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北京4月9日訊(記者 楊晨光)一個信守約定的群體,56封飽含深情的家書,堅持15年的行動,匯成今年春天中國大地上的一股暖流。
近日,河北農業大學果樹專業93(01)班一群畢業生堅持15年默默資助病逝同學雙親的故事,經媒體報道后引起社會強烈反響。教育部新聞辦和中國教育報今天聯合舉辦“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河北農大畢業生15年資助病逝同學雙親事跡座談會”,弘揚他們大愛誠信、追求崇高的時代精神,倡導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這個感人群體的代表、93(01)班的畢業生時翠平,講述了26名同學對兩位老人15年如一日持續不斷、真情相助的動人故事。河北農大黨委書記程慶會,介紹了把宣傳93(01)班集體事跡作為學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良好契機而開展的學習教育活動,表示要結合事跡弘揚學校優良傳統,讓良好校風薪火相傳。
“這是一群平凡人做的不平凡的事,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我們生活中最生動、最具體、最形象的一個展示?!?B>中央財經大學黨委書記胡樹祥說,“從這一事跡可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成長中具有基礎性的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宣傳要以小見大、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發揮班集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支撐、激勵作用?!?/p>
北京大學學生工作部副部長霍曉丹、北京工業大學勤工助學辦公室主任岳德鈺分別結合學校工作,闡述了河北農大畢業生事跡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啟示。
北京師范大學公民與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傳寶教授和首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石國亮教授,從專家視角解讀了河北農大畢業生群體事跡背后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檀傳寶說,這是實施“取法乎上”價值戰略的最好案例,弘揚他們的事跡,有助于國家積極培育成熟市場經濟所要求的基本價值觀,如誠實、守信、公平等觀念;有助于社會積極弘揚超越市場經濟負面影響的崇高價值,如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等。石國亮說,這一事跡是對青年發展本質的生動展示,沒有使命感的青春是貧血的青春,青年人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首先要把個體性發展和社會性發展相結合。
和榜樣面對面交流,聆聽教師、專家的分析評說,讓參加座談會的學生深有感觸。北京交通大學電信學院博士生官科和北京科技大學文法學院碩士生李園園都認為,學長們的事跡啟示大學生,個人價值并不一定要以轟轟烈烈的形式實現,當代青年學子要在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的前提下,時刻提醒自己肩負著社會責任,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