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讓思政課“活”起來——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述評
由教育部社科司主辦的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現場經驗交流會,日前在東北師范大學召開。近年來,教育部通過多種方式加強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思政課堂不再死氣沉沉
11月5日下午,來自全國各地思政課分管部門和高校思政課教研部門的負責人共100多人分成10組,奔赴在長春的8所高校的10個課堂聽課。
6日上午,大家集中觀摩了東北師范大學教授郭鳳志講授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特征”課。在這堂課上,兩名學生先后上臺介紹了自己課前預習的知識內容,展示收集到的教學素材,并提出心中的困惑問題。郭鳳志借助精美的課件,系統闡述了本節課的基本理論和重點難點,并針對學生的問題,聯系社會現實,深入淺出地分析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及其發展趨勢、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誰優誰劣等問題。課后,一名學生高興地說:“這樣的課前預習,讓我們能隨時把自己對現實問題的不理解和心中的困惑告訴老師,讓我們相信馬克思主義是科學、是真理?!?/p>
實際上,這兩天展示的11堂課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這11堂課是吉林高校思政課優秀課堂的集中展示,也是高校思政課眾多優秀課堂的縮影,它集中體現了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教學水平,反映了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學基本狀況。清華大學主動探索和積極實施“因材施教”教學新模式。大連理工大學思政課“大班授課—小班討論”的教學模式逐步完善。
思政課建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為深入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各地和高校在教育部的指導和動員下,掀起了教學方法改革的大潮。各高校教師自主開展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探索,各地教育部門又組織了內容豐富的教學大賽,在此基礎上,初步形成了跨省份的教學基本功比賽和教學協作組織定期活動機制。由此,全國形成了上下聯動、相互促進、共同推動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的良好氛圍和生動局面。
粵桂瓊贛滇五省份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已舉辦了5屆。5年來,100多位參加決賽的選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理論聯系實際,為評委和觀眾獻上了一個個精彩的講課片斷,展現了思政課青年教師的風采。1000多名教師與評委一道觀摩了比賽。這項比賽已成為五省份培養鍛煉思政課教師隊伍的一個重要平臺。長三角地區四省市組織了兩屆教學比賽,東北地區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研究會2013年成立。這些活動和研究會立足本地區,面向全國,交流建設經驗、教學經驗,推動科研互動、開展培訓研修,為加強思政課建設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提供了多層次交流合作的平臺。
上海市長期以來一直是思政課教學改革的“排頭兵”。上海已連續開展6屆“上海高校思政課教學論壇”;連續5年實施“上海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試點項目”,每年遴選5-6個項目予以支持;連續3年舉辦“上海高校思政課教學活動月”,打出了推動教學方法改革的“組合拳”。今年11月,上海市又推出“超級大課堂”,即上海高校思政課教學實驗課,激發了全體師生主動參與教學、研究教學、共同探討教學問題的熱情和活力。(陳娟張楠)
【政策背景】
加強和改進思政課,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項系統工程,其中教學方法改革是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政課的切入點和突破口。近3年來,教育部在推進教學方法改革方面頒布一系列重要文件,2011年印發《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2013年印發《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培養規劃(2013-2017年)》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項目“擇優推廣計劃”實施方案》。
為做好以上文件的實施工作,3年來教育部通過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形式設立課題,資助教師加強科研和教學;研究制作“精彩一門課”全程教學示范片、“精彩一課”、“精彩教案”、“精彩課件”;出版思政課教學案例;從2012年起開展教學能手大賽,結集出版第一批47位教學能手入選教師經驗交流文集《能手之路》。