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深刻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既科學概括了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主題,又鮮明地向世界昭示了“中國夢”?;厥讱v史,為了實現這一夢想,億萬中華兒女前赴后繼、不懈奮斗,卻曾屢遭挫折,一度看不到希望。這種狀況,只有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才發生了根本改變,從此走上了實現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
天涯何處是神州?——“中國夢”的背景與提出
近代以來,民族復興始終是讓每一個中國人魂牽夢縈、念茲在茲的目標,激勵著人們為之英勇斗爭、流血犧牲。那么,提出這一目標有何重大意義?
實現復興,并不是所有民族都會提出的課題。只有自身文明曾經繁榮興盛過的民族,才有條件提出復興的目標。如果過去不曾輝煌過,何來復興可言?進而,只有自覺把握并勇于擔負起復興重任的民族,才會提出這樣的目標。縱觀人類社會歷史,在經歷從領先到落后的落差后,有的民族從此走向衰落,釀成讓人唏噓不已的歷史悲劇。但是,一個真正偉大的民族絕不會就此沉淪,而是從苦難中覺醒。毫無疑問,中華民族就是這樣的偉大民族。
先來看讓每一名中華兒女都感到自豪的歷史吧!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歷史文化從未間斷、一直延續至今的國家。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曾經長時期走在世界前列,對人類文明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然而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卻屢遭屈辱、磨難。也許是“盛極必衰”,中國延續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在17世紀下半葉逐步走向衰落。在前所未有的世界大變局中,中國開始落后于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鴉片戰爭以后更是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面臨著極其深刻的生存危機。
中華民族是就此沉淪,還是會再度崛起?暫時的落后、空前的屈辱和無盡的苦難,并沒有蒙蔽掉中國人的眼睛、麻痹掉中國人的心靈。在一批先進分子的啟發下,中國人民開始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驚醒。1894年,孫中山響亮地喊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鮮明地向世界展示了中華兒女的偉大夢想。在任何困難面前,中國人都壓不倒、摧不垮,這正是中華民族的生命力所在!
山重水復疑無路——“中國夢”的曲折探索
確立了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接下來就要找到實現這一夢想的正確道路。正確的道路從哪里來?在這個問題上沒有任何先例可循,只能在黑暗中苦苦摸索。
這樣的過程,注定是漫長而艱難的。危機面前,各種救國主張如走馬燈般在中國登臺亮相。不同階級、不同社會階層、不同政治力量,都曾提出并實踐過各種各樣的方案,但是這些探索都無一例外地失敗了。無論是“師夷長技以制夷”,還是“中體西用”,都沒能提供正確的理論指導;無論是太平天國運動,還是洋務運動、戊戌維新,都沒能指明前進的正確方向。辛亥革命開啟了中國進步的閘門,但是最終也失敗了。
一次次探索,又一次次失敗,原因究竟在哪里?不用細細思考,就可以列出很多:統治階級腐朽而頑固,殖民主義勢力異常強大,各次探索的領導力量還比較弱小,人民群眾的力量沒有充分發動,等等。應該說,這些因素確實都很重要,不過以“后來者”的眼光回望歷史,我們可以更加清楚地認識到,這些探索失敗的根本原因是缺少了3個因素,即沒有堅強的領導核心、沒有科學的理論指導、沒有找到正確的道路。在不具備這些因素的條件下,遭受挫折和失敗是難免的:總是舊的幻想破滅了,新的希望又產生;一個失敗剛過去,新的探索又開始。
盡管如此,在經歷一次又一次失敗后,中華民族依然百折不撓,不懈探尋著實現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國夢”迎來了中國共產黨
中國向何處去?進入20世紀,陷于苦悶和迷茫之中的中國人不由發出這樣的吶喊。危難之際,中國共產黨登上歷史舞臺,成為實現“中國夢”的核心領導力量。
這樣的領導地位,不是自然而然實現的,而是在大浪淘沙的歷史選擇中逐步確立的。回顧歷史,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在幾百個政黨中脫穎而出,就在于她擁有馬克思主義這一思想武器。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上,都能夠科學地指明正確方向,并緊緊與最廣大人民群眾站在一起,擁有了推動歷史前進的根本依靠力量。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在幾百個理論、幾千個主義中勝出,最根本的就在于它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在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為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提供了源源不竭的思想動力和理論指導。正因為此,中國人民在飽經磨難后,一旦認定就毫不動搖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自那時起,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闊步前行,不斷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在長達28年的反帝反封建斗爭中,成功走出了一條新民主主義道路,結束了四分五裂、人民災難深重的局面,建立了新中國,以嶄新的姿態屹立在世界東方。新中國成立后,又相繼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性轉變,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步入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出勃勃生機。
從貧窮落后到繁榮昌盛,從山河破碎到強大統一,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兒女書寫了一幅波瀾壯闊的復興畫卷,向世界交出了一份優秀的“中國答卷”。
直掛云帆濟滄海——奮力開拓“中國夢”的光明前景
在實現“中國夢”的歷史征程上,我們已經取得了令人振奮的偉大成就,但必須清醒看到,距離實現民族復興的目標,我們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有人會問,實現民族復興,目標如此宏大,任務如此艱巨,怎么衡量?應該說,在這一問題上沒有標準答案。不過,以下兩點應該相對容易得到認同,即民族復興應該是全面的,包括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各個方面;民族復興應該具有世界意義,不僅體現在國內發展上,而且要經得起國際比較。就此而言,當中國的發展達到以下狀態時,或許我們就可以說民族復興的目標已經實現。這意味著,我們的經濟高度發達,科技教育引領世界潮流,政治制度高度民主,人民的權利和自由得到充分保障,生活水平和文明素質空前提高,祖國實現完全統一,中華文明在國際上產生廣泛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得到廣泛認同。這就是中國共產黨對于中華民族美好未來的莊嚴承諾,就是我們要為之不懈奮斗的“中國夢”。
由此,會帶來一個新的問題,民族復興是不是意味著中國要在世界上稱霸?盡管國際上有這樣那樣的擔憂與懷疑,我們仍然要堅定地說:不是這樣的。重現輝煌并不是要回到過去。實現復興決不是要重溫歷史上的“漢唐盛世”,更不是恢復曾經的“中華帝國”。正如中國一再強調并以實際行動向世界表明的那樣,不管現在還是將來,中國永遠不稱霸。中國的復興,走的不是戰爭道路、而是和平發展道路,不是資本主義道路、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是用中華文明取代其他文明、而是要實現文明的和諧與共生,不是要取代其他國家的地位、而是要實現共同發展、建設和諧世界。
如同任何美好的事物一樣,“中國夢”的實現并不會一帆風順。從國內看,我們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沒有變,在前進道路上將要面對的困難和風險世所罕見。從國際上看,一些國家限制、遏制我國發展的圖謀沒有改變,民族復興仍然面臨重重阻力。這一切,都決定了民族復興將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我們始終不渝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毫不動搖堅持、與時俱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代接著一代干,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民族復興的“中國夢”一定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