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导航,在线伊人,宅男导航 - 2022撸道帝综合导航影视网

 
當前位置: 首頁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欄
信息動態
時政要聞
他山之石
資料下載
 

奏響大學校園的文化樂章

2012年06月11日 17:36 佚名 點擊:[]

——哈爾濱華德學院校園文化建設巡禮

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自身滲透著優秀的民族文化和豐富的科學知識,體現著學校的個性和品位,蘊含著學校的歷史、精神和思想,彰顯著辦學的風格與特色,是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直接影響高校師生成長、進步和發展的軟環境。

為此,哈爾濱華德學院自創辦之初就把校園文化建設放在學院整體辦學方向和培養目標下進行整體規劃,并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常抓不懈。20年來,校園文化已經成為學院全面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辦學特色之一。

傳承創新內涵發展

“13452”文化體系輻射育人全局

華德學院注重在辦學實踐中積淀和挖掘具有華德特色的傳統與文化,緊緊圍繞教書育人這一中心任務,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院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校園文化基礎設施、宣傳輿論陣地建設、思想道德作風、師生行為舉止和第二課堂活動以及校園環境都作詳細的規劃,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13452”的校園文化體系,即,“一個整體建設理念”、“三個切入點”、“四育人”、“五大品牌”、“兩個尖子培養”。

一個“整體建設理念” 引領精神文化建設

價值取向是文化的核心和靈魂。自建院之日起,華德學院就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對學院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以哈工大近百年的文化積淀為底蘊,積極吸收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從不同維度挖掘和豐富人才培養的內涵,確立了“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教學為中心,旨在加強學院全面建設,強化‘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的整體建設理念,并將其滲透到學院思想政治、教學科研、日常管理等各個方面,在全院上下形成了統一指導思想、強大的精神力量和共同的理想信念,服務于學院的育人理念、中心工作及發展戰略,也推動著學院屢創佳績、人才輩出。

“三個切入點”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高校作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陣地,華德學院圍繞“怎樣培養人”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育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倡導全院學生“先成人、再成才”。多年來,堅持把理想、信念、志向教育和文明禮貌、行為習慣引導以及以教學為中心圍繞成才、就業開展學生活動作為素質教育的“三個切入點”,弘揚主旋律,陶冶高尚情操,構筑健康人格,并通過文化認同轉化為價值追求和實際行動,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四育人” 營造整體育人氛圍

大學校園文化是為培育大學生而建設的,如何能夠讓校園文化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成長成才,華德學院始終在“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中努力探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營造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整體氛圍。學院在堅持依法治校的同時,堅持將專業學習與價值觀教育相結合,堅持制度管理與文化滲透相結合。用規章制度去約束學生、規范學生的行為,通過欣賞學生、激勵學生、服務學生、凝聚學生,使自覺遵守各種規章制度成為了一種文化自覺。

華德學院傳承哈工大優良的師德師風,用馬祖光精神激勵和引導廣大教師,院長顧德庫提出:“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你的課在學生就業和創業中發揮作用?!薄暗降谝痪€去,到學生中去,指導學生進入科學殿堂,引導學生走向成才之路?!苯承莫毦叩男@,步步有景,處處育人,晨讀瑯瑯,書香飄逸。

“五大文化品牌” 裝點校園斑斕多彩

華德學院非常重視文化品牌的創建工作,將校園文化建設與專業學習相結合,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培育,“課前五分鐘演講”、“升國旗手資格狀”、“華德霓裳”、“華德雪藝”、“華德創造”五大文化品牌覆蓋全體學生,輻射整個校園。“課前五分鐘演講”伴隨學院發展建設20載,已成為學生進行自我教育、開闊視野、增長膽識和見識的主陣地;“升國旗手資格狀”作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勵志臺、踐行華德精神的展示臺以及表彰先進的榮譽臺,始終滲透價值觀的教育,催人奮進;“華德霓裳”、“華德雪藝”、“華德創造”在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創新創造、學以致用的過程中,激發專業學習興趣和動力。作為與“三風”建設凝結在一起的校園文化載體,學生在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中,通過不同思維的不斷碰撞,在尋找個人與集體、社會的結合坐標的過程中,不斷整合自己的思想與價值體系,逐步深入地認識社會、認識人生,獲取到許多課堂上得不到的知識與技能?!懊刻焐险n前短短的5分鐘,它看似很渺小,卻正是它讓曾經在眾人面前一說話就腿抖的我,面對500強企業的人事主管侃侃而談,最終在眾多重點大學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2009級的小孫同學在就業經驗交流會上對學弟學妹們說,“每天上課前短短的5分鐘,它看上去很簡單,但想要贏得認同和掌聲,需要我們多讀書去積累,需要我們多寫作去充實,需要我們多見識去鍛煉……”

培養“兩個尖子” 引來滿園桃李爭艷

培養“兩個尖子”既是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又是驕人成果。自從實施“百名學生考取研究生計劃”和開展爭當技術尖子活動以來,三表大學多名學生考取國家重點大學重點專業研究生不再只是夢想,民辦高校學生在全省、全國乃至國際級專業技能競賽中蟾宮折桂、屢見報端。

榜樣示范的力量是無窮的。身邊榜樣的同化力和促進力充分調動了學生勤奮學習的積極性,2011年報名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考試54人,考取28人(其中10人被國家重點大學重點專業錄?。?012年考取全國碩士研究生46人,近一半被國家重點大學錄取。獎勤獎先、以賽代訓的廣闊平臺培養了學生刻苦鉆研的精神,激勵學生勇于挑戰。2004年至今,一屆屆華德學子在各級各類專業技能競賽中已累計獲獎600余項,校園里的專業技術尖子,就業從職后都成為了行家里手。如被評為“全國就業之星”的沈玉柱同學,現任聯想(北京)有限公司三個處的總負責人,多次榮獲“聯想五十杰”、“聯想總裁特別獎”等。舒磊同學,畢業簽約本田生產技術(中國)有限公司,現任新機種設計科項目負責人,先后參與了第八代雅閣、新飛度、鋒范、CRV、思域等新車型的模具設計。像這樣的優秀畢業生,不勝枚舉,“華德品牌”也正是在他們的兢兢業業和奮發有為中得以樹立,使華德學院成為向國內一流高校輸送研究型人才的生源基地和為各行業輸送應用型優秀人才的培養基地。

啟峰為學飲水思源

環境文化獨具匠心

馬克思指出:“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走進華德,開闊宏大的校園風格,匠心獨具的文化景觀……一所現代化、花園式的大學校園近在眼前。漫步在校園,你會被校園優美的讀書環境和濃厚的文化氛圍所感染:街路勵志,山水有情,廣場意切,廊道墨香,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和諧共生,處處都洋溢著人性化理念和濃厚的文化氣息。許多學生家長都情不自禁地贊嘆:“真是讀書學習的好地方?!?/p>

2003年,華德學院搬入哈爾濱利民開發區學院路5號,在“整體建設理念”的指引下,學院高度重視環境文化對學生的熏陶。

設施先進,功能齊備

科學規劃現代化校園

華德學院總占地62萬余平方米,先進的教學設備,幽雅的教學環境為學院教書育人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保障。教學區、生活區、活動區、休閑區布局合理、相得益彰。現代化的教學樓、實訓樓、圖書館,省級標準化公寓,省級標準化食堂與能滿足師生多種文化需求的活動場地錯落有致,為學院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奠定物質基礎,充分滿足了師生全面發展和現代化教育的物質文化需要。

壘山建湖,建館塑像

師生共建人文家園

“發揮華德人的聰明才智,自己設計綠化方案,發揚主人翁精神,一起建設美麗家園。”學院院長顧德庫如是說。構思精美、特色鮮明的華德校園,無不彰顯匠心獨具的整體設計,也處處凝聚著全體師生的智慧和汗水。

在華德學院,“山也勵雄心,湖亦盼書聲,山水蘊文化,文化院魂凝?!鄙剿畧@以啟峰山和問渠湖聞名,構成一幅山、湖、草相映成趣的生態美景。湖光山色,生機盎然,師生得以陶情養性、振奮精神。作為哈爾濱市除太陽島之外的人造假山之最,啟峰山是以基建施工積累的建筑廢料做基礎,又挖湖取土堆壘壓實覆蓋黑土綠化而成的。從思路設計到施工建成,體現著創業者的胸懷大志,傾注著華德人的理想追求,也飽含著期盼莘莘學子登高望遠、立志報國的良苦用心。波光粼粼的問渠湖畔,微風輕輕拂過楊柳,啟峰山上讀書的學子和常伴霞飛的書聲,是學在華德最美的寫意。

在華德學院,每位新生入校后的第一課,就是走進院史館和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展覽館。談起這些,學生們總是有些激動:“院史館里陳列的史料,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展覽館里由師生親手雕塑的黃炎培半身銅像以及黃炎培先生畢生對中國職業教育的探索和貢獻,都讓我們為成為華德的一員而驕傲,為先賢的愛國情懷和執著追求而感動和振奮?!?/p>

街路勵志,廣場有情

自然與人文和諧共生

在華德校園,“創新”、“求實”、“敬業”、“成才”學院校園的兩街、四路交錯相通,分別以其為名,給師生以啟示和鼓舞;“創業”、“超越”、“思源”、“勵耘”四大文化廣場,蘊含著華德文化特色和精神,寓意深遠。其中,思源廣場取“飲水思源”之意,蘊含著華德人對哈工大和對華德事業的深厚感情;廣場占地2.6萬平方米,以半月形的思源臺、高聳挺立的思源石和兩株相依相偎的思源樹為主要標志物,集休閑、娛樂、集會等多功能于一身。四大廣場與山水園、旭園、爭春園等自然景區交相輝映。

學院先后投資200余萬元進行校園綠化,綠化面積達40%。校園里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平面綠化與垂直綠化相交、大片綠化與小型景觀結合,品種繁多的樹木,競相綻放的花朵,人人動手參與校園綠化美化工作,校園處處蘊藏生機,彰顯活力。學院連續4年被評為“黑龍江省綠化先進集體”。

樓宇意切,廊道墨香

潤物無聲于細微處

學院參照母體哈工大的主樓設計,建設了新政教樓,它和啟峰山、問渠湖、思源廣場、勵耘廣場等相映成景已經成為了華德學院獨有的文化地標。在吸收和傳承哈工大豐厚、悠久的文化傳統的同時,也積累著華德的文化底蘊和內涵;還特別注重布置高雅、高品位的墻壁文化,讓走廊也變成教育殿堂。

漫步校園,仿佛隨處都可以觸摸到古今文化之印記,學院努力使每一面墻都會說話,都成為中外優秀文化傳播的使者,以“明禮、勵志、博學、樂群”為主題的教學樓樓道文化墻,以“養成、友愛、安全、和諧”為主題的公寓樓道文化墻,以“節儉、文明、健康、感恩”為主題的食堂文化墻,以“勤奮、明志、致知、銘記”為主題的各專業實訓樓樓道文化墻,以“百家爭鳴”為主題的圖書館樓道文化墻,以“理想、青春、有為、互助”為主題的班級文化墻,都彰顯著學院的育人理念和華德師生的審美能力,也都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激勵廣大師生知行合一、奮發向上。

學院在校園里建起了“文化步行街”,宣傳黨的教育方針、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以及學院的文化理念,在科學規劃宣傳櫥窗長廊和閱報欄的同時,華德的手繪主題海報是校園文化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它既倡導環保節能,也倡導學生用手描繪圖畫,用心傳遞文化。每天中午、傍晚悠揚回蕩在校園各個角落的校園廣播,和華德報、新聞網作為學院德育和宣傳的三大陣地,成為推動校園文化全面發展的動力和能源。這有聲、無聲的一切都以其獨特魅力影響著師生、陶冶著師生。

激勵自律注重養成

行為文化知行合一

在華德校園,你很少能看到隨地亂扔的陋習,卻能看到師生隨手撿起地上的枯枝;上下課人流涌動的校園里,你很少能聽到難以入耳的臟話,卻有向師長的問好聲,聲聲入耳;除了運動場上生活龍虎的學生,除了在問渠湖畔讀書思考的學生,你很少能看到校園里閑逛的學生,學生們要么在教室里上課,要么在實訓室鉆研,要么在圖書館看書。2012級的小張同學的家長在送孩子報到的時候說:“沒想到民辦高校有這樣學習氛圍,把孩子送到這樣的學校上學我們就放心了?!比缃?,建設高雅的校園文化、維護優美的校園環境,已成為全體師生的自覺行動。

“養成教育”

打造特色行為文化

面對“80后、90后”價值選擇特點,面對“獨生子女教育”這一當代中國社會、學校、家庭都要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2009年學院黨委提出“做實德育工作要從大一學年開始”,即面向全院學生開設“養成教育”必修課,作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輔助課程。

為了貼近學生成長需求,加強養成教育的針對性,學院培養一批優秀的、具有豐富的學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經驗的學生工作者擔任“養成教育”授課教師。同時,各行政、后勤教職工和輔導員到學生中去,多指導和參與學生勞動實踐活動。

從心理機制上看,習慣是一種需要。“養成教育”注重實踐性和交叉性,以“修身養德、禮儀規范、心理疏導”等為主要內容,采取互動式、體驗式教學,注重學生優良操行的點滴養成、精神品格的塑造,將課程內容與學生目前和未來的發展所需要的基本素質要求密切在結合在一起,突出文明習慣養成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讓學生感到養成教育是自身成長和今后成才的需要,是自己報效祖國、回報社會的基礎,從而化被動為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為從他律走向自律奠定基礎。

自2010年春季學期首次面向學生開課至今,“養成教育”也在伴著學生的成長一點點地完善升華,由最初的以“正行”為主題的基礎文明修養教育,拓展到以“明德”為主題的大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和精神境界升華的教育,激發了學生們“求志”的熱情,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從愛家愛校到愛國,從舉止文明到遵守秩序,從自尊自愛到尊重他人,從守時惜時到誠實守信,從勤儉節約到懂得感恩等多個方面,用《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去教育引導學生,校園榜樣所產生的“共生效應”和“魅力效應”,受到學生們的廣泛歡迎。它既是華德精神的生動體現,又是校園文化的形象教材。

“身教重于言傳”,行為示范的力量是巨大的。僅以不隨地亂扔垃圾的習慣為例。無論院長、行政人員、普通教師還是后勤員工,無論是在校園、教學樓還是食堂、宿舍,“人人以隨手撿起地上的一張紙為榮”。這樣做的人多了,亂扔垃圾的人少了,偶爾有同學扔了,學生之間也學會了相互監督、相互幫助。一個個不文明的舉止都是這樣糾正的。

“預知明日之社會,須看今日之校園”。兩年多的時間,“養成教育”已連續開課5個學期,普及到了2009級、2010級、2011級3個年級的共6603名學生。校園里,文明禮讓蔚然成風。走路抽煙的人少了,滿口臟話的人少了,“老師好”、“阿姨辛苦了”、“對不起”、“沒關系”等聲音多了;逃課睡覺的人少了,課堂上和老師提問互動的人多了;食堂里浪費的少了,排隊的多了;室友間發生糾紛的少了,寢室里歡笑多了;整日沉迷游戲的人少了,圖書館自習室里看書的人多了,參加專業類、文體類等各類社團的人多了……

“勞動實踐”

引導自我教育

好習慣讓人受益終身。為了深化和鞏固“養成教育”對學生的引導和影響,幫助學生樹立勞動責任感和正確的生活態度,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社會服務意識和文明意識,學院決定從2010級起,在校學生要在大二學年完成為期1周的勞動實踐,作為養成教育課的重要教學實踐環節。

勞動實踐課的開設雖然在全國乃至全省高校已不是首例,但對于華德學院的學生來說,確實是一種全新的教學內容和教育模式。即將學生分組負責學生公寓、圖書館、校園街路等教學、生活場館的樓內走廊或樓梯的衛生清理工作。由輔導員和后勤的勞動技能指導教師共同對學生的勞動態度、出勤、團隊配合、勞動實效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評?!斑@樣的教學形式真正作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課堂向生活區延伸。”學生輔導員小張說。

該實踐已在2011級的2000余名學生中試行。通過調查反饋,學生普遍反映很受益,這一點從親身參與課程的學生撰寫的學習心得中便不難看出。“起初對‘勞動實踐課’有些不理解,但是經過實踐,我們在勞動過程中發現,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的。漸漸的,同學們都積極參與其中,在團隊中互幫互助,共同體驗著勞動的辛苦與快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改變,我們在成長。勞動讓我想起了爸爸媽媽?!?091151班王同學如是說。學生的成長變化讓許多家長表示很欣慰,對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乃至今后步入社會的生存生活也更加放心了。

“無論是在求學的過程中,還是學成之后走上社會,具備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品德都能讓自己獲益匪淺”。這一點已成為華德學院全體學生共同的認識。

如今,校園文化已深深地熔鑄在華德學院的生命力、創造力和感召力之中。踏著教育改革的春風,華德學院將繼續在積淀民辦高校校園文化的道路上常耕不輟,自覺肩負起發展教育、服務社會的重任,持續打造華德學院的辦學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在“創建民辦高等應用型工科名校,培養高級應用型優秀專門人才”的征程中,為民辦高等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奮斗!

上一條:實習大學生擺弄嬰兒取樂引公憤 下一條:尊重青年主體地位 煥發創造熱情

關閉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版權所有
馬克思主義學院辦公電話:0795-3203978  馬克思主義學院郵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