑說,我們做得很平常,原汁原味地講出來就行,不加工,不渲染。這件事受到社會的如此關注,我們真的沒有想到。15年前,面對親如兄弟的好同學李寶元離我們而去,面對一對孤苦無依的老人和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同學間真摯的感情和對老人親人般的牽掛,我們約定“寶元的父母我們得管”。這一約定,伴隨我們走過了15年風風雨雨,已近中年的我們,在年輕的義氣豪情中,又多了一份從容和淡定。但這一約定,這份責任,一直相伴著我們。
我們只是河北農大一屆普通畢業生
我們上大學期間正趕上1996年“太行山道路”命名10周年,各家媒體廣泛宣傳以“甘于奉獻,愛國為民”為主要內容的太行山精神,我們身邊的許多老師就是太行山道路的實踐者,他們身上寫滿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俺绲?、務實、求是”的校訓一直熏陶影響著我們。榜樣的力量和厚重的校園文化在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一股“推己及人”的責任感伴隨我們走過大學4年。面對無依無靠、精神幾乎崩潰的兩位老人,不光我們93(01)班的同學們會管,我相信任何一屆河北農大畢業生都會這樣做,不需要理由,許多農大學生確實就是這樣做的。93(01)班只是學校一屆非常普通的畢業生。
我們只是做了應該做的平凡小事
大學4年,最難過的事就是好同學李寶元離開了我們。寶元活潑開朗,誰都不會將他和死亡聯系在一起。大三下半年,寶元因病住院一個多月,同學們輪流陪床,寶元出院時,大家可高興了。可時間不長他又住院了,陰影籠罩在同學們心里,因為寶元的哥哥就是因為這個病六七年前離開了人世。這次寶元再也沒有回到他熟悉的課堂,再也沒有回到他喜歡的足球場,而是開始輾轉保定、承德和北京治病。
農村的家庭經不起這樣的折騰,我們班的同學、園藝系師生捐款為寶元治病。放暑假了,寶元要去北京治療,李景剛在北京一陪就是40多天。寶元回家治療輸液時,他嫌爸爸扎針疼,讓前來陪床的趙高峰給扎。班長杜彥敏和王貴鵬、趙高峰帶著同學們的囑托和問候坐了一天半的車前來看望。
最終,寶元還是在大四上學期離開了我們,這樣的好同學真的再也見不到了。畢業前,同學們給寶元父親李維賀老人寫信說:“請二老不要太過于傷心,你們仍然有很多孩子在關心著你們。雖然不在身邊,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二老,我們現在最希望的就是二老能盡快恢復健康……二老以后的生活費用將由我們來承擔,寶元治病欠下的債不是留給老人的,而是留給我們的。我們明年就要畢業了,寶元沒有完成的事情將由我們來繼續替他完成,您和大娘一定要堅強起來,二老只有好好活著,才能對得起寶元和大家。果樹93(01)班全體同學。”
大家把捐款和節省的班費、生活費寄給兩位老人。老人回信說:
93(01)班全體同學:
你們好!來信收到,內情盡知。匯款收到,請全體同學放心。
在千里之外還有這么多孩子來關心、鼓勵我們,從內心感到溫暖。以后你們大家就是我們的靠山。寶元雖走了,但我們精神不空虛,我們一定堅強起來,好好活著。你們說話是真的,辦的都是實事。在內心真誠地感謝你們對我們的關懷。
……
我們想你們如同想寶元一樣,能見到你們,如同寶元復生。
……
寶元父:李維賀
畢業前的最后一個晚上,同學們聚在一起,感慨萬千,像往常一樣,大家自然地說起了寶元。牛樹啟說了一句,寶元的父母咱們得管,然后把寶元父親的聯系地址寫在了黑板上:河北省承德縣下板城鎮烏龍磯村,李維賀,067400。同學們沒有一個人說話,默默地把地址寫在本子上、寫在手上,也把這份約定記在了心里。
此后,同學們經常給兩位老人寄錢、寫信、打電話,有機會就順便看一趟,像待自己的父母一樣,再平常不過。同學們遇到一起時,詢問寶元父母的情況是少不了的話題。我們一直把寶元的父母當成自己的親人,兩位老人一直對我們像閨女、兒子一樣。遠在千里之外的趙高峰從寶元在家養病到去世以后,先后4次來到承德看望同學、看望老人,在老人家珍藏的來信中有9封是趙高峰的。趙高峰至今還保留著鄧桂云大娘唯一的一封回信。老人在1998年5月專門給他寄了50公斤大米,結果郵局疏忽寄到了張家口。趙高峰在信中說:“托運東西也挺麻煩的,想必大爺往下板城去了好幾趟吧,還寫了好幾封掛號信,我也是往邯鄲去了3次才把大米取出來……大爺大娘,眨眼春節就要到了,我也不知道家里還缺什么,隨信寄去200元,二老想買什么就買點什么吧,這也算是侄兒的一片孝心,這不是從家里要的,我現在上班了,這是我自己的錢。”
楊政武剛上班每月才掙300元,第一次就寄了300元,今年2月份見到我們說:“我前幾年寄錢了,買房貸款這幾年沒有寄,現在還清了,我接著給大爺寄。”
2002年秋天,楊政武在信中說:“如有什么為難之事可來信告知,政武和其他同學們自當盡力……這兩年來,我生活中也發生了不少變化,2000年5月,我母親去世,使我飽嘗失去親人之苦,2000年11月,我也有了一個兒子,使我品嘗了為人父母之不易,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歲月匆匆,轉眼畢業快5年了。一切都在變化,真正沒有變化的只有一樣:人世間的真情是永恒的。可惜政武現在力淺勢薄,起不了什么作用,只有寄上300元略盡心意?!?005年,大爺給政武回信說:“寶元病故已將近10年。10年來,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你們賦予我的太多太多了:平日里,你們想著我;逢年過節,你們惦記著我。是你們給了我繼續活下去的勇氣,是你們兒女般的孝心使我那將要癱瘓的軀體又重新站立起來。此時此刻,我的感恩難用語言表達,這是緣分,又是我們老兩口的福分??!請允許我衷心地向你們道一聲:謝謝了,天南地北的孩子們!祝你們:工作順利體康健,時來運轉在雞年,家庭幸福生活美,恭喜發財掙大錢?!?/p>
杜彥敏多次隨信寄錢,并利用出差到承德的機會兩次看望老人。第一次正趕晚上,一路走一路打聽來到寶元家,寶元爸爸不在家,媽媽不敢開門,當聽說是寶元同學時趕緊讓進門。時間雖短,彥敏不經意一句話卻讓老人一直堅持到現在,他讓老人每天早晨喝杯白開水。孩子的一句話,老人堅持了十幾年,并告訴彥敏,自己堅持早晨喝水,體檢各項指標正常。第二次沒見到兩位老人,彥敏將物品和錢放在了鄰居家。1998年,大爺在寫給彥敏的信中說:“我誠心地感謝,彥敏你們幾位同學在百忙中來信打聽、鼓勵和支持我們無兒無女的人……高峰、貴鵬同時也來過信,之后高峰又來到家看看,住兩天就走了。趙錦在春節前來過信,還郵來一張賀年卡。你們是有心、有情、有義的人。”
趙錦是我們班最小的,嘴也甜,會哄老人開心,給老人的信里像撒嬌的孩子跟爸媽說話一樣的親切,一直以“小錦”相稱。寶元爸爸曾在趙錦的回信中說:“我不會再給同學們添麻煩,只是想寶元了,又見不到,又不能給他去信,他又不能給我們來信,心里不是滋味。只好跟同學們說說心里話,接到同學們的來信,我們感到舒服溫暖?!薄罢f真的,你們誰來信都是對我們生活中最大的扶持和鼓勵?!壁w錦曾說過:“伯父伯母不要夸我們,‘有情有義’或許還沾點邊,我也非常希望我是這樣一個人。至于出人頭地嘛,誰也不知道將來,我們只是盡力罷了?!?/p>
果樹93(02)班的劉雪梅也曾委托趙高峰給老人寄錢。輔導員黃文軍除了在寶元生病時組織照顧外,還兩次寫信給老人。
我愛人牛樹啟和我是同學。1999年,我在信中提到:“趙高峰本來和牛樹啟約好中秋節去看您的,好像還有侯英武,但可能臨時有事,高峰沒來,所以去看您的打算只能拖后了。有什么需要我們賣力氣的事,一封信一個電話,大家都會跑去的。大爺、大娘,就要過年了,家里準備得怎樣?樹啟讓我給您寄去100元,這是我們不成敬意的一點心意,就算給您添一件御寒的棉衣吧?!泵磕甑呐D月,像給自己老人過年問候一樣,我們給老人寫封信、寄一點心意,是年前一定要做的事。前些年真的緊張,每年寄100元,房子欠款和貸款還得差不多了,就寄200元,再后來覺得老人歲數大了,就寄500元,一直沒有間斷。2007年5月,老人回信說:“你寄來的匯款等物品已收到,請放心。自1996年寶元去世后,十幾年來,我每年都收到你和同學們的匯款,我和家人都萬分感激。感謝你們一直以來的關心和幫助,我們無以回報,只有默默地祝福你們……你寄來的報紙,給我指出了一條致富的門路,我一定認真地考慮,不會辜負你們的一片心意?!?/p>
1999年,大爺在寫給景剛的信中說:“寶元去世后,你們這些同學成了我們唯一的牽掛,以前這段時間雖沒有通信,我們沒有忘記,也不會忘記你對寶元及我們海一樣的恩情。寶元病重的那段日子里,是你們巨大的物質幫助和精神支持陪伴寶元走過了短暫的一生,幫我們度過了那段難熬的歲月。更重要的是,因為有你們全體同學,寶元也少了一些對我們的牽掛,可以安息了?!?/p>
2007年,我們班舉行畢業10年聚會,同學們又為老人寄去了1000元。
這些瑣瑣碎碎的小事,多是從同學找來的信里回憶起來的,或者同學聚會時說起的,好多人的信也都找不到了,有的同學由于工作原因一直沒能回校,只能算是記憶片斷。我們也沒想到給老人寫信、寄錢成了兩個老人在經受喪子之痛后最大的精神支柱和心理安慰。
給老人寫信使每個同學很矛盾,想寫信也怕勾起老人的傷心。上次見面,寶元媽媽也證實了我們的擔心,她說每次看完信,她都“插上門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場”。
我們會把這種平常堅持下去
這些平常小事,同學們沒有想什么,自然地做了,沒有約束性內定,只是對我們好兄弟寶元有個交代,給老人一個慰藉。這件事媒體報道后,很多人知道了,見面都夸夸我們,拍拍我們的肩膀,弄得我們挺不好意思。面對夸贊和掌聲,我們只會比以前做得更好。我們的條件好了,也會讓老人生活得更好?!拔覀兊募s定沒有期限,老人在世一天,我們管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