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近日,一則“實習護士虐待新生嬰兒”的消息在網上傳播開來。兩張單手捏持襁褓中的新生兒,任其耷拉著腦袋處于危險姿勢的照片,加上博文“哈哈哈!笑死我了,居然會裝死也!”充滿侮辱戲謔,引發輿論嘩然。6月3日,浙江中醫藥大學向社會通報事件基本情況,對該校護理學院2008級學生肖詩雨造成的不良影響深表歉意。6月4日晚,肖某實習所在的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在其網站首頁發布公告對此事道歉。
■本報記者楊詠梅 朱振岳
□記者追蹤
職業道德教育實效堪憂
“辦學53年以來首次出現這樣的事件,我們感到非常痛心!”6月4日下午,記者撥通了浙江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黃文秀的電話,他語氣沉重地說,學校已調查認定該學生在醫院實習期間違反新生兒護理操作規程和禁止攜帶手機進入病房的規定,擅自用手機拍攝擺弄新生兒的照片并上傳到微博,同時發布違反職業道德的言論。該學生于6月2日晚公開道歉,表示“自責和內疚”,希望社會原諒自己“幼稚的行為”。學校已責令其停止實習,并將根據校紀校規對該學生作出相應處理。
黃文秀說,學校一向非常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教育,每年都舉行非常莊重的護生授帽儀式。“微博事件雖然是個案,但也暴露出學校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實效不足,下一步,我們決定在全校范圍開展‘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白衣天使’等主題教育活動,進一步加強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教育?!?/p>
在同班同學徐江斌眼中,23歲的肖某是個大大咧咧的簡單女孩,和大家相處融洽,“蠻有愛心的”,沒想到她會做出這么無聊荒誕的事。徐江斌說他們在“護理學導論”中專門學過“護理倫理學”的相關內容,還記得老師特別講到護士最重要的專業素質就是要按良心做事,要“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課上還有“角色演出”環節,讓學生嘗試換位思考和體驗。
作為同齡人,浙江海洋學院A09護理班學生杜超群聞知此事深感震驚,她說,護理工作是很嚴謹的,要求很高,容不得有絲毫馬虎,肖某所做的事、所說的話都太輕浮隨意了,實在不應該。即將到浙一醫院實習的杜超群此前已接受了醫院的上崗培訓,培訓內容包括禮儀、注意事項、規章制度等。
徐江斌說,學校每年5月12日都舉行一次護生授帽儀式,他們參加過三次了。她希望肖某能吸取教訓,今后通過這件事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護理人才。
比職業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生命教育
網友“杭州人”在發給兒子的短信中說,杭州這幾天有兩個人全國聞名,最美司機吳斌感動了全國人民,“虐嬰”大學生激怒了全國人民?!昂贾萑恕闭J為,這不僅僅是職業道德教育缺失的問題,比職業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生命教育,而生命教育到了大學再來做就晚了。學校教育不能承擔無限責任,家庭、社會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引起反思,都有責任。
“這個大學生已經23歲了,新生兒生命這么柔弱,她完全沒想到這樣做的可怕后果嗎?她從小接受的是什么樣的家庭教育?孩子只要有好分數、能考上大學就是一個完整的人嗎?當老師的應該反躬自問,你僅僅給孩子知識教育就夠了嗎?這種違反新生兒護理操作規程的行為怎么可以肆無忌憚?接收實習生的醫院在診療和護理等環節上沒有責任嗎?”北京的一位家長洋洋媽媽用“出離憤怒、不忍再看”形容自己的心情,一連串的問號流露出一個母親的焦慮。
肖某的班主任肖老師說自己平時不太關注微博,事情出了一段時間才知道。氣憤和震驚之余,肖老師注意到肖某的微博發布出來一個多月了,但她的微博圈好友們居然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提醒她這樣做不對。后來她隨機問了幾個身邊的大學生:“如果當初你看到她的微博你會提醒她嗎?”幾乎沒有肯定的答案,只有個別人很遲疑地說“可能會吧”,這讓肖老師感到非常意外。
“應該說職業道德、專業素養的大道理她都是懂的,學校對實習的每一項操作也都有嚴格的流程要求。她的行為不僅違背了護理倫理道德,也應該引起我們對獨生子女的成長環境、網絡文化背景下的社會心理的反思,如何引導現在的年輕人尊重生命、善待他人,是一個更大的教育課題?!毙だ蠋熣f。
別讓冷漠蔓延成為“社會病”
“這讓我想起了劉海洋潑熊事件,高度類似,都是不拿生命當生命,暴露出的是一種無知、無聊、無畏、無良的不健康心態!”北京市海淀區的一位心理老師初晴說她對這件事“既感到震驚,又不覺得意外”,“這是長期以來家庭教育中缺失情感教育和生命教育,而學校又過于注重知識教育的必然后果?!?/p>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周孝正認為,這個孩子的病態行為是個別事件,但值得關注的是同齡人群的反應?!八暮糜褌儧]有人提醒她,首先曝光它的是一位年輕母親,無法忍受其‘言語輕佻,行為惡劣’,說自己寧可‘冒著被報復’的可能也要公之于眾。指責不當行為卻擔心被報復,就說明冷漠這種‘社會病’已經到了可怕的程度。本來老鼠過街應該人人喊打,如果老鼠過街人人都躲著老鼠,這個社會就病了。”周孝正強調,一個健康的社會需要每個公民健康積極的心態,任由自私冷漠蔓延,“社會病”就會變成“病社會”,這是更值得警醒的。
初晴老師說,傳統道德推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實是一種人之常情,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推己及人的同情心,是內心深處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作為一個成年人,肖某把自己的“好玩”建立在新生嬰兒的痛苦和危險之上,和當初劉海洋“硫酸潑熊為了看看熊的反應”如出一轍,都折射出我們的生命教育是一個盲區。缺乏常識,輕忽生命,引起公憤還說自己錯在“幼稚”……這些都反映了一種拒絕長大、拒絕成熟、拒絕責任的意識,應當引起全社會的反思。
□專家點評
北京協和醫科大學生命倫理學教授翟小梅:
尊重生命應貫穿教育始終
醫學不僅是一個職業,更是一個專業,要求嚴格的自省自律、專業準入制度和倫理道德規范以保持專業的誠信。而支撐和引導專業實現高品質社會服務功能的是倫理法則,是對患者的同情心。中外著名醫學家都強調“對病人的同情心和責任感是每一個醫生的靈魂”,“醫學的專業精神是一種道德承諾”。
醫本仁術,無知無良實習護士的行為,連最基本的專業知識和是非觀念都不具備,令醫學界憤慨,令全社會憤慨!醫學界對此不會保持沉默!沒有同情心的人,沒有愛心的人是無法勝任醫務工作的,應該被醫學共同體唾棄和放逐。
所有的醫科大學都會專門設置有關護理倫理、護理法律等方面的課程,實習前后均有醫德醫風的教育、檢查和考核。如果這一切都做到了,但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下,學生在十幾課時的學習過程中得到的只是專業知識,考試不難及格,內心深處卻很難建立起對人的關愛、對生命的尊重。
心中有人,尊重生命,不僅是醫學生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每一個公民做人的底線。遺憾的是,我們的教育一直存在重技術、輕人文的傾向,生命倫理學等人文學科在課程設置中被邊緣化、被貶抑,家庭教育中又一味滿足孩子的物質欲望,忽略對愛心、同情心和責任感的培養,這件事對全社會都是一記警鐘。希望此案例能夠喚醒全社會關注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醫學專業教育中最核心的問題。對生命的關愛和尊重,應該貫穿教育過程的始終。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