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聯網環境下高職思政工作新思考
“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帶來了多元化的信息獲取方式,也豐富和拓展了高職院校宣傳教育平臺。廣西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在積極構建思想政治工作與宣教平臺科學有效的聯動機制方面,進行了積極嘗試和探索,努力掌握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權?!?/p>
■蘇敏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QQ、微博、博客等以網絡技術為支撐的新媒體中的典型代表,越來越受到青年學生的關注和青睞。如今,新媒體已滲入到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改變著學生的認知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
與傳統媒介相比,新媒體的特性與優勢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全新的途徑。從傳播模式上看,新媒體改變了學生信息獲取方式、交流方式,即由“一對多”變為“多對多”,使增強學生思政工作的自主性成為可能;從傳播內容上看,新媒體提供了強大搜索功能和海量信息,滿足了學生對形勢掌握的即時性,為思政工作的及時開展提供了可能;從導向功能上看,交互性、共享性、多媒體、個性化,讓更多學生樂于接受和參與,從而使思政工作更為有的放矢。
然而,機遇總是與挑戰相伴,新媒體對高職院校思政工作的影響也是一把“雙刃劍”。新媒體的特性使得思政教育的環境更為復雜和多變,各種信息紛至沓來,各種思想文化的影響無限放大,外部環境的復雜化必然演化為學生內在思想的復雜化,對于思政教育容易造成負面影響。此外,新媒體技術帶來的虛擬性和匿名性,容易導致學生的道德弱化,也增大了思政教育的難度,增加了不可控制的風險,如少數學生濫發言論、制造病毒、沉溺網游等,給高職院校思政工作帶來嚴峻的挑戰。
對此,廣西柳州城市職業學院通過不斷提高思政教育工作隊伍知識結構和對新媒體的把控能力,不斷創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積極應對思政教育所受到的新媒體沖擊。
建立與理論研究工作相結合的聯動機制
網絡呈現高職思政教育工作序列化模式研究。學院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階段性、思想認識的差異和專業的不同,從目標、內容等方面,分層次、分階段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做到思政教育工作序列化,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質量。這一研究作為自治區級精品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學習內容,在其專題網站上以八大專題的形式呈現。該研究的具體內容包括:一年級讓學生了解在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要求,在實踐中進行初步養成;二年級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質、職業道德意識、職業法律意識,促進專業學習,促進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三年級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擇業觀,在專業實習、就業創業中體現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職業道德素質,立足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QQ群探討與專業相結合的思政理論課教學改革研究。明確與專業相結合的課程改革思路,堅持弘揚理論指導實踐的良好作風,注重調研成果和工作實踐的銜接、轉化和運用,為加快思政工作開展提供理論支持和決策參考。為提高思政理論課實效,學院積極開展調研活動,根據高職院校的特點,提出思政理論課與專業相結合、以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為目標的課程改革思路。同時,圍繞這一改革主題,通過QQ群組討論的方式,積極開展思政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探討與交流,促進思政理論課教學質量的提高。
建立與校園文化發展相結合的聯動機制
網絡貼吧傳唱校歌、宣揚校訓。學院利用貼吧、網站等載體,充分展示學校校歌,以及“修德立身、礪能創業”的校訓精神、“篤學、創新、樹人”的教風、“勤學、善思、敏行”的學風,努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貫穿育人全過程。以重要節日、重大事件、重大活動為契機,集中開展特色鮮明、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結合企業文化、就業文化,從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出發,為實現學院快速和諧發展、培養優秀高端技能型人才注入精神動力。
依托各類媒介推廣宣傳校園文化。學院的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多次被當地媒體報道;組織學生暑期“三下鄉”服務活動,開展學生志愿服務隊活動,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引導學生的行為文化,營造一個積極向上、文明健康的校園氛圍,提升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的質量和水平。2011年,學院的校園文化建設獲廣西高校優秀成果三等獎。
建立與創新教育相結合的聯動機制
創新發揮思政理論課的主陣地效應。以精品課程建設為抓手,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課程標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案、課件設計等進行改革,該課程被評為廣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品課程;由教師張華執教的“勞動合同法與大學生就業”一課被評為全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彩一課”。
創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充分發揮團組織院、系、班三級理論中心組的作用,組織和發動廣大團員青年開展系列理論學習活動,本著形式多樣、注重實效的原則,采取網絡自學、在線輔導、集中學習、座談討論、撰寫體會文章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院還開設“思想·理論·人生”系列講座,邀請學院領導、中層干部、教學名師為學生辦講座,成為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徑之一。
探索建設“四位一體”的課程體系。學院啟動素養工程建設,建設了“必修課+選修課+課外講座+活動指導”四位一體的課程體系:“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為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包括實用法律、公共關系實務、愛情心理學等;通過網絡在線開展課外系列講座;活動指導包括指導學生社團活動、參與辯論賽、做好職業規劃等。
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平臺載體。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為思政工作提供廣闊的空間和有效的途徑。學院開設有思政教育主題網站“鳳凰苑”,使之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同時,還通過博客留言、電子郵箱、手機等多形式、多渠道,為學生解答教學疑難、解決思想問題。
(作者系廣西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