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导航,在线伊人,宅男导航 - 2022撸道帝综合导航影视网

 
當前位置: 首頁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欄
信息動態
時政要聞
他山之石
資料下載
 

趙啟正:中國人并非沒有信仰而是理解不同

2013年04月08日 09:19 佚名 點擊:[]

人民網北京4月7日電(記者 劉然)今天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原主任趙啟正在博鰲亞洲論壇“對話趙啟正”中表示,公共外交會遇到的障礙的因素在語言、生活習性和信仰。提到信仰時,他認為,中國人和外國人對信仰的理解不同,中國人的信仰是文化信仰、政治信仰等。

趙啟正稱,中國的漢語不夠普及,用外語表達中國文化就打了折扣。漢語不夠普及的原因也是由于我們不夠強大的關系。實際上1949年周總理就提出了人民外交,人民外交就是政府以外包括半官方、群眾團體都要對外國表達中國??上h語不夠流行,人民外交這個詞就沒有推廣。

生活習俗是公共外交的另一障礙。趙啟正表示,生活習俗并不是法律,但它比法律影響還大。比如孝順、勤奮、愛勞動,對鄰居很和藹,這都是生活習性,但也有習性比較特殊,外國人喜歡或者很不喜歡。

更重要的障礙是信仰。“有的外國朋友說,不相信有天堂就不用做好事,不相信有地獄就不怕做壞事,這還了得?”趙啟正表示,中國人不是沒有信仰,只是沒歸結為宗教信仰,而是文化信仰、政治信仰,這是多樣性的。他舉例說,美國的神學家路易斯說,別人要如何對待你,你就如何對待別人;中國人孔夫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一種信仰”,在公共外交中,信仰問題往往會成為障礙,但是一旦交流清楚了,這種障礙就可以跨越了,所以公共外交活動一定是跨文化的活動。

上一條:從價值視角解讀中國夢 下一條:內涵建設的關鍵是軟件

關閉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版權所有
馬克思主義學院辦公電話:0795-3203978  馬克思主義學院郵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