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部共建示范性高職院校
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是2002年4月經江西省政府部門批準組建的旅游商貿類公辦全日制高等院校。學院校園占地面積1068畝,建筑面積35萬多平方米,綠化面積達70%。學院現有各類在校生15000多人,專兼職教師890人,外籍教師17人。
學院按照建設“省內領先、國內知名、特色鮮明”的示范性高職學院的目標,根據市場需要,結合學院特點,確立了以旅游商貿類專業為主體、工藝體學科協調發展的專業設置思路,設有旅游、經濟管理、會計金融、國際教育、機電信息工程、藝術設計、體育7大分院。
學院教學、生活設施及現代化教學儀器設備齊全,建有與專業相配套的專業實訓與仿真系統實驗室167個,校外實習基地117個,館藏圖書110多萬冊,各類期刊3000多種,擁有高配置計算機3500多臺,具有教學管理和信息服務功能的校園互聯網覆蓋全校。教學儀器設備總值8000余萬元,固定資產總值近6億元。
在2004、2008年國家教育部門“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學院均被評為優秀。2010年5月28日,學院被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確立為供銷系統示范性高職院校。2010年6月7日,江西省政府部門、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確定學院為省部共建院校。2010年7月,學院被江西省教育部門確定為全省示范性高職院校立項建設院校。
創新理念,明確定位,確保持續穩步發展
辦學理念指引著學院辦學發展的方向,辦學定位決定了學院辦學的性質與特色。學院重視對辦學理念和定位的探索和實踐,逐步凝練概括出了“1234”的辦學理念:1是高舉一面旗幟,2是適應兩個需要,3是把握三個定位,4是認準四個方向。
(一)高舉一面旗幟,即:高舉高等職業教育旗幟,堅持培養旅游商貿類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高等職業教育方向,這是辦學類型的定位。
(二)適應兩個需要,即:職業教育適應學生求學、求技、求職需要,人才培養適應市場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這是辦學宗旨。
(三)把握三個定位,即:
1.發展規模定位:為確保辦學質量,根據發展的需要,學院將辦學規模定為15000人;
2.服務面向定位:立足江西,面向行業,輻射全國,輸出國門,培養旅游商貿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3.辦學目標定位:建成行業領軍、省內領先、國內知名的示范性高職院校。
(四)認準四個方向,即:
1.以能力為本的人才培養方向,即樹立“能力第一”的本位觀,以職業資格標準和技術技能等級標準為依據,注重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
2.立足內涵發展的學院建設方向,即從教學、管理、服務各方面推進學院內涵建設,努力提升教學質量、管理質量、服務質量;
3.工學交替、校企合作的職教方向,即積極建立學院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實現校企相融、“雙元”管理的人才培養機制,探索與企業建立教育集團的人才培養途徑。
4.“四化”的發展方向,即“大眾化、市場化、現代化、國際化”(大眾化:學院生源、服務面向等的大眾化;市場化:根據市場設立專業,按職業需要安排課程,縮短學院培養的人才與社會、用人單位需求之間的差距;現代化:辦學理念、辦學體制、教育思想和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國際化:聯合辦學、提高學生的國際競爭力。)。
辦學理念和定位的明確,強化了學院師生員工“以人為本,就業為根,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管理興?!钡囊庾R,保證了學院始終朝著辦好職業教育的方向健康、穩步發展。
深挖內涵,實施質量強校戰略
學院以創辦行業領軍、省內領先、國內知名示范性高職院校為辦學目標,堅持走內涵發展道路,大力推行“特色專業、精品課程、雙語課程、示范性實訓基地、優秀教學團隊、專業帶頭人、課程(群)帶頭人、教學名師”等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八項工程建設,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夯實辦學內涵。
(一)專業與課程建設措施得力。學院開設的53個專業中,省級示范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6個,國家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12門,省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4門,院級42門精品課程。
(二)師資隊伍建設成效顯著。教師隊伍中,教授64人,博士6人(其中在讀4人),碩士195人,省級教學名師6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師13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3個,外籍教師17人,“雙師”素質教師比例達72%。
(三)實訓基地建設自成體系。學院己建成配置較為齊全的旅游實訓基地、物流實訓基地、數控實訓基地、財會實訓基地、貿經實訓基地、計算機網絡實訓基地等6大實訓基地,其中,中央和省財政支持建設項目3個。學院實訓教學開出率可達100%。此外,學院積極開展校企合作,除建有117個國內校外實習基地外,還與英國南蘭克郡大學合作辦學,開設中英旅游管理、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專業,開辟了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海外實習基地,為學生的技能提升創造了優越條件。
(四)人才培養模式多元紛呈。學院重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積極與企業合作開展訂單式、工學交替和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鼓勵根據各專業特點,探索切實可行的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經過多年探索,學院已與國內多家著名企業開展校企合作,開展生產性實踐,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多元紛呈。目前,學院已有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隨著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推進,學生技能水平顯著提升。近3年來學生獲得全國與省級以上獎勵395項,其中國家獎勵83項。學院旅游、酒管、模具等專業在全國競賽中屢創佳績。優秀的人才培養質量使得學院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連續5年被評為江西省普通高校就業工作優秀院校。
(五)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為農村現代流通服務體系建設培養人才。學院充分發揮辦學資源優勢,參與“新網工程”專門人才培養、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企事業單位員工培訓、合作開發產品、開展技術革新。如:參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酒店管理師項目培訓,參與江西省導游資格考試,為社會和系統內企業開展商務談判、會計制度講座,開發門禁考勤管理系統等。學院先后組織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5820人次,面向農村實用人才培訓6200人次,面向初高中畢業生、城鎮失業人員培訓6420人次。較好地發揮了學院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輻射作用及為社會服務的功能。
凝練特色,創建品牌,辦出優質高職教育
辦學中,學院十分注意規模與質量、結構與布局、速度與力度、做大與做強的關系,找準“旅游”“商貿”的優勢,在專業結構與建設、內部管理、就業工作和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凸現出鮮明的特色,形成了品牌效應。
(一)專業建設特色凸顯。作為全省僅有的一所以培養旅游類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主的高職院校,學院始終堅持以“旅游商貿”為依托,緊密圍繞供銷行業發展和江西打造紅色旅游大省,構建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大背景,設置和調整專業。
(二)校園文化建設特色濃郁。學院堅持以心理教育健康人,塑造學生健全人格;以環境文化熏陶人,構建務實進取校園;以制度文化規范人,形成文明和諧風氣;以精神文化引導人,踐行求真篤行校訓,通過加強校園文化軟硬件建設,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耙欢拧贝蠛铣?、“旅商杯”心理情景劇大賽等活動被列為團省委向全省高職院校推介校園文化項目。學院還把實踐實訓與德育融為一體,建立穩定的校外德育實踐基地,增強了學生敬業精神、團隊精神和誠信意識、責任意識。
學院被省教育部門、共青團省委評為高校先進集體。2010年,學院旅游服務文化建設項目獲得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三等獎。
(三)就業工作特色鮮明。學院畢業生就業率高、質量優、社會評價好。學院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在組織和制度上保障就業工作有序開展,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就業指導與服務活動,使就業率排名穩居全省高職前列,就業網絡拓展到廣東、福建、浙江、上海、北京等發達省市,乃至日本、阿聯酋等海外國家。學院還積極構建政府、學校、企業“三位一體”的就業和職業指導體系,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四)內部管理特色新穎。學院重視整體的制度設計,重視內部管理的制度創新,敢于破舊立新,構建了“三定一聘”的內部人才流動機制,由學院根據辦學需要“定編、定崗、定酬”,實行干部、教工年度聘任制,促進了相對穩定、合理流動、專兼職結合的教職工管理機制的建立。學院實施了二級管理制度,責、權、利向分院(部)下移,把教學、管理、人事、經費撥由分院(部)管理,充分發揮了分院(部)的主動性,提高了各項決策的執行力。
學院還形成了“教學質量提升機制、學生人文管理機制、安全穩定保障機制、后勤服務完善機制、反腐倡廉責任追究機制”等五大機制,規范了內部管理,確保了辦學穩定。多次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思想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招生工作先進單位、安全保衛工作先進單位、綠化先進單位、園林校園、“規范管理年”先進單位、“創新發展年”先進單位等,贏得了社會的認同和尊重。
創新機制,服務學生,打造人文校園
辦學中,學院十分注重校園文化建設,努力打造人文校園,學院從“以能力為本位”的高職教育教學定位,“以學生為本位”的服務定位,建設綠色生態校園,創新社團文化活動等方面,積極為學生成長成才創造良好的環境。
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熱忱歡迎莘莘學子報考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