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导航,在线伊人,宅男导航 - 2022撸道帝综合导航影视网

 
當前位置: 首頁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欄
信息動態
時政要聞
他山之石
資料下載
 

文化,教育的“血脈”

2011年12月22日 16:38 佚名 點擊:[]

沒有文化,就沒有教育。

有人感嘆,我們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有能力沒教養。

文化的缺位,已經危及教育的品質。

然而,在許多人眼里,教育改革最重要的不是“人”的轉變,而是“物”的改變:投入增加了,大樓起來了,教育就“OK”了。而在另一些人看來,教育的改變只需做課堂技術層面的變革,他們熱衷于教學方式的改善、課型的轉變,以為一個好的教學模式就可以拯救一切。

文化成了學校教育中的奢侈品,或者只是裝潢門面的“口號”。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應該成為人民的精神圣地。一所沒有文化的學校,怎么為學生的精神成長提供養料?沒有精神的健康成長,一個人怎么成為社會合格的公民?

文化精神之有無,決定一所學校教育品質之優劣。比如提到北大,人們就想起“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提起南開,人們就想到“允公允能,日新月異”。易言之,一所學校沒有流傳久遠的辦學思想,也沒有為學生所津津樂道的教育故事或軼事,那么它的教育必然是蒼白的——至少在精神層面。同樣,文化精神之厚薄,決定一個教師教育境界之高低。回憶一下,那些給您留下美好印象的教師,哪個不是有豐富的精神個性?那些對您的精神世界乃至人生走向發生積極深刻影響的教師,又有哪個不是具有獨特的文化氣質?華應龍是在以自己特有的文化方式,影響著學生的成長。

教師有文化氣質,學校有文化精神,教育才會有偉大的未來。

文化是一種獨立的寂寞堅守。教育是最需要“傻子”精神的。只有那些把教育當作人生最崇高的理想,把豐富學生精神生命當作畢生最重要使命的人,才可能具備純粹的教育精神,在他們身上才會有文化精神的閃光。他們也許會名揚四海,但更多的是默默無聞;他們也許會獲得豐厚的回報,但更多的是與常人一樣度過一生。但他們一走進課堂、一接觸年輕的生命,就立刻被一種崇高的使命所激發,把教育當作一項偉業去承擔、去完成。有了他們,教育才有精神的魅力。

文化是對生命、心靈的點化或升華。一位學者回憶小學教育時,特別提到一個細節:每天晨跑結束后,語文老師把他們集合在學校大禮堂前。老師在禮堂外明柱上掛個小黑板,“上面寫著一句、一段古圣先賢的話,有孔子的、孟子的、程朱的、文天祥的,等等”,比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非審之于己,毀譽聽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數”等。老師一一給他們講解,并讓他們背下來。這些話語,“對我一生做人做事都有很大影響”。沒有什么高妙的教育技巧,只是把學生引到深厚的文化傳統中去,引導他們與偉大的心靈對話,教育的偉力就發生了。這就是文化對生命、心靈的點化或升華。有這樣的點化,教育才會有內涵、有品位,有超越功利的精神力量。

希望有更多的教師去追慕理想,擁抱文化。

如華應龍一樣,做一個“有文化自覺的教師”,讓教育肌體流淌著“文化的血液”,讓學校散發精神的光芒。

·

上一條:為年終總結搭建“校園舞臺” 下一條:華應龍:做一位有文化自覺的教師

關閉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版權所有
馬克思主義學院辦公電話:0795-3203978  馬克思主義學院郵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