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師眼里,韓志亮是位沒有“架子”的校長。學期結束了,全校教師要拍張“全家福”,韓校長會幫著攝影師忙前忙后,將老教師們一個個安排在前面重要位置,而他自己卻跑到最后一排,與年輕教師們站在了一起。
無論是先前在小學做校長,還是3年前調任山東省濰坊第八中學當校長,不管到哪里,韓志亮都會將人性關懷和人文管理投注到教師身上。因為在他看來,教師的生存狀態直接影響學生校園生活質量——
■山東教育報記者 宋洪昌
做校長15年,韓志亮總結出一條經驗,學校能否成為學生內心深處喜歡并渴望的場所,學生有沒有感受到學校生活的幸福與快樂,這一切,主要取決于教師。教師只有具備溫暖人性、良好心態和崇高價值信仰,才能真正影響學生。
當今環境下教師為什么容易出現職業倦怠?為什么離學生越來越遠?為什么難以體會到工作的快樂?在韓志亮看來,這些問題的出現雖然與工作壓力、專業成長遲緩有關,但關鍵還在于教師精神價值的缺失。為此,學校必須對教師進行價值引領,建設良好的人文生態,重建教師精神價值?!皩W校能否成功,關鍵看能不能創造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因為教師的幸福決定著學生未來發展?!?/p>
教師的精神價值怎樣建立?學校的教育生態如何營造?韓志亮用自己的行動一步步作著詮釋。
“一直以來,我有一種困惑:過去,教師雖然收入低,教師職業的社會認可度低,但是那時候的教師身上有一種精氣神,敬業意識強,責任感強,爭著多上課,很少有抱怨的。現在,教師的收入高了,社會認可度也提升了,可是為什么抱怨卻多了,職業精神也弱化了呢?”
1讓心靈先到達理想的地方
時下,教師職業倦怠幾乎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不管是身在鄉村還是身在城市學校,不少教師都缺乏工作熱情與激情,專業發展動力不足,職業追求模糊。為什么會這樣?韓志亮認為,其原因不單單是外部的,更重要的是教師缺乏一種信仰,心靈缺少“陽光”的照射。
怎樣消除教師的倦怠心理?韓志亮沒有采用強制方式和說教,而是將解決教師“心”的問題作為突破口。在他看來,良好教育的前提是首先讓教師對自己的生存狀態滿意,對學校和工作滿意,能夠獲得職業幸福感?!敖處煗M意了,有幸福感了,心中就會充滿陽光。心靈陽光的教師,即便是批評學生的時候,學生的心靈深處也會感受到陽光的照射?!?/p>
職稱晉升是每位教師特別關注的一件事情,有的教師因為沒有如愿晉升而有情緒,影響工作積極性。韓志亮就幫教師們“算賬”:“人生就是一朵花。你一不開心,一個花瓣就落下來了?!彼M處焸兡軌蛞砸环N良好的心態面對職稱評定——面對過程,盡力而為;面對結果,順其自然。
他請專家給全校教師作報告,上幸福課;與教師掏心窩子般地交流,建立與教師之間的信任……他努力用一種文化引領教師的精神。他說,他所做的就是在門外敲門,讓里面的人把緊閉的門打開,走出來,走到陽光下。有的教師也許一時還不愿意完全把門打開,有人甚至就是不愿意開門,但他會一直敲下去,直到對方把門打開。
他很看重教師的精神修煉,并將此視作對教師心靈的喚醒:“教師應該感覺做人是一件無比美好的事情,欣賞自己,也欣賞他人;信任自己,也信任他人;激勵自己,也激勵他人。深信他人與自己一樣有價值,用真誠、友善、公平、信任、尊重、寬容、理解和熱情,砌成自己心靈的安全大廈?!?/p>
面對那些習慣抱怨的教師,那些將每天上課看作負擔的教師,韓志亮沒有用“做蠟燭”、“講奉獻”等去要求他們,而是從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出發去關注教師的內心需求,用人性的溫情去滋潤教師的心靈。他首先讓教師浮躁的心安靜下來,讓教師明白,即便是為了提升自己的生存質量和人生幸福,也要少一些厭倦,少一些工作的消極情緒。
有一次去爬山,韓志亮無意間聽到身邊一位教師邊攀登邊感嘆:“哎呀,怎么還沒爬到頂!”爬山的目的是為了鍛煉和快樂,可是懷著這樣的心情爬山,又怎么能夠享受到快樂呢?在他看來,這種感嘆的背后,是一種消極的心態。面對任何事情,一旦以一種消極的心態去對待,就會成為一種沉重和負擔。教師的工作也是這樣,以消極的心態面對工作,收獲的就不會是快樂,而是厭倦甚至痛苦。教師為什么會出現職業倦?。渴且驗樗季S方式出了問題,信仰出了問題,逐漸將自己的內心封閉了起來,越來越遠離了快樂,遠離了學生。而作為教師,一旦遠離了學生,缺少感情的投入、心情的投入,從學生那里獲得的快樂就會越來越少。
所以,每次組織教師外出活動,韓志亮總忘不了提醒教師,不要怕累,要關注幸福和快樂。他提出“健康第一”理念,強調不僅要身體健康,更要保持心靈的健康,吃得下飯,睡得著覺,笑得出來。在他的倡導下,學校成立了“步行俱樂部”——“步行上下班,健康好生活”。于是,每到上下班時間,大家三五成群,有說有笑,徒步而行,其樂融融。
“師生關系是否和諧融洽,成為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越是對工作倦怠,離學生就越遠;離學生越遠,就越是感受不到與孩子在一起的樂趣。師生關系好了,老師舒服,學生舒服;老師能更多地體會到工作的快樂,學生能更多地體會到學習的快樂?!?/p>
2從改變關系開始
韓志亮曾經作過一項師生幸福指數調查,調查的結果令他吃驚,全校兩千多名師生,竟然有半數以上感覺自己的工作、學習“不幸?!被颉安粔蛐腋!?。而不幸福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師生關系不融洽,教師感覺學生調皮、不懂事、難教育;學生感覺教師高高在上、盛氣凌人、難以接近。
癥結在哪里?主要在師生關系不平等,教師離學生太遠?!皫熒P系的主導權在教師,關鍵是教師用什么樣的態度對待學生、教育學生。不少教師抱怨說時代變了,現在的學生不是過去的學生了,這是客觀現實。但是,關鍵是教師如何改變,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處理問題?!?/p>
去年9月,韓志亮讓學校工會組織了一次活動,首先是引導教師尋找“我眼里最好的學生”,改變傳統的單純以文化課學習情況評價學生的方式,而是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發現學生身上閃光的地方。于是,教師眼中的好學生一下子多了起來,“××同學樂觀開朗”“××同學關心同學”……那些原來在教師眼中沒有優點,不怎么可愛的學生,如今也有了優點,變得可愛了。接下來,他又讓學校德育處在學生中間開展了尋找“我心中最美的老師”的活動,引導學生通過某一件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感受到教師的美。不少學生“發現”了教師對自己的關注,還有的學生感謝那種關愛式的批評,更多的學生開始感覺到了教師的寬容和信任。
教師喜歡學生,學生喜歡教師,這在韓志亮看來,應該是理想的教育田園美景。怎樣讓學生感受到校園的快樂?韓志亮認為,這迫切需要教師加強“修煉”——重視學生,喜歡學生,讓學生因為喜歡教師而喜歡學校,喜歡學習。
韓志亮經常走進教師的課堂,聽得多了,他就發現一種現象,如果整堂課上沒有笑聲,課堂就沉悶,學生學習狀態也就不會好。為什么有的教師會板著面孔講課,原因在哪里?因為教師沒有底氣,不敢以開放的姿態面對學生。為此,韓志亮提出“用歡笑聲點亮我們的課堂”。課堂氣氛變了,師生之間的感覺也跟著變了。教師感到離學生近了,學生感到教師比過去可親了。
簡單、真誠、善意、坦誠,沒有修飾,這些“童心元素”讓學生保持了童心童趣,同時也應該是教師理解學生、走近學生的通行證。韓志亮希望教師們回歸童心,要有點孩子氣,用童心解讀童心,面對蹦蹦跳跳、天真、稚氣的學生,教師應該變得真實起來,簡單起來,快活起來。在他看來,只有獲得職業幸福的教師,才有可能攀上教育的高峰,盡覽教育的美景。他期望“教師應該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不要永遠板著一副嚴肅的面孔。要有孩子氣,要有歡快的腳步,要能夠觸動學生內心深處最敏感的神經,讓他懷疑,讓他沖動——只是不要讓他平靜地無動于衷。”
融洽師生關系重建的過程是緩慢的,但效果卻是令人欣喜的。
不斷地喚醒,不斷地引領,韓志亮發現,漸漸地,活力和微笑悄悄“爬”上了老師們的臉龐。辦公室里、教室里、校園里,歡笑聲多了,師生在一起的氣氛融洽了。
“教師為什么越來越遠離學生?為什么難以從學生那里獲得工作的滿足與快樂?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少人文情懷,缺少人性溫情。從長遠和根本來說,要解決教師的職業態度問題,需要重建教師的人本意識和人性情懷。”
3人文情懷應該是以一種價值期望去引領教師
“天地之性,人為貴?!表n志亮常用這句話要求教師。他說,一定要在內心深處將學生這個“人”放大,看重學生,尊重學生。
他堅持認為,教育是一種德性很高的事業,這種道德性突出的標志就是要關注人、重視人,從人性出發去感受人性。而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三“心”——敬畏心、責任心和敬業心。比如,教師不體罰學生,因為一旦這樣做了,就會影響聲譽。因此,人性溫情應該是教師職業素質的底線?!叭诵詰摮蔀閹煹碌暮诵模唧w地說,教師首先應該看重人的生命與尊嚴,這應該成為教師必須具備的精神‘合格證’。一個人適合不適合做教師,具備不具備做教師的資格,首先應該看他是不是善良,是不是具有慈悲情懷,人性的發育是不是健全。可以肯定地說,以柔美的人性與深厚的溫情作生命底色的教師,對學生注定有著滿心的歡喜。當他看到學生的笑臉、聽到學生的問候,無異于蝴蝶覓到花朵,魚兒放歸清湖,那歡心還來不及,那享受還來不及,又怎么會輕視、怎么會漠然!”
“只有人性的東西才可能征服人心?!彼Z重心長地對教師們說,教學生3年,要給學生的心中種下溫情,而不是敵視。
在濰坊八中,教師們都熟悉校長這樣一句話:“教師的微笑,是孩子的春天?!表n志亮希望通過這句形象的話語,讓教師們明白一個道理:教育需要微笑,而心靈的燦爛才能帶來真摯的微笑。教師的微笑是教師教育平等、教育自信、教育藝術的外化,是對教育事業、對學生真摯情愛的自然流露與傾瀉。
當然,要讓教師給學生以人性溫情,學校首先要以人性的溫情對待教師。韓志亮主張,人性情懷應該是以一種文化氛圍、一種精神力量、一種價值期望去引領教師。而這種氛圍和力量應該首先為教師創造一種心靈安全的環境。
清晨,有教師上班遲到了,校長看見了,應該怎樣處理?韓志亮理解每一位教師,也體諒每一位教師。他覺得,每個人都有遇到特殊情況的時候,比如孩子生病了,比如路上堵車了,比如自行車壞了,這都很正常。對偶爾遲到的老師,他會諒解。但是,他也會溫和地告訴教師,不要讓遲到成為習慣。
教師們說,他們明顯體會到了校長的坦誠、友善、真誠、包容和公平。
讓教師感到安全和滿意,不憋屈,這是他追求的一種管理境界。他說,心靈的安全最重要,要讓教師們在學校里有一種坦然,不必想著校長是不是對自己有看法,逢年過節的時候不用想著要不要給校長送禮。
學校制度公平公正,校長才會有真正的坦蕩,教師也就會慢慢有了理解和接納。每年的職稱評定是關系到每位教師的大事,也是令校長撓頭的一件事情。如何做才能夠公平?才能讓教師少些情緒?每一次,韓志亮都會與教師坦誠交流,最終達成一致意見。
新學年開始,韓志亮在學校推行“發現工作法”——用欣賞的目光發現教師身上和工作中值得肯定的點點滴滴,讓教師們在這種肯定中獲得投入工作的熱情。后來,這種工作方法還延伸到了教師們中間,引導教師自我發現——發現自己的潛能,發現自己最佳的成長區域。
“要使學生、家長、社會對學校滿意,首先要做到教師對自己的學校滿意。如果一所學校連自己的老師都對他所從事的工作滿是厭倦,滿腹牢騷,這不順眼那不順氣,心懷鄙夷,那么,這所學校怎么可能會有好的發展?怎么可能會培養出優秀的學生,怎么可能會贏得社會的贊譽?”
4必須讓教師對學校滿意
2012年元旦前夕,韓志亮策劃了一個讓人頗感新鮮的節日——同事節。在這個為期40天的節日里,教師們一起活動、一起交流情感、交流工作,加深了彼此了解,也活躍了校園氣氛,體會到了在一起工作的快樂。韓志亮為同事節精心擬定了一句主題詞,叫做“有聲有色地工作,有滋有味地生活,有情有義地交往”。他的“校長寄語”張貼在每一個辦公室里:“家里的兄弟姐妹,是父母為我們找來的朋友;學校里的同事,是我們自己找到的親人——讓我們的相處成為一種美好!”為了給教師創造交流溝通的機會,學校工會組織按工作性質和分工、工作地點等將全校教師劃分為13個小組。小組內的教師一起參與體育活動,一起吃飯聊天,一起去看望組內年齡最長教師的父母,相互之間敞開心扉,彼此欣賞。有了溝通,就會有理解,也就會有關系的融洽。變化,在教師們身上悄然發生著:交流變得多了起來,原來很少參與校園活動的教師,現在愿意參加了;同事之間關愛、欣賞的氛圍變濃了。
讓教師對學校有認同感,盡可能多地感受到工作的愉快,這是韓志亮設立同事節的初衷?!叭伺c人之間容易產生矛盾的地方,一是家庭內部,二是同事之間。同事之間的關系經營好了,教師心情就會愉快,工作就會快樂。教師的工資就這么多,作為校長,我不能多給,也不敢少給。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地讓教師不感到憋屈,盡可能地讓教師對學校滿意。教師只有對學校滿意了,才會以良好狀態投入工作,也才會有利于對學生的教育?!?/p>
或許我們對這樣的場景并不陌生:還不到放學的時間,有的教師就早早地推出自行車,在大門口等著,待放學鈴一響,校門一開,一秒鐘也不想逗留,迅速“逃離”。透過現象看問題,韓志亮覺得,如果校園成為一名教師一心想要逃離的地方,待在學校成為他的一種無奈,那么,這對教師本人來說是一種不幸,對學生來說同樣是一種不幸。
教師自身生命質量狀況,注定會對學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當教師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愛,滿懷情感,滿心依戀的時候,這所學校才有可能是有活力的,才是有希望的。韓志亮說:“我做校長多年,當教師的時間也不短。我經常對自己提出這樣一些問題:教師對自己的生存狀態滿意嗎?他們的身心狀況如何?他們有沒有從自己的工作中感受到職業的樂趣與幸福?遺憾的是,我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懷疑甚至否定的。我發現,教師感受更多的是沉重,發出的聲音更多是抱怨、不滿甚至痛苦?!币虼耍岢觯k讓學生滿意的學校、社會滿意的學校,首先要辦讓老師滿意的學校。
為了讓教師感到來自學校的關心和重視,學校組織評選“月度人物”,參加全省實驗教學創新大賽并獲多項大獎的教師成為首屆“月度人物”。中年教師處在特殊年齡段,保持和激發他們的工作激情是一個重要課題。韓志亮曾經策劃組織過一個“中年教師節”,既體現對他們的理解,又注意挖掘這個群體中的優秀精神加以弘揚,讓大家感受到來自學校的關注和關心。學校組織“工作模范”評選,那些雖然沒有多少標志性成果,但卻多年如一日默默無聞、兢兢業業、盡心盡力工作的教師成為被表彰的對象。
“讓校園如家”,這是韓志亮勾畫的一幅教師對學校滿意的圖畫。他說,他并不期望這些努力能夠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他會讓“做幸福教師,培育幸福學生”的愿望像空氣一樣彌漫在校園上空,彌漫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因為他堅信,每個人的心中都保留著一些柔軟的溫暖的東西,它們會像種子一樣,隨時會在某個春暖的時節,發芽、生長,結出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