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課教學往何處走?如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這些一直是公共基礎課教師在不斷思考的問題。濱州職業學院基礎課教學部以職業核心能力課程建設為突破口,以職業核心能力課程改革來帶動整體公共基礎課教學改革水平的提高,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堅持“1235”教學改革思路,做好公共基礎課改革頂層設計
這兩年,濱州職業學院探索出了“1235”公共課教學改革工作思路,明確了公共基礎課教學改革的目標、任務和措施,為公共基礎課提供了頂層設計。也就是堅持培養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為專業建設服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競爭力兩大任務;發揮好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和社會課堂的作用;形成適應骨干校建設的職業核心能力、外語、體育、語文、數學五個公共基礎課課程群。在這個教學思路的指導下,公共基礎課教學改革不斷推向深入。
二、發揮引領作用,職業核心能力課程改革不斷深化
經過近四年的建設,職業核心能力課程群建設實現了以下突破。一是在項目教學、任務驅動基礎上,進一步結合專業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模式的探索,在課堂組織形式、教學內容、課堂教學形式、考核評價方式等方面進一步深化改革。內外訓相結合、項目化體驗式教學等教學形式在職業核心能力課程中普遍采用并成熟運用。在考核評價方式上,更加注重過程考核、能力考核和多元化評價機制的運用。
二是資源共享,互通有無,不斷挖掘新項目。課程教學團隊成員不論誰有了好的教法、好的案例、好的項目,都會與其他成員進行資源共享,促進整體教學水平不斷提升。現在課程建設已積累大量項目和案例,準備匯編為校本教材。
三是將課程建設與社會培訓相結合。對任何組織而言,員工的職業核心能力提高都是員工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為發揮職業核心能力課程的社會服務功能,濱州職業學院基礎部編制了企業員工職業核心能力培訓項目,開發職業核心能力社會培訓課程,陸續在企業開展培訓。
四是積極探索合適的職業核心能力大賽方式。在今年的職業核心能力大賽中,引入了“校園定向”這一項目,大賽也取得圓滿成功。同時探索急速60秒、沙漠掘金等適宜大賽的項目,準備在今后的比賽中采用。
五是將職業核心能力課程與測評相結合。引入教育部職業核心能力辦公室的職業核心能力測評體系,在學生中開展測評工作。通過測評工作的開展,進一步促進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提升。
六是將職業核心能力課程與基礎部團隊建設結合起來,通過團隊合作運動會、職業核心能力課程講座、項目訓練等方式,不斷提高基礎部的核心競爭力。
將以上建設成果進行梳理,濱州職業學院啟動了職業核心能力精品課程群和資源庫建設,將團隊合作、職業溝通、解決問題等課程打造成精品課程,正在逐步建立職業核心能力課程資源庫。
三、以職業核心能力課程為龍頭,深化其他課程群改革
職業核心能力課程改革的理念、方法影響和應用于其他公共課程建設,通過建設精品課程群和達標課程群,推動了其他公共課程改革。
體育課程在全部實行項目化教學的基礎上,在與專業和學生特點相結合進行選項和模塊教學的基礎上實現突破。如高職體育精品課程針對護理專業未來崗位工作特點分析,確定了課程性質及設計理念,構建了“一體兩翼一體化”的課程結構體系,以課堂教學為主體,課外體育活動和體育競賽為兩翼,改變單一狹隘的課堂教學模式。
外語教學采用任務驅動,將教學目標分解成學習任務,使學生通過具體的任務完成來實現課程的教學目標。在授課過程中將翻譯、閱讀理解、課后習題等內容融入,講練結合,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以學生就業的實際需要為導向,結合學生專業和將來的崗位工作任務增加教學中實用性的內容。
語文課程根據中專生和高職生的不同特點,進行不同側重點的教學改革。中專語文側重于學生基礎語文素養的提升,高職語文課程側重于文字應用能力的培養。數學加強對有效教學方法的研討,要注重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注重對提高人文素養的選修課程體系的建設。
在深化教學改革過程中,注重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并將各類第二課堂活動建成品牌。如外語教研室舉辦英語角、俄語角等活動,職業核心能力教研室開展的學生素質拓展活動,體育教研室舉辦的各類學生體育比賽,語文教研室舉辦的經典誦讀系列講座等。
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高職生源素質的不斷變化,公共基礎課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如何深化以職業核心能力課程為中心的公共基礎課教學改革,充分發揮其在學生能力和素質培養中的作用,是濱職人不斷探索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